編輯推薦
國際學界首次係統探討明治以來
日本現代化曆程的專史係列研究叢書
整體性、係統性,學術性特色鮮明
展示瞭我國學界的最新研究成
內容簡介
《日本近現代文化史》是命題之作。筆者趙德宇雖然追索日本文化問題有年,但多為相對微觀的專題,或偶有抽象的理論思考。而這部命題之作,恰恰是居於這兩者之間,既非過於細密的微觀實證,亦非宏觀理論體係的構建,而是要求對近現代日本文化分門彆類梳理的同時,還需要對它們進行整體的考量。該書內容之寬泛,問題之復雜,駕馭之睏難,本實非筆者學力所及,幾次想到放棄。然而作為一套體係的斷代專史,似乎又不可缺少文化史。
《日本近現代文化史》將以史實為依據,對日本近現代的思想言論、教育道德、價值觀念、人文學術、宗教信仰、文藝美術、報刊媒體、社會生活等做一次全景式的掃描,以勾勒齣日本近現代文化史的整體發展脈絡和演化邏輯。在此基礎上,作者趙德宇還時而穿越撲朔迷離的諸多文化錶象,對其深層作一番探測,力求對諸多文化現象做齣客觀公允的重新解讀和定位,以反省迄今為止將日本視為非西方國傢現代化樣闆的固化思維模式。麵對國際日本學研究中目不暇接的日本文化論,《日本近現代文化史》的總體路徑是:通過“文化敘事”破解“文化密碼”。
作者簡介
趙德宇,1983年南開大學曆史係畢業,曆史學博士,現任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日本史學會青年學者交流委員會會長。曾在日本立教大學、早稻田大學、上越教育大學、武藏大學從事研究。研究方嚮為日本曆史文化,代錶著作有《西學東漸與中日兩國的對應——中日西學比較研究》,發錶相關論文30餘篇。
目錄
緒論
一、文化與文明
二、本書之概貌
1.選材範圍
2.時間界綫
3.敘述原則
4.考察視角
第1章 江戶文化的諸多色彩
江戶文化榮辱史
一、民族傳統文化的成熟
1.町人文學與舞颱藝術
2.塵世繪捲與茶道精神
二、儒傢思想的流派紛呈
1.硃子學的發端
2.儒學各派興盛
三、西洋文化的不斷流入
1.初識西洋的“南蠻文化”
2.認知西洋的“荷蘭之學”
四、文化民族主義的萌生
1.水戶學派與江戶史學
2.日本國學與復古神道
江戶文化小議
第2章 幕末維新的文化抉擇
一、開國與洋學
1.洋學突起
2.議政洋學
3.走齣日本
4.尊王攘夷
二、思想與教育
1.思想的啓濛與邊際
2.教育的開化與變形
三、媒體與生活
1.報紙雜誌的盛行
2.衣食住的西洋化
四、西化與國粹
1.鹿鳴館的喧鬧
2.國粹主義興起
3.文明開化悖論
第3章 明治宗教的不同命運
一、國傢神道橫行
1.王政復古與明治憲法
2.靖國神社與武士道德
二、佛教曆盡磨難
1.廢佛毀釋析
2.啓濛與國粹
3.新佛教運動
三、基督教的悖論
1.初傳日本的磨閤
2.曆經磨難與宿命
3.教育與社會主義
第4章 明治思想與學術曆程
一、政治學與社會學
1.明治初年的啓濛期
2.斯賓塞學說的魔法
3.圍繞國傢的諸學說
二、史學的近代更新
1.文明史學的啓濛
2.日本史與東洋史
3.實證史學與學案
三、東西融閤的哲學
1.對西洋哲學的選擇
2.日本化的西田哲學
3.明治學術發展綫索
第5章 明治時代的文學藝術
一、近代文學創世紀
1.近代文學的啓濛
2.近代文學的成立
二、傳統藝術的更新
1.西洋畫與日本畫
2.西洋音樂與戲劇
明治文化小議
1.文化選擇的癥結
2.文化跛行的代價
第6章 大正時代的文化精神
一、思想解放的時代氛圍
二、目標各異的社會訴求
1.民主文化理念
2.社會主義思想
3.法西斯的登場
三、哲學前沿與人文思潮
1.新康德主義哲學
2.理想主義新思潮
3.人文思潮的擴散
四、教育傳媒與文化生活
1.自由教育的興起
2.傳播媒體的發達
3.生活文化的更新
大正文化小議
第7章 大正昭和的文學藝術
一、文學爭鳴
1.自然主義與反自然主義
2.革命文學與文學的革命
二、諸般藝術
1.繪畫音樂的東西交融
2.新劇電影的初步發展
第8章 昭和前期的微光長夜
一、文化的微光
1.社會生活與文化
2.社會改造的思想
3.短暫的學術繁榮
二、法西斯思想
1.日本精神主義
2.軍部文化專製
3.文化轉嚮運動
三、文化的戰爭
1.戰爭美化工程
2.對外文化侵略
第9章 戰後日本文化現代化
一、文化復蘇及教育變革
1.戰敗的迷茫與反思
2.民主化與文化開國
3.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二、宗教社會功能的變化
1.諸教派神道的興盛
2.佛教功能的社會化
3.基督教的社會貢獻
三、伴隨經濟起飛的文化
1.媒體發達與文化普及
2.中國文化的再興盛
3.日本文化的自畫像
4.日本文化發展戰略
第10章 戰後文藝與大眾文化
一、文學的重建
1.解放與反省
2.自信與迷惘
二、繪畫與音樂
1.東西繪畫調和的雙贏
2.東西音樂融匯與創新
三、戲劇與電影
1.現代戲劇與歌舞伎
2.電影復興與多元主題
四、大眾文化熱
1.漫畫
2.動畫
3.從演歌到J-pop
4.電子遊戲
5.日本大眾文化發展路徑解讀
代結語 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
附錄 日本近現代文化史年錶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2章 幕末維新的文化抉擇
實現王政復古的明治元年(1868年),日本還是一個被不平等條約束縛,掙紮在被殖民地化邊緣狀況下的普通的東方國傢的一員,而到明治天皇駕崩的1912年,日本已然是東方霸主,並且在嚮世界超一流強國狂奔。
幕末維新時期是日本曆史上史無前例的大變革時期,跟隨日本社會劇烈地動蕩,各種文化元素更是經曆瞭前所未有的分化組閤,是日本文化史上最難把握和認識的時期。其問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相互糾纏碰撞,令人眼花繚亂。因而,學界對這段曆史的評價各執己見相去甚遠,而謹慎者認為"革命的字義過強,而改革的語義又嫌太弱"。這種躊躇也反映瞭對明治維新評價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源於這個時代事物的復雜性,這也是學術界對這段曆史評價難下定論的關鍵所在。對此,本書的任務在於勾勒這個時代諸多文化現象的圖景,這就勢必會得齣不同於以往的立足於政治經濟等傳統史學的評價和結論。
"明治維新"四個字的齣處給齣瞭至關重要的解題路徑。《易經》雲:聖人南麵聽天下,嚮明而治;《詩經》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裏的嚮明而治不亦學習西洋乎?而舊邦當指政治賦閑700年的天皇傢族,維新自不必詳解瞭。從"明治維新"四個字的齣典看,充滿瞭文化氣息,尤其是"舊邦"和"維新"這一舊一新充滿玄機,似乎預示瞭近代日本文化的走嚮。
一、開國與洋學
鴉片戰爭給日本社會帶來瞭巨大的衝擊,激起瞭日本人關心英國的熱情。之後不斷擴展到關心其他西方國傢的狀況,蘭學也發展成為通過運用各西方國傢的語言研究西洋各發達國傢的幕末洋學。甚至有日本學者提齣:"如果沒有鴉片戰爭,日本會怎樣呢?"正是鴉片戰爭喚醒瞭日本人的民族危機意識,而佩裏來航則最終刺激瞭日本人身臨其境的對外意識。
1853年是一個非同小可的年頭,是日本曆史發生天翻地覆大變局的端緒,其後這個民族經曆瞭現代化進程中高峰和低榖的震蕩,也感受瞭"大和魂"的亢奮與衰萎的交替。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像1853年以後的日本那樣,有著亦成亦敗的酸甜苦辣。而日本人的精神麵貌就像一條變色龍,時而溫文爾雅地模仿西洋紳士,時而變為史無前例的江洋大惡,這也是日本現代化過程中的正負兩極。那麼這些錶現的背後是否有一種相對穩定的文化內核在冥冥中發揮著魔力,抑或是現代化變革的步伐生成瞭變色龍文化?
……
日本近現代文化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南開近現代研究係列,很不錯的
評分
☆☆☆☆☆
轉自豆瓣一、江戶文化和明治文化的評價 對於被迫捲入近代化浪潮的非西方國傢而言,前近代與近代往往被認為是“未開化”和“文明”的兩個不同的維度。日本學者也曾大多認為,處於前近代的江戶文化,相對於近代明治文化來說,無疑是代錶瞭封建與落後的。明治時代擺脫被殖民危機,全力追趕西方,並最終超過其曆來尊崇老師的中國,被看做是激蕩人心的“黃金時代”,明治文化自然也被看成是文明開化,破舊立新的曆史進步。但全書通過基於曆史事實的考察分析,對江戶文化與明治文化的曆史地位重新進行瞭一番定位,得齣瞭與之不同的結論。江戶時代學術、宗教、教育、文學、藝術等領域呈現齣百傢爭鳴的局麵:儒學繁盛,洋學興起,國學思潮湧現,神道、佛教各自得到發展,教育得到普及和提高,以為商人為核心的庶民文化全麵開花結果……江戶文化的爛熟,不僅是日本傳統文化發展的巔峰,也為近代文化的勃興打下瞭基礎,在日本文化史乃是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幕末時期,幕府為擺脫被殖民命運而采取的開國策略和一係列近代化的文化措施,也錶明瞭江戶幕府並不是曆史的反動者,而是迎著時代前進、不斷調整的先行者。與之相反,明治文化貌似破舊立新,文明開化,但通過曆史事實可以看到,雖然它看起來廢除瞭江戶時代的所謂“陋習”,但它在王製復古的主基調下,全力模仿西洋,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明治文化人在西化與傳統中進退兩難,茫然失措。最終,近代的啓濛思想、自由民主思想讓位於專製皇權,隨著國傢逐漸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民權逐漸退齣舞颱,皇權與國權相結閤,成為統閤整個近代日本人的核心精神,近代日本也因為自明治文化以來盲目西化,否定亞洲,倡導國粹和皇統而付齣瞭沉痛代價。通過對比,我們不僅可以瞭解到前近代與近代日本文化的不同命運,也能知道前近代文化並不都是反動落後的,近代文化也不全都是燦爛輝煌的,隻有兼容並包,自由開放,文化纔能真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二、戰時畸形的文化對於中國人來說,日本的侵略戰爭始終是難以抹去的一道傷口,至今我們依然義憤填膺,國內各類研究著述和文學作品紛紛揭露事實和真相,批判抨擊侵略行徑,但往往由於疏於對其進行文化上的考察,國內對戰時日本人狂熱殺戮、全民奉公盡忠而錶示費解。本書通過對史料的調查分析發現:畸形的戰爭文化根源來自於文化的專製和錯誤引導。實際上,大正自由民主、消費享樂的文化風氣在昭和初年依然得到瞭繼承和發展,在自由主義、馬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右翼、法西斯思想並存的昭和初年,正由於軍部法西斯的文化專製,導緻進步知識分子迫於現實而紛紛轉嚮,思想、學術、宗教、教育、文學、藝術全部圍繞奉公報國而展開,人們在舉國一緻的體製下投入戰爭。此外,自明治以來日益膨脹的極端民族主義,也是引導民眾加入戰爭的罪魁禍首。戰時,日本的文化人麵對“亞洲”、“西洋”、“近代”這兩三大近代日本取捨不定的主題,力圖從學理角度分析齣對抗西洋、超越近代的路徑,他們的文化活動完善瞭日本的戰爭邏輯,也助長瞭侵略活動。戰時日本建立在暴力基礎之上所進行的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也因其抹殺亞洲各國本土文化而宣告失敗。 以文化專製為基礎的畸形戰爭文化,使得戰時國民普遍相信憑靠精神就能戰勝一切,讓參加戰爭的士兵懷著解放亞洲對抗歐美的英雄主義幻覺在戰場上進行屠殺,甚至在最後還慫恿國民參與“一億總玉碎”的集體性悲劇,給日本帶來瞭幾乎亡國滅種的毀滅性災難,值得每個國傢和地區引以為鑒。
評分
☆☆☆☆☆
不錯的好書,學術性專著
評分
☆☆☆☆☆
檔還可以吧
評分
☆☆☆☆☆
內容不全,粗糙。不值這個價!
評分
☆☆☆☆☆
好
評分
☆☆☆☆☆
南開近現代研究係列,很不錯的
評分
☆☆☆☆☆
南開近現代研究係列,很不錯的
評分
☆☆☆☆☆
不錯的好書,學術性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