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第3版)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谭博学 著
图书标签:
  • 集成电路
  • 模拟电路
  • 数字电路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半导体
  • 微电子学
  • 应用电路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381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71055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第3版)》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类集成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内容包括:集成运放的基础知识、模拟集成电路的线性应用、模拟集成电路的非线性应用、集成变换器及其应用、集成信号发生器、集成有源滤波器、集成稳压电源、语音和图像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实验部分。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第3版)》对各类集成电路的基本特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结合每部分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从国内外著作和期刊杂志中精选了许多实际应用电路。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目录

第1章 集成运放的基础知识
1.1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电路
1.1.1 差动输入电路
1.1.2 恒流源电路
1.1.3 有源负载电路
1.1.4 双端变单端电路
1.1.5 直流电平位移电路
1.1.6 互补推挽输出电路
1.2 集成运放的基本构成和表示符号
1.2.1 集成运放的基本构成
1.2.2 通用型集成运放内部电路简介
1.2.3 集成运放的表示符号及其引出端
1.3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分类
1.3.1 集成运放的主要直流参数
1.3.2 集成运放的主要交流参数
1.3.3 集成运放的分类
1.4 集成运放的等效模型
1.4.1 集成运放的实际等效模型
1.4.2 理想集成运放的等效模型
1.5 实际运放与理想运放的误差
1.5.1 Ad为有限值时实际运放和理想运放的误差
1.5.2 Ac为有限值时实际运放和理想运放的误差
1.5.3 Uos不为零时实际运放和理想运放的误差
1.6 运放电路的稳定性及其判断
1.6.1 闭环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1.6.2 集成运放闭环稳定性判据
1.7 集成运放的相位补偿技术
1.7.1 滞后相位补偿
1.7.2 超前相位补偿
1.7.3 引起集成运放闭环工作不稳定的其他因素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模拟集成电路的线性应用
2.1 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
2.1.1 反相放大器
2.1.2 同相放大器
2.1.3 差动放大器
2.2 积分电路
2.2.1 基本积分电路及其理想特性
2.2.2 Uos,IiB及其漂移对积分电路的影响
2.2.3 集成运放的增益和带宽对积分电路的影响
2.2.4 积分电路的保持误差
2.2.5 几种典型的积分电路
2.3 微分电路
2.3.1 基本微分器及其理想微分特性
2.3.2 微分器的实际微分特性
2.3.3 几种典型的微分电路
2.4 集成仪器放大器
2.4.1 集成仪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4.2 集成仪器放大器的特性及其应用
2.5 动态校零型斩波放大器
2.5.1 动态校零型斩波放大器的一般技术
2.5.2 动态校零型斩波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5.3 HA2900型动态校零型斩波集成运放介绍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模拟集成电路的非线性应用
3.1 对数器和指数器
3.1.1 对数器
3.1.2 指数器
3.1.3 集成化的对数器和指数器
3.2 乘法器及其应用
3.2.1 乘法器的基础知识
3.2.2 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3.2.3 模拟乘法器的应用电路
3.3 二极管检波器和绝对值变换器
3.3.1 二极管检波器
3.3.2 绝对值检波电路
3.4 限幅器
3.4.1 二极管并联式限幅器
3.4.2 二极管串联式限幅器
3.5 二极管函数变换器
3.5.1 串联限幅型二极管函数变换器
3.5.2 并联限幅型二极管函数变换器
3.5.3 线性检波型二极管函数变换器
3.6 电压比较器及其应用
3.6.1 电压比较器的性能
3.6.2 单限电压比较器
3.6.3 迟滞电压比较器
3.6.4 窗口电压比较器
3.6.5 电压比较器的应用举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集成变换器及其应用
4.1 阻抗变换器
4.1.1 负阻抗变换器
4.1.2 阻抗模拟变换器
4.1.3 模拟电感器
4.1.4 电容倍增器
4.2 U/I变换器和I/U变换器
4.2.1 接地负载的U/I变换器
4.2.2 精密U/I变换器
4.2.3 精密I/U变换器
4.3 U/F变换器和F/U变换器
4.3.1 VFC100同步型U/F,F/U变换器
4.3.2 LMx31系列U/F,F/U变换器
4.4 精密T/I和T/U变换器
4.4.1 AD590T/I变换器
4.4.2 LM135/235/335T/U变换器
4.5 D/A转换器
4.5.1 D/A转换器的特性与技术指标
4.5.2 12位串行D/A转换器DAC7512
4.5.3 16位D/A转换器PCM54
4.6 A/D转换器
4.6.1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6.2 并行A/D转换器AD574
4.6.3 16位串行A/D转换器MAX195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集成信号发生器
5.1 模拟集成函数发生器
5.1.1 由集成运放构成的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
5.1.2 由ICL8038构成的集成函数发生器
5.1.3 由MAX038构成的集成函数发生器
5.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
5.2.1 DDS的基本原理
5.2.2 DDS的基本参数计算公式
5.2.3 DDS各部分的具体参数
5.2.4 DDS芯片AD9852
5.2.5 由AD9852构成的信号发生器
5.3 基于FPGA的DDS任意波形发生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集成有源滤波器
6.1 概述
6.1.1 滤波器的分类
6.1.2 集成有源滤波器的特点
6.1.3 典型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6.1.4 传递函数的幅度近似
6.1.5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步骤
6.2 低通滤波器
6.2.1 一阶低通滤波器
6.2.2 二阶低通滤波器
6.2.3 高阶低通滤波器
6.2.4 低通滤波器的应用电路
6.3 高通滤波器
6.3.1 一阶高通滤波器
6.3.2 二阶高通滤波器
6.3.3 高通滤波器的应用电路
6.4 带通滤波器
6.4.1 无限增益多反馈环型带通滤波器
6.4.2 宽带滤波器
6.4.3 带通滤波器的应用电路
6.5 带阻滤波器
6.5.1 窄带阻滤波器(或陷波器)
6.5.2 宽带阻滤波器
6.5.3 带阻滤波器的应用电路
6.6 开关电容滤波器和状态变量滤波器
6.6.1 SCN的基本工作原理
6.6.2 开关电容滤波器
6.6.3 开关电容滤波器的应用及限制
6.6.4 状态变量滤波器
6.7 可编程滤波器
6.7.1 可编程滤波器MAX260系列芯片简介
6.7.2 采用MAX260系列芯片设计滤波器的流程
6.7.3 基于MAX262的程控滤波器设计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集成稳压电源
7.1 线性集成稳压器
7.1.1 线性集成稳压器的基本结构
7.1.2 集成稳压器的参数
7.1.3 集成稳压器的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7.1.4 三端集成稳压器
7.1.5 三端可调输出稳压器
7.2 新型低压差集成稳压器
7.2.1 新型低压差78系列/MIC5156的应用
7.2.2 单片机用低压差稳压器
7.3 开关型稳压电源
7.3.1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7.3.2 脉宽调制式开关电源原理
7.3.3 笔记本电脑中的开关稳压电源
7.3.4 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开关电源
7.4 新型单片开关电源
7.4.1 单片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
7.4.2 单片开关电源的典型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语音和图像集成电路
8.1 收音机集成电路
8.1.1 收音机的基础知识
8.1.2 AM收音机集成电路
8.1.3 FM收音机集成电路
8.1.4 FM/AM收音机集成电路
8.2 语音集成电路
8.2.1 语音录放集成电路
8.2.2 语音识别集成电路
8.3 功放集成电路
8.3.1 小功率音频功放集成电路
8.3.2 双声道功放集成电路
8.3.3 新型“傻瓜”功放模块
8.4 数字电视图像处理集成电路
8.4.1 平板电视(FPD)接收机的组成
8.4.2 数字信号接收处理集成电路Sil9021�睭DMI
8.5 家庭影院集成电路
8.5.1 家庭影院的基础知识
8.5.2 高品质音调均衡集成电路
8.5.3 虚拟杜比环绕声解码集成电路
8.5.4 高保真BBE音质增强集成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数字集成电路及应用
9.1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与特性
9.1.1 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9.1.2 数字集成电路的一般特性
9.1.3 使用数字集成电路的注意事项
9.2 集成逻辑门电路和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9.2.1 集成逻辑门电路及应用
9.2.2 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9.3 中规模时序逻辑集成电路
9.3.1 集成触发器和锁存器
9.3.2 集成移位寄存器
9.3.3 集成计数器
9.3.4 十进制加减/译码/锁存驱动电路CD40110及其应用
9.3.5 4位十进制定时/减法计数集成电路TEC9410及应用
9.3.6 多功能程控彩灯CD71061P及其应用
9.4 集成定时器及其应用
9.4.1 集成定时器
9.4.2 多谐振荡器
9.4.3 单稳态触发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10.1 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
10.1.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
10.1.2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分类及特点
10.1.3 PLD的电路结构及其表示方法
10.2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和GAL的原理与应用
10.2.1 PAL器件的基本结构
10.2.2 PAL的输出和反馈结构
10.2.3 GAL器件的基本结构
10.3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10.3.1 CPLD的基本结构
10.3.2 CPLD常用器件型号
10.4 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
10.4.1 FPGA的基本结构
10.4.2 FPGA常用器件型号
10.5 CPLD/FPGA器件的编程与开发
10.5.1 CPLD/FPGA器件的开发过程
10.5.2 CPLD/FPGA器件的配置方法
10.5.3 CPLD/FPGA应用举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 实验
11.1 “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实验箱使用说明
11.2 实验指导
实验1——积分器和微分器(μA741)
实验2——仪器放大器和差动放大器(OPA2111、INA106)
实验3——电压比较器(LM311)
实验4——U/F变换器和F/U变换器(LM331)
实验5——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
实验6——集成有源滤波器(MAX275)
实验7——集成稳压电源(LM78XX、LM79XX、LM317)
实验8——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TDA2822)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电子元器件深度解析与实践》 概述 《电子元器件深度解析与实践》是一本旨在为读者提供扎实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书籍。本书深入剖析了各类电子元器件的物理原理、工作特性、关键参数、选型指南以及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应用技巧。通过理论讲解与大量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本书不仅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这些元器件如此工作,更指导读者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它们,从而提升电子产品设计的成功率和性能表现。 本书特别适合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初中级电子工程师、硬件研发人员以及对电子技术充满兴趣的爱好者。无论您是需要系统性地梳理电子元器件知识体系,还是希望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快速找到合适的元器件解决方案,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参考资料。 内容详情 第一部分:基础元器件剖析 本部分将从最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入手,逐一进行深入的讲解。 1. 电阻器 (Resistors) 基本原理: 详细介绍欧姆定律,以及电流通过导体时因载流子碰撞而产生的阻碍作用。讲解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 (TCR) 等基本概念。 材料与类型: 碳膜电阻: 介绍其结构、制造工艺、优点(成本低、稳定性尚可)和缺点(精度一般、易受潮湿影响)。 金属膜电阻: 阐述其高精度、低噪声、优良温度稳定性的特点,以及制造工艺(如真空溅射)。 线绕电阻: 讲解其高功率、高精度、低电感特性,适用于高频和高功率场合,以及其制作方式。 可变电阻(电位器、微调电阻): 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包括滑动触点、电阻体材料,以及在音量控制、参数调节等方面的应用。 精密电阻: 探讨实现高精度、低容差电阻的方法,以及在测量仪器、基准电压电路中的重要性。 关键参数与选型: 阻值与容差: 讲解标准阻值系列(E系列),以及不同容差等级(如±1%、±5%)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功率额定值: 详细说明如何根据电路中的功耗选择合适的功率额定值,避免因过载而损坏。 温度系数 (TCR): 解释TCR对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选择低TCR电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精密测量和温控电路中。 工作电压、噪声系数、寄生电感/电容: 分析这些参数在特定应用(如高频电路、低噪声放大器)中的考量。 典型应用电路: 分压器与限流电路: 讲解如何利用电阻实现电压和电流的控制。 滤波电路(RC滤波器): 分析RC低通、高通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 偏置电路: 在放大器电路中提供合适的直流工作点。 上拉/下拉电阻: 在数字电路中确保信号的可靠性。 2. 电容器 (Capacitors) 基本原理: 介绍电容的基本定义——储存电荷的能力。阐述电场、介质材料对电容值的影响。 材料与类型: 陶瓷电容器: Class 1 (C0G/NP0): 讲解其高稳定性、低损耗、低TCC特性,适用于高频振荡电路、谐振电路。 Class 2 (X7R, X5R): 介绍其高介电常数,大容量,但温度和电压特性相对较差,适用于旁路、滤波等场合。 Class 3 (Y5V, Z5U): 讲解其极高的介电常数,但稳定性极差,仅适用于对容值变化不敏感的场合。 电解电容器: 铝电解电容器: 详细介绍其极性、电解液、氧化膜等结构,以及其高容值、低成本的优势,但存在漏电流大、ESR(等效串联电阻)较高、寿命有限的缺点。 钽电容器: 阐述其体积小、ESR低、可靠性高,但价格较高,且存在电压击穿的风险。 薄膜电容器: 讲解其稳定、损耗低、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音频、信号耦合、滤波等场合。如聚酯 (PET)、聚丙烯 (PP) 薄膜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Supercapacitors): 介绍其极高的能量密度,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适用于能量储存和功率缓冲。 关键参数与选型: 电容量与容差: 讲解标准电容系列,以及容差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耐压值: 强调选择高于电路工作电压的耐压值,以避免击穿。 等效串联电阻 (ESR): 解释ESR对滤波和功率传输效率的影响,尤其是在电源滤波和高频应用中。 漏电流: 分析不同类型电容器的漏电流差异,及其在直流应用中的影响。 温度特性: 讲解电容值随温度的变化,以及选择适合工作温度范围的电容器。 极性: 强调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接反将导致损坏。 典型应用电路: 滤波电路(CE滤波器): 分析CE低通、高通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 耦合与去耦: 讲解电容在信号耦合和电源去耦中的作用。 储能与振荡电路: 在电源、振荡器等电路中的应用。 定时电路: 与电阻配合构成RC定时电路。 3. 电感器 (Inductors) 基本原理: 介绍电感的定义——自身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能力。阐述自感、互感,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材料与类型: 空心电感: 讲解其低寄生电容、高Q值、适用于高频振荡、滤波等场合。 磁芯电感: 铁氧体磁芯: 介绍其在高频下具有较高磁导率,常用于射频电路、EMI滤波器。 铁粉芯: 适用于中低频电源应用,如DC-DC变换器。 铁硅铝磁芯: 讲解其高磁导率、低损耗的特点,常用于功率因数校正 (PFC) 电路。 固定电感: 按照固定电感值进行分类。 可变电感: 介绍其通过改变磁芯位置或线圈匝数来改变电感值,用于调谐电路。 共模电感: 讲解其抑制共模噪声的功能,常用于EMI滤波器。 关键参数与选型: 电感值 (L): 讲解标准电感系列。 额定电流: 强调选择能够承受电路中最大电流的电感,防止磁芯饱和。 品质因数 (Q值): 解释Q值代表电感器损耗的程度,Q值越高,损耗越小,效率越高,在谐振电路中尤为重要。 直流电阻 (DCR): 分析DCR对功率损耗的影响,尤其是在大电流应用中。 饱和电流: 解释当电流超过某个阈值时,磁芯磁导率急剧下降,导致电感值降低的现象。 寄生电容: 分析其在高频电路中的影响。 典型应用电路: 滤波电路(LC滤波器): 分析LC带通、带阻、低通、高通滤波器的原理与设计。 储能元件: 在开关电源 (SMPS) 中的储能作用。 振荡电路: 在LC振荡器中的应用。 EMI抑制: 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的EMI滤波器。 变压器: 作为互感器,在电源隔离、阻抗匹配等方面的应用(将在后续章节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半导体器件与电源管理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现代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半导体器件,特别是那些与电源管理密切相关的器件。 4. 二极管 (Diodes) 基本原理: 讲解PN结的形成,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特性。 类型与特性: 整流二极管: 介绍其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原理,包括半波整流、全波整流。 稳压二极管 (Zener Diode): 阐述其在反向击穿电压下能提供稳定电压的特性,以及在稳压电路中的应用。 肖特基二极管 (Schottky Diode): 讲解其低正向压降、快速开关速度的优势,以及在整流、续流电路中的应用。 发光二极管 (LED): 介绍其发光原理、不同颜色、亮度、角度特性,以及在指示、照明、显示中的应用。 光电二极管: 讲解其对光的响应特性,以及在光传感、光通信中的应用。 关键参数与选型: 正向压降 (Vf): 解释其对效率和功率损耗的影响。 反向击穿电压 (Vr): 强调选择足够高的反向耐压。 最大正向电流 (If): 确保二极管能够承受正常工作电流。 峰值反向电流 (Ir): 影响二极管的可靠性。 反向恢复时间 (trr): 关键参数,尤其是在高速开关应用中。 典型应用电路: 整流电路: 全桥整流、半桥整流。 续流二极管: 保护开关器件免受感性负载的反向电动势冲击。 限幅与钳位电路: 控制信号的幅度。 逻辑门: 在简单的逻辑电路中实现“与”、“或”功能。 5. 晶体管 (Transistors) 基本原理: 介绍晶体管作为电子开关和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双极结型晶体管 (BJT): NPN与PNP结构: 讲解其三层结构(发射区、基区、集电区)和工作方式。 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 详细阐述不同工作区域的特性。 电流放大系数 (β): 解释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的关系。 关键参数与选型: 集电极电流 (Ic)、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Vce)、功率损耗、带宽等。 场效应晶体管 (FET):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JFET): 讲解其通过栅极电场控制沟道导电性的原理。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N沟道与P沟道: 介绍其结构和工作模式(增强型、耗尽型)。 高输入阻抗: 讲解其显著的优势。 开关特性: 阐述其在功率开关应用中的广泛使用。 关键参数与选型: 漏源电压 (Vds)、漏极电流 (Id)、导通电阻 (Rds(on))、栅极阈值电压 (Vth)、开关速度等。 典型应用电路: 共射、共集、共基放大器: 分析其电压/电流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特性。 开关电源 (SMPS): MOSFET作为核心的开关元件。 驱动电路: 驱动LED、继电器、电机等。 逻辑门: CMOS逻辑门的基础。 6. 电源管理器件 线性稳压器 (Linear Regulators): LDO (Low Dropout Regulator): 讲解其小压差、低噪声的优势,以及串联型和并联型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关键参数: 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压差、输出电流、纹波抑制比 (PSRR)。 开关稳压器 (Switching Regulators): Buck (降压)、Boost (升压)、Buck-Boost (升降压): 详细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拓扑结构、优缺点。 控制模式: 电压模式控制、电流模式控制。 关键参数: 开关频率、效率、负载调整率、线路调整率、瞬态响应。 线性/开关充电管理芯片: 讲解其在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控制和保护功能。 DC-DC变换器设计要点: 效率优化、EMI抑制、热管理。 第三部分:传感器、执行器及接口技术 本部分将涵盖将物理世界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传感器,以及将电信号转化为物理动作的执行器,并探讨各类接口技术。 7. 传感器 (Sensors) 温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 (NTC/PTC)、热电偶、集成温度传感器 (如LM35, DS18B20)。 光传感器: 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 压力传感器: 压阻式、电容式。 位移/位置传感器: 霍尔效应传感器、编码器、超声波传感器。 加速度计/陀螺仪: MEMS传感器。 传感器信号调理: 放大、滤波、线性化处理。 8. 执行器 (Actuators) 电机: 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 继电器 (Relays): 机电式继电器、固态继电器 (SSR)。 电磁阀 (Solenoid Valves)。 LED显示器与驱动。 9. 接口技术 (Interface Technologies) 模拟接口: ADC (模数转换器)、DAC (数模转换器) 的原理与选型。 数字接口: 串行通信: UART, SPI, I2C 的工作原理、协议、应用。 并行通信。 USB接口。 CAN总线。 低功耗蓝牙 (BLE)。 电源接口: 连接器、线缆、电源适配器。 第四部分:射频与通信元器件基础 本部分将介绍一些在无线通信和射频电路中常见的元器件。 10. 射频无源元件 (RF Passive Components) 射频电感与电容: chip电感/电容、LC陷波器、匹配网络。 射频电阻: 端接电阻、衰减器。 射频连接器与电缆。 11. 射频有源元件 (RF Active Components) 低噪声放大器 (LNA)。 功率放大器 (PA)。 混频器 (Mixers)。 射频开关。 第五部分:器件的可靠性与实践经验 元器件的失效模式与分析。 PCB布局与布线对元器件性能的影响。 静电放电 (ESD) 保护。 器件的选型与替代。 实用的调试与测试技巧。 总结 《电子元器件深度解析与实践》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电子元器件知识体系。本书通过对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参数、选型及应用的详细阐述,期望能够帮助读者在实际的电子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元器件选择,优化电路性能,提高开发效率,并最终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电子产品。本书将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力求成为每一位电子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的案头必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与其说是教科书,不如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分享他的知识和心得。作者的语言表达清晰流畅,避免了空洞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更加平实的语言来阐释深奥的原理。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时,他常常会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或者类比,这样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也让知识点更容易被记忆和理解。例如,在解释放大器原理时,作者会将它比作一个“声音放大器”,通过增强信号的幅度来达到特定目的。这种方式让我感觉不像是在死记硬背,而是在进行一次有趣的探索。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工程师小贴士”或者“设计注意事项”之类的栏目,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我们规避一些常见的错误,并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低功耗设计和噪声抑制的章节,这些内容在实际的电子产品开发中至关重要,而这本书能够提前为我们揭示这些关键点,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兼具深度和广度的集成电路领域的入门读物。它以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带领读者系统地掌握了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我特别欣赏书中在讲解复杂概念时,能够始终保持简洁明了的风格,避免了不必要的专业术语干扰。同时,作者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乏对实际工程应用的深入探讨。书中关于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的简要介绍,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长远的认识。对于我这样一名正在学习集成电路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它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更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和“怎么做”。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研究集成电路的宝贵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对集成电路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也深知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这次有幸读到一本关于“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的书籍,虽然具体书名在此不便透露,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学习体验。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集成电路的世界。开篇部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半导体材料特性解释得通俗易懂,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接着,它详细介绍了晶体管作为集成电路最基本构建单元的形成过程和工作原理,并且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晶体管(如MOSFET和BJT)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书中丰富的图示和仿真结果,更是为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CMOS逻辑门电路的设计与分析部分,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讲解了基本逻辑门(AND, OR, NOT, NAND, NOR)的实现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组合这些基本门来构建更复杂的组合逻辑电路,比如加法器和多路选择器。这种由点到面的讲解方式,让我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建立了对集成电路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指导性非常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罗列,而是深入到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挑战。例如,在探讨集成电路的可靠性问题时,书中详细分析了各种失效机制,如热失效、电迁移和闩锁效应,并提供了相应的抑制和预防措施。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让我们能够提前认识到集成电路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坑”,并学会如何规避。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并简要说明了它们在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中的作用。虽然书中没有详细讲解具体的软件操作,但这种介绍能够让我们对工业界常用的设计流程和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将来深入学习这些工具打下基础。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测试与验证。作者详细介绍了集成电路在生产过程中的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以及如何通过测试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评分

这本书在理论讲解方面做得相当扎实,但更令人赞赏的是它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作者在介绍完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后,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立刻将目光转向了实际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从硅晶圆的制备,到光刻、刻蚀、薄膜沉积等一系列关键工艺步骤。这些介绍非常具体,甚至提到了不同工艺在性能、成本和集成度上的权衡,让我对一枚小小的芯片是如何诞生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书中还花了不少篇幅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集成电路应用,比如微处理器、存储器和模拟集成电路。在微处理器部分,作者不仅讲解了指令集架构和流水线技术,还简要介绍了CPU的设计流程,让我对计算机的“大脑”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存储器,它详细阐述了SRAM和DRAM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作用。而模拟集成电路部分,则介绍了运算放大器、滤波器等核心模块的设计思路,这些都为我将来深入学习模拟电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一个孩子因为一本书就满足了,他的这份童心与天真在现在可能很少见了。现在的孩子们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很成熟,成人的世界吞噬了他们。父母的职位,家庭的富裕程度

评分

评分

我们上课用的教材,还不错

评分

评分

我们上课用的教材,还不错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评分

书还好吧,买来考试的

评分

还行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