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穿越历史迷雾,还原帝后真相。台湾清史大家陈捷先以最可靠的知识、最专业的评析、最通俗的语言、最艺术的形式为您写真清代六帝一后。
《康熙写真》以五十篇精湛的小品文来介绍康熙的家庭生活、为人处世、朝政事功、宗教观等,如描述有“医生天子”之称的康熙,如何善于养生、运用妙法治病;而对于台湾的经营和开发,也是《康熙写真》的重点之一。
内容简介
康熙,文治武功的杰出帝王。无论在戏剧、小说中,康熙的传奇一直让人津津乐道。但除去剧作家、小说家的想象,真实的康熙究竟是什么样貌?本书作者陈捷先身为有名的史学家,使用通俗地语言,写真实而有趣的历史故事,如同写真一样忠实地显现康熙的方方面面,读来不但是种愉快的精神享受,也增长了历史知识。《康熙写真》以五十篇精湛的小品文来介绍康熙的家庭生活、为人处世、朝政事功、宗教观等,如描述有“医生天子”之称的康熙,如何善于养生、运用妙法治病;而对于台湾的经营和开发,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康熙写真》不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优秀的人物传记。
作者简介
陈捷先,江苏江都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六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一九五九年获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后应邀赴美加入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计划研究,返台后曾任台大历史系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职。
一九八○年应聘为美国麻州大学客座教授,一九九○年荣获韩国国光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退休,移居加拿大,现任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南开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专攻清史、满族研究、方志学、族谱学,著有专书《满洲丛考》、《清史杂笔》(一至八辑)、《清代台湾方志究》、《东亚古方志探论》、《不剃头与两国论》、《康熙写真》、《雍正写真》、《乾隆写真》、《努尔哈赤写真》、《皇太极写真》、《顺治写真》、Manchu ArchivalMaterials、The ManchuPalace Mernorials及中英论文百余篇。
精彩书评
陈教授写真的康熙,聪明好学,以汉学为主,兼收西洋文化,多才多艺,爱好运动,勤于理政,所向成功;生活朴素,晚年家难,伤透脑筋。他把康熙个人的禀赋、性格、理政、生活,几乎全面托显出来,并且透过康熙的活动,将康熙一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特别是重大政治事件表现出来。人们说一部好的人物传记,能够反映出他那个时代,陈教授的书,岂不是康熙时代的缩影!
——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学木委员会主任
冯尔康 目录
推荐人的话:《康熙写真》
前言:通俗与学术之间
一 康熙继承之谜
二 康熙皇帝的相貌
三 康熙的血统
四 简朴的康熙皇帝
五 谦虚的康熙皇帝
六 康熙喜欢微服私访?
七 康熙皇帝的汉人妃嫔
八 康熙皇帝与西洋葡萄酒
九 康熙爱戏曲
十 康熙重视皇子教育
十一 康熙以汉俗为子孙命名
十二 书法家康熙
十三 康熙皇帝依字用人?
十四 君臣翰墨因缘
十五 医生天子——康熙皇帝
十六 康熙谈补药
十七 康熙有治病妙方——坐汤、食补与偏方
十八 谈康熙皇帝读书
十九 康熙的著书与修书
二十 康熙自幼即崇华
二十一 康熙的文化政策
二十二 康熙如何视朝办公
二十三 康熙鼓励大臣写秘密报告
二十四 从密奏批语看康熙
二十五 康熙与三藩之变
二十六 康熙与台湾内附
二十七 康熙击退帝俄东侵
二十八 康熙破灭噶尔丹幻梦
二十九 康熙对西藏的经营
三十 康熙主张“国惟一主”
三十一 乾纲独揽的康熙皇帝
三十二 康熙为何建储又废储?
三十三 康熙的开海与禁海政策
三十四 康熙对文字狱案的处理
三十五 康熙千叟宴
三十六 康熙与清朝太监
三十七 康熙与木兰围场
三十八 康熙与避暑山庄
三十九 康熙游扬州
四十 康熙皇帝迷不迷信?
四十一 康熙心目中的喇嘛
四十二 康熙看道家的炼丹与练功
四十三 康熙皇帝与西洋文化
四十四 康熙遣使欧洲
四十五 康熙与中国古籍的西传欧洲
四十六 康熙与台湾开发
四十七 康熙重视台湾原住民才艺
四十八 康熙皇帝与台湾西瓜
四十九 康熙皇帝与台湾芒果
五十 康熙之死
结语:我评康熙
精彩书摘
我评康熙
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都有其超人杰出之处,也各有他们的成就与贡献;康熙皇帝当然也不例外。年号康熙的玄烨,在他即位之初,实在乏善可陈,而且他的凭借也不多。可是他却以智慧与胆识,在日后的人生旅途中,克服了很多困难,完成了很多任务,使他在文治与武功方面有极好的表现,他个人的学养与行事上也有令人称道的地方,他也就因为这些而成就了特殊的历史地位。
他幼年登基,却以智取胜,从权臣手中收回了政权。他决心裁撤三藩,消除国内军阀割据局面,从而成就了守成兼创业的艰巨工作。他果敢地重用施琅,解决了台湾问题,统一了当时的中国。他悉心筹划,终于在雅克萨战役中打败了俄军,并在事后以大军作后盾与俄国谈判,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阻止了俄人的进一步东侵。他以崇儒重道为国策,成功地统治了中国。他推行无歧视的用人政策,缓和了清初的民族冲突。他奖励农桑,蠲免租税,恢复了社会元气,使广大民众获得了丰足的生活。他提倡学术,编纂群书,做出不少恢复与弘扬中华文化的工作。他个人勤奋好学,在诗文书法上造诣很深。他谦虚节约,是国家元首中少见的范例。他的成就、贡献与特长实在很多,也在在表现了他的才华出众、天赋异常,实在令人钦服。然而康熙皇帝毕竟不是圣人或是神,他一生行事中值得商榷与评论的地方还是有的,现在举出专家学者们曾经指出过的,或是我个人的看法,有关康熙做人处事以及他的事功地位问题,略加分析论述如后:
康熙一直倡行并标榜理学,自己也想做一个理想的儒家君主;可是他的若干行为却还远不合传统中国儒家的精神。例如他并不太注重尊师重道这一儒家古训。康熙为了让他的儿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曾经物色了很多名学者担任皇子们的老师,可是皇帝自己又不完全信任这些学者,没有把教子之责完全付托给老师们。皇帝不但自己为皇子教育制订具体计划,包括教学的内容与规章,并且还随时干预到教学的进行,甚至对老师们做出不礼貌的事。例如康熙在皇太子去书房上课之前,他先亲自教授太子,有时皇太子便以从他父亲口中所得的知识去反问老师,如“古井田之制八家为井,人各百亩。若不及百亩,七十亩、八十亩,或偏隅之地,作何均分?”老师们常常“不能讲”,或是“未能对”,使得老师们受窘难受。更不当的是皇帝本人有时来到书房,当着皇子们的面前,问些“钦四邻如何”?或是“火之性能迎而不能随故灭,水之体能随而不能迎故热如何”的问题,让名师们“未能对”而颜面无光,这种身教方式实在有可议之处。另外,像汤斌、耿介这些大儒,被选为皇太子的老师时,都已年过六十,身体又不太好,所以在每天长达十几小时的陪皇子读书过程中,经常有“几至颠仆”与“斜立昏盹”的情况,老人们实在是因体力不支才如此的,因为他们在教学时不是下跪就是“侍立书房东侧”,皇太子竟不让老师们坐下,真是事师的礼遇不周。康熙后来知道了此事,并没有责备他的儿子,要他们尊师敬师,反而有抱怨汤斌、耿介之意,且不说儒家五伦未被重视,即孔孟强调的人与人间应流露真诚合礼的同情心即“仁”心,也未能被康熙父子发扬,实在值得检讨。尤其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康熙有一次去瀛台教皇子射箭,随行的皇子老师徐元梦因“不能挽强”,被皇帝“蜚语诘责”。徐元梦向皇帝解释时,玄烨震怒,在皇子们面前,将这位老师“朴责,被重伤,命籍其家,父母皆发黑龙江安置”。老师的尊严荡然无存,康熙的失当行为当然也在他儿子们心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康熙的俭朴是出名的,他自己平日的生活很简单,费用也不大。而宫中花费,他也自豪地说过:清朝人关后三十六年宫中所费总金额不如明末一年宫中的消费。这一说法或许稍有夸张;不过康熙时代的皇家支出确实是很节省的。但是康熙皇帝一生喜欢到各地巡幸,经常狩猎,尤其到康熙四十年代以后,避暑山庄建成之日,每年都到热河居住行猎好几个月,不但随行的人很多,还动员各地八旗武员参加,中央与地方都得筹措大量经费,这也不能不说是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儒家理想君主是不可以“耽于游猎”的,康熙似乎违反了传统中国的古训。康熙在《庭训格言》中常提到“多读书则嗜欲淡”,或是“平日不自放纵”,教育他的儿子们要清心寡欲。可是他一生先后娶了后妃五十多人,而且到了晚年他还不断地从江南挑选年轻女子到宫中来做妾。这些事实却刚好给他儿子一个活生生的示范,就在康熙还在世时,曹寅的报告中已经透露出皇子效法皇父的行径,有不少人也从苏州等地买来女子,充实后宫,供这些贵胄子弟玩乐了。康熙言行不一由此又得到一项例证。康熙不但不能清心寡情欲,他对物欲显然也是清除不了的。从他最后几次南巡的情形看,他对戏曲与古玩的爱好,似乎已经到了专情的境地了。从江南物色优伶、购买丝竹器材、自己研创乐曲、宫中备有戏班等等,足以说明他的投入与陷入都很深了,加上古玩的爱好,不但提倡“玩物丧志”的风气,也使官场掀起贪渎与奔竞之风。康熙本人对这些多少要负些责任的。康熙在他的子孙与日后御用史家的塑造下,给人的印象他是一位仁厚的君主,不具专制淫威的皇帝。可是在储君废立的事件中,他的表现却并非如此。他几乎给他成年的儿子都革过爵,或关过牢,父子家人的温情根本不存在了。特别对那些奏请复立胤初的大臣,像朱天保、陶彝等人,不是处死,就是充军,君主权威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不说全无仁厚之心,就连理性也都丧失了,他几乎成了独夫型的皇帝。康熙唯我独尊、万事专断的事实在史料里还可以发现很多,例如尽撤三藩、征伐台湾、平定准部、击败帝俄以及讨准援藏等的军事行动,都是皇帝乾纲独揽下制定的政策,也都是对国家安全与统一有贡献的。但是也有一些独断独行的重大国事决定,则未必都是成功的,甚至还可能贻害日后的。像是台湾内附后开放的海禁政策,到康熙五十五年,皇帝突然宣布商贾“南洋不许行走”,他的此一决策却使中国在南洋丧失了若干当时政治与经济上的优势。他在晚年禁止天主教传布,则切断了中国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联系。矿产的禁采也是皇帝对国家大政的一项改变,结果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也使手工业材料发生缺乏,对社会经济影响很大。黄河治理曾是康熙“日夜廑念”的大问题,他曾大力支持靳辅等人治河,可是后来却又罢了靳辅的官,延误了这项“济运通漕”的工作,也影响到了国家财政与秩序的安定。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在说明康熙由一己意志所定的政策有时是有问题的。当然康熙是三百多年前的帝制中国君主,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也应该考虑到才是,评定历史人物确实应该审察他们的时代背景,就以康熙来说,他自幼即发觉皇权被侵夺,所以他一生重视皇权的伸张。他的政权是“异族入主”,当然他要预防各族人的反侧,包括西洋来的异国人。他知道地方经济与人民福祉很重要,应该关心;但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仍然必须高过地方利益,一切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仍以长治久安、政权稳固为先。如果我们了解这些,也许对康熙的国惟一主、乾纲独揽等思想作风,就有新的认识了,也许就不必太苛求这位名君了。他毕竟还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皇帝,在文治与武功方面都是建树可观的。
……
康熙写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很满意,以后还会再来.
评分
☆☆☆☆☆
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出身显赫,她的爷爷索尼是辅政大臣、一等公,她的父亲噶布喇是康熙的领侍卫内大臣,她的叔叔索额图则官至大学士。赫舍里氏12岁嫁给玄烨,两人恩爱,但不幸在生育胤礽时因难产而死,年仅22岁。康熙帝与这位早逝的皇后感情很深。举个例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五日,赫舍里氏去世后第三天,梓宫迁于紫禁城西,直到二十七日,康熙帝几乎每天都去举哀;后来他亲自将梓宫送往昌平巩华城,从六月到十二月,他去巩华城34次,第二年又去了24次,第三年去了15次。有学者统计,从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他一共去了80次。这四年里,每逢腊月二十九,他都去巩华城陪伴亡灵。母因子死,子以母贵。康熙帝对这位嫡子格外关爱,决定改变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皇位继承制度,而实行皇位嫡继承制,预立胤礽为储君。
评分
☆☆☆☆☆
研究者的治学观点,比较精华
评分
☆☆☆☆☆
你想了解康熙么?本写真360度为你展现了康熙。。。。。写真。。。。。靠。。完全的标题党!
评分
☆☆☆☆☆
很满意,以后还会再来.
评分
☆☆☆☆☆
②皇族旗权矛盾
评分
☆☆☆☆☆
④平定叛乱所需
评分
☆☆☆☆☆
班尔特·瑞撤尔以山为家。盖比瑞拉·施达比勒热爱非洲。诺贝尔特·霍森则热衷北极和德国。卡斯腾·彼得前往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拍摄。汉斯·施特汉特简直就是一位艺术家,他用哈苏相机拍出的照片,美若图画。
评分
☆☆☆☆☆
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并宣布皇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死后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极死后由实力较强的诸王、大臣议立新君。由此引起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兵戎相见,使政权濒于分裂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