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鱼)国玉器

(弓鱼)国玉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大学震旦古文明研究中心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29198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306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页数:38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渔国玉器》即是此项合作的成果。专文中不但涉及西周的礼制与用玉规模,讨论玉圭、柄形器的使用、男女墓主随葬品的差异、玉器佩戴方式的改变等,并且用震旦艺术博物馆倡导的古器物学研究方法,把它在古玉方面的研究应用作了充分的发挥。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与震旦艺术博物馆几方合作,把弓鱼国墓地大小墓葬出土的玉器汇集一堂,做全面性的观察与研究。

目录

序 李伯谦
序 张临生
BRMl甲
BRMl乙
BRM2
BZMl
BZM4
BZM5
BZM6、BZM8、BZMll、BZMl2、BZMl5、BZMl6、BZMl8、BZMl9、BZM2。
BZM7
BZM9
BZMl3
渔国墓地玉器及其用玉制度 孙庆伟段德新
古器物学研究——渔国墓地出土玉器概论 蔡庆良
原生形、次生形、再生形玉器的讨论——以強国墓地出土玉器为例 蔡庆良
编后记徐天进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近年来的文物与考古的报告、论文、著作中也多有提及。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辞海》下册4728页“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评分

实际上,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所谓“员(圆)上天形,平下地势”(陈代徐陵《麈尾铭》);副以长毫,所谓“豪(毫)际起风流”(梁宣帝《咏麈尾》诗)。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不是扇。但是,麈尾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评分

实际上,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所谓“员(圆)上天形,平下地势”(陈代徐陵《麈尾铭》);副以长毫,所谓“豪(毫)际起风流”(梁宣帝《咏麈尾》诗)。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不是扇。但是,麈尾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评分

正版,好书!给好评。

评分

满意

评分

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握的。而“拂尘”,在我国魏晋以至隋唐时期,一般是侍女等人手执,是侍候主子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这点区别非常要紧,关系到人的身份。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