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兴盛中,柏林的著作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它激发了持续、昂扬更是富有启发性的辩论。它涉猎广博,既有磅礴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代情怀,在当代学术进展中使政治思想突然变得令人激动并充满乐趣。
——罗纳德·德沃金
平等的公民各有其不同的因而也是不可公度、不可调和的善的观念,伯林的这个毕生信念,对自由主义来说是核心性的。
——约翰·罗尔斯
这个人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真理,我们因为党派偏见或者因为对理性的狭隘理解而难以倾听的真理。他告诉我们道德的悲剧性与复杂性,告诉我们相互冲突的希望可能导致的不幸。但是他也向我们提供另种希望:如果我们能公正地坚持这种复杂性,这种悖论,并在同情的理解中调和那些不可公度的道德之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便不难相处。
——查尔斯·泰勒
本书是以赛亚·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伯林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复兴古典自由主义价值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伯林著作的编辑亨利·哈代讲述了本书的缘起,修订了文本,确证了引文的出处,收录了伯林其他论自由的著作。伊安·哈里斯的文献综述展现了“以伯林为中心”的英美实践思想的最新进展。
评分思想深邃,逻辑清晰,只可惜由于译者文字把控能力一般,加上伯林的原文又大量运用长句和从句,使得这本书的易读程度跟穆勒的《论自由》、李强的《自由主义》等书相比差之甚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本书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评分利奥•施特劳斯批评伯林用来支持消极自由概念的相对主义价值观。卡尔•波普尔一方面祝贺他的演讲,一方面批评他不应该批判康德的人类解放自身的思想。而左派批评家的攻击集中在伯林对民主和政治参与的怀疑态度上。
评分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汀等参与了普通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但是,社会的所有部分或几近所有部分已经或即将拥有权力这样一种形势,无论如何不利于那种真正无私的言辞。无私至少部分是因为满足还太遥远,因为原则只有在黑暗与空虚中才最清晰,因为这时内在的景象仍然能不受实际行动开始时必然会强加于它的混淆与蒙昧、妥协与外在世界的模糊轮廓的影响。任何一个体验到权力或者即将体验到权力的人,都不能够避免一定程度的犬儒主义。这种犬儒主义就像化学反应,是由成长在旷野中的纯粹理想与它的某种无法预测的、很少与早先的希望与恐惧相一致的实现形式间的剧烈接触引起的。因此,要撇开后来的岁月,将我们带回到过去时代,仍然需要特殊的想象力。
评分两种自由论,对比着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