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心所欲:徜徉于稀见与常见书之间》所收文章都是作者辛德勇收藏和阅读古代典籍的心得。一部分内容是谈论人所熟知的常见书,还有一部分是讲述作者独具特色的收藏品,但后者也是立足于常见基本典籍来阐释稀僻书籍的特色和价值。作者认为,只有尽可能熟知常见典籍,才能把握历史的背景和文献自身的源流,以此为基点,更好地认识乃至发掘利用稀僻书籍的特色和价值;反过来看,只有尽量拓展对文献史料的视野,充分了解各种类别和形式的典籍,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摆正常见史籍的基础地位。
自序
与书相随
念书非易
行走在读书与藏书之间——回答《藏书报》记者采访的谈话
翻自己的稀见书
题孙人和旧藏初印本《禹贡本义》
薛季宣的《未央宫记》与汉长安城未央宫
述钱塘汪氏自存本振绮堂重刻《湖船录》
从《西教纪略》到《教务纪略》
题嘉庆初刻两卷本黄钺《壹斋集》
读通行的常见书
《周礼》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
《汉书》赵佗“处粤四十九年”说订讹
释“白田”
准望释义——兼谈裴秀制图诸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沈括制图六体问题
隋大兴城坊考稿
《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太原的异名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关于《水经注图》
记百万塔陀罗尼清末传入中国的一条史料
昆山顾氏躬察郡国,谓天下州郡为唐旧治者,城郭必宽广,街道必正直,余前已摭其言。记十岁至漳州,相传龙溪县大堂宋所建也,雄敞袤深,至今犹忆其状。则宋之制置,亦自远逾于今。非徒古人用心挚,规模远,材用亦必硕长。忆此衙庙,柱栋皆累数丈。及其后北居,值正阳门楼毁,陈玉苍丈方监修①,所运梁木,其稍伟者,皆自南洋求致,心知国之产木,若蜀若闽,菁华略尽矣。然亭林之称唐抑宋,说自不诬。
评分碧血千年,陈根屡易,英英神理,如在目前,不得从容互相赏析,呜乎,伤已!三四盛唐之治与衰世反思
评分一直想买的一套书,趁折扣不错入手,京东配送一如既往的快
评分书不错,就是印刷稍微差了点,作者厉害。
评分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
评分辛德勇老师的书,读起来还是很好的,开阔眼界。
评分辛德勇先生算得上是真学者。
评分辛神大作,好看
评分历史是什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人们经历的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本书以义和团运动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