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固涩之剂
评分 评分4针灸起源
评分胆囊炎急性发作,中医称之为胁痛,盖因湿热互结,侵犯肝胆使之失于疏泄调达,导致气机郁结而成。方中用金铃子散行气止痛,《绛雪园古方选注》中说:“金铃子散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时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虽小制,确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用柴胡、枳壳疏肝利胆,又用龙胆草、栀子、蒲公英清热利湿,用大黄通腑泄热,用甘草以调和之。方虽简而效宏,药虽贱而功著。如此寻常之方,竟有如此不寻常之效,岂敢忘也!
评分目录
评分很好的正版书,发货速度也快。
评分针具的“针”,繁体作“针”,字从金从咸,“金”表示“金属”,如金、银、青铜等材料,“咸”意为“酸涩”(见互动百科“咸”字条),“金”与“咸”联合起来表示:“一种产生酸涩感觉的器具”。不排除古人采用油炸过的竹针作为一次性针具的可能,这种竹针名叫“箴”,其字形中的“咸”,依然是“酸涩”的意思。
评分《黄帝内经》
评分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 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