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社会契约论》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社会契约论》被新华网读书频道列入“中国两会代表推荐书目”之一。 《卢梭与》对卢梭及其《社会契约论》作了详细的解读。
《卢梭与》包括三个部分:作者生平、著作导读和原文精要。其中原文精略部分是对原作的缩略性、通俗化改写,但对其中各精彩论述或经典性论断按译文原文作摘录,以便学者、学子们引证或查阅。其中导读部分则出于编著者阅读原著的体会、理解。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1712年-1778年)。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艾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内容简介
本次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政名著精要》,主要遴选西方18世纪以前最具代表性的法学、政治学著作,以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为蓝本,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塞罗的《国家篇法律篇》、《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下篇)、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上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休谟的《人性论》、汉密尔顿等的《联邦党人文集》共11部经典著作进行精要解读。旨在将西方法学、政治学经典原著通俗化又确保其符合原著的精神原意,使其简洁化却又保留其思想体系、思维逻辑的原貌,力图使有一定知识和文化的人都能读懂西方法学经典著作、把握其精神要义。该书的问世,将使法学、政治学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党政干部的西方经典著作教学有一个符合其原意、又相对通俗易读的教材。
目录
前言
一、卢梭生平
二、导读
三、精要
后记
精彩书摘
如果说,应第戎科学院征文的两篇论文主要体现着卢梭的批判性思考的话,那么,在退隐庐完成的这三部著作则表明卢梭的构建性思考——他力图从理论上构建他理想社会的轮廓。而卢梭和伏尔泰的区别也就在于此。伏尔泰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方面不愧为一流的斗士,但伏尔泰从未能就未来社会的构建方面进行过完整的思考。
卢梭构建的理想社会主要包括三大环节:家庭、教育、国家制度。
《新爱洛伊丝》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卢梭以爱洛伊丝和她的教师圣普尔相爱的曲折凄丽、哀婉动人的故事,表达他理想中的家庭、社会关系:维持家庭的是纯洁的爱情和忠诚的义务,主导人际社会交往的是善心、友谊和淳朴的风俗。
《爱弥儿》通过一个教师教育培养一个孩子的过程,表达了卢梭对教育哲学、伦理的思考。《爱弥儿》开篇的名句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但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彻底否定当时流行的强制性、灌输性教育理念,认为流行的教育是摧残人性的教育。卢梭认为,教育目的应在于启发人的自然善性、良知,教育的内容应当适合于儿童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特性,教育方法应当尽量地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在最贴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在卢梭的理想社会中,应当由充满自然善性、自由发展的人组成,所以,教育应当是使人的自然善良本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引导、启迪人走上自主获取知识的智慧大门。
前言/序言
我们正经历由传统农耕文明社会向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工商文明社会转型之际。这一转型是一个彻底的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从各种制度到文化观念的转变。为了实现这种转型,我们曾经花费长时间做准备,包括自19世纪末以来,通过翻译介绍西方圣哲们的经典著作所做的文化精神准备。但是,在我们近30年来正式进入社会转型的轨道时,我们发现在法律政治领域这种精神文化准备远远不足。由于中国建基于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上的传统法律政治文化力量极为强大,以至现实中持有传统农耕文明法律政治文化观念的人们的行为总是与那些为促进合作、发展生产、调节交换而引进的体现着现代工商文明的法律制度相冲突。看来,我们距理想中的法治社会的实现仍然路途遥远。为解决这种冲突,顺利地实现社会转型。
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虽然起初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此外卢梭基本上属于情感主义,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1762年,卢梭因由其所撰教育论著《爱弥尔》一书出版,遭到法国当局的通缉。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7月2日于法国埃及迈农维尔与世长辞,享年66岁。
评分
☆☆☆☆☆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
评分
☆☆☆☆☆
卢梭离城出走后,经由一位朋支的介绍,结识了华伦夫人。他原以为华伦夫人是个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却是一位满脸和气、风韵十足的年轻女子。这使他大感惊讶和激动,正是这
评分
☆☆☆☆☆
[1]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现今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卢梭10岁时,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的一个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国陆军上尉,并和小议会里的人有密切的联系)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下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旅馆女仆黛莱丝·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卢梭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黛莱丝结婚)。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1-2]
评分
☆☆☆☆☆
评分
☆☆☆☆☆
到货快,书很棒,就是要用纸巾擦下灰尘。
评分
☆☆☆☆☆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评分
☆☆☆☆☆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父亲是钟表匠,技术精湛;母亲是牧师的
评分
☆☆☆☆☆
卢梭雕像(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