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療》

《未來醫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埃裏剋托普 著,鄭傑 譯
圖書標籤:
  • 醫療科技
  • 人工智能
  • 健康
  • 未來
  • 生物科技
  • 醫學創新
  • 數字健康
  • 精準醫療
  • 基因編輯
  • 醫療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健康界尚醫圖書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72628
商品編碼:10508315783
叢書名: 《未來醫療》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5-01
頁數:322
字數:33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Editorial Reviews 享譽全美的醫療預言傢,無綫醫療領域先鋒人物,《顛覆醫療》作者埃裏剋·托普前瞻之作

全景展現未來醫療圖景,定位移動醫療的下一個風口

yin領醫療變革,開啓以患者為中心的民主醫療新時代

通過深度解密全球性感女星安吉麗娜•硃莉的醫療決策,拉開瞭根據個人健康GIS做齣醫療選擇的序幕。

大數據時代下,以高科技應用為代錶的新型醫療模式,將賦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權,你將成為自己身體的COO

樹蘭醫療CEO鄭傑傾情翻譯,中國心髒聯盟主席鬍大一、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專文作序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前院長、管理學教授硃曉明,深圳碳雲智能科技創始人王俊,中信資本高級董事總經理、知名作傢馮唐;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微醫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廖傑遠,著名大數據專傢,OMAHA基金會理事長塗子沛,著名血管外科專傢,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上海市第yi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IMS Health谘詢、市場調研和技術應用總裁張猛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Content Description 在傳統醫學中,醫生是上帝,是quan威,擁有至高無上的解釋權和裁決權,麵對疾病,患者總是被動接受。在大數據開啓的智能時代下,醫療領域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民主醫療時代即將到來。

享譽全美的醫療預言傢埃裏剋•托普在《未來醫療》中,為我們展示瞭醫療領域創新的憧憬,分析瞭在開放的大數據時代下,無綫醫療技術將從醫療服務、醫患關係上顛覆自古以來的傢長式醫療,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醫療革命。以高科技應用為代錶的新型醫療模式,將賦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權,為個體獲取醫療數據、積極參與醫療管理、降低醫療成本實現疾病預測預防,為*終走嚮醫療民主化之路奠定瞭基礎。 作者簡介Author Biography 埃裏剋·托普

美國知名心髒病學傢、基因組學教授、移動醫療研究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博士,美國醫景網(Medscape)與開放存取期刊theheart.org的主編。創辦瞭世界上第yi傢基因銀行,協助創建瞭韋斯特健康研究所(West Health Institute)。

他曾擔任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現任加州斯剋裏普斯轉化科學研究所( 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主任兼創新藥物研究首席學術官。 目錄Catalog 第1部分  未來醫療的本質  
以往在就醫過程中*司空見慣的一句話“醫生現在過來 為你看病”將變成過去式。盡管未來你仍需要醫生,但醫患之間的關係將徹底顛覆。無論白天或黑夜,你可以通過智能手機App隨時聯係非常有名望的醫生,你們在屏幕兩頭進行交流,他通過安全的在綫視頻為你診療,而不需要你排隊苦苦等待。 
 
01 顛覆醫患關係  
02 地位主導的傢長式醫療   
03 發現重大變革的前兆   
04 安吉麗娜?硃莉的醫療選擇  

第2部分  數據革命成就個體化醫療  
我們將擁有自己的醫療數據信息係統(人體GIS),它將包括你的全基因組序列、傳感器數據、醫療記錄、掃描影像等。這樣我們每個人都將可以根據自己的GIS信息作齣重要的醫療選擇,並根據情況和需求訂製個體化的醫療方案。  

05 我的醫療數據信息係統   
06 我的實驗室檢查和掃描   
07 我的檔案和藥物   
08 我的醫療支齣   
09 我的智能手機醫生  

第3部分  重塑醫療生態體係  
未來的醫院可以不直接接觸患者,數據監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經過醫療培訓會成為“住院醫生”,醫護人員的照料會給患者一種親切感。患者對醫療數據可隨時調取,並且完全可以在傢中享受醫療服務。對於今天的醫學領域,我們每個人都是阿裏巴巴,隻是被藏起來的寶藏不是黃金,而是信息。 
 
10 設計未來的醫院   
11 醫療的慕課運動   
12 如何保障醫療數據的穩私與安全   
13 即將實現的疾病預測和預防   
14 窮人與富人的平等醫療   
15 醫療解放的全新模式   在綫試讀Online Reading 迴到1996 年,電視劇《宋飛正傳》(Seinfeld)講述瞭一個鬍攪蠻纏的病人的故事。硃莉婭? 路易斯–德瑞弗斯(Julia Louis-Dreyfus)所飾演的伊萊恩? 本尼斯患瞭皮疹,但醫生一直拒絕接診。事情的起因源於四年前的一次預約,當時伊萊恩不願意為檢查一顆痣而更換衣服,從那以後,她的醫生就給她貼上瞭“難搞”的標簽。她希望從病曆中刪除這一不良記錄,但醫生並不配閤,反而把她標記為“非常難搞”的類型。於是,她和剋雷默計劃著,讓剋雷默假扮成範諾斯特蘭醫生,設法把她的病曆偷齣來。但事與願違,她不但沒有拿到自己的病曆,甚至連剋雷默的病曆都被記錄上瞭假扮醫生的經曆。這個片段很滑稽,但同時又發人深省,因為這正是醫療的一部分現狀。

20 年後的今天,醫生們仍然在為患者貼標簽、定等級。 盡管花瞭錢來看病,但病人通常看不見自己的病曆,更彆說保存這些就診記錄或一同參與來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瞭。病人們總是因為一個病癥不得不多詢問幾名醫生,而且要等上數周纔能預約到。病人和醫生的交流時間也相當有限,一般不到10分鍾,甚至經常由於醫生在不停地敲打鍵盤而沒有眼神交流。

然而,一種新型、民主、便捷的醫療模式正在興起。今天,如果伊萊恩想做皮疹的評估檢查,她需要做的僅僅是用智能手機拍張照,再下載一個醫療應用程序來處理這張照片。不齣數分鍾,一個被驗證過的比大多數醫生的診斷還要準確的計算機算法就可以對她的皮疹給齣書麵評估。評估報告會告訴她接下來具體該怎麼做,是局部塗些軟膏還是找皮膚科醫生做進一步檢查等等。伊萊恩甚至可以運用應用程序查看大眾對附近皮膚科醫生的點評來進行比較,比如一次就診的花費,甚至可以知道這個醫生是否難對付。就診的時候,她可以索取一份病曆復印件,可以要求查閱並修改病曆內容(特彆是被錯誤標記時)。當然,更有可能的是她根本不用去看醫生,就能隨時隨地對健康狀況進行診斷評估。這樣她將大大避免就醫的延誤、不便和浪費財力,而且壓根就不需要找人去偷病曆。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景對比顯現瞭新時代醫療的本質:以移動數字化為技術特徵,以智能手機為中心平颱。這種模式已經廣泛應用於零售業、餐飲業、娛樂業、銀行業等幾乎所有行業。一切可按需即刻發生,這些可不是簡單地安裝智能搜索引擎進行搜索,或嵌入內置的GPS 導航就能實現的。經過人們多年的努力,除瞭醫療,迅速解決一件件事情都已經成為常態。而現在,醫療的變革也已勢不可擋。

獲取一流的醫療服務與在亞馬xun網站下單購置東西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所討論的不是買一本書,而是生命中*為珍貴的健康,但兩者的共同之處是信息和個性化。我們身處的時代,每個人都可擁有自己完整的醫療健康數據,並在自身所處的特殊環境裏處理和計算這些數據。完整的個人醫療信息將變得容易獲取、可分析、可互通。個人逐漸被置於健康管理的中心地位,這將是一次顛覆性的主導權轉移,醫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醫學之神。以往在就醫過程中*司空見慣的一句話“醫生現在過來為你看病”8 將變成過去式。你還是會繼續需要醫生,但醫患之間的關係將徹底顛覆。

無論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時間,你的智能手機都可隨時連接上另一端的醫生,你們在屏幕兩頭進行交流,而不需要你苦等一個小時。8 為你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生可能不是你的初級保健醫生,而是一位有名望的醫生,他通過安全的在綫視頻來執醫。當然,谘詢問診的過程也會包括一部分遠程的標準體格檢查。更重要的是,醫生會把你完整的健康數據全盤打包分享給你,包括傳感器收集的健康數據、掃描影像、實驗室檢查數據和基因序列等,而不僅僅是電子病曆。我們所討論的是關於你自身産生的TB 級數據,從在母親的子宮孕育開始到生命結束,不斷將數據積纍和儲存在個人雲,並隨時對一些數據信號進行挖掘,甚至做到在疾病發生前及時進行預防。

當然,還有比你自身的“迷你”大數據更有趣的東西。“民主”的含義是“使所有人都可獲取”。但到目前為止,醫療數據仍隻有醫生可知。如果病人夠幸運,一些數據如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掃描等可以通過郵件獲得。但更現實的可能情況是,護士或醫師助理會通過電話簡單地轉告大緻結果(比如“一切正常”),即使是這種方式,現在也還是少數。真正幸運的病人(在美國少於1/10)可能會收到包含所有相關醫療數據的電子郵件。

但這個世界在不斷變化著,患者慢慢開始通過個人設備來生成個人數據。每個人都可以不受限製地對自己的血壓和血糖進行檢測,甚至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進行心電監測。這些數據一旦獲得,即可馬上進行分析,以圖錶的形式呈現齣來,並可以隨時更新、存儲並按個人意願共享。我曾經收到一個病人發來的一封郵件,主題為“我患瞭心房顫動,現在該怎麼辦”,並附上瞭心電監測的結果,那時開始我就知道一切已經發生瞭變化。手機除瞭簡單的記錄數據,還能解讀數據,智能算法正逐漸取代我作為心髒專傢的一項技能。若把這種能力裝進人們的口袋裏,那麼前往急診室急救或進行緊急門診預約將不再是問題。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診斷隨時隨地可以完成,不受物理的空間和時間限製,任何醫生,甚至是一個機器,都可以幫助你進行。

過去幾年中,三次在飛機上對病危的乘客進行急救的經曆讓我愈發覺得醫療已經改變。第1次是有位乘客突然齣現胸口不適、直冒汗的癥狀,我利用手機內置的心電圖檢測軟件立刻確定該乘客是急性心肌梗死,於是飛機緊急迫降。那時隻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傳感器和相關的檢測軟件,空中乘務員或任何一名乘客都可以完成這件事。如果有任何疑惑,心電圖就會通過飛機上的無綫網絡傳輸給地麵的醫療人員,實施呼救。在第二次經曆中,一位年輕的女乘客在飛機上突然齣現恐慌、呼吸睏難、脈搏急促等癥狀。心電圖顯示為心房顫動,心率達140 次/ 分鍾,再經詢問,很容易推測她可能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事後驗證確實如此。那時需要做的隻是握住她的手進行言語安撫。而*近一次,我遇到的案例則是一位男士在飛機起飛後突然昏迷在座位上。我在空中用智能手機對他進行瞭體格檢查,對心電圖、血壓測量、血氧傳感器以及高分辨率的心髒超聲影像設備的數據進行匯總後顯示該乘客情況穩定,可能隻是經受瞭暫時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因此飛機可繼續航行。盡管空勤人員詢問瞭飛機上是否有醫生,但事實上,這三位乘客都不需要由專業的醫生來做判斷,當時所需的隻是可收集體徵數據的各類工具。

這些工具不僅僅可用於對心髒的檢測方麵,如今傳感器的應用已經擴展到瞭生理檢測(如腦電波、眼壓、肺功能以及情緒檢測等)的方方麵麵。每個人都可以對自身進行多項體格檢查,包括生命體徵、皮膚、眼睛、耳朵、喉嚨、心髒和肺部等。未來,大多數的常規實驗室檢查都可以藉助智能手機進行操作。

要真正做到醫療民主化,這些工具必須能為普通人所用,而不單單是精英人士和富人,而實現這些指日可待。事實證明,智能手機技術在人類曆史上普及得*快:在美國,25% 的人花瞭13 年來習慣普通手機的使用,但隻用瞭2年時間就適應瞭智能手機(見圖1-1)。目前全世界已有1/4 的人口正在使用智能手機, 然而,現在地球上總共超過72.5 億的人中,大約隻有20 億人擁有智能手機,這個比例也是不爭的挑戰。當然,有智能手機還不夠,手機必須通過寬帶互聯網進行連接纔能發揮作用,而這樣的時代確實已經來臨。一些互聯網普及項目如Internet.org 和其他類似的項目正緻力於為全世界人民提供免費的互聯網服務。

幸運的是,人類已經能夠玩轉摩爾定律。我們可以做到將20 多億隻晶體管塞入一部智能手機,指數級地降低瞭實現大眾化的數字醫療所需的技術成本。令人驚訝的是,幾乎所有以智能手機為樞紐的醫療創新成本都是相當低廉的,如製造心電傳感器的成本大約為50 美分。除瞭代碼編寫的開發及維護所需的成本,軟件完全免費。智能手機的價格正變得低廉到令人難以置信,估計每部手機的成本少於35 美元,即使沒有那些花哨的附加功能,也已包含瞭智能手機全部關鍵的特徵。13-15 因此,即使是在通布圖(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座城市)的偏遠腹地,也都覆蓋瞭移動網絡信號,使得大量醫療行為能夠開展:實時獲取生物傳感器傳輸數據、開展多項體格檢查、進行大量實驗室檢查等。這將是一個嚮人類推廣新型醫療模式的開端,也許降低全世界日益增長的醫療支齣的*好方式就是嚮人們提供具有互聯網服務的廉價智能手機。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