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讲,本书不但可以看做是胡赳赳十余年来潜心于传媒运作、观察传播规律、透视媒体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更可以说是对自己从业数载的一个总结和自省。作者在书中既一针见血地对有违新闻伦理、感官异化的传统纸媒的报道产生了批判,又对市场化下报纸的广告运作做出了尖锐的讽刺。尽管诸如“报纸下半身”这样的粗糙比喻有些颇为不当,但对于彰显一种明确的立场,似乎更增加了几分个性色彩。若从学术的传承来讲,我们很难把这样一个重于思考的作者结集庸俗地定性为一本教科书来看待,但通过作者大量引用麦克卢汉的名言来看,这样的假设势必是苍白的。从这点来看,作者所说的“掌控媒体比占有信息更重要”这样的观点,俨然是对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经典断语“媒介即信息”的进一步诠释。只不过,相较于呆板的理论,作者风趣的比喻和特有的“赳赳体”遮蔽了枯燥的传播知识。即便是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大致也能够读懂作者的思想。
评分为什么说好呢,因为其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为什么说只是比较好的呢?因为广而不深,适合作为入门读物或索引用
评分媒介和技术的剧烈变革,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发生裂变,从传播到互播的过程也厘清了整个媒介发展的脉络。本书的作者提醒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正如作者所言:“从媒体到新媒体,没有另外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实际上,相对于新的传播工具的兴起,我们也大可不必用焦虑的心态来看待传统媒介的日渐式微,而如何找寻一种突围机遇,恰恰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传统媒体应对时代发展所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
评分这本书不是专业课教材。是公共课教材。
评分非线性科学介绍全面!!
评分媒介和技术的剧烈变革,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发生裂变,从传播到互播的过程也厘清了整个媒介发展的脉络。本书的作者提醒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正如作者所言:“从媒体到新媒体,没有另外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实际上,相对于新的传播工具的兴起,我们也大可不必用焦虑的心态来看待传统媒介的日渐式微,而如何找寻一种突围机遇,恰恰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传统媒体应对时代发展所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
评分书不是很厚, 介绍的这是跨度很广, 但每一条介绍的比较简短. 适合快速粗略的了解.
评分不能当作专业参考书。可以当作课外读物。
评分这本书不是专业课教材。是公共课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