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草图概述
2 设计草图的种类
2.1 构思草图(idea sketch)
2.2 概略草图(rough sketch)
2.3 效果图(rendering)
3 产品设计草图使用的工具
3.1 马克笔
3.2 色粉笔及相关材料
3.3 彩色铅笔、普通铅笔、胶带纸等
3.4 规尺类
3.5 纸类
4 透视图
4.1 平行透视画法(立方体的作图)
4.2 45°透视画法(立方体作图)
4.3 30°-60°透视画法
5 产品的草图技法
5.1 钓鱼竿造型草图(baitcasting reel)
5.2 摩托车概略草图(A)
5.3 摩托车概略草图(B)
5.4 烹调用计量器设计草图
5.5 信息设备(消防用)设计草图
5.6 特殊打印机设计草图
5.7 鞋子的高光草图
5.8 流行手表设计草图
5.9 汽车设计草图(A)
5.10 汽车设计草图(B)
5.11 运动车设计草图
5.12 吸尘器设计草图
5.13 打孔机设计草图
5.14 方格纸(坐标纸)上描绘草图
5.15 织物预处理机设计草图
6 产品设计草图实例
运动车构思展开草图
熏香器构思草图
灯笼形态的小型汽车概略草图
多目的汽车概略草图
运动鞋概略草图
运动车概略草图
运动车效果图
小型运动车构思草图
烹调用秤概略草图
测量身高、身体脂肪含量的人体秤设计草图
特殊数码相机的高光画法草图
后记(资料提供者一览)
参考文献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思维探险。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教你如何画出漂亮线框图的工具书,但事实证明,我的期待太狭隘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跳跃,但这种跳跃感恰恰模仿了人类大脑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从一个点跳到另一个点,不断地建立联系和排除干扰。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功能与形式张力”的讨论,作者用了一组非常精妙的对比案例,展示了早期概念稿如何与市场反馈产生剧烈碰撞,以及最终是如何通过草图的反复调整来实现微妙的平衡。那些关于“用户心智模型”的早期猜想,用极简的图形符号表达出来,简洁到令人拍案叫绝。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让你自己去“发现”什么是有效的设计沟通方式。我甚至拿出一本旧的笔记本,开始模仿书中的一些布局方式,尝试用更具表现力的符号来记录我日常工作中的零散想法。这不仅仅是关于产品设计,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思考和表达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对“不确定性管理”的讨论。在如今追求敏捷和快速交付的环境中,很多人试图用工具和流程来消除不确定性,但作者恰恰相反,他赞美草图在拥抱不确定性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大量的早期概念草图对比,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产品是如何在不断的“假设—验证—修正”循环中被雕琢出来的。那些被废弃的方案,虽然在书里只占用了很少的篇幅,但其存在感极强,它们是成功路径上的重要参照物。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像是随笔的集合,但正是这种松散,让知识的流动性变得非常高。我不再觉得设计是一个线性的、可以被完全规划的过程,而更像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挑战的户外探索,而草图,就是我们手中的罗盘和地图。读完后,我立刻清理了我的桌面,扔掉了那些过时的、已经完成任务的数字化文件,重新找出了我的速写本,准备以一种更自由、更坦诚的方式去面对下一个设计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设计语言的展示。大量的留白,不同粗细和深浅的灰度,以及偶尔穿插的彩色标注,营造出一种高级的、有层次感的阅读体验。我发现自己阅读速度并不快,因为经常会停下来仔细揣摩那些被圈点、被箭头引导的路径图。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书中似乎没有明确地推荐某一套特定的绘图软件或工具,它似乎在有意地弱化工具属性,而将焦点完全集中在“思维的载体”上。这很巧妙,因为它把读者从工具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鼓励我们回归到最原始的沟通媒介——线条和形状。有一段描述一个产品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可测试的原型,中间经历了十几次概念验证的草图迭代,作者的笔触非常冷静,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设计本质的执着令人动容。它教会我,草图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清晰地与自己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极具吸引力,那种粗粝的纸张质感和铅笔素描的线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个业余设计爱好者的眼球。我一直以为“草图”这个词,往往意味着未完成、不成熟的东西,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大部头,更像是邀请你进入一位资深设计师的个人工作室,随手翻开的都是他思考过程的记录。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快速迭代”的阐述,作者并没有把每一个草图都描绘成灵感的迸发,而是真实地展现了无数次推翻重来的艰难过程。比如有一章专门讨论了用户旅程图的早期版本,那些涂改的痕迹和旁边的手写批注,比任何标准化的流程图都来得生动。那种“从无到有”的挣扎感,对于刚接触产品设计领域的新手来说,是无价的。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画出“丑陋”的草图,而是开始享受那种思考外溢的过程,仿佛自己也参与了某个伟大产品的早期酝酿。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那些光鲜亮丽的最终成果背后的汗水和思考过程,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夹杂着一种近乎哲学家的沉思,但又时刻保持着工程师的务实。我读到好几处地方,作者对“形式服从功能”这一老生常谈的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提出在早期草图阶段,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功能的有效手段,而不是最终的束缚。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传统的设计方法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书中对不同媒介的草图运用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利用白板涂鸦的即时性来激发团队共识,又如何通过更精细的数字草图来预演交互流程的微妙之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境化”草图的章节,作者强调草图必须根植于它将被使用的具体场景,否则再精美的线条也只是空中楼阁。合上书本,我感觉自己看待身边任何一个设计作品的角度都变得更加深入和批判性了,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美观,而是开始追问每一个元素背后的最初意图和演化路径。
评分这本书很适合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建筑等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使用。
评分马马虎虎,还好,讲的都是过去的成功案例
评分书本纸张很好,快递超快,非常满意。
评分工作需要,工作需要,工作需要,
评分送货速度快,印刷质量好!
评分这本书很适合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建筑等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使用。
评分马马虎虎,还好,讲的都是过去的成功案例
评分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从现在起,读书写字,安静地做个好孩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进,更进一步。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走到那里仿佛都有一种属于书的清香伴随着我们,书香弥漫。有文化底韵的人,都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一种高贵的气质。书籍,它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问心无愧地迈向成功。
评分这本书很适合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建筑等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