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室:摄影札记

明室:摄影札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巴尔特(Barthes R.) 著,赵克非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9129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11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罗兰·巴尔特文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明室》一书是作者应《电影手册》杂志之邀写成的,在摄影评论界声誉卓著。巴尔特在书中选了十几幅过去的和当代的、著名的和无名的照片,穿插在文本之中,作为评说的对象。在书中,巴尔特不讨论摄影师与照片之间的关系,而以观看照片的人与照片之间的互动为考察的中心,构筑了自己关于摄影的理论框架。他把照片的意义分成两个部分: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前者是摄影师通过作品向观众所展示的可以理解和交流的文化空间;而后者则是照片中刺激和感动人的局部与细节,也即让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地方。
  巴尔特对摄影的思考经历了从符号学结构主义到现象学的转变。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已经不局限于摄影这个讨论对象,而是突破到更大的文化领域,尤其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发人深省。同时,《明室》与其说是一篇讨论摄影的论文,不如说是巴尔特自己的情感大写意,在该书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明室》别具一格的地方。

作者简介

  罗兰·巴尔特,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蒙圈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交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目录

上篇
1 摄影的特性
2 难以归类的摄影
3 以感动为出发点
4 操作者、幽灵和观众
5 被拍照的人
6 观众:趣味参差不齐
7 摄影像意外
8 无拘无束的现象学
9 二元性
10 意趣和刺点
11 意趣
12 传递信息
13 绘画
14 出其不意
15 摄影的意义
16 令人向往
17 一元的照片
18 意趣与刺点共存
19 刺点:局部特征
20 并非刻意为之的特征
21 顿悟
22 事后和宁静
23 “盲画面”
24 推翻前言
下篇
25 “一天晚上”
26 历史像分界线
27 辨认
28 温室庭园里的照片
29 小女孩
30 阿莉阿德尼
31 家庭,母亲
32 “这个存在过”
33 曝光意念
34 光线,色彩
35 惊愕
36 证实
37 停滞
38 平静的死亡
39 时间有如刺点
40 私生活/公众生活
41 仔细观察
42 相像
43 家族
44 明室
45 神情
46 眼神
47 疯狂,怜悯
48 被驯化了的摄影
译后记
附论

精彩书摘

  4 操作者、幽灵和观众
  这样一来,我本人就成了摄影“知识”的衡量标准。我个人对摄影又知道些什么呢?据我观察所得,摄影是三种活动(或三种感情,或三种意图)的对象:操作、忍受、观看。操作者(Operator)是摄影师。观众(Spectator)是我们这些人,是我们这些在报纸、书籍、档案和相册里翻阅照片的人。而被拍摄的人或物,则是靶子和对象,是物体发出来的某种小小的幻影,是某种幻象。我姑且把物体发出的小小幻影称之为摄影的幽灵(Spectrum),因为“幽灵”这个词通过词根还保留着和“景象”一词的关系,同时还往其中添加了所有照片里都有的那种可怕的东西:死人复苏。
  这三种活动中,有一种对我来说是此路不通的,而我也不打算问津:我不是摄影师,连业余的都不是,我性子太急,干不了这个。我必须立即看到我拍摄的东西(用即拍即有的宝丽来相机拍?有意思,但效果差,除非由摄影大师出手)。我可以假设,操作者的兴奋(因此就有了摄影师一派的摄影本质的说法)和那个“小孔”(针孔摄影机)有些关系,通过那个小孔,他观察、界定、框住并拍下他要“抓住”(突袭)的东西。从技术上讲,摄影处于两种截然不同手段的交会点。一个属于化学范畴,指的是光在某种物质上起的作用;另一个属于物理范畴,指的是通过光学设备成像。我觉得,观众眼里的照片,实质上——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是出自物体(物体发出的光,我要延迟一段时间才能收到)的化学显现,而操作者眼里的照片则恰好相反,是和被暗箱(camera obscura)快门切断的视觉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对摄影师的这种兴奋(或者对这种实质),我说不出什么来,因为我从来没有体验过;我不能和那种人(为数最多)苟同,他们谈论的是摄影师一派的照片。我能运用的经验只有两种:被看者的经验和看人者的经验。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商品特别满意,送货快,包装好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

评分

评分

在读散文的同时学习摄影技术通过每一幅摄影作品的理解和阅读,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读懂照片的人。

评分

把这本书当摄影类的书买的,结果发现实际上比较偏重于作者自己对摄影的体悟和认识,思想性、哲学性较重,需要耐心阅读,不然很容易读不懂……

评分

商品特别满意,送货快,包装好

评分

非常值得入手哦,很好的一次购物

评分

网购己成习惯!正版,便宜,快捷,非常满意 闲暇之余,有人乐于下棋、玩麻将;有人喜欢打牌、酗酒、游山逛水;余独爱书。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璜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断事是十足的学究气。

评分

旅行让我们暂时告别城市的喧嚣,现实的无奈,是我们逃避当前内心战乱的一种方式。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很宁静。东京篇写的不错。让我这个对日本没有太多了解,还未曾出过国门的人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日本人坚持一辈子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理性又固执的活着。这也许是时下我们这些浮躁心性的年轻人需要去学习的。读这本书也会了解到其他的书,其他的知名作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