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总监解车热线书系: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精解

刘总监解车热线书系: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汉涛 著
图书标签:
  • 汽车构造
  • 汽车原理
  • 汽车底盘
  • 汽车维修
  • 汽车技术
  • 刘总监
  • 热线书系
  • 机械工程
  • 汽车工程
  • 车辆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566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054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刘总监解车热线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5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刘总监解车热线书系”之一。本书详细讲解了底盘四大组成系统,即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原理、检修及故障诊断。并对部分内容,如宝来02T五速两轴式变速器、途锐08D六速三轴式变速器、02M六速两输出轴式变速器、奥迪Quattro-Torsen中央差速器四轮驱动、大众4Motion-Haldex离合器四轮驱动、辉腾带减振控制的空气悬架系统、奥迪轮胎压力监控系统、奥迪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速腾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奥迪A4动态转向系统、途锐脚踏式驻车制动器、奥迪A8电控式驻车制动器、奥迪Q7视觉驻车辅助系统、电动制动助力装置、制动辅助系统BA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和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等进行了讲解。

作者简介

刘汉涛,吉林大学工学学士,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汽车售后技术高级培训讲师,吉林省民营企业职工技术创新能手。曾先后在吉林省盛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捷豹、路虎、沃尔沃三品牌4S店)、捷豹路虎中国上海总部任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汽车售后技术高级培训阱师,现任吉林省兴通名车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具有多年的进口高档轿车维修经验及汽车售后技术培训I经验,对汽车维修技术具有独特的见解。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底盘基础知识1
第一节汽车底盘的发展状况1
一、汽车底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
二、汽车行驶原理2
三、汽车行驶条件4
第二节汽车底盘的作用与组成5
一、汽车底盘的作用5
二、汽车底盘的组成5
【回顾与总结】6
【思考与练习】7

第二章汽车传动系统8
第一节传动系统概述8
一、传动系统的作用与组成8
二、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9
第二节离合器12
一、为什么要有离合器12
二、离合器的作用13
三、离合器的性能要求13
四、离合器的类型14
五、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14
六、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17
七、离合器操纵机构18
八、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检修18
九、离合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20
第三节手动变速器22
一、为什么安装变速器22
二、变速器的作用23
三、变速器的性能要求23
四、变速器的类型23
五、变速器的组成24
六、变速器的工作原理25
七、变速器操纵机构27
八、变速器传动机构30
九、变速器换档装置31
十、变速器壳体和盖35
十一、变速器的润滑和密封35
十二、变速器的装配与调整36
十三、变速器主要零部件的检修37
十四、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8
十五、宝来02T五速两轴式变速器40
十六、途锐08D六速三轴式变速器50
十七、02M六速两输出轴式变速器55
十八、赛车用碰撞式变速器61
第四节万向传动装置62
一、万向传动装置的作用及组成62
二、万向传动装置的应用62
三、万向节62
四、传动轴67
五、中间支承68
六、万向传动装置的检修68
七、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9
第五节驱动桥70
一、驱动桥的作用71
二、驱动桥的组成71
三、驱动桥的类型71
四、主减速器72
五、差速器75
六、奥迪Quattro�睺orsen中央差速器
四轮驱动80
七、大众4Motion�睭aldex离合器四轮
驱动82
八、分动器96
九、半轴97
十、桥壳99
十一、驱动桥的检修99
十二、驱动桥的故障诊断与排除100
【回顾与总结】102
【思考与练习】103
目录�‖‖‖‖‖‖‖‖‖‖‖‖‖‖,,,,,,F�车底盘构造与原理精解�,,,,,�
第三章汽车行驶系统104
第一节行驶系统概述104
一、行驶系统的作用104
二、行驶系统的组成105
第二节车架105
一、车架的作用105
二、设计要求106
三、车架的类型106
四、车架变形的修理108
五、车架常见的损伤及原因108
第三节车桥109
一、车桥的作用109
二、车桥的类型109
三、转向桥109
四、转向驱动桥110
五、转向车轮定位111
六、车桥的故障诊断与排除115
第四节车轮和轮胎117
一、车轮的作用及组成117
二、车轮的类型及结构118
三、车轮的拆装119
四、轮胎的作用及类型120
五、轮胎的结构121
六、应急轮胎122
七、轮胎性能123
八、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124
九、常见轮胎品牌126
十、轮胎的使用与换位126
十一、轮胎的拆装、检查及故障诊断127
十二、车轮动平衡试验129
第五节悬架131
一、悬架的作用及组成131
二、对悬架的要求132
三、悬架的类型132
四、弹性元件133
五、减振器137
六、电磁式减振器139
七、独立悬架140
八、横向稳定器144
九、辉腾带减振控制的空气悬架
系统145
十、悬架的检修172
十一、悬架的故障诊断与排除174
第六节奥迪轮胎压力监控系统177
一、轮胎压力监控系统概述177
二、奥迪轮胎压力监控系统组成177
三、金属气门嘴179
四、轮胎压力传感器179
五、轮胎压力监控天线181
六、轮胎压力监控控制单元181
七、轮胎压力监控系统操纵181
八、轮胎压力监控系统信号182
九、轮胎压力监控系统轮胎识别186
十、轮胎压力监控系统位置识别186
十一、备胎187
十二、系统信息交换187
十三、系统自诊断188
十四、系统电路图188
【回顾与总结】189
【思考与练习】189

第四章汽车转向系统191
第一节转向系统概述192
一、转向系统的作用与类型192
二、对转向系统的要求193
三、转向系统的参数193
第二节转向操纵机构194
一、转向操纵机构的作用194
二、转向操纵机构的组成194
三、转向操纵机构的检修199
第三节转向器199
一、转向器的作用199
二、转向器的类型199
三、齿轮齿条式转向器199
四、循环球式转向器200
五、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201
六、转向器的检修202
第四节转向传动机构202
一、转向传动机构的作用202
二、转向传动机构的类型与组成202
第五节助力转向系统203
一、助力转向系统的作用及类型203
二、奥迪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204
三、速腾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206
四、电动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218
第六节奥迪A4动态转向系统223
一、动态转向系统概述223
二、动态转向系统基本结构及功能227
三、动态转向系统控制单元J792228
四、执行元件的结构及功能229
五、电动机230
六、动态转向锁231
七、传感器232
八、操作和驾驶人信息234
九、带有ECO功能的转向泵236
十、CAN数据交换图238
十一、系统电路图238
第七节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
排除239
一、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
排除239
二、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
排除243
【回顾与总结】246
【思考与练习】246

第五章汽车制动系统247
第一节制动系统概述248
一、制动系统的作用248
二、制动系统的类型248
三、制动系统的组成248
四、对制动系统的要求249
五、对制动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249
六、确保制动性能达标的条件249
七、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249
第二节车轮制动器251
一、鼓式车轮制动器251
二、盘式车轮制动器255
三、陶瓷式制动盘258
四、车轮制动器的检修259
第三节驻车制动器260
一、驻车制动器的作用260
二、驻车制动器的类型260
三、驻车制动器的性能检查260
四、手操纵式驻车制动器260
五、途锐脚踏式驻车制动器261
六、奥迪A8电控式驻车制动器263
七、驻车制动器的检修268
八、驻车制动器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269
第四节奥迪Q7视觉驻车辅助
系统269
一、视觉驻车辅助系统概述269
二、视觉驻车辅助系统控制单元
J446270
三、视觉驻车辅助系统传感器271
四、视觉驻车辅助系统的功能271
五、视觉驻车辅助系统的操纵271
六、给驾驶人的反馈272
七、视觉驻车辅助系统的通信结构272
八、视觉驻车辅助系统电路图273
第五节制动传动装置273
一、液压式制动传动装置273
二、液压式制动系统排气278
三、液压式制动系统各部件的检修279
四、液压式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279
第六节电动制动助力装置281
一、为什么采用电动制动助力装置281
二、电子真空泵的结构和功能282
三、叶片泵的结构和功能282
四、开环控制真空泵282
五、闭环控制真空泵284
六、自诊断287
第七节制动辅助系统(BAS)287
一、制动辅助系统因何而生287
二、制动辅助系统概述287
三、制动辅助系统的类型288
四、液压式制动辅助系统288
五、机械式制动辅助系统295
第八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297
一、防抱死制动系统为何成为标配297
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论基础297
三、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优点299
四、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控制
方式和分类300
五、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结构
和工作原理303
六、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08
七、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310
第九节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314
一、为什么会出现滑转现象314
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315
三、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组成315
四、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316
五、ASR与ABS的异同317
第十节电子稳定程序控制
系统(ESP)317
一、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优势317
二、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功能
特点318
三、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物理
原理318
四、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概述321
五、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构造与
功能322
六、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工作
原理328
七、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总览图329
八、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电路图329
【回顾与总结】331
【思考与练习】332

精彩书摘

  二、离合器的作用
  1.储存发动机的能量
  由于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加之离合器本身质量也很大,所以,它也起到发动机飞轮的作用,储存发动机做功行程多余的能量,用于克服其他三个行程所产生的阻力,从而使发动机运转平稳。
  2.传递发动机的转矩
  在汽车机械式传动系统中,发动机的转矩利用离合器的摩擦力矩传递给变速器,再通过万向传动装置及驱动桥使驱动轮获得转动的力矩。
  3.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汽车起步是完全从静止状态转变到行驶状态的过程。在起步时,驾驶入用左脚踩下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分离,暂时切断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联系。然后,驾驶人通过变速杆将变速器挂人所需档位,左脚缓慢松开离合器踏板,同时,右脚逐渐踩下加速踏板使发动机发出的动力增加。于是,发动机的转矩便可由小变大地传给传动系统。当驱动轮上产生的驱动力足以克服汽车行驶阻力时,汽车便由静止开始运动并缓慢加速,从而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注:想一想,驾驶新手在起步时,为什么总会出现汽车向前蹿动,甚至发动机熄火的情形?
  4.保证变速器换档平顺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行驶条件,变速器需要经常换用不同的档位工作。普通斜齿轮式变速器的换档是通过换档操纵机构和传动机构来实现的,即换档时不同的齿轮副要退出啮合或进入啮合,这就要求换档前踩下离合器踏板,暂时切断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便于退出原有齿轮副的啮合、进入新齿轮副的啮合。如果没有离合器或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使动力不能完全中断,原有齿轮副之间会因压力大而难以脱开,而待啮合齿轮副之间因圆周速度不同而难以进入啮合,勉强啮合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噪声,甚至会打齿。
  5.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汽车紧急制动时,驱动轮突然减速,因发动机与传动系统之间刚性连接,发动机转速将急剧下降,其所有零件将产生很大的惯性力矩。这一力矩作用于传动系统,会造成传动系统过载而使其机件损坏。有了离合器,当传动系统承受载荷超过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时,离合器会通过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打滑来消除这一危险,从而起到对传动系统的过载保护作用。
  ……

前言/序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轿车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底盘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日益复杂,机电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要想高效快速地解决底盘故障,传统的维修经验和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现代维修技术人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维修经验。鉴于上述原因,本人编写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精解》一书。本书与以往介绍底盘的书籍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块化学习:本书共由五章组成,每章可独立成系,使其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2) 内容充实: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汽车底盘的构造、工作原理、检修方法, 以及常见故障的原因、诊断和排除方法,且图文并茂,增加了读者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实用:本书主要突出实图与实例、结构与原理、检测与维修三结合。对底盘的正确使用与保养、结构与原理、检修与更换、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均进行了详细讲解。
  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底盘四大组成系统,即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检修及故障诊断,并对部分内容,如宝来02q’五速两轴式变速器、途锐08D六速三轴式变速器、02M六速两输出轴式变速器、奥迪Quattr0-Torsen中央差速器四轮驱动、大众4Mot:ion—Haldex离合器四轮驱动、辉腾带减振控制的空气悬架系统、奥迪轮胎压力监控系统、奥迪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速腾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奥迪A4动态转向系统、途锐脚踏式驻车制动器、奥迪A8电控式驻车制动器、奥迪Q7视觉驻车辅助系统、 电动制动助力装置、制动辅助系统(BA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和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等进行了讲解。对于传动系统中的自动变速器内容在《汽车自动变速器精品学习教程》一书中有专门、详细的讲解,本书不再涉及。
  由于本书涉及的知识面广、讲解内容新,书中提出的观点、方法均是作者个人的看法,不当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给予谅解与宽容。
  刘汉涛
《驾驭未来: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与系统集成解析》 【图书简介】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汽车工业正经历一场由内燃机时代向新能源时代迈进的颠覆性转型。本书《驾驭未来: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与系统集成解析》,旨在为汽车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以及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剖析当前新能源汽车(NEV)领域的核心技术栈、系统架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的撰写团队由数位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整车能量管理和智能网联等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工程师和研究学者组成。我们聚焦于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痛点与技术热点,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全书内容紧密围绕“电气化、轻量化、智能化”三大主线展开,系统阐述了从能量的捕获、储存、转换到最终驱动执行的全过程技术细节。 第一篇:高能量密度驱动——动力电池系统精深探究 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本篇将对当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技术进行深入剖析,并前瞻性地探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最新进展。 我们详细解读了电池单体(Cell)的设计原理,包括正负极材料的选择、电解液的配方优化以及隔膜技术的创新。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同时兼顾热稳定性。 在电池包(Pack)层面,本书将复杂的热管理系统(TMS)分解为冷却回路、加热回路、温控策略和关键组件(如冷却板、热泵系统)的集成设计。我们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液冷技术,还深入探讨了先进的浸没式冷却技术和相变材料(PCM)的应用。安全管理是电池系统的重中之重,本书提供了详尽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硬件架构、软件算法(如SOC、SOH、SOP的精确估算)以及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机制的工程实现细节。特别地,我们引入了针对高压脉冲和热失控事件的预防与抑制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篇:高效能转换——电驱动系统集成与优化 电驱动系统是将电池能量转化为驱动力的核心执行机构。本篇专注于电机、逆变器(变频器)和减速器这三大关键部件的集成设计与性能优化。 在电机技术部分,我们详细对比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开关磁阻电机(SRM)以及异步电机(Induction Motor)的特性曲线、效率分布和应用场景。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电机磁路设计、绕组结构(如扁线电机技术)以及高频脉冲调速策略,实现电机在宽泛工况下的高效率和平顺性。 功率电子是电驱动的控制核心。本书对 SiC(碳化硅)和 GaN(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逆变器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解释了它们如何助力实现更高的开关频率、更小的体积和更低的能量损耗。同时,详细讲解了电机控制算法,包括直接转矩控制(DTC)、磁场定向控制(FOC)的最新演进,以及如何在高转速区间维持精确的扭矩输出。 传动部分,本书剖析了集成化驱动桥(EDU)的设计思路,探讨了如何将电机、逆变器和减速器进行高度集成,以减轻重量、减小噪音并提高装配效率。 第三篇:系统级协同——能量流管理与整车控制架构 新能源汽车的精髓在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与高效能量流分配。本篇着重探讨了整车控制域(VCU)和能量管理系统(EMS)的设计哲学。 我们详细阐述了能量流的动态分配模型,包括纯电驱动、能量回收(制动再生)以及在串联/并联混合动力构型中的切换逻辑。本书提供了多种工况下的能量调度策略,如预测性能量管理(PEM),如何结合导航、交通信息和驾驶员意图,预先优化能量使用,以最大化续航和效率。 此外,本书对整车电气架构(EEA)的演进进行了梳理,从分布式控制到域集中式控制,再到中央计算平台的过渡。重点讨论了高压配电系统(HV Distribution System)的安全冗余设计、快速充电协议(如CCS, CHAdeMO, GB/T)的握手流程与控制实现,以及整车级的网络通信(CAN FD, Automotive Ethernet)在实时数据交互中的作用。 第四篇:面向未来——轻量化、智能化与未来趋势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是“移动的智能终端”。本篇将视野拓展至驱动技术之外的关键支撑领域。 在轻量化方面,本书分析了先进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身和电池包结构件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了如何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在保证碰撞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整车质量的有效降低。 智能化方面,本书简要介绍了线控制动(Brake-by-Wire)和线控转向(Steer-by-Wire)系统对电驱动控制的耦合要求。同时,对V2X(车联万物)通信在提升能量管理效率和自动驾驶安全冗余方面的潜力进行了技术展望。 本书特色: 深度融合理论与工程: 摒弃空泛的描述,提供大量的公式推导、仿真模型参数以及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覆盖全技术栈: 从材料科学到系统集成,全面覆盖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链条。 前瞻性研究视野: 重点关注固态电池、SiC器件、先进热管理以及整车域控制器等下一代技术。 《驾驭未来: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与系统集成解析》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份指引汽车工程师面向未来技术挑战的实用参考手册。它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新能源汽车复杂系统的全局认知和精细化理解,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的私下辅导课上。我最欣赏的特点是它对“设计哲学”的探讨,而不只是停留在零件功能的描述上。比如,在比较梯形车架和承载式车身时,作者不仅仅是列举了各自的刚度数据,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结构选择背后,对车辆的越野能力、乘员舒适度和制造成本之间的权衡取舍,这一下子拔高了整本书的层次。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理解这些背后的“取舍”远比记住一堆技术参数来得更有价值。此外,书中对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在底盘设计中的考量也着墨不少,讲解了如何通过衬套的材质和布局来优化车内的静谧性,这在其他侧重于性能或维修的书籍中很少能看到如此详尽的论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不仅能教你如何“修车”,更能让你理解“造车”智慧的宝典,读完之后,我对未来的一切汽车都多了一层敬畏之心。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很多本汽车维修和原理的书,大多是那种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考证准备的资料汇编,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一种知识的“流动感”。《刘总监解车热线书系》的这一本,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结构安排非常注重逻辑的递进性,从最基础的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开始,逐步深入到减震器的工作循环,再到整个底盘布局对车辆重心和配重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转向过度和转向不足现象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驾驶感受完美结合的处理方式。他会先用清晰的工程图说明力臂的变化,紧接着就会用一句“这也就是为什么你感觉车头指向不够灵敏的原因”来帮你联系实际,这种“理论—实践”的闭环构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本书的配图质量也值得称赞,很多爆炸图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连螺栓的规格和扭矩要求都考虑进去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绝非泛泛而谈之作。

评分

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入手这本“刘总监解车热线”系列中的这本关于底盘构造的专著的。坦白说,我对技术书籍一向抱着审慎的态度,很多所谓的“精解”读起来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流于表面,缺乏深度。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深谙技术普及之道的行家。他并没有一股脑地堆砌复杂的公式和术语,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类比和生活化的场景来阐释深奥的原理。例如,他在讲解转向系统中的齿轮啮合比时,竟然拿家庭中的开瓶器做比喻,瞬间就打通了我认知上的壁垒。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制动系统的描述,从液压传递的细节到刹车片材料的选择对热衰减的影响,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深入剖析,这对于我理解车辆安全性能的背后逻辑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探究事物本质的精神,是其他许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车模爱好者,我常常自己动手拆装一些模型组件,但总觉得缺乏对真实车辆结构原理的系统认知。自从开始阅读这本关于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的“精解”后,我才明白自己过去只是在进行机械模仿,而没有触及到设计的灵魂。书中对传动轴、差速器这些核心部件的剖析,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的细致入微。特别是对限滑差速器(LSD)工作原理的图解,不仅展示了内部齿轮的运动轨迹,还结合了不同附着力路面上的动力分配模拟,直观到让我仿佛能“听”到动力在车轮间流转的声音。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了得,他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说明书腔调,而是带着一种对机械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尊重,语气中充满了经验之谈的洞察力。读完关于车架和车身结构那一章,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我那些模型底盘的材料选择和受力点分布,这本“热线”书果然名副其实,提供了很多一线经验的“热点”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眼球,色彩搭配既专业又不失活力,封面上那张精细的发动机爆炸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个汽车发烧友的目光。我本来对汽车底盘的认识仅限于“能让车跑起来”的那些部件,但翻开这本书后,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作者在讲解悬挂系统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让我这个机械小白也能轻松理解复杂的几何关系和力学原理。比如,他对麦弗逊式和双叉臂式悬挂的优缺点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不仅描述了结构,还深入探讨了它们在不同驾驶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差异,让我对车辆操控的深层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大量使用的高清、多角度的剖视图和实物照片,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的抽象性,每张图都像是专业维修技师手中的操作指南,清晰明了,对于理解零部件之间的咬合与联动关系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精良,重点知识点标注清晰,注释详实,阅读体验极佳,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地读下去,而不是感到枯燥乏味。

评分

这本书讲解透彻,易懂

评分

还好

评分

好好好好,详细,要的就是这样

评分

细心的人在看到书的后半部分时,会发现很多时候我其实并不在现场。在写到后半部分许多情节的时候,我尽可能借用他人所有的回忆。在此我要谢谢他们——特别是罗伯特·卡尔、比尔·坎贝尔、兰迪·科米萨以及约翰·多尔——他们牺牲了很多时间为我描述,再现了我们曾经走过的一幕幕场景。

评分

蛮不错的,用来扫盲。。。。。

评分

不是说有光碟教程吗?

评分

前言写一部最最真实的企业史

评分

东西收到,宝贝还不错

评分

推荐序·我最喜欢的硅谷创业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