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測井儀器原理》係統介紹瞭雙側嚮、微球形聚焦、感應、陣列感應、井壁電成像、常規聲波、多極子陣列聲波、超聲波掃描成像、自然伽馬、補償中子、岩性密度等各種測井儀器的原理,以及測井地麵係統、測井數據傳輸等方麵的內容。
《測井儀器原理》適閤高等學校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供油田測井工作人員、測井儀器研製及維修人員藉鑒與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電流聚焦測井儀器
第一節 電流聚焦測井儀器測量原理及工作方式
一、地層電阻率的測量原理
二、側嚮測井儀器測量原理
三、側嚮測井儀器工作方式
第二節 1229雙側嚮儀器
一、儀器工作原理
二、主要電路分析
三、儀器刻度和校驗
第三節 DLT-E雙側嚮測井儀
一、概述
二、儀器工作原理
三、雙側嚮儀器的電子綫路短節DLC-D
四、雙側嚮基本部分的主要電路分析
五、地麵電流模塊LCM-A簡述
第四節 微球形聚焦測井儀
一、MSFL原理
二、儀器原理框圖
三、主要電路說明
四、儀器刻度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二章 感應測井儀器
第一節 感應測井儀器測量原理
一、感應測井測量原理
二、幾何因子
三、綫圈係特性
四、反褶積
五、傳播效應校正
第二節 DFT-D雙感應測井儀
一、感應測井儀的測量原理圖
二、主要電路分析
第三節 1503雙感應測井儀器
一、1503雙感應測井儀電路原理框圖
二、1503雙感應測井儀電路
三、地麵測量綫路
第四節 感應測井儀的刻度
一、刻度原理
二、最佳刻度環直徑和最佳刻度點
三、DIT-D雙感應測井儀的刻度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三章 陣列感應測井儀
第一節 陣列感應測井儀器測量原理
一、陣列感應測井測量原理
二、綫圈係特性
三、軟件聚焦閤成原理
第二節 陣列感應測井儀器
一、HDIL儀器電路工作原理
二、主要電路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四章 井壁電成像測井儀器
第一節 井壁電成像測井儀器測量原理
一、井壁電成像測井測量原理
二、數據預處理與井壁圖像的形成
三、儀器測量響應的LLS/SFL標定
第二節 FMI成像測井儀
一、FMI成像測井儀工作原理
二、主要電路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五章 常規聲波測井儀
第一節 聲波測井原理
一、岩石中聲波的傳播參數
二、聲係設計和測量原理
第二節 雙發雙收聲波測井儀
一、雙發雙收聲係原理
二、下井儀工作原理
三、地麵儀工作原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六章 多極子陣列聲波測井儀
第一節 多極子陣列聲波測井儀測量原理
一、軟地層中單極測量的局限性
二、多極子橫波測量特點
三、正交偶極各嚮異性測量原理
第二節 多極子陣列聲波測井儀MPAL
一、MPAL儀器結構
二、儀器連接總綫分析
三、係統控製電路
四、數據采集電路
五、模擬信號接收處理
六、發射電子綫路
七、數據采集組閤模式
第三節 交叉多極子陣列聲波測井儀XMACⅡ
一、XMACⅡ性能指標““
一二、儀器總體結構
三、控製采集電路
四、串行命令設置原理
五、發射電路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七章 超聲波掃描成像測井儀
第一節 超聲波掃描測量原理
第二節 數字井周成像測井儀DCBIL
一、儀器指標及整體組成結構
二、CPU控製電路
三、脈衝幅度分析(PHA)
四、波形采集
五、磁力計電路
六、發射電路
第三節 EILog超聲成像測井儀
一、儀器總體構成
二、發射電路
三、放大檢測電路
四、同步電路
五、係統控製電路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八章 自然伽馬能譜測井儀
第一節 自然伽馬能譜測井測量原理
一、岩石的自然放射性
二、自然伽馬能譜測井儀測量原理
第二節 NGT-C自然伽馬能譜測井儀測量原理
一、穩譜原理
二、NGT-C自然伽馬能譜測井儀測量原理和框圖I
三、刻度能量和電壓的轉換關係
第三節 NGT-C自然伽馬能譜測井儀電路分析
一、環信號放大、比較邏輯電路
二、譜信號比較邏輯電路
三、高壓環路控製和譜誤差控製
四、能窗計數率的發送
五、接口電路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九章 補償中子測井儀
第一節 測量方法原理
第二節 2435補償中子測井儀
一、儀器測量原理
二、電路說明
第三節 CNT-G補償中子測井儀
一、概述
二、儀器工作原理
三、電路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章 岩性密度測井儀
第一節 儀器原理
一、物理原理
二、儀器測量原理
第二節 LDT-D井下儀器綫路分析
一、岩性密度測井儀LDT-D總框圖
二、CCS總綫和通用接口U1、U2和U3
三、用戶字(UDW)指令譯碼
四、核信號的放大和處理
五、井徑測量
六、脈衝計數與脈衝計數率的傳輸
第三節 LDT刻度
一、本底測量
二、鋁塊測量
三、鋁塊加鐵襯套筒測量
四、總體測量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一章 測井地麵係統
第一節 數控測井地麵係統
一、概述
二、CLS係統組成
三、裸眼井測井信號恢復麵闆
四、CLS係統其他重要設備
五、CLS的軟件係統
第二節 成像測井地麵係統
一、概述
二、EILog成像測井地麵係統
三、測井軟件係統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十二章 測井數據傳輸
第一節 數據傳輸原理
一、測井電纜的傳輸特性
二、信道碼型設計
三、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第二節 曼徹斯特編碼測井數據傳輸
一、曼徹斯特編碼及專用編碼解碼器
二、3514XA數據傳輸短節
第三節 高速測井數據傳輸
一、高速數據傳輸基礎
二、EILog係統高速數據傳輸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2.恒壓式
采用恒壓式時,主電極錶麵電位恒定,隻測量主電流。顯然,測量地層的電阻率越低,提供測量的電流信號越大,相應的測量誤差越小,所以恒壓式儀器適用於對低阻地層的測量。
恒壓式和恒流式一樣,儀器電路簡單,但測量動態範圍小。
3.自由式
因自由式電流和電壓都是浮動的,測井時,同時測量電流、電壓兩個量,因此可以得到較寬的測量動態範圍。例如,地層電阻率仍從1·m變到10000·m,自由式儀器隻要測量電壓和測量電流各變化100倍即能滿足測量要求。
國産的801雙側嚮和引進的1229雙側嚮均采用這種工作方式。需要指齣的是,這種工作方式的儀器在測量地層電阻率很高和很低時,儀器分彆相當於恒流式和恒壓式,其測量誤差較大。
4.恒功率式
由視電阻率公式可知,要確定電阻率,並不一定要測得電壓和電流的實際數值,隻要知道它們的比值即可。但要測量準確,務必使測量電壓和電流都處於測量儀器的可測範圍之內。若超過儀器測量範圍,測量結果就失真瞭。由於自由式測量的U和I不受任何限製,很難使測量儀器的測量係統跟蹤U和I的全部變化,因此限製瞭儀器測量動態範圍的進一步擴展,一般自由式儀器測量動態範圍隻能達到104倍。
恒功率式在測量過程中保持UI乘積不變,隻要選定最高電阻率和最低電阻率的兩個極點保持功率不變,就使測量電壓和電流始終處在儀器可測量的範圍之內,也就不會齣現測量電壓和電流被限幅的情況,因此可以獲得比自由式儀器更寬的測量動態範圍。
前言/序言
本書是為高等學校“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本科生“測井儀器”課程編寫的教材。20世紀90年代,石油大學齣版社按“電法測井儀器”和“非電法測井儀器”兩個分冊齣版瞭馮啓寜教授主編的《測井儀器原理》,作為石油高校測井專業本科生的統編教材沿用至今已十幾年,顯然已不適用。進入21世紀以來,測井技術飛速發展,成像測井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原教材卻缺少這部分內容。此外,按新的教學計劃,本課的授課時數為50學時,僅為原課時數的一半,因此也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精選。為此,在原書基礎上重新編寫齣版瞭本教材。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低電阻率油氣藏、低孔隙度低滲透率油氣藏、復雜岩性油氣藏等成為勘探、開發的重點,常規測井技術難以發揮作用.成像測井技術逐漸成為測井的主流技術,電成像和聲成像測並發展更快,相應的成像測井儀器已成為測井的主要裝備並廣泛使用。鑽井技術的發展對測井儀器的集成化、小型化和耐溫耐壓等方麵提齣瞭更高的要求。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新材料和電子器件等相關學科的發展為測井儀器的更新換代起到瞭推波助瀾的作用。測井儀器的核心技術是對不同類型的物理參數(電、聲、核、核磁)和工程參數的采集、傳輸和信號的前期處理。一個完整的測井儀器係統,包括地麵儀器、傳輸電纜和各種類型的下井儀器。下井儀器是測井儀器係統的關鍵部分,它是將不同類型測井方法(電、聲、核、核磁)的測量原理和相應的測控技術完好結閤而構成的。一種新測井技術的齣現,總要從它的下井儀器中體現齣來。此外,新型測井儀器的研發總是在原有儀器的基礎上繼承、延伸和開拓的;成像測井儀器也是在常規測井儀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地層分析基礎》 簡介 在石油、天然氣、礦産資源勘探與開發領域,瞭解地下地層的真實性質與組成是實現高效、經濟開采的關鍵。然而,地層深埋地下,直接觀察與采樣極具挑戰性。《地層分析基礎》一書,正是為瞭係統性地闡述如何通過間接手段,深入探究地層奧秘而編寫。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種具體儀器或技術,而是緻力於構建一個理解地下信息獲取與解釋的宏觀框架,為讀者提供一套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 本書首先從地質學的基本原理齣發,迴顧瞭沉積岩的形成過程、岩石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地層中的分布規律。理解瞭這些,我們纔能為後續的測量與分析設定正確的參照係。接著,本書深入探討瞭岩石與流體(水、油、氣)相互作用所産生的各種物理響應。例如,岩石的孔隙度、滲透率、密度、電阻率、聲波速度等關鍵參數,如何受到其中充填流體性質的影響,以及這些參數在不同地層環境下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是理解一切地下信息采集的基礎,它揭示瞭地下世界之所以能夠被“看見”的內在科學依據。 在建立瞭基本的岩石與流體性質認知後,本書將視角轉嚮瞭如何“探測”這些性質。我們並非直接鑽探到每一個角落進行觀察,而是依賴一係列被引入地下的“信號”,並測量這些信號與地層相互作用後返迴的信息。本書詳細介紹瞭各種探測信號的本質,包括但不限於電磁波、聲波、核輻射等。我們會深入分析這些信號在地下介質中傳播、衰減、反射、摺射的物理過程。例如,當電磁波穿過不同電阻率的地層時,其傳播特性會發生何種變化?聲波在遇到密度不同的岩石時,其速度和幅度會如何改變?這些物理過程的深刻理解,是解讀返迴信號的前提。 隨後,本書將重點放在瞭“信息”的獲取與處理。我們引入瞭各種探測量,它們是將復雜的地下響應量化為可供分析的數據。本書將係統性地介紹這些探測量背後的科學原理,例如,導電性測量是如何反映地層中鹽水含量的?聲波時差測量是如何與岩石的彈性模量和密度關聯的?核信號測量又是如何揭示地層中原子核的衰變特性與元素的種類?本書將力求清晰地闡述每一個探測量是如何被設計齣來,以及它所能代錶的地層物理參數。 至關重要的是,獲取瞭原始數據後,如何將其轉化為有意義的地層信息?本書將花費大量篇幅來介紹數據解釋的通用方法論。這包括瞭各種校正技術,以消除測量過程中可能産生的儀器誤差、井筒效應和圍岩影響。我們還將介紹多種數據處理技術,如濾波、平滑、轉換等,這些技術有助於提升數據的質量和信噪比。 然而,數據解釋的靈魂在於“模型的構建”。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我們所做的所有測量,都是在嘗試用我們已知的物理模型來擬閤觀測到的數據。我們將探討不同的地層模型,從簡單的均質介質模型,到復雜的非均質、多相流模型。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多條探測量道的數據,通過相互印證和約束,來構建更精確的地層模型。例如,電阻率數據可以告訴我們流體電阻,而聲波時差數據可以提供岩石骨架的密度信息。結閤兩者,我們可以更準確地估計孔隙度。 本書還將重點介紹各種“地層參數”的計算與解釋。這不僅僅是簡單的代入公式,而是要理解這些參數的物理意義。例如,什麼是“真實電阻率”,它與“視電阻率”有何區彆?“孔隙度”是如何在不同測量中體現齣來的?“滲透率”雖然無法直接測量,但我們可以通過其他可測參數來間接估算,這背後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本書將對這些核心地層參數的定義、計算方法及其在油氣儲層評價、礦産資源勘探中的實際應用進行詳盡的闡述。 此外,本書還會觸及一些更高級的分析主題,例如“成像技術”的原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不僅需要瞭解地層的平均性質,還需要知道地層在井筒周圍的橫嚮變化。雖然本書不深入探討具體的成像儀器,但會解釋成像技術所依賴的物理原理,例如通過多角度、多頻率的信號傳播來重構地層剖麵。 本書強調“綜閤解釋”的重要性。在實際的地層分析工作中,很少有單條探測量能夠提供所有問題的答案。因此,本書將反復強調如何整閤來自不同探測量道的信息,如何利用地質知識進行約束,如何進行多解性分析,以及如何做齣最符閤實際情況的解釋。書中會穿插一些典型的地層剖麵解釋案例,通過這些案例,讀者可以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 總而言之,《地層分析基礎》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深入的學習平颱,幫助他們理解地下地層信息的獲取、處理與解釋的科學原理。本書不側重於介紹具體的儀器操作,而是著力於揭示潛藏在儀器背後的物理學、岩石學、流體力學以及數據科學的精髓。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建立起紮實的地層分析理論體係,為未來在石油、天然氣、礦産勘探開發領域從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並能夠批判性地評估和理解各種地層分析報告。本書適用於地質學、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地層評價、儲層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它將是每一位希望真正理解地下世界的探索者的必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