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很高兴向读者们推荐这本用途广泛而又文辞优美的小书它不仅引人入胜,更兼开卷有益。比方说,这本书有些章节专注于证据问题,这对于每一位渴望获得那与无论何种事实都丝丝相关的真理的人,且对于历史专业的研究者而言,都会是有所裨益的。任何人读了它就会发现,对于历史学家而言,历史并不只是文学的一个有趣的分支,毋宁说是文学的一个令人费解的分支。
海报:
内容简介
《史学原论》是欧洲实证史学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19世纪晚期实证史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自“五四”以来,《史学原论》在中国史学界直享有极高的赞誉,英译本在国内广为流传。较完整的中译本近百年来唯有李思纯于1926年刊行的文言译本。《史学原论》是对英译本的重译。
目录
致读者
前言
第一卷
初阶研究
第一章 文献检索
第二章 “辅助科学”
第二卷
分析工作
第三章 历史知识的一般情况
第五章 对文献出处的批判性研究
第六章 对原始资料的批判性分类
第七章 批判之学与批判学家
第八章 诠释性批判(诠释学)
第九章 对作者的真诚性及精确性的消极内证
第十章 特殊事实的确定
第三卷
综合工作
第十一章 历史建构的一般情况
第十二章 事实的分类
第十三章 建设性推理
第十四章 通式的建构
第十五章 解说
结论
增补一
法国中等历史教育
增补二
法国高等历史教育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对原始资料的批判性分类
让我们设想一下:分类明确的或者与某一特定主题相关的所有文献,经过前述的工作,都已经被发现了。则我们知道这些文献现在哪里;如果有必要的话,每份文献的文本都已经被复原,而且每份文献都被从文献出处的角度予以批判性核实过了。我们也知道它们来自哪里。但是,依然要去整合被如此这般核实过的材料,而且还要把这些材料分门别类。这是也许可被称作高阶批判(或内证)及建构的预备性工作的最后一步。
任何要研究某点历史的人,首先都必须把他的原始资料分门别类。只有被以一种理性的且便利的方法整理过了,那些核实过的资料方才能被充分利用。整理资料是历史学家这一行中明显卑微的,但确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些已经学会如何进行此项工作的人,因此就抢得了先机。换言之,他们自己干得少,但所获多;相反,其他人在浪费着时间和劳力;那些不会整理资料的人,面对着他们自己所累积的大量无序的笔记、摘要、副本和只言片语,有时候都会窒息的。有些忙碌人士,耗费终生去肩扛那些建筑材料,然而却不知道该把它们放到哪儿去;我们觉得他们那么做就是在扬起那令人目盲的灰云。
Ⅰ.我们在此不得不再次坦承:这初始的、天然的冲动并非是最正确的。绝大多数必须要用到大量文本的人.其初始冲动都是从那些文本中摘抄笔记;一条接着一条地摘抄,就为了他们好通过这些笔记来研究那些文本。许多早期学者(我们有他们的文章)靠这套系统工作,而且绝大多数没有得到预先诫告的初学者们也那么做;初学者们像早期学者一样,保存着笔记本,并且不断地并渐次地添写着关于他们所感兴趣的文本的笔记。这种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所搜集的材料迟早都必须被分类;否则,当偶尔要分别处理关于某一点历史的材料时,就必须把一整套笔记本从头读到尾,而且倘若要处理些新细节,这一艰辛过程都不得不再次重复。如果那种笔记方法一开始似乎就是吸引人的,那是因为它看起来好像节省了时间。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节约措施;最终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研究工作的辛苦程度,并且给整合材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其他充分认识到系统分类优点的人,已经打算尽可能快地搜集材料,并按一张预先排定好的图表来整理这些材料。为此目的,他们使用了笔记本,这些笔记本的每一页都首先配有着一行标题。由之,所有的同类条目都被放在了一起。这套系统留下了一些缺憾:因为后加的条目并不总是完全合乎所采用的分类表;而且这张分类表,一旦被采用就是刚性的,要修改是很困难的。许多图书馆学家过去常常按这套方案来拟制他们的编目,但这些编目现在被四处声讨。
还有一种更原始的方法,至多只须略微提及。这就是只把这些文献记在脑海中.却不采用书面记录。这种方法一直都被使用着。有着超凡记忆力并且又很懒散的历史学家们,纵容了这一时的念头,结果就是他们的引文和参考文献绝大多数都是不准确的。人的记忆是一台精密的记录仪器,但它是一种精确性不算高的机器,所以那种念头是不可宽恕的。
今天每个人都承认:以单张卡片或小纸条的方式搜集材料是可取的。每份文献的笔记都被书写在活页上,并配有着最精确的可能来源标记。这一技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小纸条是可分拆的,这使得我们能以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自由地聚合它们;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改变它们的位置。比方说,我们可以很方便把同类文本集中在一起.也可以把添补的文本归并到它们所属的文献类型中。有些文献,从好几种观点来看都是令人感兴趣的,并且应该出现在好几类中;对于这些文献.分几次把它们登录在不同的小纸条上就够了;或者把它们登录在可能常用的参考书目小纸条上。进而,小纸条这种方法适用于搜集、分类并利用任何规模程度的文献,它是唯一有可能机械化的方法。统计学家、金融家和文学家,与学者们一样都注意到了这种方法,并且现在已经发现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小纸条的方法也并非完美无缺。每一张小纸条都应该配有精确的参考标记,这些标记涉及到所摘录内容的来源资料;因而,如果一份文献已经被分解在了五十种不同的小纸条,则同样的参考标记必须重复五十遍。相应地,要略微增加书写的数量了。肯定是因为这种无足挂齿的复杂性,某些人顽固地固守着那种低级的笔记系统。再而,小纸条或者活页由于具有某种特别的可分拆性,则很容易让人误人歧途;而且,当一张小纸条丢了的时候,该如何弥补它呢?一开始,没人会觉察到丢了张小纸条,而发现该小纸条丢了后,唯一的补救措施将会是从头到尾直接重做一遍所有已做过的工作。不过在事实上,经验已经指明了多种特别简单的预防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这套系统的缺点被化约至最小值。这里,我们无须详尽解释那些措施。推荐使用同一规格的小纸条和刚性的材料,并且一有机会就把小纸条有序地放在包裹或抽屉里,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在这些事情上,每个人都可自由地形成他自己的习惯。但是,最好事先就认识到:这些习惯,因为多多少少是理性的和实践的,则对科学工作的结果有着一种直接的影响。勒南说过,“这些关于私立图书馆馆长资格的要点,构成了科学工作的大半”。这并非太武断的。一名学者会把他的好名望归之于他的搜集方法,而另一名学者则会因不会搜集整理资料而(可谓之)名声扫地。
……
前言/序言
前言
本书的标题简洁明了。然而,有必要略述一下我们的目的有哪些,以及它不是什么;因为在这同一个题目“史学原论”之下,许多大相迥异的书已经出版了。
我们的目的不同于W。B博伊斯,他是要给初学者和没有多少闲暇时间的读者们提供一份普通历史纲要。
给浩如烟海的所谓的“历史哲学”的文献添加上某款新条目,那也不是我们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不是职业历史学家,而是思想家们,把历史变成了他们冥思苦想的主题。思想家们探索着历史的“种种相似(analagics)”和它的“各条法则(laws)”。有些人认定他们自己已经发现了“支配着人类发展的法则”,并由之“把历史抬升至实证科学的队列”。!这些宏大的抽象建筑物,不仅使得普通大众,而且使得睿智之士都产生了一种无法克服的先天的(dpriori)猜疑。最新的弗斯泰尔?德?古朗治(FusteldeCoulangs)传指出,古朗治对待历史哲学是严格的。就像实证主义者看待形而上学那样,古朗治认为这些体系是令人讨厌的。对也罢错也罢(毫无疑问,是错了),历史哲学并没有被博闻广识、细心审慎的人们单独呵护着得出生机勃勃、可靠健全的判断,而是堕落到了声名狼藉的地步。历史哲学这一主题在奉书中将毫无容身之所。明白了这一点,读者们将恢复信心——或者失望,视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打算检查历史知识的条件和方法,阐明它的特点和限度。就过去本身而言,我们该怎样确定哪一部分的过去是可知道的,哪一部分是该知道的呢?什么是文献(document)?以历史工作为目的,该如何看待文献?何谓历史事实?为了书写历史,该怎么罗列历史事实?无论是谁,亲身投入到历史学中,多多少少都会无意识地做着纷繁复杂的批判及建构、分析和综合的工作。初学者们以及从未反思过历史方法论原则的绝大多数人,在具体从事那些工作的时候,都使用了各种出于直觉的方法。一般来说,这些方法不是理性的方法,通常并不能得出科学的真理。因而?阐明并在逻辑上验证真正的理性方法的理论,这是大有益处的。这种理论,现在某些组成部分已经确定了,尽管在某些至关重要的点上还尚未完善。
因而,眼下的这本《史学原论》,并不希望被当做是对某些确定事实的一次总结或一种涉及普遍史的一般观念体系,而是该被看做是一篇讨论诸种历史科学的方法的文章。
下文,我们将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们认为该有这么一本书的理由,并且阐明由我们着手来写这本书的旨趣。
比起论述历史哲学的书来,涉猎历史科学方法的书不胜繁多,但同时却不如历史哲学的书受欢迎。专家们轻视这些历史方法论著作。有一种观点很普遍,用某位学者的话来说就是:“你想写一本论语文学(philology)的书;你得更努力地用语文学中的某些优秀的语文学成果来创作这样一本书。当我被要求界定语文学的时候,我总是答道它正是我所做的。”再而,根据J。G德罗伊森(J。g。Droysen)的《历史科学大纲》(PrécisoftheScienceofHistory)所述,某位批评家表述了一种该是且早就是老掉牙的观点:“一般说来,这种专题的论文必然是晦涩的和无用的:晦涩,因为没有什么是比它们的对象更加模糊不定的了;无用,因为要成为一名历史学家,对于它们宣称要阐发的历史方法论,是无须庸人自扰的。”那些蔑视方法论的人所使用的论据在各个层面上都是十分充分的。这些论据被归纳如下:从实际情况来看,显然有些人遵循了好的方法,并且他们被普遍认可为第一流的学者或历史学家,但他们从没有研究过各种方法原则;反过来,从逻辑观点出发来述及历史方法的那些人,却显然没有达到被认可为学者或历史学家的地步,甚至有些人还因他们的能力不够格或平庸低下而路人皆知。但这丝毫不令我们惊讶。谁会考虑先暂搁那些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即化学、数学的原创性研究——直到他研究了在那些科学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之后呢?历史批判!没错,但学会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应用它;实践教导着所有必须掌握的。’另外,以现存的论历史方法的书为例——甚至它们中最新的.J。G德罗伊森、EA弗里曼(E。AFreeman)、A塔狄夫(A。Tardif)、U谢瓦利埃(UChevalicr)和其他人的那些——废寝忘食地阅读它们,却除了最显白的、平淡无奇的自明之理之外,得不到任何涉及明晰观念的东西。
……
史学原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马雷什金
评分
☆☆☆☆☆
本书被国际经济学界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的著作。著名学者梁小民认为,张培刚在本书中主张把农业作为产业的一部分,要求把农业和工业作为整体来发展,而不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观点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更具前瞻性。对于我们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仍有借鉴意义。陈岱孙、董辅礽、高鸿业、谭崇台、厉以宁、张五常、林毅夫、周其仁、田国强、胡鞍钢、何炼成、史晋川、梁小民等众多著名学者鼎力推荐!
评分
☆☆☆☆☆
陈岱孙、董辅礽、高鸿业、谭崇台、厉以宁、张五常、林毅夫、周其仁、田国强、胡鞍钢、何炼成、史晋川、梁小民等众多著名学者鼎力推荐!
评分
☆☆☆☆☆
目录
评分
☆☆☆☆☆
评分
☆☆☆☆☆
朋友推荐,史学理论~~~~~~~~~~~~~~
评分
☆☆☆☆☆
《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诗意人生系列:文学肖像》主要由二十五位卓越作家的逸闻趣事组成,这些作家或多或少都与帕乌斯托夫斯基有过交往,并与他有着相同的爱好或者生活经历,所以无论是浓墨重彩的工笔,还是一蹴而就的速写,他关于这些作家的描写都让人觉得格外亲切和生动。作者的叙述真诚而平静,十分富于感染力。
评分
☆☆☆☆☆
★他在苏联也深受尊重,他的名字成为“正直的象征”,同时他又是一位大师,在散文中发现了诗。
评分
☆☆☆☆☆
本书获得哈佛经济专业最佳论文奖,并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哈佛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迈克尔·费希尔(Michael Fisher)曾盛赞,该书是丛书中最具影响力的巨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