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盟军登陆前的计划与目标
第二章 美军作战与战术准则
第三章 “灌木树篱之战”第一阶段
第四章 “灌木树篱之战”第二阶段
第五章 赢得胜利
第六章 结论
注释
附录
书不错,送货很快,建议做好防水包装
评分内容不怎么样,也就看个图片,印刷还不行,这个出版社想赚钱也不能这样!
评分事实上,布莱德雷的那段话是在1951年5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作证的声明,当时他是三军参谋总长联席会议主席。他之所以在国会作证,起因是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因为与杜鲁门总统发生统帅权之争,并且主张将韩战战事扩大至中国,在1951年4月11日被杜鲁门解职,由李奇微接任。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在4月19日对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作证演说,主张将战事延伸到中国本土,引起政府内外的震撼。不过麦克阿瑟的主张并不是派军进攻中国本土,他所希望的是藉由海空力量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尽快妥协结束韩战。1951年5月15日布莱德雷应邀对国会作证,就是为了说明军方的立场与主张,否定麦克阿瑟的主张。他是这么说的:“虽然我们目前的战略是不进行全面战争以达到对抗共产主义的目的,我并不认为这个战略可以保证世界大战不会被强加到我们身上。不过,保持耐性和决心,不引发世界大战,却又同时改进我方军事力量的政策,是我们相信必须继续遵循的...在目前的情势下,我们反对将战事从韩国扩大到包括赤色中国。对赤色中国进行所谓有限度战争会增加我们所冒的风险,会将我们的力量耗费在一个并非战略要津的地区。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按:指苏联),坦白地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这个策略(按:指将战事从韩国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评分本来,按照“霸王”行动计划,盟军在诺曼第站稳脚跟后,德军会发现“刚毅”计划是一场骗局(诱使德军相信盟军在加莱海岸登陆);德军会将主力部队退至塞纳河一线防守,于盟军决战。尽管德军前敌将领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但刚刚在 7月20日遇德军将领刺杀而幸免与难的希特勒却对此建议表示怀疑;他亲自掌控西线战事,严令禁止退守行动,并向诺曼第增派了7个师的兵力。希特勒举动实属疯狂;盟军抓住天赐良机,在塞纳河以西对德军实施包围。布莱德雷提出建议,对德军实施迂回包抄,就地歼灭。盟军大举进攻,乘胜逼近塞纳河。8月25日,布莱德雷手下的法国第2装甲师开进巴黎,接受德军司令官迪特里希·冯·萧里茨的投降;巴黎宣告解放。
评分 评分书很好,不过等待时间有点久
评分8月1日,美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代号为“鹰” )在库汤斯成立;布莱德雷正式就任集团军群司令官(列夫·艾伦任参谋长)。 不久,布莱德雷被授予陆军少将的正式军衔。第12集团军群的部队有:考特尼·霍奇斯的第一集团军,下辖杰罗的第5军、柯林斯的第7军、科利特的第19军;乔治·巴顿的第三集团军,下辖米德尔顿的第8军、海斯利普的第1 5军、沃克的第20军、库克的第12军。第12集团军群的作战兵力达到40万人,连同勤务支援和特种部队在内共有90 万人。
评分本来,根据德军溃逃塞纳河的形势,盟军想马不停蹄地冲过塞纳河,防止德军在河东岸建立防御阵地,尽可能地围歼德军。在大军推进到巴黎时,盟军出于战术考虑,准备绕过这座无军事意义的城市继续追击德军至齐格菲防线或莱茵河。但巴黎城内的抗德起义运动改变了盟军东进的速度,布莱德雷手下第5军所辖的法国第2装甲师应邀开进巴黎受降。盟军因此不得不每天拨出4000吨食品给巴黎的400万市民,使部队的补给更加紧张。冲过塞纳河后,盟军考虑修改总的战略。即不如纪实亲历小说那么身临其境,又无法很好地展现大局,只能说是接近失败的作品。
评分布莱德利就不说了,福将。布莱德雷制订了一个新的代号为“眼睛蛇”的突破计划,其核心是:将美军4个军的兵力集中在圣洛地区的狭窄地段上实施正面突击;在地面部队突击之前,由空军对正面德军实施毁灭性打击。蒙哥马利也拟订了一个旨在吸引德军主力的“赛马场”行动计划。18日,英军开始实施“赛马场”行动,基本达到了目的。由于天气原因,布莱德雷的“眼镜蛇”行动推迟到25日才开始正式实施;艾森豪亲临观战。盟军的1500架重型轰炸机、380架中型轰炸机和550架战斗轰炸机向德军阵地投掷了大约4000吨炸弹和燃烧弹,美国陆军官方历史学家马丁·布卢门森曾这样描绘大轰炸:“炸弹把德军阵地夷为平地,火炮、车辆被埋入地下,坦克变成了废铁,通信线路被炸断。德军装甲部队指挥所被摧毁,重型装备几乎损失殆尽,使德军对美军的进攻只能作微弱的抵抗” 。在给德军以致命打击的同时,也误伤了几百名美军官兵,其中包括代替巴顿扮演“刚毅”欺骗角色的三星中将莱斯利·麦克奈尔;为免影响士气,深感悲痛的布莱德雷为他举行了秘密葬礼。但令布莱德雷欣喜的是,“眼镜蛇”计划非常成功,美军于28日攻抵目的地阿弗朗什。“眼镜蛇”行动是布莱德雷在诺曼第登陆以后的一大杰作,盟军这一次成功的突破,实现了战局的重大转折。此前盟军被局限在科唐坦半岛上;而现在盟军则冲出了德军的防线,可以实施大刀阔斧的新攻势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