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及相关标准汇编:链传动卷

零部件及相关标准汇编:链传动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链传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三编辑室 编
图书标签:
  • 链传动
  • 零部件
  • 机械设计
  • 标准
  • 汇编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工业标准
  • 技术手册
  • 传动装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47151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14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0
字数:85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机械零件是构成机器产品的单个制件,若干零件又可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部件。零部件的标准化不仅成为为专业化集中生产提供合格的、可互换的零部件产品的依据,同时也带来了很高的生产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为此,零部件及相关标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满足广大读者对标准文本的需求,我社和全国链传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对机械工业通用零部件及相关标准进行了系统汇编,同时收集了相关的材料等标准,组织出版了《零部件及相关标准汇编》系列。链传动卷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汇编收集了截止到2007年9月底以前批准发布的链传动及相关标准共34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18项。
鉴于本汇编收集的标准发布年代不尽相同,汇编时对标准中所用计量单位、符号未做改动。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清理整顿前出版的,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行业标准的属性和年号类同。

目录

一、基础和方法
GB/T 9785—2007 链条链轮术语
GB/T 18150—2006 滚子链传动选择指导
GB/T 20736—2006 传动用精密滚子链条疲劳试验方法
JB/T 5397—2006 滚子链和套筒链图形简化表示法
JB/T 6368—1992 链条产品分类方法
JB/T 8820—1998 摩托车传动链条磨损性能试验规范
二、传动用链条和链轮
GB/T 1243—2006 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套筒链、附件和链轮
GB/T 3579—2006 自行车链条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T 5269—1999 传动及输送用双节距精密滚子链和链轮
GB/T 5858—1997 重载传动用弯板滚子链和链轮
GB/T 10855—2003 齿形链和链轮
GB/T 14212—2003 摩托车链条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JB/T 10348—2002 摩托车用齿形链条
SY/T 5595—1997 油田链条和链轮
三、输送用链条和链轮
GB/T 4140—2003 输送用平顶链和链轮
GB/T 8350—2003 输送链、附件和链轮
GB/T 15390—2005 工程用焊接结构弯板链、附件和链轮
GB/T 17482—1998 输送用模锻易拆链
GB/T 19927—2005 曳引用焊接结构弯板链、附件和链轮
JB/T 5398—2005 钢制套筒链、附件和链轮
JB/T 7364—2004 倍速输送链和链轮
JB/T 8545—1997 自动扶梯梯级链、附件和链轮
JB/T 8546—1997 双铰接输送链
JB/T 8920—1999 工程塑料内链节轻型输送链
JB/T 9154—1999 埋刮板输送机用叉型链、刮板和链轮
四、其他链条和链轮
GB/T 6074——2006 板式链、连接环和槽轮尺寸、测量力和抗拉强度
GB/T 10857 2005 S型和C型钢制滚子链条、附件和链轮
JB/T 8883——2001 农业机械用夹持输送链
JB/T 9152 1999 滑片式无级变速链
JB/T 10539——2005 不锈钢短节距滚子链和套筒链
五、相关标准
JB/T 7427——2006 滚子链和套筒链链轮滚刀
YB/T 5064——1993 自行车链条用冷轧钢带(原6B/T 3643—1983)
YB/T 5347——2006 工业链条用冷轧钢带(原6B/T 13795—1992)
YB/T 5348——2006 工业链条用冷拉钢(原GB/T 13796 1992)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系列丛书:工程材料学基础及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系“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系列丛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生、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工程材料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指南。不同于专注于特定机械零部件设计规范和标准汇编的工具书,本书将视角聚焦于构成所有机械系统的基石——工程材料的本征属性、性能调控、加工工艺以及失效分析。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本部分系统阐述了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晶体结构与缺陷理论 详细介绍了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的晶体结构,包括晶格类型、晶带理论以及晶界理论。重点探讨了材料宏观性能对微观结构敏感性的依赖关系。 晶体学基础: 布拉维点阵、密堆积结构、晶体学指标体系(如米勒指数)。 晶体缺陷: 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孪晶界)的形成机制、运动规律及其对材料塑性、蠕变和断裂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引入位错运动的施密德尔定律,解析金属塑性变形的微观基础。 第二章:材料的热力学与相图 深入讲解材料体系中的相平衡、相变动力学及其在材料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热力学基础: 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势在相变过程中的作用。 单组元与二元相图: 详尽解析杠杆定律、冷却曲线的绘制与解读,特别是铁碳合金体系(Fe-C)的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和石墨的平衡关系。阐述非平衡结晶过程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第三章:材料的机械性能表征 本章是连接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的核心桥梁,系统介绍了材料在不同载荷和环境下表现出的力学响应。 弹性与塑性: 胡克定律、杨氏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的定义与测量。深入探讨加工硬化、应变速率敏感性等非线性塑性行为。 强度、韧性与断裂: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的互相关系。韧性概念(韧性-脆性转变温度)、冲击试验(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的解读。介绍Griffith裂纹理论和Paris-Erdogan疲劳裂纹扩展定律,建立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扩展速率的关系。 粘弹性与蠕变: 针对高分子材料和高温合金,阐述粘弹性本构关系(Maxwell模型、Voigt模型)和瞬态/稳态蠕变行为,分析临界时间对材料寿命的预测价值。 第二部分:主要工程材料体系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几大类工程材料,分析其合成、组织控制与性能优化路径。 第四章: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工艺 全面覆盖黑色金属(钢铁)和有色金属(铝、铜、钛合金)的组织结构、性能特点及其热处理技术。 钢铁材料: 碳钢、低合金钢、高合金钢的分类、用途。重点阐述淬火、回火、正火、退火等热处理工艺的目的与效果。深入解析贝氏体转变,以及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特性。 有色金属: 铝合金(硬化机制:固溶强化、析出强化)、铜合金(如黄铜、青铜的强化机制)和钛合金的特点,以及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在强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陶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探讨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的基本原理、制备技术与应用挑战。 结构陶瓷: 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的优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分析其高杨氏模量和脆性断裂的内在联系。 制备技术: 粉末冶金、烧结理论(液相烧结与固相烧结)、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陶瓷结构成型中的应用。 第六章: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 覆盖聚合物科学基础及其在工程结构中的集成应用。 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的链结构、分子量对性能的影响。热塑性塑料(如PE, PP, PVC)和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的结构差异及应用场景。硫化与交联在橡胶和热固性树脂中的关键作用。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界面设计、增强相与基体相的协同效应。重点分析层合板的各向异性力学行为和铺层设计原理。 第三部分:材料的加工、服役与失效分析 本部分关注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动态行为、加工成形技术及寿命预测。 第七章:材料的加工成形技术 介绍如何通过塑性变形、铸造和连接技术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零部件。 塑性加工: 锻造、轧制、挤压和拉拔过程中材料的应变分布与组织演变。探讨冷加工与热加工对剩余应力和最终性能的影响。 铸造技术: 凝固过程中的缩孔、气孔缺陷的控制。介绍金属型、熔模铸造等先进铸造方法。 第八章: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分析金属材料在特定环境(大气、湿热、电化学)下的退化机制。 腐蚀机理: 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开裂(SCC)、氢脆现象的发生条件和动力学。 防护技术: 钝化膜、缓蚀剂、电化学保护(牺牲阳极、外加电流)以及涂层技术在延长服役寿命中的应用。 第九章:工程材料的疲劳与断裂评估 深入讲解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寿命预测与安全评估方法。 疲劳特性: S-N曲线(Wöhler曲线)的建立、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的差异。引入基体材料的疲劳极限与疲劳强度。 断裂韧性评估: 弹性力学断裂(LEFM)在评估带裂纹结构安全性中的应用,如KIC(断裂韧度)参数的确定。 寿命预测模型: 基于应力、应变或裂纹扩展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强调损伤容限设计理念。 本书的编写力求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图表数据,帮助读者掌握材料选择、工艺优化和零部件可靠性评估的核心技能,是理解现代机械系统设计制造原理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与机械设计打交道的工程师,我最看重的是工具书的“可操作性”和“实时性”。这本《链传动卷》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收录的标准似乎非常贴近当前的行业主流应用,很多我们在实际项目方案中遇到的疑难点,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或规范指引。比如,涉及到特殊材料链条的疲劳寿命计算模型,书中给出的公式和案例分析就非常贴合实际工况的复杂性,而不是那种过于理想化的理论模型。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你最需要建议的时候,及时给出了精确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这种务实精神,是衡量一本技术汇编价值高低的关键所在。

评分

坦白说,第一次拿到这本汇编时,我还有些担心它会不会是一本“老古董”,收录的都是些已经被淘汰的过时标准。但深入研读后发现,它的内容更新速度令人惊喜。书中不仅保留了那些作为基础和理论基石的经典标准,更吸纳了近几年新发布的国际标准与国内修订版本,并且清晰地标注了新旧标准的对比和过渡性建议。这对于需要进行设备升级换代或设计出口产品的工程师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更是一本“指导未来”的指南。这种前瞻性的内容组织,确保了我们手中的资料在未来几年内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不会很快变成书架上的摆设,是真正值得信赖的长期技术伙伴。

评分

这本书的索引和检索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这一点必须重点表扬。面对一本动辄数百页、包含海量信息的专业工具书,如果索引做得不到位,那它基本就废了。然而,这本汇编的后附索引覆盖面极广,无论是按照标准号、零部件名称缩写,还是按照特定的技术参数(如节距、承载力等级),都能迅速定位到相关页面。我试着查找了一些比较偏门的特殊连接件的标准,结果都在两页之内找到了精确的页码。这种高效的检索机制极大地缩短了工作中的等待时间,让技术人员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设计本身,而不是在浩瀚的资料中“寻宝”。这充分体现了出版方对使用者工作流程的深刻理解。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内容结构上的逻辑布局,它不像有些标准汇编那样把所有内容混在一起,而是非常清晰地划分了不同的章节,从基础理论的引入,到各类链传动零部件的分类介绍,再到具体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这种层层递进的组织方式,使得初次接触链传动领域的工程师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定位,而资深专家则可以直奔特定章节进行深度检索,效率极高。特别是关于不同工况下链条选型和润滑要求的章节,信息密度大且条理分明,每一个参数的选择都有明确的依据可循,避免了以往那种依靠经验“拍脑袋”决策的弊端。这种编排的艺术,让一本原本可能枯燥的标准汇编,变成了一本具有极高可读性和实用性的参考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妙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考究,一看就是那种可以长久保存的工具书。封面设计走的是一种严谨的工业风,字体选择和排版都充满了专业感,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内容的权威性。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更是没得说,即便是复杂的机械图纸和密集的参数表格,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频繁查阅标准和零部件图样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光是翻阅这本书的过程,都算是一种视觉和触觉上的享受,那种被专业知识环绕的感觉,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相比于那些内容堆砌、印刷粗糙的资料汇编,这本《零部件及相关标准汇编:链传动卷》在实体呈现上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技术资料的尊重和对读者的用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