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国民党政府,鲁迅对所谓同人,即那些文人,如创造社、新月社乃至左联等人,也毫不留情,鲁迅在《革命文学》中說,“世间往往误以两种文学为革命文学:一是在一方的指挥刀的掩护之下,斥骂他的敌手的;一是纸面上写着许多‘打打’,‘杀杀’,或‘血血’的”。他骂创造社的那些人写的所谓革命文学“许多许多并不是滋养品,是新装瓶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
评分不错,可读性很强 ,包装也很好
评分除去国民党政府,鲁迅对所谓同人,即那些文人,如创造社、新月社乃至左联等人,也毫不留情,鲁迅在《革命文学》中說,“世间往往误以两种文学为革命文学:一是在一方的指挥刀的掩护之下,斥骂他的敌手的;一是纸面上写着许多‘打打’,‘杀杀’,或‘血血’的”。他骂创造社的那些人写的所谓革命文学“许多许多并不是滋养品,是新装瓶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
评分英国学者波兰尼分析说,在极权专制之下,即使人们非常讨厌统治者,普遍地否定官方的正统做法,也无法产生别的思想运动。结果,“官方的种种意识形态就频繁而自动地被人们用来解释事件,即使他们并不支持这些意识形态。”甚至在人们反对这一意识形态的时候,也很可能用这种逻辑来论证。思想的钳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如此的强有力。
评分看到书名,初以为依旧是老词调,盖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维,将先生这十年来所遇之事所言所写记述一遍,然看罢目录便觉不一般,基本思路依照着与国民党、左联以及青年的论战而写,包含鲁迅对各个派别言辞的抨击,其中又对理论多有论述,诸如专制、集权、书籍审查制度、人权、国家、民族等一系列词语,不单有鲁迅对这些理论的看法,兼而引述了很多西方学者的研究。读罢深觉作者对鲁迅可谓知己也。
评分英国学者波兰尼分析说,在极权专制之下,即使人们非常讨厌统治者,普遍地否定官方的正统做法,也无法产生别的思想运动。结果,“官方的种种意识形态就频繁而自动地被人们用来解释事件,即使他们并不支持这些意识形态。”甚至在人们反对这一意识形态的时候,也很可能用这种逻辑来论证。思想的钳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如此的强有力。
评分适合喜欢鲁迅的人看看
评分鲁迅对政治体制的形式并不十分看重,他注重的每个人思想的觉醒。在他看来,三权分立的西方民主政制和各种独裁制度相比,两者完全有可能达致相同的效果,即“形式在政治的实际操作中远非理论认识的那么重要”,而从那时起到现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鲁迅是一个本质主义者,他认为,欧美之强,“根柢在人”,如果缺乏具有自觉意识的个人,则很容易为打着各种民主旗号的政党和领袖所利用,或者自愿“与国民合其意志”,无条件服从国家专制。
评分鲁迅深知,“民魂”的发扬是未来的事,“思想革命”不是在旦夕间可以完成的。眼下惟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对付杀人者,也即“有枪阶级”。正如著名的雅各宾派人物圣茹斯特对革命所做的表述那样:“一个民族仅有一个危险的敌人:它的政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