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看起来很容易、很简单,实则很难。要想用手机拍摄出满意的摄影作品,就一定要学会克服手机摄影的弱点,并且善于发扬其优点。不仅如此,如何获得满意的曝光和对焦,如何取景构图,如何用光,如何做后期处理等,这些都是需要潜心学习的。 为了帮助手机摄影爱好者拍摄出完美照片,北京光线摄影学院联合橡树摄影网编写了这本《手机摄影技巧大全》。《手机摄影技巧大全》由超级畅销书作者、摄影教育家杨品主编。 让我们一起探索手机摄影的奥秘,研习手机摄影的诀窍,分享手机摄影之美,普及摄影文化。
杨品
光线摄影学院创始人,中文论坛100强之橡树摄影网联合创始人,著名新媒体艺术专家,曾担任多项全国摄影比赛、选秀活动的特邀评委嘉宾,长期致力于摄影文化的普及。作为中国数码摄影畅销书作家,著有《数码单反摄影轻松入门》、《数码摄影构图技巧大全》、《Photoshop数码相片处理技巧大全》等超级畅销书。
朱永钢
资深媒体人,移动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光线摄影学院联合创始人,中国公关网“公关大讲堂”讲师。作为新媒体艺术与营销专家曾服务过AMD、腾讯、百度、神州数码、三星电子、诺基亚、联想、万达地产等众多全球知名企业。朱永钢同时也是摩客互动的创始人之一。
耿春晖
少年派摄影漂流家,iPhone手机摄影专家,光线摄影学院摄影导师。作为年纪轻轻的资深旅行者,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过人天赋,他长期过着在路上的生活,多次行摄川藏线、青藏线,多次应邀为国内外知名户外品牌、旅游论坛举办手机摄影讲座。
有了iPhone,人人都是摄影大师!
——著名手机摄影大师,京内摄影网创始人兼CEO 麦子
轻相机,轻摄影,让大家享受摄影的生活!
——相机360(手机摄影大师)创始人兼CEO 徐灏
手机摄影更加注重构图、光影、立意、趣味!
——TheNorthFace去野吧运营主管 Kevin
拿起小米手机,记录那些精彩的瞬间!
——小米手机随手拍负责人 顾逸之
这是一本教你用手机发现、捕捉摄影之美的好书!
——橡树摄影网创始人兼CEO 温世豪
序(一)
序(二)
关于手机摄影的10件事情
手机摄影的N条准则
第一章走进拍照手机的世界
为何爱上手机摄影
手机摄影的先天弱点
苹果是唯一的首选吗
诺基亚是真正的王者吗
三星、索尼究竟哪个更好
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
为何要买新不买旧
女孩最爱的美颜自拍相机
是否需要拍照软件
功能强大的配件有必要吗?
做一个狂热的手机摄影发烧友
拍照手机的另类用途
如何评价手机摄影的好坏
如何增加手机的存储空间
拍照手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手机摄影的技术基本功
如何使照片更加清晰
大胆使用数码变焦
尝试使用色彩滤镜
尽量不要开启闪光灯
灵活使用全景摄影模式
航拍时请使用飞行模式
故意晃动手机
自动改善iPhone的成像质量
第三章曝光和对焦的诀窍
对准不同的景物进行测光和对焦
微距拍摄如何对焦
锁定测光和对焦
对焦与测光的分离操作
拍摄HDR高动态范围影像
使用专业HDR拍照软件
有意虚焦形成梦幻效果
使用慢速快门的窍门
调整曝光补偿改变照片的亮度
使苹果iPhone的曝光更专业
第四章色彩的调整和搭配
调整白平衡模式
认识色彩的冷暖
纠正苹果iPhone的暖色调
尽可能使用对比色
使用RAW格式随意调整色彩
特效滤镜使色彩更加绚丽迷人
不偏色的照片不是好照片
第五章活用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
好作品要有主题
学会加法和减法
对称式构图
三分法构图
井字格构图
斜线条构图
S形曲线构图
汇聚线构图
三角形构图
残缺式构图
框架式窗口构图
为画面添加前景
使背景更加简洁
选取合适的参考景物
大胆留白
倒过来看
发现繁复之美
发现模糊之美
异形裁剪使画面更简洁
清除杂物使画面更简洁
注意画面上的小细节
一看二品三拍摄
摄影创作的SOS原则
摄影构图习作点评(一)
摄影构图习作点评(二)
第六章玩弄光影的学问
柔和的明亮光线
刺眼的强烈光线
抓住一天中的魔幻时刻
阴雨天的光线
用侧逆光强调透明的质感
使用反光板和柔光板改善光线
避免不必要的眩光
使闪光灯保持常亮
使用相机360改善不良光线
利用路灯光线拍摄美女
利用汽车大灯拍摄美女
不要在乎光线有多么昏暗
不要担心噪点破坏画质
剪影体现轮廓之美
光影就是最大的乐趣
第七章如何突出被摄主体
裁剪掉画面的多余部分
使用移轴功能虚化背景
在画面的四周添加暗角
只保留局部景物的色彩
PowerCam相机的局部特效
第八章随时记录我们的生活
停靠在夜色中的火车
驾上爱车去郊游吧
人民币上的风景名胜
旅游摄影必拍的地理标识
在高原地区旅行摄影
抬起头仰望着蓝天白云
推开窗户欣赏苗寨的晨景
西式教堂的美丽铁门
喷泉广场上戏水的小孩
令人最无奈的星期一
夕阳下的金色大会堂
流光溢彩的都市夜景
婚礼正式开始之前的美景
趴在地上拍摄可爱的小狗
北海老街上的炸蟹饼
享受美食的诱惑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荷花
为花儿喷上一些水珠
把落叶摆成可爱心形
在白雪上描绘相思
第九章尝试好玩的有趣特效
Nokia先拍摄后对焦
Nokia的运动轨迹拍摄功能
惊艳的光晕特效
在水杯里欢游的鱼儿
克隆出来的另一个自己
你也可以成为漫画人物
你和哪位明星最投缘呢
为分享的照片添加搞笑元素
有趣的九宫格图片
绘制令人赞叹的素描画
完全对称的镜像特效
水波荡漾的倒影效果
使用中国风相机添加水印
凸显形状之美的剪纸轮廓效果
用照片绘制的可爱图案
多次曝光的影像合成特效
心形的人体摄影图案
制作专业的黑白照片
让微博上的照片动起来
延时摄影的动感瞬间
第十章分享照片的窍门
用USB线导出拍照手机里面的照片
用免费的无线方式互传数码照片
使用微信分享照片
使用QQ聊天软件互传数码照片
QQ空间分享照片的小窍门
使用腾讯微云发送数码照片
在电视上欣赏手机摄影佳作
为分享的照片添加水印
拼贴多张照片以便分享
随时随地打印手机里面的照片
使打印的照片看起来更加舒服
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随身携带WiFi无线路由器
附录
序一 这些年,我一直都深感荣幸,因为我已经给十几本数码摄影图书撰写过序言。每次写序,我都会为数码摄影领域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慨万千。如今,不仅胶片相机早已经成为老古董,卡片机、微单、数码单反竟然也只能各领风骚两三年而已,现在,拍照手机已经成为当今摄影世界的主角。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拥有拍照手机,而且看起来似乎每个人都很享受拍照的乐趣,可真正懂得手机摄影技巧和常识的人却寥寥无几,真正拥有美的眼光和美的自信的人就更少了。你敢说你真的懂得欣赏照片吗?你敢说你真的能够读懂照片吗?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容忽视的、千真万确的事实,那就是会拍照的摄影“文盲”在我们的身边大量存在着。你可能会想,拍照谁不会?看照片谁不会?其实,越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就越是容易被忽视,手机摄影也是如此,看似很稀松平常、很简单,但是,真正会拍照、会看照片的人却少得可怜。不信的话,我们马上就可以拿出手机,看看QQ空间或者微信朋友圈,看看身边的朋友们是否真的都能够拍摄出令人满意的、激动的摄影佳作。也许,很多人甚至都不敢说出自己在看这些照片时的感受和判断,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好或坏,他们能够做的,往往就只能是人云亦云。 正因为此,我们橡树摄影网和光线摄影学院联合策划、编写了这本手机摄影图书,希望能够为减少摄影“文盲”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普及摄影文化,让更多人发现摄影之美,尽享摄影乐趣,这是我们的责任和追求。 橡树摄影网创始人兼CEO 温世豪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后期处理不太感冒的人,总觉得手机后期会失去“真实感”。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将“前期拍摄”与“后期精修”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作闭环。书中对手机App的选择和使用,充满了克制与智慧。它推荐的后期软件,都不是那些主打“一键网红脸”的工具,而是专注于提供精细化调整的专业级工具。其中关于“局部调整”的讲解尤为精妙,比如如何只对天空的某一小块进行提亮或降噪,而不影响画面主体。作者强调,后期是“完成作品”,而不是“弥补不足”。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对几张自己不太满意的废片进行了“二次创作”,结果发现,仅仅通过微小的曝光和阴影调整,就能让原本平淡的照片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后期哲学,让我这个技术宅也开始享受创作的每一个细节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明白,优秀的手机摄影,是技术、艺术和耐心三者结合的产物。
评分我对这本书最佩服的一点是它的“情绪渲染力”教学部分。很多摄影书都侧重技术参数,但技术只是工具,如何通过照片讲故事才是灵魂。这本书有一个专门的篇幅讨论“色彩心理学在手机摄影中的应用”。它清晰地划分了冷色调、暖色调分别给观众带来的心理感受,并结合实操案例,教导读者如何在手机自带的“色彩编辑”工具中,通过微调色温、HSL(色相、饱和度、亮度)来精确地引导观众的情绪——是从压抑的低保真色调中透出希望,还是用高饱和的暖色调营造出怀旧的氛围。我试着模仿了其中一个关于“都市迷雾感”的后期流程,通过降低对比度和轻微去色,再配合一点点蓝光补偿,拍出的照片立刻从普通的街景变成了充满故事感的电影截图。这种由内而外的表达能力提升,远比单纯学会一个App的“一键美化”要高级得多。它让你从一个记录者,蜕变为一个有自己独特“视觉宣言”的表达者。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里面的内容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如何用手机拍出专业级照片”充满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首先,我得说说它对光影的解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以往我拍夜景总是糊成一团,或者强行拉高曝光后噪点多到没眼看。但这本书里关于“如何驾驭低光环境”的那几章,详细拆解了不同光源下手机传感器的反应,并且给出了针对性的设置建议——不是那种空泛的“多练习”,而是具体到快门速度、ISO值的调整区间,甚至还提到了利用环境中的反射光来柔化阴影。我尝试了书里教的“侧逆光人像补光法”,效果立竿见影,模特的轮廓立刻立体起来,皮肤的质感也比以前细腻得多。再者,它对构图理论的阐述非常深入,不只是停留在三分法和引导线的层面,还深入探讨了“负空间的应用”和“非对称平衡”在移动设备小画幅中的视觉冲击力。我以前总觉得手机拍不出大片的意境,现在才明白,是我的思维还停留在“看到什么拍什么”,而不是“设计我要呈现的画面”。这本书的实战性极强,读完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套全新的视觉语言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采用了大量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模块化设计。每当介绍完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比如“如何利用HDR算法优化高反差场景”,紧接着就会出现一个由读者提问形式引出的“疑难解答”小板块,用最精炼的语言解释原理和实操步骤。这种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或者知识点吸收困难。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动态抓拍”的解析部分,它不仅讲解了快门速度的重要性,还细致地对比了不同手机在“追焦算法”上的优劣,并提供了针对性建议,比如,如果你的手机追焦稍弱,就应该采用“预判式对焦+连拍”的组合策略。这种对实际使用痛点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作者对手机摄影生态的深厚了解,让人感觉这不像是一本“出版物”,更像是一本作者随时在更新的、针对最新机型的“私房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关于摄影的电子书和纸质书,很多都像是把百度百科的知识点东拼西凑起来,或者只是一味推销某个昂贵APP的高级功能。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手机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并没有强迫读者去购买各种笨重的外设,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榨干现有手机硬件的潜力上。比如,关于“微距摄影”的章节,它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方式,指导我们如何利用现有镜头组合(广角和长焦的切换)模拟出微距效果,甚至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手机品牌系统在处理细节锐化和色彩饱和度上的细微差别,这让我感觉作者真的是一个长年累月用手机进行创作的实战派。特别是关于“视频防抖”的章节,内容详实到令人发指,它不仅提到了运动模式,还介绍了一种基于连续快门速度预测的“预判式运镜”技巧,这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记录孩子跑动瞬间的用户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使用某个特定品牌,而在于提升你作为“移动影像创作者”的底层逻辑思维。
评分纸张很好,将的都是特别特别基础的东西,如何对焦,如何采光等,收获不是很大,还有植入广告,建议慎重购买
评分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纸质很好,彩色图片不错
评分画面太美
评分东西很好,书本值得一读,推荐一下
评分内容还可以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方便实惠好用,京东物流很赞……
评分不知道怎么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