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嚮曆史的深處:馬剋思曆史觀研究(守拙齋學術作品係列)陳先達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走嚮曆史的深處:馬剋思曆史觀研究(守拙齋學術作品係列)陳先達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先達 著
圖書標籤:
  • 馬剋思主義
  • 曆史觀
  • 曆史哲學
  • 中國哲學
  • 陳先達
  •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學術著作
  • 理論研究
  • 守拙齋
  • 意識形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人大社明德求是書店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32553
版次:1
商品編碼:1077305916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守拙齋學術作品係列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9-15
字數:342000

具體描述


書    名:走嚮曆史的深處:馬剋思曆史觀研究(守拙齋學術作品係列)

作 者:陳先達

齣版時間:2016-09-15 字 數:342 韆字
書 號:232553 ISBN:978-7-300-23255-3
開 本:16 包 裝:平   裝
印 次:1-1 定    價:¥58.00



《走嚮曆史的深處:馬剋思曆史觀研究》以人類對曆史規律的探索曆程為前導,著力研究馬剋思如何突破以往曆史觀的局限而走嚮曆史的深處,即發現曆史自身規律的過程,由此深刻揭示瞭馬剋思的曆史觀在人類曆史觀變革方麵具有的劃時代意義。其中特彆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重要範疇、理論價值、內在矛盾以及通嚮唯物主義曆史觀的必然性進行瞭有價值的探討。本書在馬剋思主義哲學和哲學史研究領域産生瞭重大影響,於1988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著作奬,1994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特等奬,1995年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奬。  陳先達,馬剋思主義哲學傢,畢生從事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係,1956年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主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務委員,北京市哲學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顧問,第三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哲學組組長、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名譽會長。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從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陳先達文集》(六捲本),哲學隨筆係列《哲學心語》《迴歸生活》《宜園雜論》《史論拾零》等。著作和論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兩次)、教育部優秀著作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奬和吳玉章著作奬等多種奬項。 
目錄 
導言人類對曆史規律的探索 
第壹章對宗教的批判 
——通嚮實際生活的大門。論自我意識和自由 
第壹節自我意識原則的確立——由人的機械性到人的 
能動性的思辨錶現 
第二節馬剋思對自我意識哲學的探討 
第三節宗教是自我意識的異化。人性高於神性 
第四節自由是精神存在物的類本質。自由的種與類 
第五節私有者的利益同人道的對立 
第二章在剋羅茨納赫對曆史的研究。從批判宗教到 
探討國傢 
第壹節用人的眼光觀察國傢。人性國傢與非人性國傢 
第二節人是一切社會組織的本質。人的社會特質和肉體特質 
第三節政治國傢的異化和人的本質的二重化 
第三章探討無産階級解放的道路。異化論和社會 
革命論的結閤 
第壹節政治動物——市民社會成員——人 
第二節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係還給人自己 
第三節無産階級隻有通過人的完全恢復纔能獲得徹底解放 
第四章哲學和經濟學研究的結閤。從異化到異化勞動 
第壹節研究經濟領域中的異化。試圖確立解釋各個經濟 
範疇的方法論原則 
第二節人是社會聯係的主體。真正的社會與異化的社會 
第三節“謀生勞動”中的異化。論貨幣和信貸 
第五章異化勞動理論的全麵闡述。雇傭勞動中的異化 
第壹節無産階級貧睏的根源在於勞動的雇傭性質 
第二節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的類本質。真正的勞動和 
異化的勞動 
第三節私有財産和異化勞動。資本主義製度下異化的 
多種錶現 
第六章異化勞動理論的內在矛盾。嚮唯物史觀過渡的 
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壹節異化勞動理論中的人本主義因素 
第二節超YUE費爾巴哈,嚮曆史唯物主義前進 
第三節對黑格爾異化觀的批判改造,探討曆史的辯證運動 
第七章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第壹節自然的客觀實在性。異化自然與人化自然 
第二節人的社會本性。社會的人與非社會的人 
第三節由實踐範疇到勞動範疇。論自然科學在社會 
發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理論特色和曆史地位 
第壹節《手稿》的主題和它的哲學論證 
第二節對《手稿》的不同理解 
第三節《手稿》的曆史地位 
第九章對鮑威爾異化觀的批判。論曆史和群眾 
第壹節從黑格爾到鮑威爾。對鮑威爾非批判唯心主義 
異化觀的清算 
第二節物質生産是曆史的發源地 
第三節曆史和群眾。物質利益的作用 
第十章由“異化勞動”到全麵確立唯物史觀的理論準備 
第壹節對生産力和生産關係辯證關係原理的初步接近 
第二節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觀與曆史觀的結閤 
第三節人的現實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第十一章唯物主義曆史觀的全麵創立 
第壹節齣發點轉移的完成。勞動從作為人的內在本質到 
作為社會存在的基礎 
第二節深入到生産過程內部。從研究個體和類的矛盾到 
發現社會自身的規律 
第三節對異化問題的新認識。從用異化解釋分工到從分工中 
探求異化 
第四節從實現人的本質到人的全麵發展 
第十二章唯物史觀和工人運動的結閤。對資本主義 
社會史和社會結構的卓越分析 
第壹節社會整體觀和曆史發展的終JI原因 
第二節曆史和人性。曆史評價的尺度 
第三節生産關係和階級關係。對階級鬥爭物質基礎的探討 
第四節唯物史觀是《共産黨宣言》的核心 
第五節掌握階級社會曆史的鑰匙 
第十三章1848年革命和唯物史觀的發展。馬剋思對法德 
革命經驗的總結 
第壹節1848年革命和抽象人道主義原則的破滅 
第二節曆史進步與社會變革。社會革命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第三節對國傢問題的曆史唯物主義的考察 
第四節曆史的主體與客體。曆史人物的評價 
第十四章唯物史觀和經濟學研究的深入結閤。對資本主義 
社會形態的係統分析 
第壹節唯物史觀的新發展 
第二節社會形態和人 
第三節對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現象的再考察 
第四節對俄國農村公社的研究。社會形態更替的順序性和 
跳躍性 
第五節馬剋思晚年的“人類學”筆記和對史前社會的探討 
前言 
人類在改造世界中探索著其中的奧秘,無論是自然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是這樣。人類思想史上的許多發現,猶如夏夜的群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輝,其中zui明亮的一顆,是馬剋思創立的曆史唯物主義。它發現瞭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開瞭長期覆蓋在社會機體上的帷幕。無怪乎恩格斯於1883年3月17日站在生死與共的亡友墓前發錶著名的悼亡演說時,突齣地評價瞭馬剋思創立唯物史觀的劃時代的曆史功績,譽其為馬剋思一生中的第壹個偉大發現。 
馬剋思主義是包括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內的統一整體。但在馬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史觀確實集中而鮮明地錶現瞭馬剋思的獨創性和突齣貢獻。辯證法和認識論的某些原理,可以在馬剋思的先驅者們那裏找到初始形態:古希臘就齣現瞭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而且黑格爾在曆史上第壹次以唯心主義形式闡述瞭辯證法的基本規律,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和費爾巴哈則確立瞭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唯物主義原則。在社會領域則不同。盡管人類也進行瞭長期的探索,而且有某些唯物主義觀點的萌芽,但從總體上說都是唯心主義的。在社會曆史領域中不像在自然領域和認識領域那樣,可以通過倒轉、剔除、清洗、補充來形成新的理論,而必須通過總結全部人類優秀文化遺産,重新研究曆史和現實,揭示從未被發現過的曆史自身的規律。從被繁蕪復雜的意識形態、動機和偶然性層層包裹的曆史錶層走嚮曆史的深處,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 
社會科學完全可以成為像自然科學一樣精確的科學。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定性準確,即對曆史的宏觀規律有一個科學的理解。社會有機體不同於生物機體,它有自己特有的規律。社會中的各個係統雖然有自己的特殊結構和功能,但它們相互聯係,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把握社會發展規律,不分析社會現象的性質和復雜的因果關係,就根本不可能認識社會。但人類對社會的認識不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凡是有可測定量的地方應該進行定量分析。隨著世界範圍內科技革命的興起,係統論、控製論、信息論,以及數學方法滲入社會科學領域,為精確把握社會現象量的規定性提供瞭條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互滲透是一種進步趨勢,哲學工作者應該麵嚮世界,麵嚮當代,總結科技革命的新成果。自然科學的成就,不會降低而隻會更加豐富和證實唯物史觀的科學性。任何自然科學方法都不能取代唯物史觀。實證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方法,曆史證明是不可取的。 
梅林說:“曆史唯物主義並不是一個封閉的、以最後真理為其終點的體係。”[德]梅林:《保衛馬剋思主義》,25頁,北京,人民齣版社,1982。這個意見無疑是卓越的。唯物史觀不是問題解答,它不能為復雜多變的曆史提供現成的答案,但為人們找到正確的答案提供瞭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無論認識曆史的手段和工具怎樣進步,第壹次發現唯物史觀,把唯心主義從曆史領域驅逐齣去永遠是矗立在人類認識途程中的一塊界碑。馬剋思是普羅米修斯,他用唯物史觀之光,照亮瞭長期在黑暗中摸索的社會曆史領域。 
馬剋思和恩格斯,是兩個人又是一個人。他們各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但又是同一種思想體係的共同創始人。恩格斯在1845年春與馬剋思在布魯塞爾再度閤作之前,通過自己的探索得齣瞭與馬剋思相同的結論。本書是專門探討馬剋思的,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恩格斯對創立和捍衛唯物史觀作齣的曆史貢獻。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