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1
印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系列丛书《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分为三个类别:从先秦到清初用断代的方式划卷、清代至近代以印章流派划卷、以印章的特殊类别分卷。囊括了从商代近代的历代印章,从印章的分类上则可以说是诸类印谱的综合。本书为系列丛书之一的《清代徽宗印风(下)》。在清代流派篆刻中,徽宗是一个时间绵延最长、成员最为复杂的印学流派体,她上承明代流派之余绪,下启晚清诸派流派篆刻。本书所收录的徽派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徽风,刀法上虽然不免带有明人板结之气,却也朴质老干。于离奇错落中见生辣、于荒寒苍莽中见精微,构思精巧、形式多样,章法、刀法功力俱佳。想要了解中国篆刻史上著名的徽宗印风,不妨来读一读这本《清代徽宗印风(下)》吧。
印风系列:清代徽派印风(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印风系列:清代徽派印风(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重内容,重质量!!!
评分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好东西
评分“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传播、学习需要,宋代以后出现将汇集的名家真迹,经钩勒上石或上枣木板,经镌刻捶拓,这样的汇帖刻本,也称“帖”,如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宝晋斋法帖”。“碑帖”已合为一辞,用来泛指供学习书法取法的范本。----《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收藏,学习篆刻的好资料
评分认识古代留下的各种拓本,重要的是对原石的鉴别,由于原碑石被毁,因此,仅存的原拓本或孤本,就会价值连城。据史料记载,明代黄庭坚曾有记孔庙碑的“贞观刻”,以千两黄金所购得。这说明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价值。然而到以后翻刻的“成武本”、“西安本”,翻刻本的质量不及原拓本。 1920年,大收藏家罗振玉公开出售由他鉴定的明拓本《西安本庙堂碑》,价值140块大洋,张叔末藏《成武本庙堂碑》值120块大洋。
评分认识古代留下的各种拓本,重要的是对原石的鉴别,由于原碑石被毁,因此,仅存的原拓本或孤本,就会价值连城。据史料记载,明代黄庭坚曾有记孔庙碑的“贞观刻”,以千两黄金所购得。这说明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价值。然而到以后翻刻的“成武本”、“西安本”,翻刻本的质量不及原拓本。 1920年,大收藏家罗振玉公开出售由他鉴定的明拓本《西安本庙堂碑》,价值140块大洋,张叔末藏《成武本庙堂碑》值120块大洋。
评分我们的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为此,这些“碑帖”就有真实性、时间性、工艺性和艺术性。由于文化商品能在市场流通,也就有经济的价值,所以鉴赏就成为重要手段。
评分印章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评分我们的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可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为此,这些“碑帖”就有真实性、时间性、工艺性和艺术性。由于文化商品能在市场流通,也就有经济的价值,所以鉴赏就成为重要手段。
印风系列:清代徽派印风(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