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推荐 | |
| ◆关于华尔街,读这本就够! ◆美国图书zui高奖“国家图书奖”第40届获奖作品,一部恢弘而壮美的华尔街史诗。 ◆《福布斯》杂志推荐“20本zui具影响力的商业著作”之一。 ◆金立群先生(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前财政部副部长、亚开行常务副行长)“历时二载,凡三校”呕心校译,堪称“美国金融史di一书”。 ◆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di一部鸿篇巨著,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历史全景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兴衰更替。
目录: 《摩根财团》 《高盛帝国》 《私募帝国:全球PE巨头统治世界的真相》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 《并购之王:投行老狐狸深度披露企业并购内幕》 |
| 内容简介 | |
| 《摩根财团》 在 一个半世纪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里缔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国。这个金融帝国凭借不计其数的投资,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织成 了无比繁复的人际关系网络。本书中如实记载了摩根财团斡旋于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 特等要政要、巨贾间一些尘封的史料,在二战中摩根财团与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 二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从绅士银行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杆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 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揭示了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生动而恢弘的历史画卷:这里有私人企业和国家机 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国家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zui终走向 统一的进程。而这所有的一切,时至今日仍然左右着是世界金融格局和社会形态。 《摩根财团》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杀其活力。 《高盛帝国》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高盛崛起为全球ding级投行? ·它如何能够与众多的合作伙伴合作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它如何能在众多竞争激烈的业务中力拔头筹? ·它如何在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一步步地登上领导者的位置? ·它如何成为IPO、并购、外汇交易、债券交易、股票经纪、衍生品、对冲基金、商品、私人股份投资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作为为高盛提供战略咨询服务超过30年的专家,查尔斯·埃利斯与高盛现任和以前的多位合伙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在《高盛帝国》中他深入描述了高盛历史上zui重要的时期,并通过揭示那些关键的人和事来讲述成就高盛今日地位的丰富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私募帝国:全球PE巨头统治世界的真相》 希尔顿(Hilton)、汉堡王(Burger King)、玩具翻斗乐、唐恩都乐餐厅(Dunkin' Donuts)、J. Crew这些世界知名的大公司有何共同特点?他们均由私募股权资本所拥有、控制并运营。zui近20年来,私募股权行业野蛮生长,部分基金抓住机遇,脱颖而 出,成长为资本巨鳄。 《私募帝国:全球PE巨头统治世界的真相》将带领我们到这些私募股权公司的幕后去一探究竟:那些身价亿万的发起人,有着雄心壮志的投行家,为人所津津乐道 的创建及发展历程,探究万亿私募股权公司资本运作内幕,揭秘华尔街角落里的投行家如何成长为资本的巨擎。 《资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成长史》 内容简介:在这些场合,我常常在想,不断涌人私募市场的人们,他们zui为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呢?我想,找到这个行业里 的标志性公司,从这个行业的起步,到这个行业的起起落落,一直到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呼风唤雨,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的公司,分析这个公司的成长轨迹与经历的风风 雨雨,对于直接或者间接参与PE事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很好的读本。于是,系统介绍美国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黑石集团的《资本之王》 《并购之王:投行老狐狸深度披露企业并购内幕》 不仅是写给中型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也是从事中型企业兼并与收购业务的投资银行家和财务顾问的必读教科书。《并购之王》不但探讨了中型企业兼 并与收购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对于企业家出售企业时如何获得大价值这一关键问题,分别从心理和谈判幕后等角度进行了全面揭秘。涉及的主题 包括估值、税收、谈判、并购惯例,以及诸多从买方和卖方立场上各自涉及的问题。《并购之王》是一本专业但又类似并购野史的趣味杂谈,丹尼斯 J.罗伯茨通过趣闻轶事表达了对于中型市场交易的“感觉”。丹尼斯是一位经验老到的CPA持证人和企业估值专家,是并购投资银行家中具有多年真实并购经验 的老手。不但如此,他还培训了数以千计的投资银行顾问,在并购领域是一位广受好评、声名在外的导师。迄今为止,市场上没有一本书能够针对中型市场的企业并 购提供如此深刻、独到的视角和见解。 |
| 作者简介 | |
| 罗恩·彻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历史图书奖获奖者,擅长撰写金融、商业和政治人物的传记。《财富》杂志称其为“美国zui好的传记作家”。 金立群,现任中国国家金融公司董事长,曾任财务部副部长,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兼党组副书记等;是迄今为止中国di一个担任亚行副行长的副部级高官;著有《新国际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编著《英汉法汉财务金融词典》。 查尔斯·埃利斯,他 在自己创立的格林尼治咨询公司中担任了30年的董事合伙人,并且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一流金融服务 机构提供过咨询服务。他曾是耶鲁大学投资委员会主席和受托人、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受托人、领航投资的董事、怀特黑德生物化学研究院的主席,并为亚 洲、欧洲和北美的主要机构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他有14本著作,包括:《在失败者游戏中取胜》和《乔·威尔逊传记》。 贾森·凯利(Jason Kelly), 彭博新闻社在纽约的撰稿人,专攻全球私募基金行业。在彭博社工作的10年时 间里,他关注科技行业,还撰写了卡特里娜飓风(Katrina)、阿富汗战争等专题的经济发展文章。对于彭博电视台和《彭博商业周刊》来说,他都是一位高 产作家。在加入彭博社前,他曾担任关注得克萨斯州东南部地区科技和金融行业的杂志《Digitalsouth》的主编。 丹尼斯J.罗伯茨,CVA,CPA*/ABV(*不再执业),是一家在并购领域非常活跃的投资银行(麦克莱恩集团,TheMcleanGroup)的董事长,该集团在美国和加拿大近30个城市设有办事处。 多年以来,丹尼斯作为资深投资银行家,担任过大量并购交易的顾问。同时,他也是价值评估师,并曾为尼克松水门事件中的录音带专门进行过价值评估。他还是 一家跨州商业银行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丹尼斯曾作为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的创始委员会成员,为注册会计师们建立了AICPA企业估值培训模块前八个 单元的内容。他也为多个专业团体讲授并购课程,包括美国注册评估分析师协会(NACVA)、并购顾问联盟 (theAllianceofMergerandAcquisitionAdvisors,即AM&AA;)、大学毕业生计划等,还为一些投资银行 的并购部门进行授课。 戴维·凯里,曾为《财富》《机构投资者》《广告周刊》等美国知名杂志撰稿人、《公司金融》杂志编辑,有20多年私募业及并购业报道经验,现为《生意》杂志(The deal)资深作家。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文学硕士。 |
| 媒体评论 | |
| ★《摩根财团》以zui清晰的脉络展现了金融帝国——J.P.摩根,从维多利亚时期伦敦zui隐秘的开创历史,到1987年金融危机的全部细节。 ——Forbes ★罗恩·彻诺的《摩根财团》让我们审视现代金融业所陷入的贪婪,也让我们怀念起老皮尔庞特的时代,更让我们看到了与现在似曾相识的一次次金融危机。 ★K《摩根财团》作为金融、政治和华尔街的贪婪与野心的象征,以无与伦比的记述和表现力,铸就了一部史诗级巨著、一部条理清晰的杰作。 |
| 目录 | |
| 《摩根财团》 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杰米戴蒙推荐序 金立群推荐序:再版随想录 中译各版本序言 各原版前言 摩根帝国年代简表 di一篇 领主时代 (1838~1913) 第一章 吝啬鬼 3 第二章 波洛涅斯 19 第三章 王子 32 第四章 海盗号 51 第五章 垄断 80 第六章 托拉斯 107 第七章 恐慌 135 第八章 泰坦尼克号 154 第二篇 外交时代 (1913~1948) 第九章 变形记 181 第十章 战争 201 第十一章 爆炸 225 第十二章 奥德赛 252 第十三章 爵士乐时代 276 第十四章 金本位 294 第十五章 圣人 313 第十六章 崩溃 330 第十七章 大萧条 351 第十八章 侏儒 378 第十九章 分家 413 第二十章 巫师 429 第二十一章 贪污者 446 第二十二章 绥靖主义 469 第二十三章 人质 490 第二十四章 过渡 510 第三篇 赌场时代 (1948~1990) 第二十五章 玛士撒拉 527 第二十六章 离经叛道者 544 第二十七章 约拿 574 第二十八章 小报 607 第二十九章 武士 628 第三十章 酋长 654 第三十一章 募资碑铭 673 第三十二章 桑巴舞 689 第三十三章 交易者 706 第三十四章 大冲击 725 第三十五章 牛市 746 第三十六章 摩天大楼 768 致 谢 780 人名、专有名词中英文对查表 785 《高盛帝国》 中文版序 专家推荐 前言 1白手起家 2深陷泥潭:高盛交易公司的失败 3回归路漫漫 4福特:zui大一单首次公开发行 5过渡时期 6格斯·利维 7收拾宾州中铁破产残局 8销售渐入佳境 9大宗交易:气势磅礴的风险业务 10投行业务的变革 11业务原则 12同名双雄 13债券业务:起始时期 14建立私人客户服务业务 15丑小鸭杰润 16收购防御:一条魔毯 17善用与滥用 18约翰·温伯格 19傻子出国记 20先破后立 21为何BP险些成为干井 22换岗 23转型 24投资管理遭遇滑铁卢 25罗伯特·马克斯韦尔——来自地狱的客户 26套利业务 27指控 28打造全球业务 29史蒂夫辞职! 30网罗zui优秀的人才 31乔恩·科尔津 32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33政变 34正确的投资管理 35保尔森的原则 36风险控制部主管劳埃德·布兰克费恩 译后记 |
《并购之王》这本书,让我对“商场如战场”这句话有了全新的理解。书中描绘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并购过程,与其说是商业谈判,不如说是战略博弈。每一次的收购,都牵扯着无数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的员工、股东、甚至整个行业的格局。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不仅分析了并购方的策略,也深入挖掘了被并购方的应对之道,甚至还探讨了监管机构的介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有些案例,并购的代价可能非常巨大,但最终的回报也同样惊人。这让我看到了,在某些时候,大胆的冒险和精准的判断,能够带来超乎想象的收益。这种“不破不立”的魄力,以及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是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的重要一课。它让我明白,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不断地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升级,来超越对手。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觉得那些金融巨头离我太遥远,但读了《高盛帝国》和《摩根财团》,才发现他们的决策,往往能够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书中对这些金融机构如何在危机中扮演“救世主”又如何成为“推波助澜者”的描述,让我对金融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并购之王》则让我看到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激烈和残酷,每一次的收购都可能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这本书让我明白,在商业世界里,只有不断进化,才能生存。至于《资本之王》和《私募帝国》,它们则进一步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资本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私募股权的兴起,更是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变量。总而言之,这套书不仅仅是金融和商业的科普,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观察,让我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清晰、更具象的认识,这种理解,是无价的。
评分读这套书,最大的体会就是,原来我们看到的“成功”和“财富”,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和残酷的运作。比如《高盛帝国》,它让我看到,金融巨头们的决策,不仅仅是基于冰冷的数字,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风险的极致控制,以及对信息的绝对垄断。他们是如何在每一次危机中悄然崛起,又如何在每一次机遇中攫取巨额利润,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既感到震撼,又有些不寒而栗。书中对于“信息不对称”的利用,更是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拥有信息就拥有了巨大的优势。而《摩根财团》则让我看到了另一条不同的成功之路,它更多地展现了家族传承、政治联姻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深度布局。这两本书对比着看,更能理解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金融巨头是如何在同一个舞台上竞技的。
评分这套书我真的读得非常过瘾!《高盛帝国》打开了我对华尔街巨头的第一扇认知大门,高盛不仅仅是金融机构,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精密的权力网络。作者的叙述非常深入,不仅仅是列举那些令人咋舌的交易数字,更重要的是剖析了高盛如何在金融市场中游走,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规则的缝隙,一步步建立起它的“帝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高盛内部文化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描写,那种近乎军事化的纪律和对利润的极致追求,让人既感到震撼,又忍不住思考这背后隐藏的社会影响。摩根财团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另一个金融巨头的崛起轨迹,它与高盛的竞争与合作,共同塑造了美国乃至全球金融格局的演变。读完这两本,我对金融世界的运作方式有了更宏观、更深刻的理解,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棋盘前,看到了无数无形的棋子如何被操控,而这些棋子,往往就是我们每天接触到的金融产品和市场动向。这本书让我对“金融”这个词有了全新的敬畏感,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充满人性博弈、智慧对抗的复杂生态系统。
评分《资本之王》这本书,让我对“资本”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钱,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力和意志力的力量。书中对于资本如何进行“自我繁殖”的论述,让我感到非常惊叹。资本并非静态的存在,它在不断地寻找机会,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扩张,最终实现自身的增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金融创新”的讨论很感兴趣,那些层出不穷的金融产品,在为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作者的分析非常具有前瞻性,他不仅揭示了资本运作的规律,也对资本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掌握了一张理解世界经济运行的“藏宝图”,虽然无法亲身参与其中,但至少能够看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
评分《私募帝国》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私募股权投资(PE)的了解非常有限,只知道他们是那些“神秘”的投资机构。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私募股权巨头们的影响力远超我的想象。他们不仅仅是投资,更是深度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重组,实现资产的增值。书中对一些经典PE案例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发掘被低估的价值,如何将濒临破产的企业重新盘活,又如何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交易,将利润最大化。这种“点石成金”的能力,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同时,作者也揭示了PE行业光鲜外表下的残酷竞争和道德困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行业图景。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私募股权投资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它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从科技创新到传统产业,无处不在。
评分这套书的组合,真的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高盛帝国》和《摩根财团》让我对传统华尔街巨头的运作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它们就像是这个金融世界的“老牌劲旅”,奠定了整个行业的基石。《并购之王》则让我看到了资本如何在市场中进行扩张和重塑,每一次成功的并购都像是一次战略上的胜利。《资本之王》则将视野进一步拉高,探讨了资本的本质和其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巨大影响力。《私募帝国》则代表了近年来金融领域的新兴力量,它们以更灵活、更激进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创造价值。合在一起读,就好像是经历了一场金融史和商业战略的完整演变过程,从历史的根基到当下的变革,再到未来的可能。我最喜欢的是,这几本书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金融和商业生态系统。
评分《资本之王》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看不见的手”是如何真正运作的。它不仅仅是关于那些富可敌国的资本家,更是关于资本如何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如何影响着政策制定、产业发展,甚至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书中对资本运作的深度解析,让我对“金钱的力量”有了更直观、更具象的认识。我尤其对那些关于资本如何催生创新,又如何制造垄断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的笔触非常犀利,毫不避讳地揭示了资本逐利本质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贫富差距的扩大、资源的过度集中等等。读这本书,你会开始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合理的经济现象,思考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资本驱动力。我常常在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多少选择,最终都是被资本的力量所影响或引导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也让我对未来资本的走向有了更多的思考。
评分《并购之王》这本书,简直是商业战场上的教科书!读完我才明白,那些轰动一时的大型企业合并案例背后,究竟隐藏着多么精妙的战略布局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交易,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次并购的动因、过程中的博弈、以及最终的成果和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分析的那些“蛇吞象”式的并购,以及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交易是如何被“并购之王”们一一化解的感到无比惊叹。他们不仅仅是资本的运作,更是对商业逻辑、市场趋势、甚至是人性的精准洞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充满火药味的会议室,感受着每一次报价、每一次反击带来的紧张与刺激。这本书让我看到,在资本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它也让我意识到,想要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仅需要资金,更需要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读完这本书,我对那些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又多了一份敬佩,也更加理解了“强强联合”或者“吞并整合”在商业世界中的强大力量。
评分这套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在这个时代,金融的力量无处不在,也无所不能。从《高盛帝国》和《摩根财团》对传统金融巨头的剖析,到《并购之王》对资本扩张的描绘,再到《资本之王》对资本本质的探讨,最后到《私募帝国》对新兴金融力量的解读,这几本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金融图景。它们共同揭示了,财富的积累和权力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的运作所决定的。我尤其喜欢《私募帝国》中关于“价值投资”和“深度参与”的理念,这让我看到了金融投资不仅仅是买卖股票,更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投资和深度赋能。通过这些书籍,我看到了金融世界的多面性,有其创造力的一面,也有其冷酷无情的一面。但无论如何,了解它的运作逻辑,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