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金融监管+大国的兴衰上下册【共3册】现代金融监管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21世纪金融监管+大国的兴衰上下册【共3册】现代金融监管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保罗·肯尼迪,[荷] 乔安妮·凯勒曼等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监管
  • 金融四十人论坛
  • 大国兴衰
  • 21世纪金融
  • 中国金融
  • 现代金融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国际金融
  • 金融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鸿图博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 版社
ISBN:11180594
商品编码:10573566960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

编辑推荐

《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分析1500年以降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的兴衰,以及在兴衰过程中,对世界格局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尤其是我国读者更愿意关注的19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前后各国国力此消彼长的情况。《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也分析比较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外之间的关系,背后涉及到的相关国家的深层次关系和问题。书中提出的一些数字资料,还有作者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评价,对我国读者而言,可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会接触到传统史学书籍中不曾有过的资料和观点。通过《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读者会对近代史上的西方崛起和清朝中国衰落的原因;以及20世纪初英法衰落和美国的崛起,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内容简介

《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全书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的重点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的领域——经济史和军事史,但其内涵却有了质的变化。正如作者保罗·肯尼迪所言,《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并非一部军事史,也不是一部经济史。他通过追述公元1500年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描绘了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和军事战略的相互影响。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中不光将军事冲突同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在论述国际权力体系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关系时,能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社会、地理、外交等方面综合研究,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段的总貌。这种写法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使《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具备了全球性的宽广视野、引人思索的新颖观点,旁征博引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富含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因此《大国的兴衰(套装共2册)》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简介

保罗·肯尼迪,英国历史学家,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任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是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出版有多部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在世界史学界享有颇高声誉。

精彩书评

这是一本出色的,有新颖观点的书……它用汤恩比式的写作方法,为那些热爱历史的普通读者出除去了错综复杂的琐碎信息,并引导他们关注那些有价值的历史细节。
——金融时报

这本极富见地的历史书已落入每一个华盛顿政客的公文包中。它除了分析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范围内的国力变迁之外,还以这些分析为基础,宣称要回答一个问题:美国的大国征程已呈夕阳之势了吗?毋庸置疑,这是每一个观察家都在关注的国际发展趋势。
——卫报

目录

推荐序 兴衰的秘密/许知远 
前 言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明代中国
伊斯兰世界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
(1519~1659)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实力与弱点
国际较量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
(1660~1815)
金融革命
地缘政治
赢得战争(1660~1763)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
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
(1815~1885)
欧洲之外
英国充当霸主?
“中等强国”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内战与美国
德国的统一
结论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
(1885~1918)
世界均势的变动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总体战(1914~1918)
第二篇
工业时代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
(1919~1942)
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策源地
法国与英国
幕后超级大国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
(1943~1980)
“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新的战略态势
“冷战”与第三世界
两极世界的解体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历史回顾与思考
平衡发展的中国
进退维谷的日本
得失并存的西欧
矛盾重重的苏联
相对衰落的美国
后记

21世纪金融监管

编辑推荐

《21世纪金融监管》汇集全球多位金融监管专家的观点与见解,全面评估了全球在金融监管规则和监管实践领域发生的主要变革。主要通过聚焦多国监管实践而非监管法规,从监管专业人员的角度探讨了什么样的监管是高质量的监管,如何构建新的监管范式,打造高质量的监管。《21世纪金融监管》是危机后反思金融监管著作中有深度、有价值的一部著作,未来需要的不仅是更好的法规,还要更高质量的监管。


内容简介

《21世纪金融监管》是危机后反思金融监管的著作中有深度、有价值的一部。

该书通过聚焦于监管实践而不仅是监管规则,探讨了如何打造高质量监管、构造新的监管范式,介绍了英国、荷兰、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典、欧盟等多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实践。该书就原则导向监管、双峰监管、前瞻性监管、分析式监管、监管中的董事会评价、金融监管的执行、金融监管的激励机制、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之间的有机配合等重要的金融监管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引人入胜的阐述。

人类能通过改进监管防范下一次金融危机吗?

公众应当对监管机构抱以什么样的合理期待?

金融监管机构究竟应当更关注监管的结果还是监管的过程?

什么样的监管才是良好高质量的监管,有什么特征?

如何把握对金融机构战略、商业模式、行为、文化的监管分寸?

未来十年全球金融监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1世纪金融监管》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代表了迄今全球对金融监管极高水平的思考。


作者简介

乔安妮·凯勒曼(A. Joanne Kellermann),荷兰央行执行董事。


雅各布·德汗(Jakob de Haan),荷兰央行研究主管,同时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政治经济教授。


费姆克·德弗里斯(Femke de Vries),荷兰央行监管专家中心主任。



目录

中文版序一

中文版序二

中文版序三

序言

译者前言

前言

第1章 良好监管及其在后雷曼时代的局限性

第2章 金融监管质量的管理

第3章 分析式监管案例:瑞典视角

第4章 监管的未预后果

第5章 金融机构监管的影响和激励

第6章 监管执行的发展

第7章 好时期与坏时期的监管:公众舆论与监管方式的一致性

第8章 董事会评价

第9章 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如何有效实施?

第10章 荷兰央行的行为和文化监管

第11章 原则导向监管怎样促成良好监管目标的实现?

第12章 双峰监管模式的应用:基于欧洲的经验教训

第13章 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

第14章 监管:未来十年展望

缩写词列表(中英文对照)

本书作者

参考文献

附录 如何打造良好监管:学会说“不



《世界金融秩序的演变与挑战》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全球金融秩序经历的深刻变革与重塑。从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再到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本书梳理了每一次重大金融动荡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了国际金融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核心挑战。 第一部分:全球金融秩序的基石与裂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与瓦解: 本部分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如何建立起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如何促进了战后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同时,详细分析了该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因美国经济失衡、越南战争支出等因素而走向瓦解的必然性。探讨了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的转变对全球资本流动、汇率波动以及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带来的深远影响。 从“大缓和”到金融动荡的序曲: 重点梳理了1980年代的“大缓和”时期,全球经济增长与通胀率相对稳定,金融市场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这繁荣之下,隐藏着一系列风险因素,如拉美债务危机暴露出的新兴市场脆弱性,以及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带来的过度杠杆和监管放松的苗头。 新兴市场的危机与全球金融治理的初步尝试: 详细剖析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等一系列区域性金融危机。本书不仅呈现了危机爆发的机制、传导过程,更深入探讨了IMF等国际机构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局限以及引发的争议。这些危机促使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和重构全球金融治理的框架。 第二部分:21世纪的金融风暴与深刻教训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根源与冲击: 本部分以极其详尽的篇幅,揭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包括但不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次贷证券化及其风险的扩散、金融机构的过度冒险行为、监管的滞后与失效、以及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本书将详细阐述信用违约互换(CD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复杂金融工具在危机中的角色。同时,分析了危机如何迅速蔓延至全球,导致银行倒闭、股市暴跌、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并对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金融监管的全球反思与改革浪潮: 危机过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金融监管改革。本书将深入探讨巴塞尔协议III的推出及其主要内容,如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等,旨在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同时,还会关注各国在加强对衍生品市场、影子银行体系、评级机构等领域的监管措施,以及多边金融机构在协调全球监管标准方面所做的努力。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国际金融格局的再平衡: 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本书将分析这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变化,以及它们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建立新的区域性金融合作机制(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全球金融力量的转移如何重塑国际金融秩序的未来走向。 第三部分:当代金融挑战与未来展望 数字金融的颠覆与监管困境: 随着FinTech(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P2P借贷、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金融服务的模式和效率。本书将深入分析数字金融带来的机遇,如普惠金融的拓展、交易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揭示其潜在的风险,如数据安全、洗钱、非法融资、金融脱媒以及监管真空等问题。探讨了各国监管机构如何应对数字金融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 地缘政治冲突与全球资本流动的重塑: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动荡,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对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构成了严峻挑战。本书将分析地缘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汇率、大宗商品价格、跨境投资,以及可能引发的资本管制风险。探讨了在这种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环境下,全球金融体系如何保持韧性。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使命: 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要求金融体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本书将关注绿色金融的发展,包括绿色债券、气候相关风险披露、以及金融机构在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作用。探讨了如何通过金融的力量,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未来金融秩序的演进方向: 基于对历史经验和当前挑战的分析,本书将对未来全球金融秩序的可能演进方向进行展望。这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多元化、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与碎片化并存、新兴技术对金融市场的持续重塑,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对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影响。本书将强调,未来的金融秩序将更加复杂和动态,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本书特点: 历史深度与现实关照的结合: 本书不仅梳理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更将其与当代的金融实践和未来趋势紧密联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而深刻的视角。 理论与案例的并重: 在阐述金融理论和监管原则的同时,穿插了大量经典的金融危机案例,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便于理解。 前瞻性分析: 针对数字金融、地缘政治、绿色金融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前瞻性的思考。 系统性与全面性: 覆盖了全球金融秩序演变的主要阶段、关键事件、核心机制和重要挑战,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框架。 本书适合对国际金融、金融监管、宏观经济及全球治理感兴趣的读者,包括政策制定者、金融从业人员、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广大关心全球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问题的普通读者。它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全球金融体系的运作逻辑,洞察其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金融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我一直对金融监管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都觉得难以深入,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而这套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作者们不仅梳理了现代金融监管的基本框架和原则,还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案例,从“大国的兴衰”这一宏大叙事切入,深刻剖析了金融监管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上下册的编排非常合理,能够系统性地展现金融监管的演变和发展。书中对于不同监管工具、监管机构的职能以及国际金融合作等内容的阐述,都十分详尽和专业。特别是对一些经典金融危机案例的分析,让我看到监管失灵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更加理解了加强监管的必要性。这本书让我从更长远、更具历史感的视角去审视金融监管,它不仅仅关乎当下的市场秩序,更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未来发展。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将金融监管的专业性与历史的厚重感完美结合。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持续繁荣,而有些国家却在历史长河中走向衰落,书中“大国的兴衰”这一视角,为我揭示了金融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工具,更是国家治理的利器,而金融监管则是这把利器的核心。书中对现代金融监管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其复杂性、动态性以及对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它让我意识到,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抵御外部冲击,实现可持续发展。书中对中国金融监管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既看到了挑战,也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洞察,让我对中国金融的稳健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本书让我跳出了纯粹的技术层面,去思考金融监管背后更深层次的国家战略和发展逻辑。

评分

我是一名金融从业者,一直关注着中国金融监管的最新动态。这套《21世纪金融监管》恰好满足了我对系统性了解现代金融监管的需求。“大国的兴衰”这个角度非常有启发性,它将金融监管置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让我理解了为什么金融监管会如此重要,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的经验教训。书中对于中国金融监管的探讨,我觉得非常及时和有价值,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金融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它帮助我厘清了许多概念,也让我对未来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对一些前沿监管问题的讨论,比如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都触及到了核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维度,也更加明确了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如何把握方向。

评分

最近读了《21世纪金融监管》这套书,简直是大开眼界。书中对现代金融监管的阐述,既有宏观的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也有微观的行业实践细节,让我对金融监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大国的兴衰”这个副标题,让我思考了金融监管在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是如何支撑起一个国家的繁荣,又在何种情况下成为动摇国本的隐患。书中对不同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比较分析,让我看到了不同发展路径下的得失,也为理解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挑战和机遇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理论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监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国家治理和经济哲学的重要读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风险防范和创新激励之间平衡的探讨,这确实是当前监管面临的核心难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金融市场运行的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未来的金融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评分

阅读这套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金融监管之旅。它不仅仅是学术理论的堆砌,更是历史智慧与现实经验的结晶。“大国的兴衰”这个主题,让我看到了金融监管在不同文明形态、不同历史节点上的作用,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崛起,有些国家却在金融风暴中衰败。书中对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从微观的市场主体行为到宏观的系统性风险防范,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历程的梳理,这让我在理解当前政策时,能够有更深的历史纵深感。它让我明白,金融监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而调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看待金融世界更加宏观和长远的视角,也让我对中国金融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确实好书

评分

确实好书

评分

确实好书

评分

评分

书已收到,包装较好

评分

评分

书已收到,包装较好

评分

书已收到,包装较好

评分

书已收到,包装较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