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二十五史采用乾支紀日的方法。《二十五史乾支通檢(套裝上下冊)》是為解決二十五史甲的十支問題而編纂的工具書。全書由二十五個部分組成,按二十五史的順序排列,起於《史記》,終於《清史稿》。
每個部分都包括“乾支換算”和“乾支考證”兩個方麵的內容。內容多寡由史書中的乾支多少和考證文字多少而定。
“乾支換算”是將每部史書中齣現的乾支逐一錄齣,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加以編排,並換算齣中曆日期和公曆日期。個彆乾支不具年月,故未列入錶中。
對於二十五史中的錯誤乾支,《二十五史乾支通檢(套裝上下冊)》做瞭較為詳細的考證。至於乾支正確而紀時錯誤的情況,則不在《二十五史乾支通檢(套裝上下冊)》考證之列。考證引文後的頁碼係中華書局標點本頁碼。
目錄
《二十五史乾支通檢(上冊)》
一、《史記》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二、《漢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三、《後漢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四、《三國誌》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五、《晉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六、《宋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七、《南齊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八、 《梁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九、《陳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十、《魏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十一、《北齊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十二、《周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十三、《隋書》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十四、《南史》
1.乾支換算
2.乾支考證
十五、《北史》
1.乾支換算
……
二六、《舊唐書》
十七、《新唐書》
十八、《舊五代史》
十九、《新五代史》
二十、《宋史》
十二一、《遼史》
二十二、《金史》
二十三、《元史》
二十四、《明史》
二十五、《清史稿》
附錄
後記
《二十五史乾支通檢(下冊)》
精彩書摘
[91]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十月甲戌,太白犯泣星。十一月丁醜,熒惑犯填星。辛巳,月犯熒惑”(《宋書》捲二十五《天文誌》三,頁729)。按:十月辛卯朔,無甲戌。
[92]晉安帝元興三年(404)“正月戊戌,熒惑逆行犯太微西上相”(《宋書》捲二十五《天文誌》三,頁729)。按:是月己未朔,無戊戌。《晉書》捲十三《天文誌》下同誤。疑為“戊辰”之誤,戊辰十日。
[93]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四月輔國將軍何無忌,奉送神主還。丙子,百官拜迎於石頭。戊寅,入廟”(《宋書》捲十六《禮誌》三,頁449)。按:十月戊午朔,無丙子,無戊寅。五月丁已朔,二十日丙子,二十五日戊寅。疑丙子上脫“五月”二字。
[94]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六月丙申,白雀見豫章新淦,獲以獻”(《宋書》捲二十九《符瑞誌》下,頁844)。按:是月丙辰朔,無丙申。
[95]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五月庚午,日有彩珥”(《宋書》捲三十四《五行誌》五,頁1019)。按:是月辛巳朔,無庚午。《晉書》捲二十《禮誌》中同誤。
[96]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七月庚辰,太白比晝見,在翼、軫。占日:‘為臣強,荊州有兵喪。’己未,月奄填星,在東壁”(《宋書》捲二十五《天文誌》三,頁730)。按:七月庚辰朔,無己未。《晉書》捲十三《天文誌》下、《魏書》捲一百五之二《天象誌》二、之三《天象誌》三同誤。疑“己未”為“乙未”之訛,乙未十六日,即公曆405年8月26日。
[97]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十二月己卯,歲星犯天江”(《宋書》捲二十五《天文誌》三,頁730)。按:是月戊申朔,無已卯。《晉書》捲十三《天文誌》下同誤。“己卯”疑為“乙卯”之誤。乙卯,十二月初八。
……
二十五史乾支通檢(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王雙懷
評分
☆☆☆☆☆
十天乾: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乾,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評分
☆☆☆☆☆
王雙懷,陝西銅川人,1961年10月生。1979年考入陝西師範大學曆史係,畢業後赴陝西榆林中學任教。1985年至1988年為陝西師大碩士研究生。1988年6月留校工作,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1994年8月考入陝西師大曆史地理研究所,隨史念海先生研讀曆史地理 。1996年晉升副教授。1997年獲博士學位。1998年10月赴香港浸會大學訪學。現在陝西師大從事中國曆史地理的教學研究工作。
評分
☆☆☆☆☆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五行最初的概念來源於五方,最早齣現在《國語》但是五行概念並不完備經後世不斷改進而來。五行最初的含義指天之五行,五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行指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二十八宿即由繞日周期最久的土星的二十八年一周天所定義的,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乾,及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閤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根據《五行大義》中記載,乾支是大撓創製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乾,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彆,故有枝乾名也。”
評分
☆☆☆☆☆
地支
評分
☆☆☆☆☆
天乾地支 tiān gān dì zhī
評分
☆☆☆☆☆
天乾地支,簡稱“乾支”。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乾”,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閤,組成瞭乾支紀法。從殷墟齣土的甲骨文來看,天乾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評分
☆☆☆☆☆
發展曆史
評分
☆☆☆☆☆
天乾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