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
:35.00元
作者:伽瑪 ,李英軍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1110757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將麵嚮對象軟件的設計經驗作為設計模式記錄下來。每一個設計模式係統地命名、解釋和評價瞭麵嚮對象係統中一個重要的和重復齣現的設計。我們的目標是將設計經驗以人們能夠有效利用的形式記錄下來。鑒於此目的,我們編寫瞭一些*重要的設計模式,並以編目分類的形式將它們展現齣來。更多經典圖書推薦《算法導論》第3版中文版隆重上市!點擊進入《C 程序設計原理與實踐》點擊進入《C 程序設計語言(特彆版)十周年中文紀念版》點擊進入《深入理解計算機係統(原書第2版)》點擊進入《算法導論(原書第2版)》點擊進入《編譯原理(原書第2版)》點擊進入《Java編程思想第4版》點擊進入《計算機程序的構造和解釋(原書第2版)》點擊進入
內容提要
本書結閤設計實作例從麵嚮對象的設計中精選齣23個設計模式,總結瞭麵嚮對象設計中有價值的經驗,並且用簡潔可復用的形式錶達齣來。本書分類描述瞭一組設計良好、錶達清楚的軟件設計模式,這些模式在實用環境下特彆有用。本書適閤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研究生及相關人員參考。
本書中涉及的設計模式並不描述新的或未經證實的設計,我們隻收錄那些在不同係統中多次使用過的成功設計。
目錄
序言
前言
讀者指南
章 引言
1.1 什麼是設計模式
1.2 Smalltalk MVC中的設計模式
1.3 描述設計模式
1.4 設計模式的編目
1.5 組織編目
1.6 設計模式怎樣解決設計問題
1.7 怎樣選擇設計模式
1.8 怎樣使用設計模式
第二章 實例研究:設計一個文檔編輯器
2.1 設計問題
2.2 文檔結構
2.3 格式化
2.4 修飾用戶界麵
2.5 支持多種視感標準
2.6 支持多種窗口係統
2.7 用戶操作
2.8 拼寫檢查和斷字處理
2.9 小結
第三章 創建型模式
3.1 ABSTRACT FACTORY(抽象工廠)——對象創建型模式
3.2 BUILDER(生成器)——對象創建型模式
3.3 FACTORY METHOD(工廠方法)——對象創建型模式
3.4 PROTOTYPE(原型)——對象創建型模式
3.5 SINGLETON(單件)——對象創建型模式
第四章 結構型模式
4.1 ADAPTER(適配器)——對象結構型模式
4.2 BRIDGE(橋接)——對象結構型模式
4.3 POSITE(組成)——對象結構型模式
4.4 DECORATOR(裝飾)——對象結構型模式
4.5 FACADE(外觀)——對象結構型模式
4.6 FLYWEIGHT(享元)——對象結構型模式
4.7 PROXY(代理)——對象結構型模式
4.8 結構型模式的討論
第五章 行為模式
5.1 CHAIN OF RESPONSIBIL ITY(職責鏈)——對象行為型模式
5.2 MAND(命令)——對象行為型模式
5.3 INTERPRETER(解釋器)——類行為型模式
5.4 ITERATOR(迭代器)——對象行為型模式
5.5 MEDIATOR(中介者)——對象行為型模式
5.6 MEMENTO(備忘錄)——對象行為型模式
5.7 OBSERVER(觀察者)——對象行為型模式
5.8 STATE(狀態)——對象行為型模式
5.9 STRATEGY(策略)——對象行為型模式
5.10 TEMPLATE METHOD(模闆方法)——類行為型模式
5.11 VISITOR(訪問者)——對象行為型模式
5.12 行為模式的討論
第六章 結論
6.1 設計模式將帶來什麼
6.2 一套通用的設計詞匯
6.3 書寫文檔和學習的輔助手段
6.4 現有方法的一種補充
6.5 重構的目標
6.6 本書簡史
6.7 模式界
6.8 Alexander的模式語言
6.9 軟件中的模式
6.10 邀請參與
6.11 臨彆感想
附錄A 詞匯錶
附錄B 圖示符號指南
附錄C 基本類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本書作者均是國際公認的麵嚮對象軟件領域的專傢。 Erich Gamma博士是瑞士蘇黎士國際麵嚮對象技術軟件中心的技術主管。 Richard Helm博士是澳大利亞悉尼IBM顧問集團公司麵嚮對象技術公司的成員。 Ralph Johnson博士是Urbana-Champaign伊利諾大學計算機科學
文摘
序言
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地幫助我建立瞭“麵嚮對象思維”的深度認知。之前,我雖然也接觸過麵嚮對象編程,但總感覺停留在錶層,對於如何真正地利用麵嚮對象的優勢來設計軟件,始終有些模糊。而《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道路。它不僅僅是關於“代碼怎麼寫”的問題,更是關於“軟件應該如何組織”的問題。書中對“抽象”和“耦閤”的講解,我印象尤其深刻。作者通過對比不同場景下,使用和不使用設計模式的代碼差異,讓我直觀地感受到瞭設計模式帶來的優雅和高效。我曾經寫過的那些“硬編碼”、“意大利麵條式代碼”,在作者的引導下,我開始反思它們存在的根本原因,並找到瞭具體的模式來解決這些痛點。比如,當我需要處理大量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的邏輯時,之前我會選擇復製粘貼,然後進行微小的修改,但這無疑是低效且容易齣錯的。而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運用“模闆方法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將通用的流程固定下來,隻讓子類去實現變化的部分。這種“將變化封閉起來,將穩定暴露齣來”的設計思想,貫穿瞭全書,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能立即成為“架構師”的神奇讀物,但它絕對是一本能夠讓你在職業生涯中不斷成長,持續精進的基石。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並沒有那麼高,以為它不過是又一本泛泛而談的設計模式介紹。畢竟,網上關於設計模式的資料已經很多瞭,大部分都隻是列舉幾個經典模式,然後簡單解釋一下用途,對於實際應用場景的指導性並不強。然而,《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羅列模式,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模式,以及它們是如何在現實世界的復雜項目中發揮作用的。作者在書中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設計模式背後的設計思想和原則,比如“麵嚮接口編程”、“依賴倒置”等,這些概念的解釋非常透徹,而且都緊密地與具體的模式聯係在一起。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開閉原則”的解讀,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時候為瞭一個小的改動,需要牽一發而動全身,而設計模式正是為瞭解決這種睏境而生。書中提供的代碼示例,雖然並不復雜,但卻非常精煉,能夠清晰地展示齣模式的結構和工作流程。更重要的是,它鼓勵讀者去思考,去實踐,而不是簡單地照搬。每次閱讀,我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發現新的收獲。這本書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它告訴你招式的名字和動作,但更重要的是它讓你理解招式背後的內力運用和實戰技巧。它幫助我從“寫齣能運行的代碼”提升到瞭“寫齣高質量、易於維護的代碼”。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我職業生涯的一道曙光!作為一名在軟件開發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曾經無數次陷入“為什麼我的代碼總是這麼難以維護和擴展?”的睏境。尤其是在團隊協作中,不同開發者寫齣的代碼風格迥異,理解起來費勁,想要復用更是難上加難。這種混亂的狀態不僅拖慢瞭項目進度,更滋生瞭大量的bug,讓人身心俱疲。然而,當我翻開《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這本書時,我感覺自己終於找到瞭通往“清晰、健壯、可維護”代碼的鑰匙。它並沒有像某些技術書籍那樣,上來就扔齣一堆晦澀難懂的概念,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問題的本質。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我深刻體會到瞭SOLID原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封裝、繼承、多態等麵嚮對象的核心思想來構建更加靈活和可擴展的係統。書中對各種設計模式的闡述,無論是工廠模式、單例模式、觀察者模式,還是策略模式、模闆方法模式,都讓我茅塞頓開。我開始意識到,那些看似“標準”的代碼背後,其實隱藏著如此精妙的設計哲學。它教會我如何識彆代碼中的“壞味道”,並提供瞭一套行之有效的“解藥”。現在,當我麵對新的需求或者重構舊代碼時,腦海中會自然而然地浮現齣相應的模式,讓我能夠更從容、更高效地解決問題。這本書不隻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迷茫時給予我指引,在我遇到瓶頸時助我突破。
評分對於這本書,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帶來的“視野”上的拓展。在閱讀之前,我對於軟件設計,總有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遇到問題就嘗試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式去解決,但很少去思考是否存在更優、更標準化的解決方案。而《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這本書,就像給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它讓我看到瞭,在眾多優秀的軟件工程師們經過長年纍月的實踐,已經總結齣瞭一套套行之有效的“最佳實踐”。這些設計模式,並非空中樓閣,而是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寶貴經驗的結晶。書中對“單例模式”的講解,讓我明白瞭在什麼情況下適閤使用單例,以及它可能帶來的潛在問題。對“觀察者模式”的解析,更是讓我理解瞭“發布-訂閱”這種鬆耦閤通信方式的強大之處,在很多UI框架和事件驅動係統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讓我不再是孤立地解決問題,而是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藉鑒前人的智慧。它教會我如何用更專業、更規範的語言來描述和思考軟件設計,如何去識彆代碼中的“模式”,以及如何去應用這些模式來優化我的代碼。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賦予瞭我一種“設計思維”,讓我在麵對復雜係統時,能夠更清晰、更有條理地進行分析和設計。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就是“紮實”和“實用”。它沒有那些華而不實的理論堆砌,而是聚焦於解決實際的軟件開發問題。作者的語言風格清晰明瞭,不會讓人望而生畏。他不僅僅是介紹設計模式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講解瞭“為什麼要設計齣這樣的模式”,以及“在什麼場景下使用它最閤適”。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策略模式”的闡述,它讓我明白,當麵對一係列算法或者行為,並且這些算法可以相互替換時,策略模式就是最佳的選擇。這比之前我生硬地使用if-else if-else來處理各種情況要優雅得多,也易於擴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通用語言”和“通用解決方案”,讓團隊成員之間更容易溝通和理解彼此的設計意圖。當你提到“使用工廠模式創建對象”時,其他開發者能夠立刻理解你想要錶達的意思,而不需要過多的解釋。這種“共識”的建立,對於提高團隊的開發效率和軟件質量至關重要。《設計模式:可復用麵嚮對象軟件的基礎》這本書,是我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能夠反復翻閱、不斷從中汲取養分的一本寶藏。它讓我明白瞭,優秀的代碼不僅僅是能夠正確運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良好的結構、易於理解和方便維護。這本書,無疑是我通往這條道路上的一位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