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僧玄奘至印度取經,往返曆十七年,迴長安後,翻譯經、律、論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貞觀二十二年(648)時,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為之撰寫《三藏聖教序》;翌年,皇太子李治為之作《述三藏聖教序記》,以錶彰其事。此序和記,以及《答玄奘謝禦製三藏序敕》、《答玄奘謝啓書》、玄奘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為五篇,同刻於石。今存有四種石刻。一、褚遂良正書。永徽四年(653)建於長安慈恩寺大雁塔下,世稱“雁塔聖教”。二、王行滿正書。顯慶二年(657)建於河南偃師。三、同州本,為褚遂良正書的臨本,一說是褚氏的彆寫本。四、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此即第四種。
評分 評分3.“人生的遭遇難以控製,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選擇的不是放棄,而是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
評分《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僧玄奘至印度取經,往返曆十七年,迴長安後,翻譯經、律、論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貞觀二十二年(648)時,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為之撰寫《三藏聖教序》;翌年,皇太子李治為之作《述三藏聖教序記》,以錶彰其事。此序和記,以及《答玄奘謝禦製三藏序敕》、《答玄奘謝啓書》、玄奘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為五篇,同刻於石。今存有四種石刻。一、褚遂良正書。永徽四年(653)建於長安慈恩寺大雁塔下,世稱“雁塔聖教”。二、王行滿正書。顯慶二年(657)建於河南偃師。三、同州本,為褚遂良正書的臨本,一說是褚氏的彆寫本。四、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此即第四種。
評分《聖教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僧玄奘至印度取經,往返曆十七年,迴長安後,翻譯經、律、論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貞觀二十二年(648)時,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為之撰寫《三藏聖教序》;翌年,皇太子李治為之作《述三藏聖教序記》,以錶彰其事。此序和記,以及《答玄奘謝禦製三藏序敕》、《答玄奘謝啓書》、玄奘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為五篇,同刻於石。今存有四種石刻。一、褚遂良正書。永徽四年(653)建於長安慈恩寺大雁塔下,世稱“雁塔聖教”。二、王行滿正書。顯慶二年(657)建於河南偃師。三、同州本,為褚遂良正書的臨本,一說是褚氏的彆寫本。四、懷仁集王羲之行書而成。此即第四種。
評分14隻要你一天沒有放棄,那麼你就還沒有失敗。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