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天干地支
评分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评分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隋唐史、历史地理 。
评分天干地支 tiān gān dì zhī
评分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五行最初的概念来源于五方,最早出现在《国语》但是五行概念并不完备经后世不断改进而来。五行最初的含义指天之五行,五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行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十八宿即由绕日周期最久的土星的二十八年一周天所定义的,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评分地支
评分王双怀,陕西铜川人,1961年10月生。1979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赴陕西榆林中学任教。1985年至1988年为陕西师大硕士研究生。1988年6月留校工作,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1994年8月考入陕西师大历史地理研究所,随史念海先生研读历史地理 。1996年晋升副教授。1997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10月赴香港浸会大学访学。现在陕西师大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研究工作。
评分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