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氣象科技英語翻譯》是中國氣象局批準的軟科學重點項目,研究的是氣象科技英語的特點和翻譯方法與技巧,可以說也是一本專著。全書采用全新理念、全新構思編寫,選用最新氣象文獻,較全麵地涉及氣象學科的各個領域,根據氣象科技英語的文體和語言特點,依據翻譯學的翻譯策略與方法,注重教材編寫的原創性。可幫助氣象工作者擴大氣象科技英語詞匯,熟悉氣象英語的語言和文本特質,使其在今後的工作與科研中不斷提高氣象科技英語的閱讀、翻譯、寫作與科研能力。
內容簡介
《氣象科技英語翻譯》主要包括:氣象科技英語翻譯概論、氣象科技英語翻譯要義、案例翻譯與分析等。書中所選案例包括單句和篇章兩種,單句主要用於翻譯要義的分析與講解,篇章主要用於大氣學科相關內容如氣候學、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綜閤觀測以及其他相關學科文本翻譯技巧與方法的分析和歸納。所有案例均選自於最新氣象文獻,由課題組成員翻譯,並根據具體文本歸納翻譯技巧和方法,突齣其原創性。這構成瞭該書的一大特色。《氣象科技英語翻譯》第二個特色是按照教材的編寫體例撰寫,理論聯係實踐,講練結閤,適閤課堂使用,就此意義上講,《氣象科技英語翻譯》既可用於高校大氣科學類專業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和英語專業(科技英語翻譯方嚮)的學生,也適用於從事氣象行業的工作者。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氣象科技英語翻譯概論
第一節 科學翻譯與氣象科技翻譯的關係
一、概述
二、文本類型的劃分與應用
三、翻譯類型的構建
思考題
第二節 氣象科技英語文獻的分類
一、大氣科學文獻的分類標準
二、本書采用的分類標準
思考題一
第二章 氣象科技英語的文本特點及其翻譯要義
第一節 氣象科技英語的語言和文體特點
一、詞匯特點
二、句法特點
三、修辭特點
四、語篇特點
課外練習
第二節 氣象科技英語翻譯要義
一、詞語的翻譯
二、句子的翻譯
三、篇章的翻譯
課外練習
第三章 案例翻譯與分析——氣候學
第一節 氣候係統與全球變化
案例一 Thc ENSOPhenomenon and thc Asian Monsoon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和亞洲季風
案例二 Human Influence o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人類活動對大氣成分的影響
案例三 Greenhouse Gases溫室氣體
課外練習
第二節 氣候變化
案例一 Climate Change and Pests and Diseases氣候變化與病蟲害
案例二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on Climate植被對氣候的影響
案例三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Glaciers and Permafrost氣候變化對冰川和凍土的影響
課外練習
第四章 案例翻譯與分析一一氣象學
第一節 天氣學
案例一 About Synoptic Meteorology天氣學知識
案例二 Celebrities in Synoptic Meteorology(1)天氣學名人(1)
案例三 Celebrities in Synoptic Meteorology(2)天氣學名A(2)
課外練習
第二節 地球流體力學
案例一 The Object of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地球流體力學的研究目標
案例二 The Importance of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地球流體力學的重要性
案例三 Peculiarities of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地球流體力學的屬性
課外練習
第三節 數值天氣預報
案例一 The NCEP Reanalysis Project國傢環境預報中心再分析項目
案例二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Model環境預報模式
案例三 Cross-validation of Predictor Variables預報因子的交叉驗證
課外練習
第四節 氣象災害
案例一 Weather Hazards(1)氣象災害(1)
案例二 Weather Hazards(2)氣象災害(2)
案例三 Floods and Avalanches inTurkestan土耳其斯坦的洪水與雪崩
……
第五章 案例翻譯與分析——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第六章 案例翻譯與分析——綜閤觀測
第七章 案例翻譯與分析——其他相關學科
詞匯錶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氣象學(meteorology)是研究大氣中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及其變化規律,把大氣當作研究的客體,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麵來說明大氣特徵的學科,集中研究天氣情況及其變化規律,並對天氣做齣預報。氣象學的研究領域很廣,研究方法的差異很大。氣象學分成許多分支學科,諸如大氣物理學、天氣學、動力氣象學、氣候學等等。
氣象學研究的任務包括觀測和研究各種各樣的大氣現象,大氣層與下墊麵之間的相互作用及人類活動所産生的氣象效應;係統科學地解釋這些現象、作用和效應,闡明它們的發生和演變規律;根據所認識的規律分析、診斷和預測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天氣與氣候,為國民經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服務;從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和模擬天氣過程和氣候環境,為人工影響天氣與氣候提供科學依據。氣象學是一門和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涉及許多學科的應用科學。
準確的天氣預報一直是天氣學研究的主要目標。由於控製大氣運動因子的復雜性和大氣運動本身的隨機性,天氣預報還不能像日月星辰位置的預報那樣準確,但基本上已能實用,並在經濟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彆是1950年代以來,由於電子計算機和氣象衛星的運用,天氣預報的精度已有很大提高。對一些尺度較小的災害性天氣係統的預報,還將進一步深入研究。其次,天氣學是根據實際觀測資料概括齣天氣學的規律或模式,並以動力氣象學為理論基礎進行研究的學科。天氣學和物理學不同,大部分天氣現象不能在實驗室內進行觀察,而需把整個大氣圈作為“實驗室”,在收集世界各地大量觀測資料的基礎上,運用天氣圖錶及其他工具進行研究。另外,天氣學是一門地方性很強的學科。由於大氣的流動性,各地天氣變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
前言/序言
在人類麵臨各種災難和氣候變化等難題時,攜手閤作、及時瞭解各國氣象研究的最新動態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快捷準確地掌握和共享最新信息尤為突齣。信息的掌握和研究需要外語水平較高和大氣科學專業知識強的復閤型人纔,所以把外語和氣象學科緊密結閤起來培養人纔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為此,《氣象科技英語翻譯》依據大氣科學的分類,遴選各類具有代錶性的最新文獻資料,進行案例分析,針對性地解決各類氣象文獻翻譯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以突齣研究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突齣專項研究與探索氣象科技英語文獻的文體功能、行文特點、語言規律,結閤翻譯學理論,尋求其中的翻譯策略、方法與技巧。其目的是不斷提升我國氣象科技人纔的國際化地位;不斷提高氣象人纔對英語文獻的挖掘和探索水平;不斷培養與提高高層次人纔的科研能力,提高他們對大氣科學文獻的挖掘能力和研究深度。歸納總結氣象文獻的行文特點及其翻譯方法,有助於大氣科學類學生提高外語文獻信息的檢索與認知能力,又可以使英語專業主動融入氣象學科,讓他們更多地瞭解大氣科學的知識,以達到專業教學改革與加大學科建設的目的。
氣象科技前沿:全球氣候模型與數據分析實踐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氣象學領域最前沿的技術應用與理論模型,重點聚焦於全球氣候模型的構建、數值天氣預報(NWP)的最新進展,以及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氣象數據分析方法。我們旨在為氣象學、地球科學、環境工程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工程師和高級學生提供一本既具深度又富實操性的參考指南。 第一部分:全球氣候係統模擬的理論基礎與進展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地球氣候係統的基本構成要素——大氣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間的復雜耦閤關係。在此基礎上,本書詳盡闡述瞭通用環流模型(GCMs)的核心數學框架,包括流體力學、熱力學、輻射傳輸等關鍵物理過程的參數化方案。 我們對當前主流的氣候模型,如CMIP(耦閤模式比較計劃)係列中的最新一代模型(如CMIP6)的改進方嚮進行瞭深入探討。重點分析瞭雲與降水過程的參數化如何成為當前氣候模擬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並介紹瞭基於高分辨率模擬和微物理過程的最新突破。此外,還係統梳理瞭陸麵過程模型(LSMs)的最新發展,特彆是植被動力學、土壤水文過程與大氣交換的相互作用,如何顯著影響區域乃至全球尺度的氣候反饋機製。 第二部分:數值天氣預報(NWP)的高效能計算與同化技術 數值天氣預報是現代氣象業務的核心。本書詳細介紹瞭當前業務化預報係統所依賴的中尺度和全球尺度NWP模型的動力框架。我們不僅討論瞭傳統的歐拉或拉格朗日框架,還著重介紹瞭新一代非靜力平衡模型的優勢,如針對強對流天氣的網格(Grid-based)和基於粒子(Particle-based)方法的比較研究。 在數據同化方麵,本書提供瞭對集閤卡爾曼濾波(EnKF)及其變體、四維變分同化(4D-Var)的全麵解析。我們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有效地融閤來自衛星遙感、地麵觀測站、雷達網絡以及商業航班等多源觀測數據,以優化初始場,從而提高短期和中期天氣預報的準確性。特彆關注瞭觀測係統模擬實驗(OSSE)在評估新增觀測係統價值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氣象大數據、遙感反演與人工智能應用 隨著觀測技術的飛速發展,氣象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這催生瞭對高效數據處理和分析工具的需求。本部分是本書的前沿聚焦所在。 我們首先介紹瞭氣象遙感技術的最新進展,包括新一代極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如高光譜成像儀、激光雷達探測儀)所提供的反演産品,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揭示大氣邊界層、溫室氣體分布等關鍵要素。 隨後,本書將大量篇幅用於探討機器學習(ML)和深度學習(DL)在氣象科學中的應用。內容涵蓋: 1. 基於捲積神經網絡(CNN)的極端天氣事件識彆與臨近預報:如何訓練模型快速識彆雲團特徵、颱風眼牆結構,並預測短時強降水的發展趨勢。 2. 基於循環神經網絡(RNN)/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的時間序列預測:用於季節性氣候預測和能源負荷預測。 3. 深度學習在後處理和偏差訂正中的角色:如何利用ML技術對NWP模型的係統性誤差進行修正,從而提高預報産品的可用性。 此外,本書還討論瞭雲計算和高性能計算(HPC)基礎設施在支撐超大規模氣候模擬和實時數據處理中的關鍵作用,並探討瞭開源科學計算平颱(如Python/R環境下的專業庫)在氣象數據可視化和分析中的最佳實踐。 第四部分:區域氣候變化影響評估與減緩策略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理論和技術應用到實際的社會經濟影響評估中。我們探討瞭區域氣候模型(RCMs)如何嵌套於GCMs之下,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未來氣候情景預測。重點分析瞭海平麵上升、極端熱浪頻率增加、區域水資源短缺等關鍵問題。 書中詳細介紹瞭氣候變化影響評估(CIA)的方法論,包括情景設計(RCPs/SSPs的選擇)、指標構建以及不確定性分析。最後,本書以跨學科的視角,探討瞭基於氣候預測結果的適應性規劃和減緩策略的製定,特彆是對城市規劃、農業布局和水資源管理決策的影響。 總結 《氣象科技前沿:全球氣候模型與數據分析實踐》匯集瞭當前氣象科學領域最活躍的研究方嚮,旨在搭建理論模型、先進計算技術與實際業務應用之間的橋梁。本書內容嚴謹、圖錶豐富,是推動本領域科研和技術人員能力提升的必備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