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無綫電通信係統與網絡

航空無綫電通信係統與網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戴爾·斯泰西(Dale Stacey) 著,吳仁彪 等 譯
圖書標籤:
  • 航空通信
  • 無綫電通信
  • 航空電子設備
  • 通信係統
  • 網絡技術
  • 航空工程
  • 無綫電工程
  • 航空安全
  • 通信協議
  • 航空導航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144066
版次:1
商品編碼:1086178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防電子信息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10-01
頁數:25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航空無綫電通信係統與網絡》介紹航空無綫電通信係統與網絡。全書共分為12章,首先介紹航空無綫電係統、電波傳播和通信方麵的基礎知識,隨後重點闡述瞭甚高頻話音與甚高頻數據鏈通信係統、軍用航空通信係統、遠程通信係統(包括高頻話音、高頻數據鏈通信係統和移動衛星通信係統)、航空遙測遙控係統、未來航空移動通信係統、航空電信網的組成及工作原理、航空無綫電地麵設備安裝及使用方法、機載電子設備,最後還介紹瞭航空通信係統電磁兼容及頻譜管理方麵的知識。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迴顧
1.2 當代與第二代設備
1.3 未來技術
1.4 操作及用戶變化
1.5 航空用無綫電頻譜
1.6 航空電信業組織結構的討論
1.6.1 國際機構
1.6.2 典型的國傢機構
1.6.3 工業
1.6.4 典型的規範與專業工程機構
1.6.5 用戶/使用者

第2章 航空無綫電係統理論
2.1 基本定義
2.2 傳播原理
2.2.1 電磁矢量
2.2.2 極化
2.2.3 傳播速度及其與波長和頻率的關係
2.3 功率、振幅和分貝
2.4 各嚮同性功率源和自由空間路徑損耗
2.4.1 各嚮同性功率源的定義
2.4.2 推導自由空間路徑公式
2.4.3 功率通量密度
2.4.4 電場強度
2.4.5 電場強度與發射功率的關係
2.5 無綫電幾何
2.5.1 無綫電地平綫計算
2.5.2 地球膨脹因子--k因子
2.5.3 海裏
2.5.4 大圓距離
2.6 復雜傳播:摺射、吸收、非視距傳播
2.6.1 摺射
2.6.2 大氣吸收引起的損耗
2.6.3 非視距傳播
2.6.4 傳播至衛星
2.7 其他傳播效應
2.8 調製
2.8.1 調製之謎
2.8.2 模擬域和數字域
2.8.3 幅度調製(AM)
2.8.4 頻率調製
2.8.5 數字調製
2.9 香農理論
2.10 復用和中繼
2.10.1 頻分復用(FDM)
2.10.2 中繼
2.10.3 時分復用(TDM)
2.10.4 正交頻分復用(OFDM)和編碼OFDM
2.11 接入方案
2.11.1 頻分多址接入(FDMA)
2.11.2 時分多址接入(TDMA)
2.11.3 碼分多址接入(CDMA)
2.12 抗衰落和抗多徑技術
2.12.1 均衡
2.12.2 前嚮糾錯和循環冗餘校驗
2.12.3 內插
2.12.4 空間分集
2.12.5 頻率分集
2.12.6 被動接收分集
2.13 帶寬規範
2.14 天綫增益
2.14.1 理想的各嚮同性天綫
2.14.2 實際實現
2.14.3 幾種常用的航空通信用天綫
2.15 鏈路預算
2.16 互調
2.16.1 三次諧波與多餘諧波
2.16.2 高次諧波
2.17 通信係統的噪聲
2.17.1 熱噪聲
2.17.2 自然噪聲
2.17.3 人為噪聲與乾擾
2.17.4 天電噪聲
2.18 衛星理論
2.18.1 擴展噪聲方程
2.18.2 G/T
2.18.3 鏈路預算方程
2.18.4 噪聲溫度
2.19 可用性與可靠性
2.19.1 定義
2.19.2 可靠性浴盆麯綫
2.19.3 幾個可靠性的概念
2.19.4 多元件係統的綜閤可用性
補充閱讀材料

第3章 甚高頻航空通信係統
3.1 甚高頻航空通信的發展曆程
3.1.1 1947年前的甚高頻無綫通信
3.1.2 1947年到現在的甚高頻無綫通信:信道化和帶寬劃分
3.1.3 當前及8.33 kHz信道間隔
3.1.4 未來航空甚高頻通信
3.2 雙邊帶-調幅係統
3.3 移動通信的標準--3C
3.3.1 網絡覆蓋
3.3.2 容量
3.3.3 質量
3.4 無綫電管理與許可證
3.5 甚高頻“硬化”和互調
3.5.1 接收機淹沒
3.5.2 互調乾擾
3.6 甚高頻數據鏈係統
3.6.1 甚高頻模擬通信係統局限性
3.6.2 數據鏈路的發展曆程
3.6.3 係統技術規範
3.6.4 數據鏈係統比較
3.6.5 航空數據鏈係統業務
3.6.6 數據鏈係統的未來應用
補充閱讀材料

第4章 軍用無綫通信係統
4.1 軍用甚高頻通信發展曆史
4.2 軍用航空移動通信的發展
4.3 軍用甚高頻通信係統的缺陷
4.4 新一代戰術通信係統的挑戰性
4.5 JTIDS/MIDS係統的誕生
4.6 JTIDS/MIDS技術規範
4.6.1 信道劃分
4.6.2 Link 4A空中接口
4.6.3 Link 11空中接口
4.6.4 Link 16空中接口
4.6.5 接入方式
4.6.6 Link 16數據交換
4.6.7 抖動字段
4.6.8 同步字段(SYNCH)
4.6.9 定時同步
4.6.10 JTIDS/MIDS的其他特性
4.6.11 與測距設備共信道工作

第5章 遠距離無綫通信係統
5.1 短波無綫通信係統
5.2 短波通信係統的頻率分配
5.3 短波無綫通信係統
5.3.1 短波發射機
5.3.2 短波接收機
5.3.3 係統配置
5.3.4 選擇呼叫
5.3.5 短波信道的可用性
5.4 短波數據鏈係統
5.4.1 短波數據通信協議
5.4.2 短波數據鏈係統部署
5.5 短波通信在民航的其他應用
5.6 航空移動衛星通信係統
5.6.1 航空移動衛星通信係統簡介
5.6.2 地球同步衛星服務係統
5.6.3 天綫係統技術參數
5.7 甚高頻、高頻、L波段JTIDS/MIDS係統與衛星通信係統的比較
5.8 航空乘客通信(APC)
補充閱讀材料

第6章 航空遙控遙測係統
6.1 遙測係統
6.2 遙測係統現狀
6.2.1 遙測係統的頻率分配
6.2.2 遙控係統
6.3 遙測/遙控係統的應用
6.4 空中客車公司的未來遙測係統
6.4.1 信道分配規劃
6.4.2 係統組成
6.4.3 下行鏈路
6.4.4 上行鏈路
6.5 無人機

第7章 陸地迴程和航空電信網
7.1 引言
7.2 點到點承載形式
7.2.1 銅電纜
7.2.2 頻分復用組
7.2.3 新型的數字式連接和脈衝編碼調製
7.2.4 同步數字體係、異步傳輸模式和Internet協議
7.2.5 光縴
7.2.6 專用網和航空電信網
7.2.7 PTT所提供的服務
7.2.8 無綫電鏈路
7.2.9 VSAT網絡
7.2.10 混閤網絡

第8章 未來的航空移動通信係統
8.1 引言
8.2 近期的可行技術
8.2.1 UAT
8.2.2 S模式擴展電文
8.2.3 802.xx協議族
8.3 長遠的選擇
8.3.1 分析
8.3.2 答案
8.3.3 定義的難題
8.3.4 一個基於CDMA通信係統的建議
8.3.5 軟件無綫電
補充閱讀材料

第9章 無綫電經濟學
9.1 引言
9.2 經濟學的基本準則
9.3 分析和盈虧平衡點
9.4 資金成本
9.4.1 基本的財務概念
9.4.2 通貨膨脹
9.5 安全考慮
9.6 可靠性成本
9.7 宏觀經濟學

第10章 地麵設施及設備
10.1 引言
10.2 實際的甚高頻通信頻帶(118~137 MHz)設備
10.2.1 甚高頻發射機
10.2.2 甚高頻接收機
10.2.3 甚高頻發射機/接收機結構
10.2.4 甚高頻腔體濾波器
10.2.5 甚高頻閤路器、多路耦閤器、開關與功分器
10.2.6 其他無綫電設備
10.2.7 外圍設備
10.3 室外
10.3.1 傳輸綫(VHF、L波段及微波)
10.3.2 天綫工程
10.3.3 塔或桅杆
10.3.4 機房
10.3.5 設備架

第11章 航空電子
11.1 引言
11.2 環境
11.2.1 溫度
11.2.2 壓力
11.2.3 設備測試
11.2.4 錶觀風速
11.2.5 濕度:0~100%
11.2.6 射頻環境、抗擾性、電磁兼容
11.2.7 環境的分類
11.3 飛機類型
11.3.1 私人飛機
11.3.2 通用航空飛機
11.3.3 商用航空飛機
11.3.4 軍用航空飛機
11.4 用於私人航空的簡單航空電子設備
11.5 分布式航空電子設備概念
11.5.1 數據總綫標準
11.5.2 供電係統
11.6 航空電子機架的布置
11.6.1 航空運輸支架與模塊化概念單元
11.6.2 冷卻
11.6.3 背闆布綫
11.6.4 其他標準
11.7 航空無綫電盒子
11.7.1 甚高頻收發機
11.7.2 高頻無綫電
11.7.3 衛星接收機係統航空電子設備
11.7.4 其他設備
11.8 天綫
11.8.1 甚高頻天綫
11.8.2 高頻天綫
11.8.3 衛星天綫
11.9 控製共址環境
11.10 數據綫、電源綫、特殊電纜、同軸電纜
11.11 認證與適航維護
11.11.1 認證
11.11.2 歐洲民航設備組織
11.11.3 主最低設備清單
補充閱讀材料

第12章 乾擾、電磁兼容、頻譜管理與頻率管理
12.1 引言
12.2 乾擾
12.2.1 乾擾源
12.2.2 乾擾形式
12.2.3 抗擾性與敏感性
12.2.4 乾擾的測量
12.3 電磁兼容
12.3.1 分析
12.3.2 信道外發射、頻帶外發射、雜散發射
12.3.3 電磁兼容標準
12.4 頻譜管理過程
12.4.1 同信道共享、相鄰信道和相鄰頻帶兼容
12.4.2 係統內與係統間兼容
12.4.3 係統內標準
12.4.4 係統間標準
12.4.5 WRC進展以及循環檢查與修訂
12.5 頻率管理過程
12.5.1 例子
12.5.2 應急頻率(3通道保護頻帶兩側)
12.5.3 航空用頻譜與頻率信息資源庫
補充閱讀材料
附錄1 公式總結
附錄2 量與單位
附錄3 常量列錶
附錄4 單位轉換
術語錶

前言/序言

  民航是一個高新技術應用非常密集的行業。通信(Communication,簡稱C)、導航(Navigation,簡稱N)、監視(Surveillance,簡稱S)和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ement,簡稱ATM)共同構成瞭新航行係統(CNS/ATM),其中CNS為ATM提供瞭技術支持和保障。各種通信、導航和監視新技術都在空中交通管製係統和飛機機載電子係統中不斷得到應用,通過空地協作的方式來保障飛行安全和航班正點,並提高航空公司的運輸效益。
  作為民航高等院校通信工程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和負責人,我一直在思考該專業如何辦齣水平和特色,為行業發展提供人纔支撐。在同行業內用人單位溝通時,他們提齣既希望學生上手快(過去民航院校畢業生的特點),又希望學生基礎好、後勁足(社會重點大學畢業生的特點),但兩者難以同時兼顧。在廣泛調研國內外重點高校通信工程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我提齣瞭“厚基礎+特色專業模塊”的教學改革思路。所謂“厚基礎”,就是把學生的基礎打紮實,凡是社會和民航都需要的知識單獨開課,其目的是讓學生有發展後勁,有能力適應民航CNS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變化。在此基礎上,我們把民航行業特殊需要的CNS方麵的內容集成到3門特色專業模塊上,分彆對應民航空管和航空電子的通信、導航和監視,這些課程的內容將“與時俱進”,隨著民航使用技術和設備的變化而變化,但所占學時又不多,可以較好解決“厚基礎”和“上手快”的矛盾。實踐證明,這種教改思路是成功的,近年來我們培養的學生受到瞭民航用人單位的好評,到社會就業的學生也錶現不俗。
  本書從理論、係統及實踐的角度,廣泛而簡潔地介紹瞭典型空管係統和飛機上各種不同的通信係統,通篇包含操作實例與個例研究。它是我們選定的比較理想的民航通信模塊特色教材。關於導航和監視方麵的另外兩本特色教材正在編寫之中。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産大飛機項目的實施、低空開放將帶來通用航空這一戰略性産業大發展、空管CNS設備國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民航和航空界迫切需要一本能涵蓋空管和航空電子CNS方麵的相關著作,由此本書應運而生。本書的翻譯齣版工作也得到瞭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2011BAH24B12)“通用航空綜閤運行支持係統”的部分支持。
  本書既適閤於民航管理局、空域管理提供商、監管機構的工作人員,也適閤於飛機製造商、無綫電設備製造商以及航空工程、通信工程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大學生。
  全書由中國民航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教師負責翻譯,其中馬愈昭博士負責翻譯第1章和第2章中的2.1~2.7節、第12章以及附錄1~4,王文益博士負責翻譯第2章的2.8~2.19節,劉海濤博士負責翻譯第3、4、5、6章,馮青負責翻譯第7、8、9章,石慶研負責翻譯第10章,許明妍翻譯第11章。全書由吳仁彪教授統一審校。
《現代船舶動力係統與自動化控製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全麵、係統地介紹瞭現代船舶動力係統的設計、運行、維護與自動化控製技術。隨著全球航運業的快速發展和對船舶能效、環保及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先進的動力係統已成為船舶技術的核心。本書旨在為船舶工程、輪機管理、自動化控製等領域的學生、工程師及技術人員提供一本內容詳實、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專業參考書。 第一部分:船舶動力係統基礎與原理 本部分首先梳理瞭船舶動力係統的基本構成及其在現代海事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主機(如低速二衝程柴油機、中速四衝程柴油機、燃氣輪機)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性能指標及選型原則。特彆關注瞭當前主流的船用柴油機技術,包括高壓共軌技術、廢氣渦輪增壓係統以及發動機熱效率的優化策略。 深入探討瞭船舶輔助動力係統,包括主發電機組、應急發電機、鍋爐(蒸汽動力係統)以及相關的燃料供應、潤滑油管理和冷卻水係統。對不同燃料類型(如重油、輕柴油、LNG、甲醇等)的特性、儲存、供給及排放控製技術進行瞭詳盡的分析,重點闡述瞭滿足MARPOL公約要求的排放控製係統(如SCR、洗滌塔)的工作流程和技術要求。 第二部分:船舶推進係統與螺鏇槳理論 本部分聚焦於動力係統嚮推進力的轉化過程。係統闡述瞭減速齒輪箱、軸係耦閤、軸承設計與安裝的工程實踐。在螺鏇槳理論方麵,本書不僅涵蓋瞭基礎的空泡理論、推進效率計算,還深入探討瞭可調螺距螺鏇槳(CPP)、導管螺鏇槳、全迴轉舵槳等先進推進裝置的結構原理和性能優化。針對不同船型(如集裝箱船、油輪、特種船舶)的航行特點,分析瞭螺鏇槳的選型與匹配策略,旨在實現最佳的燃油經濟性和操縱性。 第三部分:船舶自動化控製與監測係統 這是本書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係統介紹瞭現代船舶動力係統中的自動化控製技術。從基礎的傳感器、執行器技術入手,詳細介紹瞭分散控製係統(DCS)和可編程邏輯控製器(PLC)在機艙管理中的應用。內容涵蓋瞭: 1. 主機監測與負荷分配控製: 介紹發動機參數的實時采集、故障診斷以及多機組並車時的負荷平衡控製策略。 2. 輔助機械的自動控製: 涵蓋泵組、通風係統、油水分離器、壓載水管理係統的自動啓停與調節邏輯。 3. 能源管理係統(EMS): 闡述如何利用先進的算法優化全船能源分配,實現節能降耗,包括熱能迴收和電網管理。 4. 安全聯鎖與報警係統: 詳細解析瞭機艙安全保護係統的設計規範、邏輯圖構建以及故障響應機製,確保在極端工況下主機的安全停車與隔離。 第四部分:維護、診斷與數字化技術 本部分麵嚮船舶的實際運行和管理,強調預防性維護和狀態監測。詳細介紹瞭基於振動分析、油液分析和熱成像等技術的設備狀態監測(Condition Monitoring, CM)方法。重點闡述瞭柴油機關鍵部件(如活塞環、氣缸套、軸承)的磨損診斷技術及壽命預測模型。 最後,本書展望瞭船舶動力係統的未來發展方嚮,包括智能船舶技術、基於物聯網(IoT)的遠程診斷與維護(Remote Diagnostics and Maintenance, RDM)平颱,以及未來燃料(如氫能、氨能)在船舶動力係統中的集成與挑戰。強調瞭數據驅動的決策支持係統在提高船舶運營效率和可靠性方麵的重要作用。 本書特點: 覆蓋麵廣: 從機械原理到復雜的電子控製係統,形成完整的知識鏈條。 技術前沿: 緊密結閤當前行業內最先進的低排放技術、數字化監控和自動化控製標準。 圖文並茂: 配有大量係統原理圖、接綫圖、設備剖麵圖及控製流程圖,便於理解復雜的技術概念。 實踐導嚮: 結閤大量工程案例和船級社規範要求,確保理論指導實踐。 《現代船舶動力係統與自動化控製技術》是船舶工程專業學生、海事院校師生、船舶設計院工程師、船廠技術人員以及輪機管理人員必備的參考手冊。通過係統學習本書內容,讀者將能夠熟練掌握現代船舶動力係統的設計、操作、故障排除和優化管理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簡直讓人驚嘆,它不像某些技術書籍那樣隻停留在錶麵概念的羅列,而是真正深入到瞭底層原理的挖掘。我之前對XXX領域有些模糊的認識,總覺得有些環節是“黑箱”,但讀瞭這本書後,那些曾經睏擾我的難題豁然開朗。作者在闡述那些高深的數學模型和物理現象時,展現瞭高超的教學技巧,他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公式嚇退讀者,而是先用非常生活化或工程化的實例來鋪墊,讓讀者先建立起直觀的認知,然後再逐步引入理論的嚴謹性。特彆是關於XXX算法的推導部分,作者的邏輯鏈條設計得極為嚴密,每一步的假設和推導都有明確的依據,讓人感覺每一步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對於想要進行實際工程應用的人來說,書後附帶的那些案例分析和參數設置指南更是無價之寶,它們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之間的鴻溝完美地架設瞭起來。這本書絕對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書,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需要反復研讀和查閱。

評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極其的個人化和富有感染力,讀起來完全沒有一般技術著作的枯燥感。作者似乎是把多年的行業經驗和深刻的見解,用一種近乎“聊天”但又絕不失嚴謹的方式娓娓道來。他時不時會穿插一些隻有長期在一綫工作的人纔會知道的“行業內幕”或者“踩過的坑”,這些地方讀起來尤其帶勁,仿佛是導師在耳邊手把手地教導。比如在講到XXX技術標準時,書中沒有簡單地引用規範條文,而是分析瞭製定該標準的曆史背景和各方妥協的博弈過程,這使得我對這個標準的應用場景和局限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語言的運用非常精妙,時而幽默風趣,時而又轉為深沉的思考,這種節奏上的變化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期待。它成功地將一個看似冷冰冰的技術領域,注入瞭鮮活的人文關懷和工程智慧,讓人感受到瞭作者對這個行業的深厚熱愛和敬畏之心。

評分

哇,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一些抽象的、像是電磁波紋理的圖案,立刻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棒,厚實且光滑,翻閱起來是一種享受。內頁的字體選擇非常講究,大小適中,行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而且,書中的插圖和圖錶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綫條清晰,色彩運用專業又不失美感。那些復雜的係統結構圖,通過巧妙的層次劃分和標注,一下子就變得清晰明瞭,這對於理解抽象概念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標題和過渡頁上的用心,它們像一個個精心布置的舞颱,將讀者引導進下一個知識的篇章。裝幀工藝也看得齣下瞭功夫,書脊結實,即使經常攤開放在桌麵上,也不用擔心會散架。總的來說,這本書在視覺傳達和閱讀體驗上做到瞭極高的水準,讓人愛不釋手,光是看著它放在書架上,都覺得是一件藝術品。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簡直超乎想象,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麵的“象牙塔”讀物,而是真正麵嚮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利器。書中對於不同網絡架構的優缺點對比分析極其到位,不是空泛地對比性能指標,而是結閤瞭實際部署中會遇到的諸如電磁兼容性、實時性要求以及維護復雜性等一係列實際約束條件進行權衡。書中提供的一係列設計流程圖和故障排查手冊,簡直就是一綫工程師的“作戰寶典”。我曾經為解決一個睏擾已久的XXX係統中斷問題焦頭爛額,但在書中找到瞭一個類似場景的詳細分析案例,作者提供的診斷步驟和解決方案思路,讓我茅塞頓開,當天就成功定位瞭問題所在。這本書教會我的,不隻是“是什麼”,更是“怎麼做”以及“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的培養,遠比記住幾個定義重要得多。這是一本可以真正改變工作方式的實用指南。

評分

作為一本專業書籍,其參考文獻的詳實程度和前沿性是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我注意到書中的引文覆蓋瞭從上世紀經典文獻到近兩年頂尖會議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齣作者對該領域發展脈絡的全麵掌握。更難得的是,作者不僅僅是羅列文獻,他經常會在關鍵論點之後,明確指齣“某某文獻對此有更深入的討論”或“本文的改進之處在於結閤瞭A和B的研究”,這種批判性地吸收和整閤前人成果的能力,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學術價值。對於那些希望繼續深造或者從事前沿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張通往該領域核心研究熱點的地圖。我甚至發現瞭一些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但確實非常重要的早期理論基礎,通過書中的指引,我找到瞭源頭文獻進行學習,這對我拓寬研究視野幫助極大。這本書無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並且清晰地為後來的攀登者指明瞭更多的方嚮。

評分

提到齣軌,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渣男婊女,但我始終堅定的認為,沒有一個婚姻問題不是兩個人共同的錯。齣軌的類型多種多樣,但無外乎是對方沒有以自己希望的方式愛自己,對對方不滿意,內心無法滿足而走齣去尋找內心的滿足。從道德上來講,這是大錯特錯;但從人的本性上來講,沒有人不想要過上讓自己舒服和愉悅的生活。當內心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內心便會有驅動力讓自己去尋找。法院裏的離婚陳詞裏,每一方都可以指正對方在婚姻裏的錯,如何讓自己心灰意冷,不再信任愛與感情。如果單聽一方,會覺得對方十惡不赦,但如果看到雙方的陳詞,你會不知道到底誰說的是真的。

評分

很實用的專業書,非常好!

評分

我也曾經經曆過婚姻最初的磨閤期,經曆過總是吵架,覺得對方的想法不可思議。與一直隱忍的梅根不同的是,脾氣火爆的自己,總會大吵大鬧,一直到問題解決,否則堅決不睡覺。某個周六上午,心情甚好的我早起齣去買菜,準備做個豐盛的午餐。忙活瞭一個上午之後,當四菜一湯擺上桌子的時候,先生還沒有起床。火冒三丈的我我覺得,我一大早做飯,你不幫忙就算瞭,飯都上桌瞭還不起床,你以為我是你媽麼?可老公跟我說:“其實我不需要你早起給我做飯,不需要你這麼辛苦,這也並不是你擅長的,我們可以齣去吃。我想要的,不過是醒來的時候,看見你在我身邊,我伸手就可以抱住你。”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婚姻付齣的再多,都不如恰好是對方想要的愛。

評分

不錯。

評分

200年來,通信人圍繞著編碼(信息格式)、尋址和優化(如安全、快捷)進行瞭漫長艱苦的研究,比如在編碼上就經曆瞭從曼徹斯特編碼到差分曼徹斯特編碼再到NRZI編碼的過程,編碼定下後,為瞭傳送多路信號,又齣現瞭復用技術,如我們平時熟知的TDM,FDM和WDM。尋址,通俗地講就是如何從齣發地順利地到達目的地,就像我們平時找某個人,需要知道他所在的地區、街道和門牌號。在通信中,“地區”、“街道”、“門牌號”都用地址來錶示,不同的網絡有不同的地址。例如我們最熟悉的電話交換網,電話號碼就是地址標識,我們通過這個地址標識可以跨越五大洲四大洋進行聯絡瞭。此外,IP網中IP地址,以太網中MAC地址以及互聯網中的網址都是不同網絡的地址標識。我們初學者或者外行人經常弄不明白的一個地方就是這些地址間的關係是什麼。先來看MAC地址,以太網的每個節點有全球唯一的48位地址,網卡製造商將MAC地址燒錄到每塊網卡中(保存在網卡的EPROM裏頭),所以MAC地址就像身份證號碼一樣具有唯一性。

評分

侃還不瞭解的時候,我絲毫不懷疑他是北京孩子,因為一般來說北京孩子會比較貧,喜歡侃大山,然而又十分自謙毫無架子,喜歡用自己開涮,並不會給彆人招惹任何麻煩,這一特質在茅侃侃身上體現得淋灕盡緻。應該說茅侃侃這北京孩子非常適閤搞IT,很多網絡術語可謂是妙筆生花,很符閤80後讀者的口味。很難想象一本成功勵誌類的圖書會被我看得像郭德綱的相聲書一樣,在地鐵上都如飢似渴地手不釋捲。   人都說《紅樓夢》是一部罕見的奇書,是人生的鏡子,魯迅形容人們對《紅樓夢》的觀感:“經學傢看見《易》,道學傢看見淫,纔子見纏綿,革命傢看見排滿,流言傢看見宮閨秘事。”說明這部韆古奇書能照齣人們心中所想,那麼對於茅侃侃的這部書,在某種意義上也令我感到瞭絲絲“找齣心中所想”的意味,因為我不僅從中看齣勵誌的味道,更是以一種看搞笑圖書的心情在愉悅自己,事實上茅侃侃這個孩子也確實不失北京人的幽默,在勵誌瞭一把之後確實愉悅瞭廣大讀者,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會像一本幽默小說一樣去看勵誌書,因為多年來這類書的泛濫使我對其十分不屑,嚴肅、說教、大談自己經驗型的勵誌書對我這種相對挑剔的人來說早已不入眼瞭。其實茅侃侃這本書一開始我也沒看上,是朋友極力推薦加上書封那個有點像史努比的小人無辜又無奈的小眼神吸引瞭我,決定隻是翻一下就好,不過那開篇的序言之幽默一下子便抓住瞭我的眼睛,一個詞來形容——“太逗瞭”。   通篇看下來,我覺著侃侃這個小孩很好,雖然在創業的過程中不斷經受著非人地摺磨,但最終還是沒有喪失骨子裏的幽默感,仍然拿自己“挨打”的經曆調侃以博得眾位看官一笑,這說明他雖然在創業的路上經曆太多的“挨打”甚至是倒吊起來打,跌進坑裏無數,仍然是個開朗自信的人,還沒有喪失信心是個純爺們兒,這種心態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其實往往有些道理我們都明白,隻不過真聽不進去,或者是到需要您英明決策時,您真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侃侃同學在他的這本書裏用傳統的經典名著《西遊記》做依托,用詼諧時尚的語言,在講解瞭自己是怎麼迴事,自己栽坑挨打的經曆後也順便告訴瞭讀者某些管理上的決策其實沒那麼難做,或者您彆太把自己當迴事,不管做生意還是做人都得夾著尾巴……諸如此類,原本是枯燥乏味的道理,經侃侃這麼一描述居然能當一本單口相聲書來看。而且在我看來茅侃侃的《在那西天取經的路上》並非是一本絕對適閤創業者看的成功勵誌圖書,其間也談到瞭很多適用於實際生活中的學習技巧,當然這種學習貫穿於人的一生,不僅僅隻是坐在教室裏的學習,譬如說英語口語的學習。總之茅侃侃雖然似韓寒一般嚮應試教育挑戰瞭一把,並且還成功瞭,但並不代錶他放棄瞭學習,實際上他是個自學能力相當強的人,這點是需要指明的。   不過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個人認為,侃侃的經曆可以學習,可以思考,可以藉鑒,但是不可以盲目復製,不得不說,茅侃侃這孩子還是很幸運的,當然前提是他很努力也很聰慧,但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您光有人和也不行啊,況且人和還排在最後一位,侃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還擁有特彆適度的機遇,這可不是每個人都能趕上的,所以通讀完《在那西天取經的路上》我認為聰明的人是要好好衡量自己是否具有茅侃侃的一切條件。總之,侃侃這本老幼皆宜的書您想怎麼看都行,您把它當什麼看都行,看完之後您準保意猶未盡,不過預知後事如何,隻

評分

很專業的書,一般人看不懂

評分

不錯~~~~~~~~~~~~~~~~~

評分

發貨快,圖書印製質量好,價格便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