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 (美) 杰瑞·穆勒(Jerry Z.Muller),

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 (美) 杰瑞·穆勒(Jerry Z.Mulle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杰瑞·穆勒(Jerry Z.Muller) 著
图书标签:
  • 资本主义
  • 西方思想史
  • 政治哲学
  • 经济学
  • 自由主义
  • 市场经济
  • 思想史
  • 杰瑞·穆勒
  • 社会批判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81142
商品编码:1060722564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 作者 (美) 杰瑞·穆勒(Jerry Z.Muller), 佘晓成
定价 79.00元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 9787509781142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454000 页码 624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从来不单单是个经济学议题。哲学家、政治家、诗人和社会科学家几个世纪来一直不断地在争论资本主义的文化、道德、和政治影响,百花争鸣。《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思想在西方意识形态中如何形成的一本精彩的历史书籍。历史学家杰瑞·穆勒广泛地研究了意识形态中资本主义思想产生的作用及其未来影响,包括霍布斯、伏尔泰、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黑格尔、马克思、和马修·阿诺德,以及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法西斯和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是一本关于资本主义思想史的引人入胜且通俗易懂的好书,这些思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杰瑞·穆勒,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历史学教授。其著作包括:《另一个失败了的上帝:汉斯·弗莱尔和德国保守主义的去激进化》,《亚当·斯密在他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设计体面的社会》和《保守主义:从大卫·休谟至今的社会和政治思想选集》。 穆勒凭借此《市场与大师》被历史学会授予唐纳德·卡根奖。 他目前居住在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
佘晓成,199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英美文学专业,2005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获得MBA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在读博士。
芦画泽,2011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英语笔译(MTI)专业在读研究生。

   目录
导 读 001
章 历史背景:权利、正义和美德 012
第二章 伏尔泰:“一位高贵的商人” 032
第三章 亚当·斯密:道德哲学与政治经济学 073
第四章 尤斯图斯·默瑟尔:市场毁灭文化 112
第五章 埃德蒙·伯克:商人、保守者、文人 136
第六章 黑格尔:无悔的一生 176
第七章 卡尔·马克思:从犹太高利贷到 全球吸人膏血 208
第八章 马修·阿诺德:切断庸俗主义者的贸易依赖 259
第九章 韦伯、齐美尔和桑巴特:社区、个人与理性 285
第十章 卢卡奇和弗莱尔:从追寻共同体到被极权 政体引诱 318
第十一章 熊彼特:创新与怨恨 353
第十二章 从凯恩斯到马尔库塞:丰裕及其危害 387
第十三章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超前的自由主义者 424
结 论 以市场为中心 476
注 释 498
致 谢 600
索引 603

   编辑推荐
《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一书中所论述的思想横跨多个思想光谱,其中包括霍布斯,伏尔泰,埃德蒙·伯克,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思和马修·阿诺德,以及20世纪的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历史学家杰里·穆勒研究了一系列的相关观点并总结出资本主义的后果和其未来的影响。而他也因为本书而获得美国历史协会颁发的罗纳德·里根奖。

   文摘

   序言

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 一、 引言: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辩论 资本主义,这个我们今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经济体系,并非自然而然地降生,更非一成不变。它是一系列深刻而激烈的思想碰撞的产物,是西方文明数千年来对财富、自由、社会组织以及人类本性进行探索和争论的集大成者。从古希腊哲人的审慎质疑,到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建构,再到现代经济学家的精妙解析,资本主义始终是西方思想界一面复杂而多面的镜子,映照出人类的创造力、欲望、成就与困境。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横跨时空的思想之旅,深入探究西方思想史上那些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们,是如何理解、塑造、捍卫、批判乃至颠覆资本主义的。我们并非仅仅聚焦于经济学理论,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哲学、政治学、历史学以及社会学的语境中,理解这些大师们的思想如何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今天关于资本主义的集体认知。这场关于资本主义的讨论,不仅关乎经济运作的规律,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人性,如何构建公平的社会,以及如何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二、 古希腊的审慎:财富与美德的张力 当我们回溯至西方思想的源头,古希腊的智者们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财富与社会良知之间的潜在张力。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对“蓄财术”(Chrematistics)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区分了两种财富获取方式:一种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经济术”(Oikonomikē),另一种则是为了无限积累财富而进行的“蓄财术”。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前者,认为后者可能导向不道德的行为,如高利贷,并可能破坏城邦的和谐与稳定。他对过度追求财富的警惕,并非否定商品交换的存在,而是对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保持着审慎的态度。他关注的是财富如何服务于人类的“善生活”(eudaimonia),而非成为统治人类的工具。 与此同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虽然描绘了一个由哲学王统治的精英社会,但其对财产的观念也值得深思。在统治阶层中,他提出了财产公有的理念,旨在消除私有财产可能带来的腐败和个人野心,从而确保他们能够专注于治理国家的公共利益。虽然这并非直接反对市场,但其对于消除私欲、追求集体福祉的强调,为后世思考经济体系的伦理维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这些古希腊思想家的洞见,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哲学起点。他们提出的关于财富与美德、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欲望与节制的辩论,至今仍在回响,并深刻影响着我们对资本主义道德属性的评判。 三、 中世纪的过渡:神学伦理与商业萌芽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学占据着思想的主导地位,这对商业活动和财富积累的态度相对复杂。一方面,教会强调谦卑、克己和对穷人的关怀,对过度追求世俗财富持谨慎甚至批评的态度。亚里士多德关于高利贷的观点在中世纪得到了延续,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其被认为是在“死物”(金钱)上牟取利益,违反了自然的逻辑。 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复苏和商业活动的兴起,中世纪的学者们也开始尝试调和神学伦理与商业实践。托马斯·阿奎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并将其融入基督教神学体系。在《神学大全》中,阿奎那对“公平价格”(just price)的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商品的价格应该反映其真实价值以及劳动者的投入,而非仅仅由市场供需决定。他虽然不完全禁止商业利润,但强调利润必须是合法的,并且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他认为,商业活动只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并且是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就可以被视为合乎道德的。 中世纪的商业萌芽,伴随着神学与现实的拉锯,为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土壤。这个时期的思想,为后来的自由市场理论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埋下了对经济不平等和过度逐利的深刻隐忧。 四、 启蒙运动的曙光:理性、自由与新经济秩序 启蒙运动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石。在这个时期,对理性的推崇、对个人自由的强调,以及对国家干预的质疑,共同塑造了新的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这位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思想家,是启蒙运动中关于资本主义最重要的阐释者之一。在他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当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受到市场的引导,从而无意中促进了社会整体的福祉。他强调了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分工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的财富。斯密对自由市场的热情推崇,以及他对重商主义政策的批判,为建立一个少受政府干预、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个人追求利润的自由,是经济繁荣的根本动力。 与此同时,洛克等政治哲学家强调了财产权的自然权利,认为财产权是个人自由的重要保障。这种对私有财产权的肯定,为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启蒙思想家们普遍认为,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应该建立在理性、自由和法律之上,而经济活动的自由化,正是这一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启蒙运动并非对资本主义的全然赞美。卢梭等思想家对私有制的出现及其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提出了深刻的批评。他认为,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并呼吁一种更注重社群和公共意志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些批评的声音,虽然在当时没有成为主流,但却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潮埋下了伏笔。 五、 工业革命的激荡:进步与代价的并存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蒸汽机的轰鸣、工厂的林立、城市的扩张,都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新的社会问题和深刻的思想挑战。 卡尔·马克思无疑是工业革命时期对资本主义最深刻、最具批判性的思想家。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性的经济体系,其核心在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来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在其代表作《资本论》中,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包括阶级斗争、周期性经济危机以及资本的不断集中。他预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最终将导致其自身的灭亡,并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马克思的理论,不仅是经济学上的分析,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哲学,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 与此同时,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思想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和自由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他们相信,自由市场的力量能够带来普遍的繁荣。 然而,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差距、恶劣的劳动条件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促使许多思想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继承自由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公正和福利问题,提倡一种更具包容性的自由主义。 六、 现代的辩证:秩序、效率与伦理的持续博弈 进入20世纪,关于资本主义的讨论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大萧条的冲击,以及冷战的对峙,都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优缺点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是对自由放任市场失灵的一种回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干预,以稳定经济,减少失业。凯恩斯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在保持活力和稳定之间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 然而,20世纪后期,新自由主义思潮再次崛起,强调市场的作用,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推行私有化和全球化。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是新自由主义的坚定倡导者,他们认为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方式,政府的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 与此同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从未停止。社会学家、哲学家以及文化批评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资本主义对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以及个体精神的影响。他们关注消费主义的盛行、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本主义对民主制度的潜在侵蚀。 七、 结论:永恒的对话与未来的展望 “市场与大师”这场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对话,贯穿了西方文明的始终。它并非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不断演进、充满辩证张力的过程。从古希腊的伦理警示,到启蒙运动的理性建构,再到现代的多元反思,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在试图理解和回应资本主义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这本书所展现的,并非简单地罗列不同的观点,而是试图揭示这些思想家们是如何在各自的历史语境中,通过对人性、自由、公正和秩序的深刻洞察,来理解和评价资本主义这一经济现象的。他们之间的争论,反映了人类在追求经济繁荣的同时,如何努力平衡效率与公平,自由与责任,个体利益与公共福祉。 今天,我们依然身处这场思想的洪流之中。理解西方思想史上关于资本主义的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更深刻地反思资本主义的过去与现在,并更有智慧地去塑造它的未来。这场关于资本主义的辩论,远未结束,它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去探索一个更公平、更繁荣、也更人道的社会。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这本书的目录,或者仅仅是看到“市场与大师”这样醒目的书名,就仿佛能闻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一种对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度探究。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经济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于资本主义的起源、演变以及与之伴随的各种思想思潮,一直充满着好奇。我认为,要真正理解资本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经济现象,而必须深入到那些塑造了它、定义了它、批判了它的思想家的智慧之中。这本书似乎正是满足了我的这种求知欲,它将引导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聆听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的思考。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看似遥远的哲学理论,是如何与现实的市场运作联系在一起的。书中会不会剖析那些对自由市场持乐观态度的思想家,如亚当·斯密,又是如何看待人类的自利行为;又会如何探讨那些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深刻批判的思想家,如马克思,他们的论证逻辑是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我渴望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中,找到理解当下世界复杂经济格局的钥匙。

评分

仅凭书名《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我就能想象这本书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场关于人类社会最重要经济体系的深度对话。我一直觉得,理解资本主义,就像在解读一本厚重的历史哲学著作,需要追溯其思想的源头,探究那些塑造它的伟大头脑。这本书似乎正是这样一个引人入胜的向导,它承诺要带领我走进西方思想界,去聆听那些关于资本主义的深刻见解。我好奇书中会如何呈现不同思想家对于市场机制的看法,是将其视为效率的源泉,还是分配不公的根源?又是如何解析那些对资本主义的价值和道德性的探讨,从功利主义到自由至上,再到社会公平的辩论?我渴望看到,那些曾经在思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学者们,他们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又是如何预见或批判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经济理论的介绍,更是一次关于人类文明发展路径的哲学追问,一次对我们当下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市场与大师”几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资本主义的兴趣,尤其是看到“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这样的副标题,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影响深远的西方思想家们。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社会现象,特别是像资本主义这样复杂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体系,离不开对其思想根源的追溯。我很好奇,从亚当·斯密那个时代开始,到后来的各种流派,到底有哪些思想家对资本主义有过深刻的洞察、批评,甚至是辩护?他们提出的理论,又在多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资本主义,甚至是我们亲身经历的资本主义?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梳理和探索的窗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不同思想家之间是如何对话、争论,甚至相互激化的。例如,自由市场的支持者与批评者之间,他们各自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这种思想的交锋,在我看来,比任何枯燥的经济学模型都更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演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进入一场跨越时代的思想盛宴,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巨兽,以及它背后那些曾经塑造过它的伟大的、有时也是充满争议的思想。

评分

“市场与大师”这几个字,在我看来,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深度。我一直认为,资本主义并非凭空出现,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无数的思想火花碰撞、融合、甚至对抗中逐渐形成的。而那些“大师”,正是这场思想演进的关键参与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思想的万花筒,让我看到不同的思想流派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有没有像亚当·斯密那样,将市场视为一种自然秩序的乐观主义者?有没有像马克思那样,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颠覆性的批判?又有没有像凯恩斯那样,在危机中寻求国家干预的理性思考者?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些思想家之间的论辩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自身不断演变的。他们提出的观点,有多少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有多少又切实地影响了现实世界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设计?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资本主义有一个更具历史纵深和思想广度的理解,能够看到那些塑造了现代世界的经济思想是如何诞生、发展并相互作用的。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在古老的欧洲书斋里,一位哲学家正伏案疾书,他的笔尖下流淌出的是对人类社会运行逻辑的深切思考。杰瑞·穆勒这个名字,让我感觉他像是一位知识的探险家,致力于挖掘西方思想宝库中关于资本主义的那些珍贵矿藏。我一直认为,资本主义并非铁板一块,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而支撑这些面貌的,正是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他们的洞见、他们的质疑、他们的辩护,共同编织了理解资本主义的思想网络。我特别好奇,在书中,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分散的思想碎片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脉络的?他是否会从经济自由主义的鼻祖们谈起,然后引出对福利国家、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再到后现代对资本主义的解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思想的生命力,看到那些曾经震撼世界、引发社会变革的理论,是如何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生机的。我想象着,这是一场思想的对话,一场跨越时空的辩论,而读者,就像我一样,将成为这场思想盛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