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典 第2版缩印版 第二版 新版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字典辞典古汉语常用字 文言

古代汉语词典 第2版缩印版 第二版 新版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字典辞典古汉语常用字 文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汉语
  • 词典
  • 汉语词典
  • 工具书
  • 语言文字
  • 商务印书馆
  • 文言文
  • 古代汉语
  • 辞典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菁韵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4937
商品编码:10636325763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    古代汉语词典 第2版

作    者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著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14年3月第二版    

页    数    1990         

I S B N    9787100099806    

开    本    32开/21.6 x 16 x 6.8 厘米

包    装    精装 塑封    

重    量    1400克

语    种    简体中文    

定    价    79.9元

编辑推荐 释疑解惑 融通古今
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主持修订
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
品牌辞书,读者认同。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其主要修订工作:
1. 释义和书证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释义不妥或有硬伤的改正之,书证有误或年代较晚的更换之。更换书证,其时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2. 增加了一些有文献用例的单字,相应删去一些仅见于字书而没有书证的生僻字。复音词也做了某些调整,有所增删。
3. 通假音读本字的读音,不单立音项;凡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后,用括号标出所读本字的读音,如锡,通“赐”(cì)。
4. 异体字从严掌握,凡音义有别者,不做异体处理,如“修”“脩”,“雕”“琱”“彫”“鵰”等皆单立字头。
5. 引书体例略作修改,如《楚辞离骚》改为屈原《离骚》,不出《楚辞》;《文选东京赋》改为张衡《东京赋》,不出《文选》。
6. 根据《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重新编制了《部首检字表》。基本采纳《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内容推荐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第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目录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词典正文

编辑推荐
释疑解惑  融通古今
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主持修订
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
品牌辞书,读者认同。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其主要修订工作:
1. 释义和书证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释义不妥或有硬伤的改正之,书证有误或年代较晚的更换之。更换书证,其时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2. 增加了一些有文献用例的单字,相应删去一些仅见于字书而没有书证的生僻字。复音词也做了某些调整,有所增删。
3. 通假音读本字的读音,不单立音项;凡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后,用括号标出所读本字的读音,如锡,通“赐”(cì)。
4. 异体字从严掌握,凡音义有别者,不做异体处理,如“修”“?1?71?1?77”,“雕”“?1?71?1?77”“?1?71?1?77”“?1?71?1?77”等皆单立字头。
5. 引书体例略作修改,如《楚辞离骚》改为屈原《离骚》,不出《楚辞》;《文选东京赋》改为张衡《东京赋》,不出《文选》。
6. 根据《汉字部首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重新编制了《部首检字表》。基本采纳《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文史探微:一部关于汉字演变与古籍选注的指南 书籍名称: 文史探微:汉字演变脉络与古籍选注精要 作者: 王怀远 著 出版社: 九州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 内容提要 《文史探微:汉字演变脉络与古籍选注精要》并非一部侧重于收录和释义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深入探讨汉语历史演变规律、解析特定历史时期文献文本特点的学术性导读手册。本书旨在为致力于古典文献阅读与研究的学者、高级中文系学生以及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和实操方法论,以期超越简单的词汇查询,达到对古代语境和思维方式的深刻理解。 全书共分为三编,约五十余万字,结构严谨,论证详实。 --- 第一编:汉字形体流变与音韵重建的基础理论 本编聚焦于汉字的书写形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规律,并结合古代音韵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起一套辅助理解古籍文本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从甲骨刻辞到篆隶的结构性转型 本章详细梳理了商周甲骨文、金文,直至秦系小篆和汉代隶书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线条化”和“符号化”趋势对汉字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特别讨论了隶变过程中“偏旁系统”的确立对后世楷书定型的重要性。书中配有大量高精度拓片与摹本的对比图例,旨在揭示字形演变背后的社会、技术(如书写工具的革新)因素。 第二章:中古音韵体系的构建与古音复原的挑战 本章深入探讨了上古汉语(主要参照《诗经》《楚辞》时代)与中古汉语(以《广韵》为中心)的音韵结构。作者结合历代韵书的对比,特别是对“重纽字”“入声字”的归类分析,重建了大致的中古音系面貌。同时,书中客观论述了现代汉语与古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强调了音韵学在解释古代词语异读、通假现象时的关键作用,但同时也清晰指出了当前学术界在“上古音复原”领域存在的争议与未决问题,避免了简单化处理。 第三章:语素与词汇的语义漂移轨迹 区别于基础词典对词义的静态罗列,本章探讨了特定语素在漫长历史中是如何发生“语义泛化”“语义窄化”或“意义转用”的。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卿”“吾”“夫”等常用代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先秦、魏晋、唐宋)使用语境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如何从具体指代转变为抽象称谓或语气词。此部分大量引用了出土文献中的早期用法作为佐证,以期展现词义演变的动态过程。 --- 第二编:先秦诸子文献的文本学考察 第二编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经典,旨在提供一套针对这些核心文本的阅读策略,重点关注版本差异、篇章结构及特定术语的语境依赖性。 第四章:《论语》《孟子》的篇章编纂与记言艺术 本章着重分析了《论语》中“章”的组织逻辑,探讨了孔子弟子们在记录和整理其言行时所体现的文体特点。作者对不同篇目中的记言方式(如直接对话、叙事性转述、寓言式教诲)进行了分类比较,并特别辨析了“仁”“义”“礼”等核心概念在不同篇章间的侧重点差异,强调了脱离上下文语境进行概念裁剪的危险性。 第五章:《老子》《庄子》的术语辨析与结构对勘 针对道家经典晦涩难懂的特点,本章提出了“结构性解读”的方法。书中挑选了如“道”“德”“有无”“齐物”等关键术语,不仅追溯了其在先秦其他文献中的早期语源,更关键的是,依照《道德经》自身的行文脉络和《庄子》的寓言结构,进行反复的对照分析。书中对《庄子》外篇、杂篇的文本地位也进行了审慎的探讨。 第六章:先秦史传文献的叙事模式与史家笔法 本章以《左传》《国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先秦史官记录历史事件时所采用的叙事结构、人物刻画手法以及对特定外交、军事场景的描绘习惯。通过对几组著名外交辞令的细致剖析,揭示了古人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政治意图。 --- 第三编:唐宋古文运动与古代公文体之研习 第三编将目光投向中古至近古时期,关注的是古代书面语(古文)的成熟及其在行政、文学领域中的应用,为理解宋代以后公文及散文的风格奠定基础。 第七章:韩柳文风的复古路径与语言革新 本章详细梳理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特别是韩愈对骈文的批判和对散文语言的“力求自然”的追求。本书侧重于分析韩愈、柳宗元在遣词造句上如何借鉴先秦两汉的文风,同时又融入了唐代的口语习惯,从而形成一种既典雅又富有冲击力的“新古文体”。书中对《师说》《阿房宫赋》等名篇的句法结构进行了拆解分析。 第八章:宋代八大家之体式差异与影响力研究 本章对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等人的文风进行了细致的“体式学”对比。不同于简单地赞美其辞藻,本书着重分析了欧阳修的“平易冲和”、苏轼的“豪迈旷达”、曾巩的“谨严细密”等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这些风格在当时科举考试、朝廷奏议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九章:古代公文与应用文的语体特征 本编的收尾部分,探讨了古代法律文书、奏议、祭文等实用性公文的语体规范。分析了这些文本中特有的固定格式、敬称用法和逻辑衔接方式。理解这些“应用文体”的惯例,是准确把握古代社会交往中书面语功能的关键。 --- 总结与特色 《文史探微》的特色在于其深度与广度的有机结合:它既有对汉字形音义演变的基础理论探讨,又有针对特定历史时期核心文本的精细化文本解读。本书不提供现成答案,而是引导读者掌握分析古籍的“方法”与“视角”,旨在帮助读者跨越工具书的局限,真正进入古人的思想世界。全书学术性强,论证逻辑清晰,是文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理论与方法参考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体现在它是一本“古汉语”的工具书上。它所代表的,是知识传承的一种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当今这个信息更新迭代速度极快的时代,我们反而更需要像商务印书馆这样,能够坚守品质,对经典进行持续打磨和精修的出版机构。这本词典的“第二版缩印版”这个命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审慎的态度:它承认了时代的进步(新版),但同时又珍视了经典的可及性(缩印)。对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我书架上的一位老友,无论何时翻开,都能提供最坚实的学术后盾。它不浮夸、不追赶潮流,只是静静地、扎实地,为每一个需要它的人提供最准确的指引,这份沉稳和担当,是任何新潮的电子词典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这本工具书的排版实在令人赞叹,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雕琢,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在翻阅时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字还散发着墨香的年代。别的不说,光是看着这些字形在纸页上排列得井井有条,就觉得心里踏实。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心设计上的用心,字号的选择既保证了足够的清晰度,又不会显得过于刺眼,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相比那些内容塞得满满当当,恨不得把所有信息都挤在一页上的现代词典,这本书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每一个词条都有了呼吸的空间,也让使用者在查找和理解时更加从容不迫。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商务印书馆一贯的匠人精神,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对于我们这些对传统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本装帧精美、阅读体验绝佳的工具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查阅资料的工具,更像是一件可以常置案头的艺术品。

评分

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条目组织结构非常严谨,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字义罗列上,更注重对词义流变、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差异,以及相关的语源考证进行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它在例证的选择上,非常注重权威性和代表性,引用了大量经典的古代文献段落,这使得读者在理解词义时,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该词在历史长河中的实际运用方式,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一个孤零零的解释。这种“重实证、强语境”的编纂理念,对于提升使用者的古汉语语感和驾驭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帮助。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部微缩的、关于古代汉语演变史的参考指南。

评分

这次更新的版本,在收录的广度和深度上,确实展现出了比前版更进一步的努力。我注意到了一些过去版本中处理得比较模糊或者收录不足的冷僻词汇和特殊用法,在这本新版中得到了更清晰、更准确的释义。特别是对于一些在特定朝代或特定文献中才出现的专有词和典故,它的解释往往一语中的,提供了非常扎实的语境支持。这对于我们进行深度文本解读工作时,是至关重要的。我试着用它来核对几段较难啃的先秦文献原文,发现很多我原本需要查阅好几本辅助书籍才能确定的地方,通过这一本词典就能得到满意的解答。这种“一典在手,基本无忧”的踏实感,是衡量一本优秀工具书的核心标准,而这本词典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它体现了编纂团队对“常用”二字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评分

作为一名文史爱好者,我接触过不少不同版本的古汉语词典,但不得不说,这本“缩印版”在保留核心内容精髓的同时,在便携性上做出了极大的优化,这对于需要经常外出查阅资料的朋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经常需要带着几本书跑图书馆或者去田野调查,以往厚重的词典总是让我望而却步,而这一本,尺寸和重量都控制得非常理想,放进背包里完全没有负担。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缩”并非简单的缩小字号,而是对排版进行了深度的重构和优化,使得即使在有限的空间内,信息的密度依然保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准上,查阅效率并没有因为尺寸的缩小而打折扣。这种在实用性与专业性之间找到的完美平衡点,是很多其他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它证明了好的设计,可以让专业工具书真正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中去。

评分

还好

评分

买错了,缩影版字太小,我和店家联系加钱,换32开本的(大的),店家不愿意,很不好,北方人做生意还是不够替他人着想,给差评

评分

还好

评分

买错了,缩影版字太小,我和店家联系加钱,换32开本的(大的),店家不愿意,很不好,北方人做生意还是不够替他人着想,给差评

评分

还好

评分

买错了,缩影版字太小,我和店家联系加钱,换32开本的(大的),店家不愿意,很不好,北方人做生意还是不够替他人着想,给差评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