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日] 田仲一成 著,吴真,布和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15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91521
版次:1
商品编码:107949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文学史研究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9
字数:4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戏剧史》讲述了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开始偏重于正统文学,至于戏曲之类通俗文学,迟至17世纪或稍早方引起注意。20世纪以来东京大学盐谷温教授、京都大学青木正儿教授,在中国戏曲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田仲一成教授长期执教于东京大学,荣休后任教于金泽大学。他在东大期间,完成了《中国祭祀戏剧研究》等四部大著,在金泽大学期间又完成了这部带有总结性的《中国戏剧史》。他把一生最宝贵的时光都奉献给中国戏剧的研究,无论在日本还是在国际汉学界都享有盛誉。

目录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序言
凡例
导言视点与方法
第一章 戏剧的产生
引言乡村祭祀礼仪向文艺/戏剧的转化
1.戏剧形式的出现——“春祈”社祭中的戏剧成分
2.戏剧内容的形成——“秋报”社祭中的悲剧因素
第一节 神灵降临的祈福礼仪——由附体演出、福神舞蹈向庆贺戏的转化
1.原始的附体形式
2.经过美化的附体形式
3.具有象征意义的附体形式
第二节 驱邪、逐疫的攘灾礼仪——从“傩神武技”到“角抵戏”、“武打戏”
第三节 针对“孤魂”、“冤魂”的镇魂礼仪——由僧侣、道士主导的祈福礼仪向悲剧的转化
1.针对英灵、英雄的镇魂祭祀
2.针对幽鬼、冤魂的镇魂祭祀

第二章 戏剧的萌芽
引言戏剧萌芽的历史进程
1.先秦汉魏六朝时期(潜伏期)——古代社祭的结构
2.唐一五代时期(萌芽期)——社邑、义社的质变
3.北宋一南宋时期(初期)——迎神赛会的环境
第一节 庆贺剧的萌芽
1.巫觋礼仪转向歌舞文艺
2.参军戏(歌舞戏)的形成
3.院本的形成
第二节 角抵戏、武戏的出现
1.古代宫廷的追傩礼仪和戴面具队列
2.唐宋时期的乡村逐疫礼仪和角抵、武技
第三节 镇魂戏剧的出现
1.孤魂祭祀的形成
2.英灵镇魂戏的出现
3.冤鬼镇魂戏的出现

第三章 巫类舞戏的传承
引言追傩类戴面具舞戏——演唱词话、诗赞类舞戏的传承
第一节 乡傩的舞戏化
1.乡傩中的追傩武技
2.乡傩中英雄舞戏的形成
3.乡傩中冤魂舞戏的形成
第二节 堂傩的舞戏化
第三节 市傩的舞戏化——灯戏图卷
……
第四章 元代戏剧的形成
第五章 明代戏剧的质变
第六章 清代戏剧的展开
第七章 近代商业戏剧的形成
索引
日文版后记
中文版后记
作者小传
译者小传
校译者小传

精彩书摘

另外,在为在世的宗族长老庆祝生日、病愈或是为一族子弟庆贺考中科举、升官等活动时,为了感谢神灵和祖先的嘉护也会在宗祠或家堂里举办戏剧表演。其中特别是庆祝宗族长老生日的寿诞戏、在明代中期以后,流行于宗族之间,但前述《休宁茗洲吴氏家记》却对此表现出抑制的姿态。在明代,寿诞戏成为祭礼戏剧的中心。(2)宾礼戏剧除了“红白喜事”外,宗族在接待官员等头面人物的私下社交喜筵场合,也有为感谢神灵和先祖而表演戏剧的情况。这时,除了一族人之外,有交往的村落内外的宗族父老及地方政府官员等也被请为宾客参加,宴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因此,戏剧表演也比“红白喜事”时更加华美。在明代中期以后宗族的“家训”等资料中,对这种“宾礼戏剧”进行限制的规定很多。1550年前后浙江海盐县海昌许氏的家训“许氏贻谋四则”的“家则”(许相卿《云村先生文集》,嘉靖刊本,日本尊经阁文库藏)里写道:“歌舞俳优,鹰犬虫豸(鹦鹉、鹌鹑、门鸡、促织之类),剧戏烟火,一切禁绝。虽乐宾、怡老、娱病,亦永勿用。”这里的“怡老”是指寿诞戏,“娱病”是指使病人痊愈的戏,都属于上述红自家演戏剧,“乐宾”属于宾礼戏剧。
这些戏剧当初有的在宗族内部的宗祠和家堂里上演,后来逐渐地都变为在宗族外的宴席上表演。明代的许多资料里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议论内容。如冯时可在前述《礼说》中说道:“昔燕客场用琴瑟笙簧,今用俳优演剧。”葛守礼在《禁奢僭以明礼即节疏》(《葛端肃公文集》卷三,万历十年序刊本,日本东洋文库藏)中谈到了1570年前后山东德平县的风俗时说:“缙绅士庶燕会,供具希馔,用数品足矣。今用大盘罗列,殊为暴飨。
且用戏子,喧嚣狎谑,亦属不雅。”《皇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三十六《屠渐山集、孙文恪公集》里也记载:“比来,士大夫家竞为奢靡……耽戏剧之娱。”另外如明末浙江嘉善县人支大纶的《酌家训》(《支华平先生集》卷三十六,明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里谈道:“优伶杂伎,不惟蛊惑心志,亦多玷污家风,吾所常见。惟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亦须间宅张筵,以防淫媒。”

前言/序言







中国戏剧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戏剧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戏剧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戏剧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挑选了很久,终于决定买下了。女性是天生的购物狂,对于购物总是有一些潜藏在体内的欲望,其实女性购物是心理的一定反映,尽管并非所有女性都承认,促使购物欲出现的原因也并非每个女性都一样。西方有句古话:把东西卖给有钱、有势、有需求的人。有趣的是,这里的“人”更适合于指代女人。现代女性普遍经济独立,在家庭购物中大权在握,堪称“有钱有势”。而说到有需求,最近英国一本时尚杂志的调查结果作了最好的注脚——女人每5秒就要想到一次购物,这种痴迷甚至超过了与自己的伴侣相处。当然拉,我这种女性,自然喜欢到网上京东来挑选东西拉。嘻嘻!好了废话不说。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废话不多说 同时买了三本推拿的书和这本,比认为这本是最好的!而且是最先收到的!好评必须的,书是替别人买的,货刚收到,和网上描述的一样,适合众多人群,快递也较满意。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更好!收到后看了约十几页

评分

2.唐一五代时期(萌芽期)——社邑、义社的质变

评分

便于了解日本关于中国戏曲研究的状态

评分

凡例

评分

“文学史研究丛书”总序

评分

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先生独辟蹊径,将传统的中国戏曲作家作品研究纳入了社会学的领域。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田仲氏就开始关注中国宗族和祭祀戏剧的关系。三十多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与专著,指出戏剧起源于祭祀、起源于祭祀礼仪是世界戏剧史的一个共同的规律,从而确立了以农村祭祀为母体的中国戏剧发生一元论,可谓别出机杼。以此为出发点,田仲氏从剖析祭祀组织的机构(即地方戏剧的组织机构)入手重新构建了一部中国演剧史。田仲氏在考察中国演剧的变迁时,实际上是将目光投射到了地方演剧机构的组织方式及各支配力量的消长。

评分

第一節 慶賀劇的萌芽

评分

导言视点与方法

评分

日本是汉学研究的重要国家,此书值得一览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戏剧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