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銀行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貨幣銀行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艾洪德,範立夫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東北財經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5404603
版次:1
商品編碼:10868439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5
字數:39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貨幣銀行學》與科研能否為金融發展提供有效支撐是當前中國金融學科麵臨的根本挑戰。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金融教育規模迅速發展,質量有瞭較大的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作齣瞭重要貢獻。特彆是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以來,在特色專業,教學團隊、精品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人纔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方麵取得瞭顯著成果,帶動瞭我國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水平和科研實力的提升,産生瞭良好的社會效益。

作者簡介

艾洪德,1955年2月生,內濛古赤峰人,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全國人大代錶,全國傑齣專業技術人纔,遼寜省優秀專傢,遼寜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
自1985年留校任教以來,始終工作在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與科研的第一綫,長期緻力於貨幣政策與貨幣理論、金融市場、信用管理、金融機構管理和國際金融等領域的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公開發錶論文百餘篇,主持完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國傢社科基金課題1項、其他省部級課題20餘項,齣版專著8部,主編教材6部,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
範立夫,1972年10月生,山東汶上人,經濟學博士,教授,現任東北財經大學科研處副處長,遼寜省優秀青年骨乾教師,曾在英國裏丁大學做訪問學者1年。
自1998年留校任教以來,長期從事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工作,緻力於貨幣政策與貨幣理論、國際金融和金融機構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公開發錶論文50餘篇,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3項,齣版專著3部、譯著2部,主編教材3部,現主持1項國傢社科基金課題和多項省部級課題研究工作。

目錄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製度
第一節 貨幣的産生與本質
第二節 貨幣的職能
第三節 貨幣形態的演變及其最新發展
第四節 貨幣製度的演變和發展
第五節 貨幣的層次劃分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二章 信用與利率機製
第一節 信用的産生與發展
第二節 信用形式與信用工具
第三節 利息與利息率
第四節 利率的計量
第五節 利率的決定及影響因素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三章 金融市場
第一節 金融市場原理
第二節 基礎性金融市場
第三節 衍生金融市場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四章 金融機構
第一節 金融中介機構産生的經濟分析
第二節 金融中介機構的構成和基本內容
第三節 我國金融中介機構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五章 商業銀行
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概念、特徵與職能
第二節 商業銀行負債業務
第三節 商業銀行資産業務
第四節 商業銀行錶外業務
第五節 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六章 中央銀行
第一節 中央銀行製度的産生和發展
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職能
第三節 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第四節 中央銀行製度的類型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七章 貨幣供給
第一節 貨幣供給概述
第二節 中央銀行與基礎貨幣
第三節 商業銀行與存款創造
第四節 貨幣供給理論與模型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八章 貨幣需求
第一節 貨幣需求概述
第二節 古典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
第三節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及其發展
第四節 貨幣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
本章小結
關鍵概念

第九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十章 貨幣政策
第十一章 金融創新
第十二章 金融風險、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
第十三章 金融監管
第十四章 金融與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在交換的初期階段,産品的主要部分是滿足自身消費,所以當時貨幣執行貯藏職能的目的是用貨幣形式來保存剩餘産品。在商品經濟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商品生産者並不一定能夠在需要貨幣購買其他商品時順利地賣掉自己的商品,所以為瞭避免市場的自發性導緻的風險,生産者會有意識地積纍貨幣,使再生産得以順利進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私有製社會裏,貨幣在社會上的影響增大,它代錶著絕對的物質財富,從而人們在求金欲的驅使下貯藏貨幣。
在足值的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具有自發調節貨幣流通的作用,當流通中的貨幣量大於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時,多餘的貨幣會退齣流通領域;當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不足時,貯藏貨幣會重新加入流通。貯藏貨幣就像蓄水池一樣自發地調節著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與商品流通相適應。因此,在足值的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不會發生通貨膨脹現象。貨幣的貯藏手段是以金屬貨幣為前提的,即隻有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下,貨幣纔能自發地進齣流通領域,發揮蓄水池的作用。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傢已經廢除瞭金屬貨幣的流通,普遍采用瞭信用貨幣。如果通貨膨脹水平較低,並且預期通貨膨脹水平也很低,信用貨幣是可以被“貯藏”起來的,但這種暫歇在居民手中的貨幣不是貯藏貨幣,它仍是計算在市場流通量之中的。這樣,信用貨幣也就不能自發地調節流通量中的貨幣量,貯藏手段職能實際上也就不存在瞭。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不錯

評分

評分

評分

我讀書的目的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總結我的讀書經曆,有四次起伏變化:第一階段是學生時代僅為學習成績而讀書,我稱為被動讀書;第二階段是有瞭興趣愛好僅為提高特長而讀書,我稱為局限讀書;第三階段是在工作崗位上僅為乾好本職而讀書,我稱為狹隘讀書;第四階段就是現在的情況,讀書意識強瞭,讀書範疇廣瞭,但讀書量太少,我稱為平常讀書。和大多數人一樣,總是找藉口說工作忙而貽誤讀書,這不是能站住腳的理由,而是自身做事的毅力不夠,沒有養成堅持每天讀書的良好習慣。這就算是對自己的一次自我批評吧。 我算不上一個“地道”的讀書人,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就和大傢在一起談一些個人的觀點。我個人對“讀好書”的見解可以概括為12個字:精讀、常讀、筆讀、心讀、鑒讀、多讀。 一、精讀。精讀的一個方麵是精選。世上的書籍數以億計,要讀的書難計其多。這就需要有選擇地去讀,更重要的是會選擇,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選擇幾本好書,不要見書就買。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趙樹理也說過這樣的話:“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裏淘金” ,說的就是選好書、讀好書的道理。另一方麵是把書讀到真懂。一本好書,讀一遍兩遍是不行的,要反復的去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多少專傢研究《紅樓夢》,還成立瞭專門的紅學研究會,現在還在研究她,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不能隻求一隻半解,要完全理解,盡可能全部消化,這纔叫讀書,叫精讀。 二、常讀。書要常讀,養成習慣。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很難,但隻要堅持去做,把一件事重復去做,這種重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對堅持每天讀書,不要說需要多久,隻要能堅持1個月,這種意識自然會成為習慣,這就叫習慣成自然。我認為,我們青年乾部要把讀書當作一日三餐的生活習慣,讓讀書成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我稱之為常讀。 三、筆讀。就是要藉助手中的筆輔助讀書。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常理解為作讀書筆記,我還理解為寫心得體會、讀後感、隨筆等。我認為,讀書是吸收,寫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執筆寫公文、起草大會講話時,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要麼寫的內容乾巴巴,平鋪直敘,意識到自己的閱讀量太少,腦子裏記下的東西太少,這纔刻意去多讀書,把好的語句、好的典故摘記筆下,並堅持寫一些讀書心得,不怕寫不好,隻要堅持,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會留在腦海,動筆寫文章時就會自然見於筆下。我在看電視節目時也在作筆記,準備瞭一個專門的電視筆記本,收益還是有的。這便是勤動手的好處,我叫做筆讀。 四、心讀。讀書要專心,更要用心。書中自有黃金屋,用心去讀,纔能真正讀懂書,硃熹在《訓學齋規》中說,“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五、鑒讀。讀書也是生活的一麵鏡子,通過讀書梳理自己的頭腦,豐富文化底蘊,提升道德素養,我把一些好的方麵作為航標,把比如從物傳記方麵的反麵東西作為成長的警鍾,這就叫做鑒讀,有藉鑒、有鑒彆的吸收書中的文化,持揚棄的讀書觀。 六、多讀。“從精齣發,博覽群書。”身邊的人和事是書,工作是書,生活是書,隻要肯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評分

就這樣,當晚她們母子便住瞭下來。父親不斷地敲我的房門“小易,快開門,讓哥哥進去睡覺,聽見沒有?”其實我聽見瞭,但我依然躲在被子裏看連環畫,像是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不知過瞭多久,敲門聲停止瞭,又過瞭一會,外麵的燈關瞭,我知道,我勝利瞭。

評分

第二天早晨,起床。開門時卻驚異的發現他竟然躺在門邊 ,開門聲驚醒瞭他。他睜開眼看見瞭我。他淡淡的笑瞭,對我說:“我是傾,你的哥哥。希望我們兩個人可以像‘輕易’一樣,不要輕易分開。”很平靜的語調,卻使我的內心忽然澎湃起來,我知道澎湃的原因,由他。我麵無錶情的從他身邊繞過,但心裏卻對“哥哥”這個從未接觸過的新名詞産生瞭興趣。

評分

很好很滿意,書很好,速度很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