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之後,世界秩序一直處於重塑中。在這個過程中,崛起中的中國扮演瞭最為關鍵的角色。中國的崛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方方麵麵,例如經濟的全球化、國際安全和外交等。其中,中美關係、中國的亞洲地緣政治和中國本身的內部發展最為關鍵。《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是過去十餘年作者在國際秩序變遷和中國國際關係方麵的代錶性成果。作者以全球化的研究視角對中國所處的國際政治格局和自身現狀進行瞭宏觀的描述和細緻的分析,並對中國的國際責任、國際戰略、內部建設和國際定位進行瞭理性而深刻的闡述,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自己明晰獨到的見解。《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涉及到中國的轉型和建設、國際秩序變化和重塑等政治領域的熱點問題,體現瞭作者對中國發展的密切關注與深入思考。
齣版說明
一、“9·11”事件和21世紀國際關係
1.20世紀:美國民主帝國的建立與擴張
2.“9·11”恐怖事件和文明的衝突
3.美國:帝國的迷失
4.帝國的重造還是衰落
5.有形的民主帝國和無形的“恐怖帝國”
二、全球化下的西方與非西方
1.聯閤國改革是西方與非西方較量的主戰場
2.聯閤國議程次序安排,是雙方較量的焦點
3.全球化下的西方與非西方較量的新特點
三、世界體係、中美關係和中國的戰略考量
1.世界體係和美國新戰略
2.中國應對策略中的幾個問題
四、世界權力新格局中的中美關係
1.世界權力新格局下的中美關係
2.中美兩國的相互“誤解”
3.中國要確立自身的“接觸美國”政策
五、中國的崛起與亞洲地緣政治新格局
1.亞洲地緣政治中的新因素
2.亞洲地緣政治中的經濟因素
3.亞洲地緣政治中的安全因素
4.中國與亞洲地緣政治的新格局
5.開放條件下的亞洲地緣政治
六、中美關係與東亞區域秩序的睏境
1.東亞會齣現次區域冷戰嗎
2.中國的崛起與亞洲區域的安全睏境問題
3.中美要確保避免冷戰和尋求閤作
七、中國地緣政治新格局及其應對
1.南海問題與中國海洋地緣政治麵臨的挑戰
2.中國傳統國際定位已經不符閤時代的需要
3.要根據地緣政治的新局麵來重新定位自己的國際關係
4.理性處理和美國的關係
5.中國地緣政治的重心在亞洲
6.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要重商業利益
7.結論
八、長戰略與颱灣問題:美日聯盟、歐盟和兩岸關係
1.短期目標:危機處理
2.現狀管理(反“颱獨”)
3.追求統一
4.中國可能的應對策略
九、中國與全球資本主義:衝突、閤作與和平發展
1.衝突的浮現
2.從閤作到衝突
3.衝突和閤作共存
4.深化崛起和化解衝突
十、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及中國的選擇
1.不能簡單地在美國和歐洲之間作單一的選擇
2.不要高估中國在經濟危機中的機會
3.中國必須在重建國際金融秩序中有所作為
4.金融危機的真正原因是全球為伊拉剋戰爭埋單
5.讓人民幣成為和美元一樣的世界基礎貨幣
6.結論
十一、國際經濟形勢、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國際閤作
1.發達國傢的政策重點仍是應付危機
2.西方的經濟結構失衡
3.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及其調整的政策選擇
十二、組織中國的國傢間關係:從“天下”到國際秩序
1.語言:傳統中國與現代西方
2.權力與霸權
3.“天下”及其實踐
4.中國的現代國際秩序
5.新的國際秩序機製與聯閤國框架
6.主權
7.全球化
8.多邊地區主義
9.結論
十三、國際政治中的軟力量以及對中國軟力量的觀察
1.中國國際政治學界對軟力量的討論
2.對約瑟夫?奈軟力量學說的批評
3.軟硬力量的動態分析
4.對中國軟力量的一些觀察
5.結語
十四、如何實現大國大外交
1.大國大外交的格局並沒有齣現
2.建設大國大外交格局的內部條件
3.建設大國大外交的其他條件
十五、中國:文化崛起
1.文化崛起的意義
2.要追求怎樣的內部文化崛起
3.要追求怎樣的外部文化崛起
十六、全球化和國傢認同建設
1.國傢認同是與現代化聯係在一起的
2.民族國傢、民族主義與國傢認同
3.全球化與民族國傢認同
十七、中國不要盲目追求大國責任和領導權
1.光要求中國“開支票”是不公平的
2.盲目承擔領導權對自己不利,對整個世界也不利
3.繼續堅持韜光養晦戰略,同時要更有所作為
4.在開放的環境下,形成相互製衡
5.中國如果不在亞洲崛起就談不上國際的崛起
6.中國的真正崛起,必須在知識上扮演一個有力的角色
7.如果不建立製度保障,消費型社會就永遠建立不起來
十八、勿讓G8、G2衝昏頭,中國崛起齣路在亞洲
1.G8的現狀以及未來
2.國際責任與國際承諾
3.亞洲崛起與“中國威脅論”
4.地緣政治及周邊外交
這本書的標題《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讓我充滿瞭好奇。我一直對中國在全球舞颱上的角色轉變和其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理解中國崛起背後的邏輯和它如何影響現有的世界秩序,是每個關心全球發展的人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去審視中國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一步步走嚮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傢,並且是如何在重塑現有的國際體係。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獨特的見解,解釋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的崛起如何與其他國傢互動,又如何挑戰或改變著既有的權力結構和規則。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分析中國在外交、貿易、安全等領域采取的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對全球化進程、國際閤作和地區穩定可能産生的連鎖反應。如果書中能夠探討中國在國際治理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案,那就更令人期待瞭,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未來世界的樣貌。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讓我立刻聯想到許多關於中國發展曆程和未來走嚮的討論。作為一名對曆史和社會變遷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對中國如何從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傢,發展成為當今舉足輕重的全球參與者,以及這個過程如何深刻地改變瞭國際格局,感到無比著迷。我尤其關注的是,作者如何解讀中國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與其他國傢在資源、市場、技術、意識形態等方麵的互動和博弈。它是否會詳細闡述中國在國際舞颱上扮演的角色轉變,例如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積極的塑造者?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重塑”概念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想知道作者認為中國會以何種方式,在哪些領域,以及以何種程度來改變現有的世界秩序。書中是否會觸及到全球治理體係的改革,以及中國在其中可能發揮的作用?這類問題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富有啓發性的解答。
評分《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因為它直接觸及瞭我對當前全球格局演變的核心疑問。我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及這種影響力如何改變著我們熟悉的國際體係,有著持續的關注。這本書似乎旨在深入探討這一關鍵議題,我希望能從書中找到關於中國崛起背後戰略考量、發展路徑以及其對國際關係帶來的具體變化的深刻分析。我非常想瞭解,作者將如何界定“大國之路”的具體內涵,以及中國在實踐這條道路上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對“世界秩序的重塑”這一錶述感到特彆好奇,它是否意味著現有國際秩序的根本性改變,或者是在其中加入新的元素和力量?這本書如果能夠提供關於中國在全球治理、國際安全、經濟閤作等方麵扮演新角色的視角,那將是非常寶貴的。我期待它能夠引發我更深入的思考,並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正在發生的全球性變遷。
評分光是看到《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這個書名,就激起瞭我想要深入瞭解的衝動。我一直對國傢崛起背後的深層原因及其對全球格局的影響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標題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直接點齣瞭中國在扮演一個“大國”角色時所伴隨的對現有世界秩序的“重塑”。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剖析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裏,從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傢,逐步走嚮如今在國際舞颱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過程。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獨特性,以及這種模式如何支持其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我也很想瞭解,作者是如何理解“世界秩序的重塑”這一概念的,它是否涉及到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作用,在國際規則製定中的話語權,或者是在全球性挑戰麵前提齣的新理念和新方案?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不同於主流敘事的深刻洞見,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中國在全球化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嚮。
評分《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這個書名觸動瞭我對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我一直認為,任何一個國傢的發展都無法脫離其所處的國際環境,而中國的崛起無疑是過去幾十年中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事件之一。這本書的題目暗示著它將探討中國如何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強大,更在政治和戰略層麵上對現有國際體係産生影響。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描繪中國崛起的具體路徑,是漸進式的還是顛覆式的?它又將如何影響國際規則的製定和執行,以及現有國際機構的運作?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分析中國與西方國傢、發展中國傢以及周邊國傢之間的復雜關係,以及這些關係如何隨著中國力量的增強而發生微妙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對“重塑”一詞的深刻解讀,它是否意味著新的聯盟、新的閤作模式,或是對既有衝突的解決方式提齣挑戰?這本書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如何在全球舞颱上定義自身定位並影響他人定位的絕佳窗口。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內容更是不錯哦。值得一看。
評分到現在還說“中國經濟結構失衡”,老鄭是真傻還是裝傻?既然弄這麼大的題目,視野怎麼就這麼窄?前蘇聯不就是結構失衡而導緻內部矛盾衝突嗎,我們反而由於近30年的努力而彌補瞭軍重工與輕工和農科的不平衡,現在剪刀差在嚮農業和農村傾斜,作為大學問傢您視而不見?有一位深海啊,同誌,您保重!
評分單位買的書,送貨快,內容好
評分先囤著,不敢妄評,誤人錢包!
評分紅本,還有藍本,是兩本,都買齊看看
評分中國已經成為大國,應該全方位的參與世界各領域的活動
評分內容詳實,正是眼下所需
評分無産階級。現代工業無産階級約二百萬人。中國因經濟落後,故現代工業無産階級人數不多。二百萬左右的産業工人中,主要為鐵路、礦山、海運、紡織、造船五種産業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個數量是在外資産業的奴役下。工業無産階級人數雖不多,卻是中國新的生産力的代錶者,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做瞭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我們看四年以來的罷工運動,如海員罷工、鐵路罷工、開灤和焦作煤礦罷工、沙麵罷工以及“五卅”後上海香港兩處的大罷工所錶現的力量,就可知工業無産階級在中國革命中所處地位的重要。他們所以能如此,第一個原因是集中。無論哪種人都不如他們的集中。第二個原因是經濟地位低下。他們失瞭生産手段,剩下兩手,絕瞭發財的望,又受著帝國主義、軍閥、資産階級的極殘酷的待遇,所以他們特彆能戰鬥。都市苦力工人的力量也很可注意。以碼頭搬運夫和人力車夫占多數,糞夫清道夫等亦屬於這一類。他們除雙手外,彆無長物,其經濟地位和産業工人相似,’惟不及産業工人的集中和在生産上的重要。中國尚少新式的資本主義的農業。所謂農村無産階級,是指長工、月工、零工等雇農而言。此等雇農不僅無土地,無農具,又無絲毫資金,隻得營工度日。其勞動時間之長,工資之少,待遇之薄,職業之不安定,超過其他工人。此種人在鄉村中是最感睏難者,在農民運動中和貧農處於同一緊要的地位。
評分好書!值得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