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 中信出版社

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财富管理
  • 私人财富
  • 资产传承
  • 家族财富
  • 信托
  • 税务筹划
  • 投资规划
  • 中信出版社
  • 理财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4378
版次:1
商品编码:10518728195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从法律、金融以及教育等角度,阐述财富管理与传承,以及财富二代的教育,而且将欧美财富家族的管理和传承理念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属于高端财富管理领域图书。

2. 《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的选题契合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传承的发展需要,也满足广大高净值人士与富裕家庭的财富管理需求。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超)高净值人士数量迅速增长,他们在财富增值与传承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与困惑;另一方面,诸多民营家族企业也进入企业传承与家族传承的关键阶段。

基于此,作者从金融、法律、企业管理、教育和心理等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对私人财富管理和传承的相关理念、知识、工具进行梳理,并创新性地提出,财富传承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传承,要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还必须重视人力资源传承、价值观与精神财富的传承,这是财富传承的三大根基。作者以这三大根基为主线逐一展开分析,并针对资产安全与配置、财富管理与传承所遇到的瓶颈及法律问题,提供解决路径与方法。同时,通过介绍西方和东南亚以及中国本土的财富家族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崭新的视角,与读者分享成功财富家族鲜为人知的财富管理智慧。

 


作者简介

龚乐凡,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多次被英国Legal 500以及钱伯斯(Chambers)评为中国的“领先律师”(Leading Individual Lawyer),从业以来一直为家族办公室和(超)高净值私人客户在财富传承、家族企业与资本市场、投融资与退出、传承架构设计和搭建、家族宪法和治理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咨询和培训;善于将财富管理与投资管理、并购退出、企业治理、心理学、金融工具等跨界学科有机结合。同时,他也是财富管理和传承问题专栏作者,已在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并为金融机构、院校讲授课程。

龚乐凡先生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法学博士和硕士学位)、复旦大学(获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和浙江大学(获经济法学士),他同时持有中国和美国纽约州的律师执照。

 


精彩书评

过去30多年,中国企业家所思所想的核心命题是如何创造财富,其实比创造财富更具挑战性的是如何传承财富。真正的家族财富传承故事涉及太多的牺牲和放弃,更是饱含智慧和挑战。未来数年将是中国民营企业陆续完成交接传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探索中不断解码财富管理与传承问题,以实现创富守富与传承的双赢,已然成为目前中国高净值家族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在这一方面,龚乐凡先生的新作《私人财富管理和传承》提供了全面而独到的视角。在翔实的案例中,既有对国外经验的解读,也有对中国本土实践的探讨;既有对家族企业传承与架构的规划方案,也有对家族财富保护和传承的法律工具应用。与此同时,读者还可以找到资产保护、增值之方法,也可体悟家族文化传承之精髓。

该著作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帮助家族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总结,也是对国内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方式的一次探索,对当前中国高净值家族极具参考意义。

——《财富管理》杂志社

 


目录

推荐语

前言

第yi部分 概论1

第1章 财富管理与传承之惑3

1.1高净值人群成为财富纷争的“高危人群”3

1.2先有“守成”方有“传承”:警惕“黑天鹅”事件5

1.3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家族企业面临传承大考9

1.4寻找基业长青和财富永续的金钥匙12

第2章 财富传承的三个根基19

2.1在财富中我们忽略了什么21

2.2人力资源传承:另一份家族资产收入表和损益表25

2.3价值观和精神财富传承33

2.4物质财富的传承42

第二部分 创富与守富53

第3章 私人财富管理揭秘55

3.1逃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55

3.2你需要什么样的财富管理服务60

3.3资产配置和筹划揭秘66

3.4个人资产管理的三大陷阱72

3.5家族办公室和私人银行的真正角色88

第4章 私人银行91

4.1揭秘私人银行91

4.2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私人银行97

4.3如何成就第yi流的私人银行家104

4.4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空间巨大112

4.5私人银行和家族办公室的关系120

第5章 家族办公室122

5.1前世今生:家族办公室揭秘122

5.2量体裁衣:家族办公室的定位138

5.3应对难点:家族办公室的架构设计143

5.4家族办公室如何进行投资和资产配置151

第三部分 资产保护与传承167

第6章 家族法律顾问:财富安全的架构师169

6.1家族法律顾问的角色169

6.2如何选择和聘用合适的家族法律顾问172

6.3内容为王:现代财富传承法律服务的构成179

6.4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私人财富法律顾问184

第7章 财富保护与传承的法律工具188

7.1关于继承:应对财富的沙漏188

7.2关于婚姻:夫妻交恶的财富博弈212

7.3关于税务风险:财富传承中的万万没想到231

7.4关于保险:财富传承不可缺少的工具242

7.5关于家族信托:大亨与名人的财富管理261

7.6关于家族基金会:慈善更需要智慧284

第8章 诊治之术:企业传承的特殊问题与应对298

8.1传承路障之一:新生代的人生坐标与人格定位299

8.2传承路障之二:难控的接班“火候”与节奏310

8.3传承路障之三:代际冲突317

8.4传承路障之四:与其他关系人的博弈321

8.5“女”儿当自强:不可忽略家族中的女性力量329

第9章 明断之智:家族企业的领导力传承337

9.1基业长青与领导力:权力分配与亲情的尴尬337

9.2失败的土壤:领导力传承失败的教训346

9.3赢在执行:领导力传承规划路线图353

第10章 分合之妙:家族企业的股权设计360

10.1控制之重:家族企业股权设计的挑战360

10.2常见股权架构与方案:从LVMH的金字塔架构到王永庆家族的交叉持股378

10.3从宜家到戴尔:家族企业的上市之辩388

10.4以退为进:家族企业如何实现高价套现395

第四部分 财富价值与文化传承403

第11章 财富家族的后代教育405

11.1“我”的使命:从巴菲特教子看富二代的人生定位406

11.2“我们”的使命:爱马仕家族和庄臣家族的核心价值观445

11.3“领袖”的使命:从优秀继承人培养到走出父辈阴影456

第12章 家族宪法与家族治理466

12.1“家族战争”之殇466

12.2引发家族矛盾的高危领域471

12.3化解家族企业矛盾和传承危局的策略479

12.4制定家族宪法、创设家族委员会488

12.5培养和鼓励学习与开拓的文化499

第13章 慈善与基业长青502

13.1财富、幸福指数与善的业力502

13.2财富传承的成功密码: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DNA510

13.3慈善事业的传承和运营: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模式516

13.4家族慈善模式选择和常见挑战 522

后记534

 

 

精彩书摘

过去30多年,中国企业家所思所想的核心命题是如何创造财富,其实比创造财富更具挑战性的是如何传承财富。真正的家族财富传承故事涉及太多的牺牲和放弃,更是饱含智慧和挑战。未来数年将是中国民营企业陆续完成交接传承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探索中不断解码财富管理与传承问题,以实现创富守富与传承的双赢,已然成为目前中国高净值家族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在这一方面,龚乐凡先生的新作《私人财富管理和传承》提供了全面而独到的视角。在翔实的案例中,既有对国外经验的解读,也有对中国本土实践的探讨;既有对家族企业传承与架构的规划方案,也有对家族财富保护和传承的法律工具应用。与此同时,读者还可以找到资产保护、增值之方法,也可体悟家族文化传承之精髓。

该著作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帮助家族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总结,也是对国内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方式的一次探索,对当前中国高净值家族极具参考意义。

——《财富管理》杂志社

龚乐凡博士的《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一书是一部详尽的介绍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的操作指南,是国内领先的家族企业以及家族办公室从业人员的从业宝典。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李

罗斯柴尔德第yi代zhang门人梅耶男爵通过合理的家族治理,令后代子孙历经250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繁荣兴旺,昂然屹立于世界财富家族的顶jian,用zui有力量的事实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龚博士的著作运用了大量海内外案例,细腻又深入浅出地描绘了家族财富传承的需求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中的演变,并且运用了丰富的财富管理知识,结合现实,向读者展示了如何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及专业,富有远见的财富规划,将家族财富的三个关键组成因素——金融、人力以及智慧,在制度与管理的基础上,长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能够世代相传并发扬光大。非常期待本书的出版,相信它会成为中国企业家们思考传承接班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罗斯柴尔德银行(亚洲)CEO张璟瑜

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高端财富人群对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的渴求,既全面、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又不乏可读性和趣味性,尤其是独辟蹊径专门讲述了富裕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与价值观传承,为国内所仅见。生动的案例使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浅显易懂,透彻的分析给专业人士以新的思考和启迪,可以说,它是国内家族财富管理领域一次有益的尝试和创新。相信本书不仅对家族企业财富管理和传承有借鉴作用,而且会在更广泛的受众层面引发共鸣。

——中国银行业协会私人银行家俱乐部主席、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副总裁李文

财富传承的主体是人而非财富,作为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共同载体,人才是zui大的财富。财富传承的规划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体悟和对社会复杂性的充分认知做出的智慧决策;在财富传承的过程中zui困难的部分不是让财富增值多少百分点,而是如何把独特的柔性文化从家族中提炼出来并传承下去,同时严格控制风险,这也是在财富管理行业内常常被忽略的部分。中国的财富新贵在传承上尚未对政治经济的复杂性进行成熟的思考,很多人甚至刻意回避,观念的误区给中国财富家族的成功传承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突发事件令财富大厦一夜倾覆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非常欣喜龚乐凡先生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著述成书,以飨世人。

——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财富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媛

在中国,传承过程中的感性因素太多,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失败的案例。而本书中所提到的很多内容和工具对中国家族企业非常有实践可操作性。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本指南,帮助更多财富家族用理性与专业的方法解决传承问题。

——《接力》杂志出品人、中国“创二代”组织“接力中国”

青年精英协会理事杭佳一

“善用财富”是财富本身的属性,“善财价值”的有效开发是财富拥有者的能力。本书首次提出“善的业力”概念,并系统地论证了慈善与财富获得、人生幸福感的关系,使人们把“善”自然融入人类发展中。慈善作为家族传承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对此有深度解读与感悟,而且应对家族精神传承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知。本书关于家族基金会等家族慈善模式的介绍与分析,为对家族传承有深度需求的人群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在人类文明高度提升的阶段,家族慈善与财富价值开发与传承是中国财富拥有者的必修课!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合作发展总监郭素

中国私人银行业方兴未艾,家族办公室小荷才露,在高端财富管理市场风起云涌之际,亟待系统理论的指导、国外经验的借鉴、既往案例的剖析,乐凡先生著作的出版正当其时,正应其势,故推荐之。

——德裕世家办公室董事长张咏

鉴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尽管家族办公室的概念在当下中国还不统一,但是巨大的时代需求催生了其加速发展的驱动力,这个新生儿也和中华民族的传承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部开创先河系统性介绍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的著作,此书能够为学者、专业人士以及家族继承人等各类读者打开一扇窗,收获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真知灼见。

——王思聪家族办公室(普思投资)董事副总经理张寒

“富不过三代”这句古话,非常恰当地表达了财富家族在财富传承方面的困惑与担忧。要打破这一“魔咒”,我们急需克魔的宝剑。资深法律人龚乐凡先生的力作,正是这样一件有效的“神器”。

——德意志银行私人银行部中国区总经理黄凡

私人银行服务推出9年以来,市场参与者已经从国内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扩展到信托机构、证券机构、三方机构,更有地产公司、汽车销售公司等多种机构以跨界服务的形式加入,所提供的服务也从简单产品销售向包括个人与公司、境内与境外、财富管理与传承等多维度全方位服务转变,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差异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本书从实践操作出发,在阐述财富管理法律工具与方法的基础上,不仅通过大量案例探讨家族企业传承的难点问题,同时也以崭新的视角分析了精神财富的传承和财富家族二代的心理教育和逆商培养,在国内出版物中是一种创新,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私人银行部(上海)总经理潘洁

本书全面阐述了财富管理、传承和家族价值观的微观方面,对传统的理财人士、资产管理经理来说,理解家族财富管理隐形的、人性柔软的一面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的家庭制定不同的策略,而不是仅仅将目光停留在财务回报之上。这是财富管理中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前摩根大通亚洲私人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兼全球投资专家,

东林家族办公室大中国区CEO林少康

绝大多数高净值客户对于创富阶段积累下来的各种问题、风险并未做过系统的梳理与规划,而家族及个人层面发生的各种变化,又引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在此背景下,如何为客户提供其真正所需的私人银行服务,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年来有关财富传承的专著如雨后春笋,但龚乐凡博士此书无疑是目前为止我阅读的zui为独特而全面的一本。龚博士不仅结合财富传承工具对海外成功传承经验进行深度剖析,而且结合国内财富传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相信书中关于家族治理、价值观传承的思考,对于国内家族企业的传承有所启发。

——平安银行家族信托首席顾问李亮

在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海外已有很好的实践,国内由于相关法律有待完善和成熟,各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本书基于现阶段国内法律和财富管理实践系统地介绍了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的理念及方法,值得国内从事此方面工作的专家学者、财富管理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理财师学习。

——上海诺亚荣耀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中国精算师娄道永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人从未像现在一样拥有如此多的财富,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甚至国家都面临着财富的使用和管理问题。因为存在的社会影响力,家族的财富传承也不单纯是个人的私事。因而,财富管理和传承在现阶段是一个挑战,需要大家关注和思考,zui终需要形成如书中所说的,在物质财富、人力资源和价值观三个根基之上的财富管理和传承模式。对财富拥有者以及财富管理从业者来说,龚乐凡律师的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理念与工具,非常值得一读。

——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专户部总经理于江勇

前言

人生zui重要的投资就是你自己。

——沃伦·巴菲特

在一次论坛上,白岩松对柳传志说:“现今‘85后’、‘90后’不再有食物上的饥饿感,这是幸运的。但是心灵饥饿同样是饥饿,也许现在我们比您那个时候更加饥饿。”

柳传志等�北渚钟敫窬帧�—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生存之道[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5. 也许正是这种新的饥饿感,让我能潜心研究中国人在富裕之后所面临的新问题。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富裕以后产生的不再是饥饿感,而是缺乏某种安全感,就是财富如何才能持续;同时,这种持续还包括财富与爱的延续,能否做到“富过三代”,这就是继承、传承的问题。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做好遗嘱工作、做好企业交接班的事情,但是更深层次上,这又是涉及文化、教育和价值观的问题:即二代的教育和成长以及家族财富文化、家族企业价值观念的培养,而这才是“传承”的深层核心。

在中国,极其富有的高净值人士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小众”地位,但是他们以及他们家族对社会的影响却极为深远,他们的企业经营、投资行为、慈善和公益捐助乃至二代、三代的健康成长和稳健接班,对经济、就业、社会的稳定乃至更大数量民众的福祉可能都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财富管理和传承领域的实践中,笔者发现,这些财富人士在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的需求以及他们企业和家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困扰,其实也给服务于富裕阶层客户的财富管理人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高端金融和法律服务领域,与中国财富人群数量以及个性化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相比,我国在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的学术研究、教育和培训、服务实践均严重滞后,其巨大的潜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同一座被沙石覆盖埋藏的金矿,远远没有被充分认知、发掘和利用。

在这个生态圈中,从专业人士层面看,包括理财师、家族律师、税务筹划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等;而从机构角度看,则包括银行、家族办公室、法律服务提供商、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移民服务公司乃至针对家族企业创一代以及创二代等的高等教育和高端培训机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专业人士、专业机构的数量、质量和财富客户的巨大需求相比存在着严重的落差。这个领域可参考借鉴的书作也是以翻译的学术图书为主,而各类新媒体所传播的有关财富管理的知识和信息,固然很方便阅读,但是鱼龙混杂,不少甚至还包含错误信息、易误导人。新一代财富管理的专业人士急切需要在这个领域进行火线培训和提升,需要一本全面、专业、权wei的教材和参考书,并且能够将欧美财富家族的管理和传承理念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更有效地服务客户。所以,这个供给和需求的严重落差既是挑战,又意味着机遇。

中国的财富家族,为什么不能享受到zui先进的、国际化的财富管理和传承的理念与服务,从而让自己有机会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中国金融和法律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什么不能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端一流的服务?

这些成为促使作者决心撰写一本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的专业著作的初衷。一方面,中国的财富人群有权利了解他们应当获得什么样的服务,能够学习借鉴欧美、香港的财富家族如何管理财富、如何成功传承;另一方面,中国的专业人士和专业服务机构更需要在这个全新甚至陌生的领域获得更权wei和来自实践操作第yi线的知识和指引。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写作,过程虽辛苦,但也乐在其中。我们希望它能成为家族企业决策者、财富家族成员、(超)高净值个人、家族办公室及家族财富管理专业人士案头的一本必备工具书。

为什么中国到了必须重视财富管理和传承的时候?根据《201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以上级别的华人富豪共有457位,平均年龄为59岁,中国千万以上的富豪已经超过109万人;而据招行—贝恩发布的《2015年私人财富报告》,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 000万元人民币的人数在2014年末达到104万人。以上数据虽然统计方法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中国现阶段的高净值人群规模非常庞大。另外,在未来5~10年内,全国有300多万家民营企业将面临企业传承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第yi代民营企业家正逐渐老去,很多家族企业目前正处在财富交接的关口,财富传承日趋紧迫。

然而,无论是基于包括胡润百富在内的机构调研,还是从已经出现的相当数量的传承失败案例来看,人们对财富管理、资产安全与财富传承缺乏了解,存在误区,容易被误导。

如何应对“心灵的饥饿感”?传承不等于继承,财富上的“饱腹感”也无法弥补“心灵的饥饿感”,这尤其体现在财富人士的子女教育上。

美国心理学家梅德林·莱文(Madeline Levine)博士在其专著《特权的代价》中提及,基于一项2007年的研究调查,在美国富庶家庭中,有30%~40%的青春期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青春期少女中高达22%患有抑郁症,是全国七年级少女患抑郁症比例的三倍。到了八九年级,这类家庭的女孩有三分之一出现了显著的临床焦虑症状。数据资料显示,来自富裕家庭的12~18岁青少年,有30%~40%正遭受心理疾病的困扰。

而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将近28��67%的富二代认为他们身边家境优越群体中有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犯罪问题。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毒品偶尔玩玩无妨,只要不上瘾就好”,只有38��1%的人认为吸食毒品是一种堕落行为。

在大量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没有智慧的传承,即使有财富的继承,财富终将消亡,甚至会加速消亡。而在我们服务客户的时候,不少高净值人士都有这样的担忧:过多的财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希望我们在传承的筹划安排中,设计好方案,兼顾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做到财富与精神的真正传承,实现基业长青。

家族企业面临什么样的特殊挑战?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一项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家族企业的业绩表现更为稳定,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其表现更为出色。同时,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在长期战略、业绩稳定、高级经理人和员工的高忠诚度以及具有鲜明的企业文化方面明显胜出非家族企业。麦肯锡对114个家族企业与1 200家其他大型公司进行对比后发现,家族企业在员工激励和领导力上显著优于非家族企业。

当然,在传承和家族治理方面,家族企业也面临莫大挑战,包括企业对家族决策者的严重依赖,企业内部存在的任人唯亲,以及家族成员内耗争斗给企业和财富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项对250家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在所有者交班过程中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新旧zhang门人交接年度及此前的5年,家族上市公司的市值在扣除大市变动后平均蒸发了60%。

范博宏�苯煌兄�重[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法国的INSEAD商学院和哥本哈根商学院的两位教授对丹麦5 300家私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家族企业中任职的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的雇员相比,前者的业绩表现显著低于后者。

而中国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相当数量的财富家族只有一位子女来作为唯一的继承人。接班安排不当,则非常容易导致企业在二代手里资产缩水,甚至zui终发生多年积累毁于一旦的情形。即便交接班成功,如果对家族的发展没有预见力,那么也会影响家族企业的控制权和管理。

基业长青背后的神秘业力是什么?除了介绍财富管理和资产保护的技巧,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神秘的问题,成功与财富的背后,是否有某种“好运”在起着神奇的作用?冥冥之中是否有着某种力量保护着这些幸运的财富家族?而那些家道中落的家族的失败难道仅仅是由于理财失策吗?善举、公益、价值观究竟对财富的创造和守护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善举和好运,是否存在某种巧合?当我们把一系列的财富家族案例集中起来进行归纳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这也许是本书中zui为励志和发人深省的部分。

上面的这些挑战和问题,都会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我们希望,通过揭示世界财富家族的财富管理、传承和家族治理的秘密,广大读者可以受益于本书所介绍的理念和方法,尤其是财富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机构可以从中获益,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端理财服务,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财商”以及生存和投资哲学,为自己的财富管理和下一代教育积累经验。

本书分享了国内外许多财富家族的故事和案例,引用真实资料和数据,描述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并通过轻松、浅显的语言来说明较为复杂的金融、投资、法律以及教育方面的问题。

zui后,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中国数百万民营企业家和他们的家庭从容应对人生中的重要决定和转折点;面对人生的无常,他们更加胸有成竹,充满自信,而不需要在迷惘中无可奈何。这些影响财富人生的决定可能包括移民、重大的投资决定、家庭教育、婚姻、遗产分配、国内外信托、家族企业的传承和家族的治理。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相关行业内的诸多资深人士与我们分享了其亲身经历的财富管理和投资经验、智慧和方法。在金融和资产配置方面,我们获得了高盛私人银行部康宁先生的指导;在保险方面,则获得了诺亚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娄道永先生以及香港Willis公司资深财富管理顾问潘凯儿女士所提供的帮助,

他们的无私分享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写作内容。在此对他们表示特别的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中信出版集团的副总编辑季红女士对本书的鼓励与支持,感谢谭惠芳女士在本书的编辑、审定和出版过程中所投入的大量时间与心力,以及张源源女士在书稿的推广与策划上所给予的帮助与指导。

与此同时,特别感谢参与本书编辑和研究工作的团队成员:汪中海、张紫薇、张卓晨、董丙刚、李怡、陆珊菁、王瑶、陈璐。

***

我们既然无法预测未来,那么不妨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未来。如美国通用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所说,“如果你不去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别人会。”对于提升自己的财商、管理自己和家族的财富,掌控自己和家庭的未来,何尝不是如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在今天投资自己、付诸行动,就是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创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

 


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 图书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格局与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传承个人财富,已成为众多家庭和个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书《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由中信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财富管理与传承解决方案。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理论,而是深度融合了国内外先进的财富管理理念、前沿的法律法规以及丰富的实操案例,致力于帮助读者构建稳健的财富体系,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并最终将这份宝贵的财富安全、有智慧地传承给下一代。 本书内容覆盖了私人财富管理的各个核心环节。在财富规划方面,我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制定个性化财富目标的重要性,并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财富规划工具和方法。无论是短期内的消费储蓄,还是长期的投资布局,亦或是应对突发风险的保障措施,本书都将一一为您剖析,帮助您明确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投资策略是财富增值的重要引擎。本书详细探讨了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构建原则,涵盖了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另类投资等多种资产类别。我们将为您分析不同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介绍资产配置的艺术,以及如何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动态调整。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强调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帮助您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潜在损失。 在财富传承这一关乎家族长远发展的核心议题上,本书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我们不仅会探讨传统的遗嘱继承方式,更会详细介绍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传承工具,如家族信托、保险规划、家族办公室等。本书将深入解析这些工具的操作机制、法律效力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帮助读者理解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实现财富的平稳过渡,避免家族纠纷,并确保财富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家族的未来发展和成员的福祉。 此外,本书还关注了财富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和税务规划。我们将为您阐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介绍多种风险规避和转移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寿险、健康险等保险产品的配置,以及应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税务规划方面,本书将就与财富相关的各类税收进行详细解读,并提供合规的税务筹划建议,帮助读者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优化税务负担,实现财富的有效保值。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性。书中引用了大量真实世界的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财富群体,从高净值个人到家族企业主,从年轻的投资者到即将退休的长者。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财富管理与传承中的挑战与机遇,借鉴成功经验,并从中获得启发,将其应用于自身情况的规划之中。 为了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前沿性,本书汇集了业内顶尖的财富管理专家、法律顾问、税务师以及金融机构的资深从业者,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信出版社凭借其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深厚积累,力求将本书打造成一本真正能够赋能读者、引领趋势的权威著作。 《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关于财富智慧的探索之旅。它旨在提升读者的财富管理意识,培养科学的财富观,掌握专业的财富管理技能,并最终实现财富的永续传承,为个人和家族创造更长久、更美好的未来。本书适合所有对财富管理和传承感兴趣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高净值人士、企业家、金融从业者、法律专业人士以及所有希望系统学习财富管理知识的个人。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在财富道路上值得信赖的伙伴,助您行稳致远,成就非凡。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刚读完《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总体感觉非常震撼。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对财务规划有一定了解的人,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一些固有认知。它不仅仅是讲解如何投资理财,更是深入剖析了财富传承背后的哲学和人性。书中关于“家族信托”的讲解,让我对这种复杂但高效的财富传承工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之前总觉得这种东西离我太遥远,是富豪们才玩得起的。但作者通过细致的解释和实际的案例,让我明白,即使是中小规模的财富,通过合理的规划,也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代际的平稳过渡。而且,书里特别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只讲收益,而是把风险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让我意识到,没有风险的收益是虚幻的,唯有在充分认识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财富增值和安全传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没有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让人读起来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温暖。

评分

这本书,《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我是在一位金融行业的朋友的强烈推荐下购买的。他告诉我,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那些“速成”的理财指南,它更注重的是一种长远的规划和深度的思考。读完之后,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这本书在“目标设定”方面,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指导。它不仅仅是让你设定一个数字目标,更是让你去思考,这个目标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它将如何影响你的人生。书中对于“被动收入”的讲解,让我对如何实现财务自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财务自由就是有钱,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财务自由更是一种能够让你摆脱工作束缚,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的能力。而且,书中对于“财富传承的法律风险”的分析,也非常到位,让我意识到了事前规划的重要性,避免了未来可能发生的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起初对“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这样的字眼感到有些遥不可及,觉得那是父辈甚至祖辈才需要操心的事情。偶然间翻阅了《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没想到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上来就讲复杂的金融产品,而是从“人”出发,探讨了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富需求和风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富目标设定”这一章节,它让我开始认真思考,我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未来又会面临哪些挑战。书中也提到了很多关于“财务自由”的定义和实现路径,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以前我只觉得财务自由就是有多少钱,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财务自由更多的是一种心境,一种能够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能力,而这背后需要有扎实的财富规划作为支撑。尽管我目前还谈不上“私人财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未雨绸缪的重要性,为我今后的个人成长和财富积累指明了方向,让我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评分

我是一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富增长都保持着高度关注的普通上班族。当我在书店看到《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这本书时,就被它宽广的视角所吸引。它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财富的管理,更是将个人财富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书中关于“全球资产配置”的论述,让我认识到,在当今互联互通的世界,视野的局限性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它鼓励我去思考,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优质的投资机会,如何规避区域性的风险。而且,书中关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投资”的理念,也让我看到了财富的另一种可能性——让财富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明白,财富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富足,更是为了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分

我是一名对家族企业传承问题颇为关注的企业主。在接触《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之前,我已经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指导。《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回避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例如股权结构设计、接班人培养、家族矛盾处理等,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书中的案例研究部分,特别是对一些知名家族企业传承案例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成功的模式,也吸取了失败的教训。作者的分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将看似繁琐的传承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模块。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家族治理”的论述,认为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财富能够长久传承的关键。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财富的管理,更是关于家族的稳定与发展,对于我这样的企业主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我准备将其作为我们家族企业内部培训的教材。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当时我正为如何规划我父母的晚年生活以及我未来财富的积累而感到焦虑。市面上的理财书籍很多,但大多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充斥着各种金融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而《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则不同,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一种温和而清晰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在开篇就强调了财富传承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家族的价值观和对后代的期望。这让我意识到,财富管理并非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与家庭、情感、责任紧密相连的。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贴近生活,我看到了许多和我家庭情况相似的例子,这让我觉得书中提出的建议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切实可行的。它引导我开始思考,我希望留给下一代的,究竟是怎样的财富,是能够让他们衣食无忧,还是能够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规划者,为我开启了全新的视角,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和家庭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尽管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已经受益匪浅。

评分

当我拿到《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这本书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数字,和一个个高高在上的金融专家。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的语言风格深深吸引了。它没有那些冰冷的金融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把我带入了一个关于财富、关于家庭、关于人生的故事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资产配置”的讲解,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买什么产品,而是引导你思考,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什么,你的投资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来量身定制最适合你的配置方案。这让我感到,财富管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书中也提到了很多关于“税务规划”的知识,这对于我这样的小企业主来说,更是非常实用,避免了不少不必要的损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财富的管理,更是智慧的体现,它需要审慎的思考,也需要长远的眼光。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财富传承”这个概念有些抵触,总觉得谈论这个话题过于早。然而,《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温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消除了我的这种顾虑。它并没有强迫我去做决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逐渐认识到财富传承的必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安心和掌控感。书中对于“遗嘱规划”、“保险规划”等方面的讲解,非常细致,并且充分考虑了不同家庭结构和需求的差异性。我一直以为遗嘱只是简单的分配财产,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更是对人生的一种交代,一种对家人的爱和责任的延续。而且,书中强调了“沟通”在财富传承中的重要性,鼓励家人之间坦诚地交流想法和期望,这让我意识到,良好的家庭关系,同样是财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回避者,变成了一个主动思考者,开始重新审视我和家人的未来。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活品质有着较高追求的退休人士。过去几十年,我一直在努力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对于如何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以及如何将我辛苦所得合理地留给下一代,我一直感到有些迷茫。《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这本书,恰好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它所提出的“资产保值增值”和“风险规避”的策略,非常符合我这个年龄段的需求。书中关于“多元化投资”的建议,让我看到了摆脱单一投资模式的希望,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传承”不仅仅是物质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延续。作者在书中分享的许多关于“家族价值观”、“道德传承”的理念,都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思考,我希望留给我的孩子们,除了金钱,还有哪些宝贵的东西。这本书让我感到,我的晚年生活,以及我的财富,都能够以一种更加有意义的方式存在。

评分

读完《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对“财富”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一直认为,财富就是我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是我拥有的房产和股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财富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包括了我的人脉、我的知识、我的经验,甚至是我的人格魅力。书中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的讨论,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拥有的,并且学会去发掘和利用这些无形资产。而且,这本书在“心理财富”方面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让我认识到,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财富的积累和传承同样至关重要。书中关于“延迟满足”、“风险偏好”等心理学概念的解读,让我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也为我制定更合理的财富规划提供了基础。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也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