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四年來首部作品
“佛法能夠解決你們的所有問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四年來首部作品。“佛法能夠解決你們的所有問題。”
宗薩仁波切在《八萬四韆問》前言中寫道:“當我和中國朋友們吃飯或喝咖啡時,他們並沒有把我當成預測彩票中奬號碼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探究未知事物的願望,引燃瞭很多場對話的火花。”
書中所論,都是大傢所關心的話題,同時也可能是一個熱心尋求智慧的中國人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包括如何認識佛教、因果與輪迴、佛法與日常生活、煩惱、愛情、關係、婚姻、我執、上師、活佛、傳承、佛教與現代教育、佛教與藝術、佛教與社會等。宗薩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語言為舟楫,幫助大傢在這個物質主義空前強大的世界裏弄明白自己是誰,從哪裏來,要去往哪裏。
這本小書,將為人們解答所有問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當今影響力的佛教上師之一,
全世界公認極具創新精神的年輕仁波切。
秉持不丹藏傳佛教優良傳承,倡導無宗派運動。
著作《正見》引發中國知識分子學佛熱潮,
另著有《人間是劇場》《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不是為瞭快樂》等多部著作。
曾導演電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傢與魔法師》。
建立“悉達多本願佛學會”,全球設有十一處教學與修行中心;
創辦“欽哲基金會”與“蓮心基金會”兩處公益機構;
發起“八萬四韆”公益計劃,目標是將所有佛陀的教言翻譯為現代語言,並免費與大眾共享。
001 認識佛教
佛教是獲得解脫和自由之道。
023 關於因果與輪迴
輪迴中的事情隻會暫時顯得美好。
051 關於修心和修行
修心的目標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077學修佛法與日常生活
學修佛法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從我們誤認為是現實的那種幻覺中逃離。
105 關於煩惱、愛情、關係、婚姻與我執
你感到孤單和無聊,所以想要一個伴侶;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獨立。
137乘
佛法就像不同種類的醫藥與療法,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163上師和傳承
上師是醫生,我們是病人,而佛法是藥。
187活佛體製與轉世
有時候我想我寜願在城市的某個地方重生為妓女,這樣可以避開精神物質主義的貪腐而利益眾生。
203 佛教與現代教育、藝術及社會
我們的孩子正在忘記自己是人。
229 關於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實上,在佛教裏,死亡隨時都在發生。
在我少年時,中國的現象非常神秘莫測,我從大人們那裏聽到各式各樣的事。一方麵,中國是個讓人生畏的國度;但同時中國也是一個佛國,擁有一些 為重要的佛教聖地,一些偉大的帝王曾是曆史上 為重要的佛法護持者。我也是聽著文殊師利菩薩在五颱山化現的傳奇故事長大的。
多年以後,我有幾次機會訪問瞭中國。盡管時間流逝, 有關中國的悖論和矛盾給我帶來的睏惑卻從未停止。一方麵, 據我有限的觀察,今天中國的城市裏,Prada專賣店好像比書店更多;但同時,我卻在機場和火車站的暢銷書櫃颱上看到關於精神和靈修的、特彆是佛教類的書籍,這使我覺得不可思議。在這個國傢,有的年輕人賣腎去換iPhone;同時,在這個國傢,也有很多年輕聰明的大學畢業生能夠瞬間拋棄世俗榮耀去追尋心靈真理。
對我而言,這恰好證實瞭佛陀說過的話——無論我們人類發明瞭多少辦法來讓事物變得更簡單易行、功能強大、可測度、可稱量,因無法讓一切盡在掌握而帶來的憤怒也永遠不會消失。事實上,我們在物質上越富有, 我們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就越強烈而明顯。
然而,和很多國傢不同,中國有著追求更高真理的傳統和習慣。中國孕育瞭一些世上 偉大、 有智慧的人, 如老子和莊子。我毫不懷疑,即便在這個物質主義的時代, 在霓虹燈、摩天大樓、咖啡館和百貨商場之間,那些不安於眼前情景並想要 這一切的中國人,會尋找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
一如往昔,我感覺佛教將會在中國人的心靈中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在理智層麵、在迷信層麵,還是在真實覺悟的層麵。我自己就是一名佛教徒, 近去西安法門寺朝拜佛指捨利的時候,我深受鼓舞,倍感欣慰。在那裏,人們對佛指捨利無微不至的照料與無以復加的恭敬,即使在佛陀的故鄉菩提伽耶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感覺佛教會在中國駐留,至少目前來說是這樣。為什麼不呢?如果我們所擁有的全都可量、可數、可見,那生命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瞭。能夠拯救人類的是我們對其背後的秘密—— 有力量卻不可測度的心靈奧秘——的關心與好奇。而在中國道傢和佛教的傳承裏, 探索這種奧秘的傳統可謂源遠流長。
當我和中國朋友們吃飯或喝咖啡時,他們無論老少, 都並不僅僅把我當成可以預測彩票中奬號碼或香港賽馬贏傢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想要探究奧秘、瞭解未知事物的願望,引燃瞭很多場對話的火花。
如今這個年代,當我們啜飲咖啡、茶或者法國白蘭地時,我們極少討論詩歌、書籍和哲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當代的。如果我們討論這些,咖啡和法國白蘭地將會變得很有格調。倫理道德傢可能會認為,喝著白蘭地或者吸著雪茄煙討論佛法是不閤適的。但考慮到物質主義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我們的時間又是如此短暫,一個精神主義者可能會認為,即便我們隻是在咖啡桌邊零星而隨意地聊上幾句佛法,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本書中的問答是在咖啡館裏或足球比賽間産生的, 並不是什麼深奧或者能給人啓發的內容。但是如果你碰巧讀到它們——如果你沒有什麼特彆殊勝的業,抑或你與佛法的業緣僅限於我們問答的可憐水平上——你可能會因此産生好奇心,從而更加專注地去探尋那些物質主義世界所無法測度或預測的事物。
希望至少對一部分人而言,這本小書能發揮另外一種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中國在不斷改變。盡管信息技術的新形式激增,但諷刺的是,過量的信息供給卻使很多年輕人似乎比從前更加疏離。全球上百萬人正在日益激烈地掙紮,為瞭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給自己找一處容身之地——不僅指一份好工作,還包括找到一種辦法來弄明白自己究竟是誰。為瞭尋求身份認同, 我們甚至聽說數以韆計的人采取瞭難以想象的極端手段。因此,要指導人們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一處適當的位置, 有效信息就顯得日益關鍵。希望接下來的對話至少能夠為一些正懷著熱誠而探索的人開啓大門。
這本書真正觸動我的是它所蘊含的實踐指導性,而不是停留在理論的闡述上。它沒有空泛地談論“解脫”或“覺悟”這些宏大敘事,而是非常具體地、手把手地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瑣碎、充滿壓力的生活中運用佛法的智慧來應對挑戰。比如,在處理人際衝突時,書中提供的觀察角度是如此的細膩和富有同情心,它不隻是教你“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你深刻理解“為什麼”會發生,從而自然而然地産生更具建設性的迴應。這種“知行閤一”的教導,讓書中的文字立刻有瞭重量和溫度,不再是冷冰冰的教條,而是真正可以用來修繕我們當下生活的工具箱。我感覺讀完之後,看待世界的視角都有瞭微小的卻堅實的改變。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打破瞭我對嚴肅佛學論著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平易近人,仿佛一位經驗豐富、充滿智慧的長者,坐在你麵前,用最貼近生活的比喻和故事,娓娓道來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佛法真諦。他並沒有使用大量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來故作高深,而是將復雜的概念巧妙地融入日常的觀察和體驗之中。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反而是一種逐漸開悟的愉悅。這種由淺入深、潤物無聲的引導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佛法的朋友,也能輕鬆跟上思路,並從中汲取到實實在在的滋養。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深度對話。
評分與其他同類主題的書籍相比,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散發齣的那種真誠和坦蕩的氣度。作者在分享佛法精髓時,始終保持著一種令人信服的內在一緻性,沒有絲毫的矯飾或說教的姿態。他似乎完全沒有在“推銷”某種信仰,而更像是在分享他自己曆經韆帆後,確認無疑的生命藍圖。這種基於深度體驗的分享,讓讀者能夠放下戒備心,更深層次地去接納和內化這些思想。它給予讀者的不是一個固定的答案,而是一套強大的“提問工具”,鼓勵我們去質疑、去檢驗,最終發現屬於自己內心的那個“正解”。這種賦權於讀者的態度,是我認為這本書超越一般佛學讀物的核心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的排版簡潔大氣,雖然內容是探討深奧的佛法哲理,但外在的呈現卻非常現代,沒有那種傳統宗教書籍的刻闆印象。我個人對這種能夠平衡古典智慧與當代審美的設計非常欣賞。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字跡清晰,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翻閱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裝幀的結實程度也讓人放心,感覺可以長久保存。看到作者的名字和相關的介紹,更能激發人去探索書中的智慧。這種用心的製作,也從側麵反映瞭齣版方對這本書內容的尊重,讓人在還未深入閱讀之前,就對即將展開的旅程充滿瞭期待和敬意。整體來說,從物理層麵上看,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佳作。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在結構組織上的精妙安排,是其引人入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它不像有些書籍那樣綫性地推進,而是采用瞭更加有機和互文的方式來展開論述。章節之間的銜接自然而然,有時看似跳躍,細想之下卻能發現隱藏的邏輯鏈條,這種“無招勝有招”的布局,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每一次翻閱,似乎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發現新的理解層次。作者似乎深諳讀者的認知習慣,總能在你感到睏惑的那個瞬間,恰到好處地引入一個佐證或者一個反思性的提問,將你輕輕地拉迴正軌。這種流動的、非綫性的敘事節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粘性,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又忍不住反復咀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