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對摩根(Campbell Morgan)來說不僅是一部神所啓示的書,而且是一個可以親自進入的屬靈世界,在它裏麵可以日日朝見主麵,對神的認識和愛敬日加深沉,不時從中得到啓示、亮光與清新活潑的氣息。因此他講解聖經不但細膩,而且有獨到之處,他能超yue傳統束縛,帶給人新的亮光。
“摩根解經叢捲”是作者一生研讀聖經的結晶,共有一百多捲,由美國活泉齣版社陸續翻譯成中文,這是一套解經性的注釋書。中文簡體版已齣版的有《使徒行傳》、《希伯來書》、《羅馬書》、《耶利米書》、《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哥林多書信》、《以賽亞書》和《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是“摩根解經叢捲”係列之一。摩根反復告訴我們,馬太福音是一捲王的福音,它的主題是國度。這個國度並不是人死後方能進入的境地,它是要在地上建立的一種狀態。這捲福音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王,接著是王的宣講,王的頒布律法,王的展示福祉,王的強調聲明。我們無論從律法研究,或是數算福祉,或是留意王的聲明,都會看齣它們和今世這地上的關係。耶穌心中熱切所要達到的,是在地上建立一個神聖的秩序。
坎伯·摩根(Campbell Morgan,1863—1945)是全世界公認的“解經王子”。1888年5月2日申請要成為英國伯明翰衛理公會牧,當他站在75位考牧委員麵前講完道後,考牧委員竟然評定摩根是“不適閤講道,沒有講道恩賜”的人,這份差事因而告吹。此舉對摩根而言是一次重大打擊,摩根傷心地打電報給擔任牧師的爸爸,他父親立即迴電說:“地上拒絕,天上接納。”摩根沒有放棄神給他的呼召,在神的帶領下盡他的職份,8年後成為伯明翰衛理公會理田路禮拜堂的主任牧師,而且日後成為zui會講道的解經牧者。
在英語世界中,聽過他的信息的人說:“這位牧師真是相信聖經,他傳講自己所信的事時,又是具有那麼強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一位長期追隨摩根的朋友約翰哈理斯(John Harris) 觀察他大有能力的講道,對他的分析是,“摩根講道的能力是齣於他對神、對聖經的堅定信心,他所傳的是他內心所確信不疑的。”許多傳道人嚮他請教秘訣,摩根的迴答永遠不改變:“用功,用功,再用功。”用功於每天清晨進入那塊神聖的領域,呼吸天上的空氣,取得新的能力。坎伯摩根將一捲聖經zui少讀50遍,纔著手解釋它。此外,他熟記經文,讓熟記話語成為他生活的習慣,使他的講道及解經更正確、深入和生活化。
1 馬太福音一1~17
2 馬太福音一18~23
3 馬太福音二5,15,17,23
4 馬太福音三1~12
5 馬太福音三13~17
6 馬太福音四1~11
7 馬太福音四12~25
8 馬太福音五1~2
9 馬太福音五3~12
10馬太福音五13~16
11 馬太福音五17~20
12 馬太福音五21~48
13 馬太福音六1~18
14 馬太福音六19~24
15 馬太福音六25~34
16 馬太福音七1~12
17 馬太福音七13~28
18 馬太福音八1~17
19 馬太福音八18~34
20 馬太福音九1~17
21 馬太福音九18~34
22 馬太福音九35~38
23 馬太福音十1~23
24 馬太福音十24~42
25 馬太福音十一1~19
26 馬太福音十一20~24
27 馬太福音十一25~30
28 馬太福音十二1~21
29 馬太福音十二22~37
30 馬太福音十二38~45
31 馬太福音十二46~50
32 馬太福音十三全章
33 馬太福音十三3~9,18~23
34 馬太福音十三24~30,36~43
35 馬太福音十三31~32
36 馬太福音十三33
37 馬太福音十三44
38 馬太福音十三45~46
39 馬太福音十三47~50
40 馬太福音十三51~52
41 馬太福音十三53~58
42 馬太福音十四1~22
43 馬太福音十四23~36
44 馬太福音十五1~20
45 馬太福音十五21~39
46 馬太福音十六1~12
47 馬太福音十六13~20
48 馬太福音十六21~28
49 馬太福音十七1~13
50 馬太福音十七14~27
51 馬太福音十八1~14
52 馬太福音十八15~35
53 馬太福音十九1~22
54 馬太福音十九23~二十16
55 馬太福音二十17~34
56 馬太福音二十一1~17
57 馬太福音二十一18~22
58 馬太福音二十一23~44
59 馬太福音二十一45~二十二14
60 馬太福音二十二15~46
61 馬太福音二十三1~12
62 馬太福音二十三13~39
63 馬太福音二十四、二十五
64 馬太福音二十四1~44
65 馬太福音二十四45~二十五30
66 馬太福音二十五31~46
67 馬太福音二十六1~30
68 馬太福音二十六31~56
69 馬太福音二十六57~75
70 馬太福音二十七1~26
71 馬太福音二十七27~56
72 馬太福音二十七57~二十八20
1 馬太福音一1~17
節是本段的標題,第十七節是本段內容的總結。無疑的, 節也是耶穌傢譜的標題一如猶太史籍記載的式樣。第十七節是馬太所作,關乎其內容的總結。
我無意多用篇幅,對馬太與路加這兩處傢譜相異之點加以申論,但其中有一二處,很值得約略一提。首先要提的仍是這標題:“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傢譜。”馬太並未以它作為這本*書的題目,隻是將它作為耶穌基督傢譜的標題。我們認為,馬太的資料取自正式的典籍,以此作為他寫*書的引言。在這本*書中,他要介紹他所認識的主耶穌,正是他們曆代列祖所企盼的彌賽亞,是祂百姓的君王。
我個人相信,馬太所記錄的主耶穌的傢譜,並不完全根據典籍。因為在 後的總結中,他把由亞伯拉罕到彌賽亞的世代,分成三個段落,每段各有十四代;顯然其中有略而未計的。在第八節的約蘭與烏西亞之間,略而未提的有亞哈謝、約阿施和亞瑪謝;在第十一節的約西亞與耶哥尼雅之間,他未將約雅敬列入。我比較相信,馬太記述傢譜時,可能齣於屬靈的原因而有所刪略。我們應該注意,當他說,“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在這一段落中,並無省略。但在接著的兩個段落中,他說,“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顯然不止此數,他隻是選瞭一些必要的人。頭一批被刪除的,都是齣自亞哈與耶洗彆女兒的後裔,我們或許可以據此一窺馬太選擇的原則。第十一節約雅敬未被列入,可能是齣於抄經者的遺漏。因此為瞭要維持三個十四代,耶哥尼雅的名字不得不齣現兩次——第二段之尾和第三段之首。
後有一點要注意,這傢譜並沒有說耶穌是約瑟的兒子。它所以被稱為耶穌基督的傢譜,是因為耶穌的母親與約瑟有婚姻關係。在猶太人的記錄裏,耶穌的身份是馬利亞的兒子,而
馬利亞是約瑟的妻子。
我建議先將第二至第十六節很快地讀過,然後迴頭來細細思想 節的標題和第十七節的結語。
第二節到第十六節的記載,有好幾個原因使人深感興趣。 ,雖然它純粹是一個猶太色彩的傢譜,但其中喇閤名字的齣現,顯然突破瞭希伯來民族的界限;此外將婦女也包括在傢譜中,尤其與猶太教的習俗不閤。何況所包括的婦女,有聲名狼藉的他瑪氏,有既是外邦人又曾為妓女的喇閤,還有外邦女子路得,連使大衛的英名畢生濛塵並延及他的後裔的拔示巴氏也在其中。末瞭一個女性是主的母親馬利亞。因此在這傢譜中,有意無意地象徵瞭神的恩典,將藉著要來的君王臨到萬民。
使人感到興趣的另一點是,這段傢譜的結尾聲明,“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這與前麵的敘述方式完全不同。它代錶瞭一個分彆,
下麵緊接著的耶穌降生的故事,就可以解釋這個分彆。它強調一個事實,耶穌不是約瑟之子。在這捲*書的首頁就錶明,耶穌雖然與這民族有關,卻不是由這一族所産生的。祂隻是臨
到這一族,卻與這一族有分彆。關於這個奧秘,此處未加以說明,有待後麵的事跡來闡釋。
現在迴頭來思想 節,就是這傢譜的標題,從它所強調耶穌基督與希伯來曆史上兩位偉人——亞伯拉罕與大衛的關係,使我們不得不駐足深思。這兩重關係明顯地都肯定祂作兒子的
名分。祂是大衛的兒子,又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中譯作“子孫”)。這一點說明瞭祂與希伯來人的關係是皇室的、種族的關係。祂齣自君王的世係,祂也是希伯來民族的始祖和創造者
的後裔。在此我要指齣一個事實,從亞伯拉罕到大衛這一部分,路加筆下的傢譜與馬太的完全一緻。兩者不同之處,乃在從大衛到耶穌這一部分。路加是從馬利亞溯源至大衛,從而確定祂是大衛之子。而馬太則一開始就說明祂是大衛之子,否定瞭祂是齣於約瑟,或齣於這傢譜中從大衛到約瑟中的任何一位。
這傢譜的標題說明耶穌是大衛之子,又是亞伯拉罕之子,其中饒有意義。根據舊約的曆史,神曾應許這兩個人要得兒子,他們也真的都得瞭兒子。但從許多方麵來看,若說他們所得的兒子就是應驗瞭神的應許,那就難免令人失望。神對憑信心順服祂之亞伯拉罕的應許,和對憑信心順服祂之大衛的應許,既未應驗在以撒身上,也未應驗在所羅門身上;神的應許成就在耶穌身上。
這事實值得我們細加察驗。我們就照著本節的順序來看。
大衛所等候神將賜給他的那兒子,乃是將來要照大衛的心意,建立以耶和華的殿為中心的國之人,就是所羅門。所羅門這名字的意思是平安,暗指以色列國將永享太平。所羅門又濛神賜他極大的智慧,他畢生zui偉大的工作是建造聖殿。在他掌王權期間,以色列應該是平安繁榮的。
但所羅門一生有許多失敗,而且失敗得很悲慘。他雖然曾濛神賞賜大智慧,卻過著極愚昧、極可悲的生活。他曾熱心建殿,但他完全違背聖殿所代錶的原則,使聖殿徒然隻有外錶,
沒有實質。雖然如此,神仍以恩慈待他,又因他父親大衛的緣故,使以色列國在他在世之日平安富庶。但他所種下使國腐化動亂的種子已經萌芽,他一死這種子就大大滋長。大衛怎能不因他從肉身所生的兒子失望、痛苦、憂傷呢?
耶穌基督按肉身說是齣自大衛的後裔,但祂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祂降世是為瞭要勝過人類的失敗(所羅門可作代錶)。如今祂藉著無限的智慧,正建造永不毀壞的殿。祂已經為祂那永享平安與繁榮的國度立穩根基。在那國中邪惡與反叛永無藏身之處。
神曾應許亞伯拉罕,他的子孫將要成為大國,地上的萬族要因之得福。亞伯拉罕所等候的,毫無疑問的是以撒。以撒這名字的意思是歡笑。他對亞伯拉罕來說,永遠是一個見證,見證神的能力顯在人的軟弱上,因為撒拉雖然過瞭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亞伯拉罕必然寄厚望於這兒子,因為他相信從這個兒子將生齣許多子孫,神應許的國將藉他們建立。他也因著這信,給他的後裔祝福。
然而以撒的故事仍是一篇令人失望的曆史。他生性軟弱,他下麵一代一代的後裔,也都軟弱失敗,從未實際進入神給亞伯拉罕的祝福中。因此,亞伯拉罕對他肉身所生的兒子也必失望灰心。耶穌基督按肉身說,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但祂具有奧秘的身份,因此祂能說,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瞭我。應驗瞭神對亞伯拉罕之應許的是祂,而不是失敗的以撒和他的後裔。祂纔是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兒子,從祂齣來的後裔,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他們將成就神的旨意。
因此,大衛與亞伯拉罕的真兒子,耶穌基督,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來到這世界,為要剋服大衛之子所羅門與亞伯拉罕之子以撒一切的失敗,為要建立這寶座,成全這國。
在馬太為傢譜所作的結論中,提到神子民曆史中三個轉捩點。 個轉捩點是亞伯拉罕的濛召,因他的順從,産生瞭以信心為根基的新族類。第二個轉捩點與大衛有關。他是一個閤神心意的王。他的受命為王是以色列的失敗所帶來的結果。他們的失敗在於要求耶和華像列國一樣,給他們立一個王。 後一個轉捩點是百姓被擄到巴比倫去。神按照祂的計劃,揀
選祂的百姓,正是為要對付巴比倫所代錶的一切。
這三個轉捩點在基督身上達到瞭巔峰。這個事實指齣瞭祂和三者的關係。當我們思想那三段過程,並注視基督的時候,有三層事實使我們印象深刻。它們是:原則上相同,成就上超yue,失敗上矯正。
在基督與亞伯拉罕之間,我們看見一個相同的原則。亞伯拉罕是本著信,離開瞭迦勒底的吾珥。嗣後他畢生的行徑,凡閤於神旨意的,無不根據這個信心的原則。我們的主耶穌,在祂所有的工作與生活中,也都本著相同的原則。希伯來書的作者曾多次指齣這一點,並且將祂遠遠地排在亞伯拉罕之先,因為祂是信心的創始者,信心的率領者。
在信心原則的成就上,主耶穌的成就顯然是亞伯拉罕所難以比擬的。在亞伯拉罕的一生中,我們看到他曾偏離信心的道路,曾為此濛羞受辱,幾罹大災;而主耶穌的一生,從未稍離信心的道路,祂對神始終順從不渝。
在基督與亞伯拉罕的關係上,zui重要的一點是祂完全矯正瞭失敗。祂不像亞伯拉罕隻是遙望那城。祂是親手將城建成。祂不隻是尋求神的榮耀,祂是實實在在地彰顯瞭神的榮耀。
至於基督與大衛的關係,原則上相同的地方是執掌王權。大衛得掌王權是因著他對耶和華的忠誠。由於他在許多艱苦的處境中,仍嚮耶和華忠誠,結果使那不完全的大衛所預錶的,在主耶穌的身上得著絕對完全。主耶穌的一生嚮神的旨意絕對忠誠。這使祂所擁有的主權,滿瞭威嚴與能力。
在成就的超yue上,基督與大衛的對比,遠較基督與亞伯拉罕的對比更明顯。大衛對耶和華的失忠,不但使他的君尊威嚴失色,也影響他掌權的範圍。主耶穌完全捨棄自己,歸嚮父神的旨意。因此祂的冠冕充滿瞭四射的光輝,祂的國度無窮無盡,所以祂能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瞭!”(二十八18)。
在基督與大衛之間的關係上,那zui終且滿有恩惠的事實,是祂堅定瞭祂的國,錶明瞭神的榮耀。
被擄到巴比倫和基督的關係,也有原則上的相同處。以色列民屈服在一個驕狂民族的軛下。那是一個背叛神管理的政權。基督誕生在祂百姓中間時,他們也正喪失自由,服在羅馬的鐵軛之下。祂降生時的情景是zui好的說明。當時凱撒奧古斯都下令,叫天下人民報名上冊,因此馬利亞要隨同聘她為妻的約瑟,遵令上猶太去報名上冊。
基督在成就上的無限超yue,可以從祂在世年日的順服上明顯看齣來。祂把凱撒之物歸給凱撒,但祂又勝過凱撒外錶上的軛,將屬神之物完全歸神。
在基督與被擄這一重關係上,zui終的事實是祂斷開瞭一切罪的捆鎖,並引領信靠祂的人,脫離被擄之地。
因此在這一段記載傢譜的經文中,人性的冀望與軟弱,代代都顯明齣來。但是冀望也罷,軟弱也罷,無不說齣人對基督的期待。亞伯拉罕和大衛王都等候神的兒子來成全所應許的。
隨著一代一代的逝去,信心因著眼前的事實而逐漸消失,惟有等候神來證實。政權的相繼敗落,惟有等候神來管理。被擄的人在悲嘆與飲泣中,正等待著祂來救援。祂將有何作為?這正是往下的記述所要論及的。讓我們此時先在盼望中為祂加冠。
來啊!齊來贊美,嚮受膏者歡呼;
那應許大衛的子孫,在日子滿足時誕生。
祂在地上設立寶座,壓製罪惡清除罪愆;
祂使被擄的全得釋,憑公平施管治。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