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原理与维护

电子设备原理与维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R.L.古德曼,聂爱民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设备
  • 原理
  • 维护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故障诊断
  • 维修
  • 电子元器件
  • 实操
  • 技能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295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488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维修电工技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4-05-01
页数:3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子设备原理与维护》系维修电工技术译丛之一,书中不仅简洁易懂地讲解了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而且还介绍了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如何对其进行检测和维修。通过大量的照片和图表,更加清晰地指导读者。书中分别对音响设备、彩色电视、电视卫星接收设备、DVD、摄像机、电话和手机、遥控器以及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原理与维护保养进行介绍,以详实准确的电子学知识为基础,内容新颖、丰富,不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电子设备原理与维护》适合电工专业的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的爱好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学生阅读。

目录

第1章 电子学基本知识简介.
1.1 电阻的工作原理
1.2 电路保护器件(保险丝)
1.3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1.4 变压器和线圈的使用
1.5 晶体管. 集成电路和二极管
1.6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固体元件)的工作原理
1.7 固体示波器扫描检测仪
1.8 电子供电装置
1.9 电子线路焊接技术
1.10 电子检测仪表(VOMs)
1.11 维修电子线路需要的工具
1.12 维护和修理指南

第2章 收音机/音频/立体声/扬声器/音乐系统和盒式磁带录放机工作原理
2.1 无线电广播发射机工作原理
2.2 调频/调幅(FM/AM)无线电接收机工作原理
2.3 如何使音响效果更好
2.4 调频收音机天线
2.5 收音机故障检测和处理
2.6 扬声器原理和注意事项
2.7 盒式磁带录放机的原理与维护

第3章 音频/视频和CD播放机工作原理
3.1 CD和LD播放机的工作原理
3.2 DVD盘
3.3 CD播放机故障和解决办法
3.4 检查和清洗激光播放机

第4章 彩色电视机.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和计算机显示器工作原理
4.1 彩色电视信号
4.2 彩色电视接收机工作原理
4.3 电视故障的排除
4.4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机概述

第5章 平面显示器/大屏幕投影电视机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系统工作原理
5.1 平面高清晰度电视机及显示器简介
5.2 当今的等离子体显示器技术
5.3 平面液晶显示器
5.4 数字芯片电视投影系统
5.5 大屏幕投影电视系统
5.6 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系统概述
5.7 将来的NTSC制式电视的信号接收
5.8 高清晰度电视和NTSC制式传送基本知识
5.9 高清晰度电视发射机的工作原理简介
5.10 数字电视机和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回顾

第6章 直接广播卫星(DBS)系统工作原理
6.1 卫星电视简介
6.2 卫星电视介绍
6.3 DBS卫星概述
6.4 卫星系统的工作原理
6.5 用于故障排除的受控诊断
6.6 DSS系统全面介绍
6.7 连接接收机
6.8 抛物面天线位置的重新调节和微调
6.9 DBS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6.10 DBS词汇表

第7章 摄像机及摄录机的工作原理
7.1 摄录机的特点及选购
7.2 数字图像
7.3 摄像机/摄录机简介..
7.4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7.5 视频信号的产生
7.6 色彩信号的产生
7.7 维修和清洁摄录机
7.8 摄录机的保养指南

第8章 有绳电话. 无绳电话. 电话应答机和手机系统
8.1 电话系统概述
8.2 传统电话机框图
8.3 传统电话机的一些故障和解决办法
8.4 电子电话机的工作原理
8.5 电话应答机的工作原理
8.6 无绳电话概述
8.7 移动无线电话通信
8.8 黑暗中闪闪发光的手机
8.9 双手机

第9章 遥控系统工作原理
9.1 遥控系统工作原理
9.2 宏程序设计技巧
9.3 设置索尼通用学习型遥控器
9.4 遥控器的选择
9.5 Radio Shack录像机编程器

第10章 打印机. 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工作原理
10.1 菊花轮式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10.2 菊花轮式打印机使用提示
10.3 检查个人文字处理器
10.4 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
10.5 光面纸传真机工作原理
10.6 针式打印机工作原理
10.7 激光打印机工作原理
10.8 扫描仪

第11章 数字视频光盘(DVD)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保养维修
11.1 DVD视频播放机
11.2 DVD播放机和光盘技术
11.3 DVD播放机原理
11.4 DVD和MPEG-2技术
11.5 注入式激光二极管
11.6 DVD光盘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1.7 DVD维修知识
11.8 DVD播放机使用注意事项
11.9 DVD播放机面板控制按钮位置
11.10 个人录影机(PVRs)-TiVos

第12章 电子设备的基本保养和维修
12.1 序 言
12.2 维修备忘录或维修手册
12.3 开始维修前应注意的问题
12.4 电路板和焊接
12.5 间歇性故障
12.6 使用电子设备流程图
12.7 保险丝和断路器
12.8 噪声尖峰和干扰
12.9 故障及症状观察

词汇表

前言/序言


《古籍修复的技艺与传承》 内容简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籍是承载智慧、传承文化的宝贵载体。然而,时间、环境、人为的因素,都可能使这些珍贵的文献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从脆弱的书页到褪色的墨迹,从断裂的书脊到发霉的装订,古籍的“健康”状况时刻牵动着无数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心。《古籍修复的技艺与传承》一书,正是为了系统性地梳理、记录和传承这一古老而精密的技艺而诞生的。本书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材质或年代,而是以广阔的视野,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古籍修复领域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材料选择以及实践经验。 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层层递进,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而详实的古籍修复知识体系。 第一章:古籍的“生命周期”与“病症”辨析 本章首先追溯了古籍从诞生到流传至今的漫长历程,深入分析了影响古籍寿命的关键因素。我们将探讨纸张的纤维老化、墨迹的化学变化、装帧材料的物理损耗等自然侵蚀,以及虫蛀、鼠咬、霉变、水渍、火烧等环境和灾害造成的破坏。在此基础上,本书详细辨析了古籍常见的“病症”,包括书页的破损(如霉孔、虫洞、撕裂、残缺)、墨迹的洇染、褪色、脱落、书脊的断裂、装帧的散架、书页的变黄、变脆、粘连等。通过对这些“病症”的细致描述和图文对照,读者能够初步建立对古籍损伤的认知,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章:修复前的“望闻问切”——古籍的诊断与评估 如同医者诊断病人,古籍修复的首要步骤是对待修复的古籍进行全面的“诊断”。本章将详细介绍修复师如何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对古籍的材质、年代、工艺、损毁程度、价值以及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细致检查纸张的纤维结构、年代特征、墨迹的化学成分、颜料的特性、装帧的材料和结构等。同时,本章还会强调“问”的重要性,即通过文献调研、历史考据,了解古籍的来源、流传、使用情况,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其“病情”和修复的可行性。对于珍贵或特别脆弱的古籍,我们还将探讨如何进行无损或微损的检测,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修复风险。 第三章:修复的“药方”——修复理念与原则的阐释 古籍修复并非简单的“修补”,而是一门融合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学科。本章将深入探讨古籍修复的核心理念,强调“最小干预”、“可逆性”和“物质性”等重要原则。我们将详细阐释“最小干预”原则,即在保证古籍安全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其原始的物质信息,避免不必要的修饰和改动。“可逆性”原则则要求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技法,在未来能够被轻易地去除,不给古籍留下永久性的负担。此外,本章还将论述“物质性”的意义,即修复工作需要尊重古籍的物质本体,理解其材质特性,并以与其相符的方式进行处理。本书还将分析修复中的“原真性”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修复的科学性与历史性,在恢复古籍可读性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 第四章:纸张的“再生”——书页修复的精妙技法 书页是古籍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修复的难度和精细度是衡量修复水平的重要标准。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种书页修复技法。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托纸”开始,深入讲解如何根据原纸的纤维、颜色、厚度等选择最匹配的修复用纸,以及如何采用不同的托纸方法,如“湿托”、“干托”、“匀托”、“分层托”等,来最大程度地还原书页的平整度和强度。对于书页的残缺,本书将介绍如何运用“填补”技法,包括使用纸浆填补、纸片填补等,并强调填补材料与原纸的色彩、质感要尽可能一致。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处理书页的污渍、霉点、水渍等,包括化学清洗、物理擦拭等方法,以及如何修复书页的折痕、卷曲等变形问题。 第五章:墨迹的“重塑”——书写与绘制的修复之道 古籍中的墨迹不仅是文字信息的载体,更是历史和艺术的印记。本章将聚焦于墨迹的修复。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载体(如纸、绢、竹简)上墨迹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以及它们可能出现的退色、脱落、洇染等问题。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如使用特定的溶剂或还原剂,来加固脆弱的墨迹,使其重新显现。对于脱落的墨迹,我们将探讨微量的“勾描”或“补色”技法,但会严谨强调其“补丁”性质,即仅在必要时进行,并力求与原墨迹的色彩和笔触相近,绝不进行“重新书写”。本书还将介绍如何处理因书写不当或意外造成的墨迹洇染,以及如何修复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的书写内容,以尽可能恢复其可读性。 第六章:装帧的“新生”——从线装到卷轴的工艺再造 古籍的装帧是保护其整体结构、便于翻阅和收藏的关键。本章将对古籍的各种装帧形式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修复介绍。我们将详细讲解中国传统的线装书的修复,包括书脊的加固、书页的重新穿线、封面和封底的处理等。对于卷轴类的古籍,本书将深入探讨卷轴的修补、轴头的加固、绫边的更换等技艺。此外,我们还将涉及其他类型的装帧,如册页装、经折装等的修复特点。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将强调使用与原装帧相符的材料,如宣纸、绫、锦、线等,并模仿传统的制作工艺,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的原始风貌。 第七章:修复材料的“考究”与“革新” 修复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修复的质量和古籍的安全性。本章将对古籍修复中常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深入的考究。我们将分析不同种类纸张(如宣纸、皮纸、竹纸)的纤维结构、吸墨性、强度、老化特性等,以及它们在修复中的适用性。同时,本书还将详细介绍修复用粘合剂(如淀粉胶、糯米胶、鲸鱼胶等)的配制方法、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还会探讨修复用线(丝线、麻线)、绫、锦、墨、颜料等辅助材料的特性和选择标准。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将关注修复材料的“革新”,介绍一些现代科技在修复材料研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更环保、更稳定的新材料来提升修复效果。 第八章:修复的“传承”与“展望” 古籍修复是一门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的技艺,其传承至关重要。本章将探讨古籍修复的传承方式,包括师徒制的传授、专业院校的教育、以及学术研究的推动。我们将分享一些著名修复师的经验和案例,以启发读者。同时,本书还将展望古籍修复的未来发展。我们将讨论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辅助古籍修复,例如通过三维扫描、高光谱成像等技术,更精确地诊断古籍状况,并为修复提供数据支持。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古籍修复在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的作用,并呼吁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古籍修复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瑰宝。 《古籍修复的技艺与传承》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与匠人精神的颂歌。本书旨在为古籍修复领域的从业者、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平台,共同肩负起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想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那些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等,它们的“大脑”和“身体”究竟是怎么运作的。这本书的题目《电子设备原理与维护》听起来确实有点“硬”,我甚至担心它会充斥着我完全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然而,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却出乎我的意料。它在讲解原理的时候,非常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而且善于使用类比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比如,在解释CPU的工作原理时,它会将其比作一个指挥官,而内存则是它的助手,存储器则是仓库,这种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而且,书中对于各种接口、芯片、电路板的介绍,都配有高质量的图片和图表,这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即使是一些涉及到稍微深奥的电子学知识,作者也能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对日常设备功能的解释中,让我感觉学习的过程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精密的电子设备都充满了敬畏,总觉得它们是科技的结晶,是工程师们智慧的体现,普通人很难理解其内部的奥秘。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够打破这种隔阂,了解一些电子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而不是完全依赖技术人员。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它从最基础的电子元器件讲起,比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然后循序渐进地讲解这些元器件如何组合成更复杂的电路,最终构成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它不仅解释了“硬件”层面的原理,还涉及了一些软件和固件的基本概念,比如操作系统是如何与硬件交互的,各种通信协议是如何工作的。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电子设备的分类讲解,也让我对整个电子设备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小,而且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但它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迷茫。读完这本书,我确实觉得自己对电子设备的理解提升了一个档次,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消费者,而是多了一份探究的勇气和能力。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被“维护”这两个字吸引了。我家里总是有些小电器,用着用着就出毛病,比如电风扇突然不转了,吸尘器吸力骤减,或者吹风机不制热了,每次都要找人来修,费钱费时。我希望这本书能教我一些基础的维护知识,让我能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小问题,哪怕是更换个小零件,清洁一下内部灰尘什么的。这本书的内容安排确实侧重于原理讲解,但它在讲解原理的同时,非常巧妙地融入了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思路。它会先告诉你一个设备是怎么工作的,比如榨汁机的电机、加热元件、控制面板是怎么协同工作的,然后自然而然地引申到这些部件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相应的检查方法。比如,它会讲到电机过热保护的原理,以及当电机温度过高时会发生什么,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的电风扇有时候会突然停转。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图解,这些图解不仅清晰地展示了设备的内部结构,还标注了关键的维护点和易损部件,这对我这样一个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虽然我还没有遇到需要大修的电器,但有了这本书,我感觉心里踏实多了,下次再遇到小毛病,我不会再手足无措了。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不服气”的心态。总觉得现在市面上的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化,但也越来越“封闭”,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只能花钱请人维修。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一些电子设备的核心工作原理,至少能明白它们大概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在面对一些小问题的时候,能有自己的判断,甚至能尝试自己动手解决。这本书在原理部分的讲解,做得非常扎实,它没有回避那些基础的电子学概念,比如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区别等等。但是,它又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紧密结合实际的电子设备进行讲解。例如,它会以一台收音机为例,详细讲解无线电波是如何被接收、解调、放大,最终转化为声音的。又比如,在讲到显示屏的工作原理时,它会深入到像素点、色彩的生成,以及驱动电路的设计。而且,书中还花了相当多的篇幅介绍各种检测仪器和维护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对于想要真正动手实践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按按钮的“小白”了,对身边的电子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去优化某些设备的性能。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本来是想找一本关于智能家居系统如何运作的书,希望能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小问题,比如智能灯泡不亮了,或者门锁感应不灵了。结果我拿到手的是这本《电子设备原理与维护》,一开始还觉得有点跑偏,心想这名字听起来像是那种大学教科书,讲的都是基础电路、二极管、三极管什么的,估计离我的实际需求有点远。但翻开目录一看,发现它虽然讲了原理,但后续的内容却很接地气。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各种常见电子设备的内部构造和工作流程。比如,我一直很好奇智能音箱的麦克风是怎么工作的,又是怎么把我的语音指令转化为数据传输的,这本书里就非常详细地解释了声波的拾取、放大、模数转换等一系列过程,甚至还涉及了部分声学原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列举了很多实际的故障案例,并且给出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维修建议,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手把手教你一样。虽然我还没完全动手去实践,但光是读这些内容,就让我对那些曾经觉得神秘莫莫的电子产品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离“懂行”又近了一大步,甚至开始对那些简单的模拟电路产生了兴趣,这绝对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