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债券市场
  • 投资
  • 交易
  • 金融
  • 中国经济
  • 市场研究
  • 投资笔记
  • 固定收益
  • 宏观经济
  • 金融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4172331
商品编码:10808810753
出版时间:2016-09-06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投资交易笔记--2002--2010+投资交易笔记(续)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

bm036401   9787514172331  9787514106701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策略研究》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揭示了价格形成机制、订单流动态以及市场参与者行为如何共同塑造交易成本和流动性。通过对不同交易场所(如交易所、做市商系统、电子通信网络)的详细分析,本书阐释了不同市场结构的内在逻辑及其对交易策略的影响。 核心内容概述: 市场结构与交易成本: 本书首先系统梳理了各类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特点,包括订单簿的深度、宽度、挂单距离(spread)、价格冲击(price impact)等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买卖价差(bid-ask spread)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如信息不对称、库存风险、竞争程度等。读者将理解不同市场设计如何影响交易成本,以及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等新兴交易模式在这些结构中的作用。 订单流动态与价格发现: 订单流(order flow)是市场微观结构研究的核心。本书将深入剖析买卖订单的生成、执行和交互过程,以及订单流如何驱动价格的发现。通过对成交量、委托量、撤单量等数据的分析,本书揭示了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反应模式,以及信息如何通过订单流逐步体现在价格中。特别地,本书将探讨“隐藏订单”(hidden orders)、“冰山订单”(iceberg orders)等策略对市场信息传播的影响。 市场参与者行为与博弈: 金融市场是众多参与者理性与非理性行为交织的复杂系统。本书将重点研究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如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做市商、对冲基金)的策略选择、风险偏好以及相互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引入博弈论等工具,分析他们在信息不对称、流动性枯竭等情况下的决策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产生聚合效应或分散效应,从而影响市场整体的稳定性。 流动性度量与管理: 流动性是衡量市场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本书不仅介绍了多种衡量市场流动性的方法(如挂单深度、成交量、成交速度、预期滑点等),还深入分析了影响流动性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同时,本书也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交易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加剧时,如何制定适应性交易策略,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执行风险。 交易策略的微观结构视角: 基于对市场微观结构的深入理解,本书将构建一系列针对不同市场环境的交易策略。这包括: 利用订单流进行短期交易: 分析如何通过解读订单流中的信号(如大单成交、挂单变化)来预测短期价格走势,以及如何设计相应的执行策略。 套利策略在微观结构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在不同市场或不同证券之间的价差出现时,利用微观结构的特点来设计低风险的套利策略,例如跨市场套利、统计套利等。 高频交易与算法交易策略: 介绍高频交易和算法交易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在微观结构层面发挥优势,例如利用毫秒级的价格差异进行交易,或通过优化订单执行来最小化价格冲击。 做市商策略与流动性提供: 分析做市商在维持市场流动性中的作用,以及其自身的定价和风险管理策略。 应对市场冲击的策略: 在市场突发事件或极端波动时,如何调整交易策略,例如采用限价订单、控制交易频率、选择性执行等,以规避潜在损失。 实证分析与案例研究: 本书将结合大量的实证数据和具体的市场案例,对理论模型和交易策略进行验证。通过分析历史市场数据,读者将能够直观地理解市场微观结构如何影响交易结果,以及不同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本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性在于其将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作为研究的基石,以此为出发点,系统地构建了理解价格形成、流动性变化以及制定有效交易策略的理论框架。它不仅提供了量化的分析工具,更注重揭示市场参与者行为背后的逻辑,以及不同市场结构对交易策略选择的约束与机遇。对于希望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规避风险的投资者、交易员、基金经理以及金融工程研究者而言,本书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它将帮助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从而制定出更具竞争力、更适应市场环境的交易计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足够吸引人——《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光是“投资交易笔记”这几个字,就勾勒出一种深入实践、亲历亲为的写实风格,仿佛能看到作者在交易桌前,一丝不苟地记录着市场的脉搏,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而“续”字更是增添了一份时间的厚度,意味着这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观察与思考过程,横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演变的多个关键时期。尤其是点名了“2002-2010”和“2011-2015”这两个时间段,这让我非常好奇,这两个时期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分别承载了怎样的重要节点?2002年,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国内金融市场还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摸索前行,债券市场相比股票市场可能更为稚嫩。到了2010年,市场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和蜕变?而2011-2015年,又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债券市场又会展现出怎样的新的特点和挑战?作者的笔记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宏观背景下的微观交易细节?我会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宏观分析与实盘交易相结合,例如,某个重大的经济政策出台,对当时的债券收益率和交易策略产生了怎样的具体影响?作者又是如何从这些影响中提炼出可操作的交易思路的?这种基于长期实践和数据积累的分析,往往比那些空谈理论的书籍更有价值。我特别关注的是,作者在记录交易笔记时,是否会详细阐述自己的交易逻辑,包括进场点、出场点、仓位管理、风险控制等,并且是否会复盘那些成功的交易和失败的教训。毕竟,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固然重要,但从别人的失败教训中吸取智慧,往往更能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本“授人以渔”的宝典,而非简单的“授人以鱼”的案例汇编,这让我充满了期待。

评分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这个书名,一下子就点燃了我对中国债券市场过去十几年间发展脉络的好奇心。2002-201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开放深化、金融市场初步建立的时期,债券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必定充满故事。而2011-2015年,则是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金融改革迈出更大步伐,债券市场日益成熟和国际化的关键阶段。作者的“笔记”很可能就是那个时期市场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描述,在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运行特征是怎样的?例如,在早期,市场的规模、参与者结构、交易品种的丰富程度是否与现在有很大差异?作者又是如何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在笔记中会如何记录和分析那些影响债券市场的关键因素。例如,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这些是如何通过作者的交易视角被解读和转化的?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的债券,例如国债、地方债、金融债、信用债等,它们在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面临的风险以及投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复杂的市场变迁和精深的交易智慧,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我,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中国的债券市场中。

评分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这个书名,就像一张藏宝图,指向了中国债券市场过去十几年间最为宝贵的经验和智慧。2002-2010年,那是中国经济腾飞、资本市场初具规模的时代,债券市场也在这个时期奠定了发展基础。而2011-2015年,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改革深化、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时期。作者的“笔记”一定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市场气息和交易智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在这两个时期,中国债券市场有哪些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例如,不同债券品种(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地方政府债等)的发行规模、交易活跃度和信用风险特征是如何演变的?作者又是如何在这种变化中,捕捉到不同时期的投资机会的?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否会分享他在面对某些重要的市场拐点时,是如何做出交易决策的。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债券市场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作者又是如何应对的?又或者,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的时期,作者是如何把握不同期限债券的定价逻辑变化的?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债券的估值方法,以及作者在实盘交易中是如何运用这些估值方法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生动鲜活的交易案例,来解读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情绪以及技术分析对债券价格的影响。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能够照见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足迹,也能够学习到一位资深交易者在这个市场中的成长历程。

评分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这个书名,勾勒出了一段跨越十余载的中国债券市场深度探索之旅。2002-2010年,是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期,债券市场也在逐步规范和发展。而2011-2015年,则恰逢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债券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者的“笔记”一定汇集了那个时代独有的市场洞察和交易策略。我非常好奇,在2002-2010年这个阶段,作者是如何看待和参与债券市场的?那时候的市场环境可能与现在截然不同,例如,流动性、信息披露、交易机制等方面可能都存在诸多差异。作者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并实现盈利的?而到了2011-2015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又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例如,信用债市场的快速扩张,地方政府债券的崛起,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等等。作者是否会在笔记中详细分析这些变化,并分享他的交易心得?我尤其想了解,作者在进行债券投资时,是如何衡量和管理风险的。特别是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初期,信用风险识别可能更为困难,作者又是如何应对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实战手册,详细讲解作者是如何分析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走向、以及市场情绪,来预测债券收益率的变化?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深入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的演变过程,同时学习到一位经验丰富的交易者是如何在市场中不断学习、适应和成长的。

评分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这个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实践的厚度。2002-20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速、经济起飞的十年,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而2011-2015年,则是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债券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想知道,作者的“笔记”中,是否会详细记录在这两个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具体发展轨迹。比如,在2002-2010年,市场上出现了哪些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作者又是如何捕捉到的?到了2011-2015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债券市场的风险结构、交易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并且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交易之道?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对不同债券品种的深入分析,例如,在不同时期,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地方政府债的相对吸引力是如何变化的?作者又是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侦探小说,里面充满了对市场信号的解读、对宏观经济逻辑的剖析,以及对交易策略的精妙设计?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的历史,更能学习到一位资深交易者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最终取得成功的。

评分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这个标题,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债券市场过去十几年间发展历史的大门,并且是以一种最直接、最鲜活的方式。2002-2010年,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速的时期,债券市场无疑经历了重要的成长和演变。而2011-2015年,更是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金融改革深化,债券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关键时期。作者的“笔记”很可能就是那个时期市场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详细描述,在这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生态环境是怎样的?例如,在早期,市场的参与者结构、交易的活跃度、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及监管的完善程度,可能与现在有着显著的不同。作者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独立的研究和决策的?我尤其想了解,作者在书中会如何分析和解读影响债券价格的关键因素,例如货币政策的松紧、财政政策的走向、经济增长的数据、以及突发的国际国内事件。他又是如何将这些宏观信息转化为具体的交易信号,并指导他的投资行动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揭秘书,里面充满了作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是如何思考、如何判断、如何执行的详细过程?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能够学习到关于中国债券市场的知识,更能从中领悟到一位资深交易者在市场波动中,如何保持冷静、坚持原则,并最终实现个人投资目标的方法论。

评分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这个标题,给我一种非常实在、落地、充满干货的感觉。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从“笔记”这个词汇出发,预示着一种个人化的、经验性的记录。2002-2010年,这个时间跨度包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债券市场逐步建立和发展的阶段。而2011-2015年,则是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以及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复杂化的时期。我猜测,作者的笔记里,应该会包含很多当时市场环境下特有的交易现象和分析视角。比如,在早期,市场的透明度可能不像现在这样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可能更突出,作者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独立判断的?他又会如何描述和分析那些影响债券价格的关键因素,例如宏观经济数据、央行货币政策信号、国内外政治经济事件等等?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在记录交易时,是否会探讨不同市场参与者(如银行、基金、保险公司、散户等)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模式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市场走势。这本书会不会详细讲解作者是如何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包括如何确定交易目标、如何选择合适的交易工具、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和头寸控制。例如,在面临加息周期时,作者会如何调整债券组合的久期?在信用风险事件频发时,作者又会倾向于选择哪些更安全的债券品种?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债券市场中 navigate,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枯燥的数据。

评分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这个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市场探索之旅。2002-2010年,是中国经济腾飞、资本市场逐渐成熟的黄金时代,债券市场也在此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2011-2015年,是中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债券市场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时期。作者的“笔记”无疑是那个时代市场最真实的记录。我非常好奇,在2002-2010年这段时间里,作者是如何看待和参与债券市场的?那个时期的市场环境,比如利率水平、信用风险、政策导向,可能与现在有着显著的不同。作者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找到并把握住那些独特的投资机会的?而到了2011-2015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又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资参与债券市场的程度如何变化?作者又是如何调整他的交易策略的?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作者在进行债券投资时的风险管理思路。在信用风险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作者是如何进行信用评级的分析,如何识别和规避潜在的违约风险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宝藏,里面蕴藏着作者多年来在债券市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和教训,让我能够学习到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评分

读到《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这个书名,我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到了中国债券市场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2002年到2015年,这十几年时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债券市场也从最初的初生牛犊不怕虎,逐步走向成熟和多元化。作者选择的这两个时间节点——2002-2010年和2011-2015年,似乎分别代表了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可能更侧重于市场初期的积累和探索,例如国债、地方债、企业债等品种的逐步发展,以及市场参与者的逐步丰富。而后者,2011-2015年,恰逢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改革也在深化,债券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我非常好奇,作者的“投资交易笔记”是否会详细记录在这两个时期内,哪些重大的事件(比如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市场化进程、金融监管政策变化等)对债券市场价格和流动性产生了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交易实践,捕捉到市场波动中的机会的。例如,在某个时期,央行连续降息,作者是如何判断这一趋势并进行相应债券配置的?或者在某次信用事件爆发时,作者又是如何规避风险并从中获利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看到作者对不同类型债券(如国债、金融债、信用债、地方政府债等)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不同期限债券的收益率曲线变动的解读。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本写满了实操智慧的宝库,让我能够窥见一个资深交易者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如何思考、决策和行动?这绝对是我想要深入挖掘的内容。

评分

《投资交易笔记+投资交易笔记(续)2002-2010/2011-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研究》——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感受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实操痕迹和时间跨度。2002-201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债券市场逐步规范并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关键时期。而2011-2015年,又恰逢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债券市场的功能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强。作者的“笔记”很可能就是那个年代,中国债券市场最鲜活、最深刻的实践记录。我迫切想知道,在这两个重要的时间段里,作者是如何观察和分析中国债券市场的?例如,在2002-2010年,面对快速变化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作者是如何制定他的交易策略的?他又如何理解和利用当时的利率波动?而到了2011-2015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开放的深入,债券市场又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例如,信用债市场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显现,以及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变化,这些又是如何体现在作者的交易笔记中的?我尤其关心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篇章。在那个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风险识别和定价体系可能还在不断完善中,作者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控制风险并实现稳健收益的?这本书会不会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实战指南,让我能够窥见一位资深交易者如何在市场变幻中,不断学习、调整,并最终把握住投资的脉搏。

评分

物流真的。。。太慢了!!!五星差评!!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书质量特别好,非常喜欢

评分

自营物流还是很快的,适合自我充电。

评分

好评

评分

自营物流还是很快的,适合自我充电。

评分

老板推荐,读来学习学习

评分

好书,,,,,,,,,,

评分

正是自己想要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