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阀设计技术及图册

蝶阀设计技术及图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培元 等 著
图书标签:
  • 蝶阀
  • 阀门
  • 流体控制
  • 机械设计
  • 工业设备
  • 管道工程
  • 设计手册
  • 图册
  • 技术参考
  • 化工设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61909
商品编码:1090336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蝶阀设计技术及图册》摒弃阀门设计的理论基础,直接从阀门设计的实际入手,因此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书中所列阀门产品均系作者实际设计过或参与过的项目,其性能在应用中得到了检验。
《蝶阀设计技术及图册》适合从事阀门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阀门专业的学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设计须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
第三节 型号编制及材料
第四节 主要结构形式
第五节 设计要求
第六节 公称压力与压力温度等级
第七节 流阻系数
第八节 使用寿命
第九节 电动装置
第十节 检验与试验
第二章 蝶阀设计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计算
一、压力升值计算
二、铸钢阀体最小壁厚计算
三、球墨铸铁阀体最小壁厚计算
四、蝶板厚度计算(一)
五、蝶板厚度计算(二)
六、阀杆扭应力校核
七、蝶阀阀杆力矩计算
第三节 密封的必需比压
第三章 设计说明
第一节 中线蝶阀说明
一、300D371X10Q中线衬胶对夹式蝶阀设计说明
二、100D71X10Q中线镶胶圈对夹蝶阀设计说明
三、橡胶硬度与关闭压缩量及力矩的关系
第二节 2400D341X10Q双偏心软密封蝶阀说明
一、设计说明
二、阀体密封面金属电弧喷涂
三、阀门内外防腐蚀粉末静电喷涂
第三节 800D341H10Q自来水用双向金属密封蝶阀说明
一、设计说明
二、蝶板密封圈
第四节 3200D341H25C金属密封蝶阀设计说明
一、概述
二、阀体
三、蝶板
四、阀杆及轴套
第五节 24″SPD341H300LbC三偏心蝶阀设计说明
一、概述
二、阀体
三、蝶板
四、密封圈
五、阀杆
第六节 1000KD41H25C快速关闭蝶阀设计说明
第四章 设计图册
第一节 中线蝶阀
一、300D371X10Q中线衬胶对夹蝶阀
二、100D71X10Q中线镶胶圈对夹蝶阀
三、280DB蝶阀手柄
四、112DX蝶板球面铣削装置
第二节 2400D341X10Q法兰式软密封蝶阀
第三节 800D341H10Q双向自来水用金属密封蝶阀
第四节 3200D341H25C金属密封蝶阀
第五节 全金属密封蝶阀
一、24″SPD341H300LbC全金属密封蝶阀
二、DN60050V阀体车床夹具
三、DN60060M蝶板密封圈车床夹具
第六节 1000KD41H25C快速切断蝶阀
一、1000KD41H25C蝶阀
二、126KK快关装置
三、100ZN阻尼液压缸
四、100YG主液压缸
五、60SJ锁紧机构
附录
附录ASY/T 0442─2010《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技术标准》(摘要)
附录BSY/T 0315-2005《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摘要)
附录CANSI/AWWA C504-2006《橡胶密封蝶阀》
附录DANSI/AWWA C550-2005《自来水用阀内部保护环氧涂层技术要求》
(关于阀门和水龙头的内部保护环氧涂层部分)
附录EAPI 609-2004《凸耳对夹和对夹式蝶阀》
附录FMSS SP68─1997《偏心结构高压蝶阀》
第一章 设计须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标准
第三节 型号编制及材料
第四节 主要结构形式
第五节 设计要求
第六节 公称压力与压力温度等级
第七节 流阻系数
第八节 使用寿命
第九节 电动装置
第十节 检验与试验
第二章 蝶阀设计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设计计算
一、压力升值计算
二、铸钢阀体最小壁厚计算
三、球墨铸铁阀体最小壁厚计算
四、蝶板厚度计算(一)
五、蝶板厚度计算(二)
六、阀杆扭应力校核
七、蝶阀阀杆力矩计算
第三节 密封的必需比压
第三章 设计说明
第一节 中线蝶阀说明
一、300D371X10Q中线衬胶对夹式蝶阀设计说明
二、100D71X10Q中线镶胶圈对夹蝶阀设计说明
三、橡胶硬度与关闭压缩量及力矩的关系
第二节 2400D341X10Q双偏心软密封蝶阀说明
一、设计说明
二、阀体密封面金属电弧喷涂
三、阀门内外防腐蚀粉末静电喷涂
第三节 800D341H10Q自来水用双向金属密封蝶阀说明
一、设计说明
二、蝶板密封圈
第四节 3200D341H25C金属密封蝶阀设计说明
一、概述
二、阀体
三、蝶板
四、阀杆及轴套
第五节 24″SPD341H300LbC三偏心蝶阀设计说明
一、概述
二、阀体
三、蝶板
四、密封圈
五、阀杆
第六节 1000KD41H25C快速关闭蝶阀设计说明
第四章 设计图册
第一节 中线蝶阀
一、300D371X10Q中线衬胶对夹蝶阀
二、100D71X10Q中线镶胶圈对夹蝶阀
三、280DB蝶阀手柄
四、112DX蝶板球面铣削装置
第二节 2400D341X10Q法兰式软密封蝶阀
第三节 800D341H10Q双向自来水用金属密封蝶阀
第四节 3200D341H25C金属密封蝶阀
第五节 全金属密封蝶阀
一、24″SPD341H300LbC全金属密封蝶阀
二、DN60050V阀体车床夹具
三、DN60060M蝶板密封圈车床夹具
第六节 1000KD41H25C快速切断蝶阀
一、1000KD4125C蝶阀
二、126KK快关装置
三、100ZN阻尼液压缸
四、100YG主液压缸
五、60SJ锁紧机构
附录
附录ASY/T 0442─2010《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技术标准》(摘要)
附录BSY/T 0315-2005《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摘要)
附录CANSI/AWWA C504-2006《橡胶密封蝶阀》
附录DANSI/AWWA C550-2005《自来水用阀内部保护环氧涂层技术要求》(关于阀门和水龙头的内部保护环氧涂层部分)
附录EAPI 609-2004《凸耳对夹和对夹式蝶阀》
附录FMSS SP��68─1997《偏心结构高压蝶阀》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阐述其内容,同时避免提及您指定的书名及其相关主题。 --- 《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理论、案例与前沿技术》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桥梁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前沿发展趋势,旨在为土木工程师、结构设计师、项目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部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价值的参考著作。全书内容覆盖从基础力学原理到复杂结构体系的详细分析,强调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一部分:桥梁工程基础与结构分析 本部分首先系统回顾了桥梁结构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材料科学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HPC)、钢材以及组合结构材料的特性、耐久性设计考量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在结构分析方面,本书详尽阐述了经典结构理论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详细讲解了荷载效应的确定,包括恒载、活载、风荷载、地震荷载及温度应力。对梁、拱、刚构等基本结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力学分析,引入了更先进的有限元分析(FEA)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现代计算工具进行精细化建模与分析,以评估结构的内力分布、变形响应及稳定性。特别强调了在非线性分析和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关键技术点。 第二部分:主要桥梁类型设计方法 本部分聚焦于当前主流桥梁类型的详细设计流程和规范应用。 2.1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 详细介绍了预应力技术原理,包括有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体系。内容涵盖预应力筋的选择、张拉控制、应力损失计算、锚固系统设计、预应力构件的抗裂与疲劳验算。对箱梁、T梁等常用预应力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施工控制进行了详尽的图解和步骤说明。 2.2 钢结构桥梁设计: 阐述了钢桥的设计理念,包括疲劳设计、连接节点(焊缝与螺栓连接)的细部设计与强度验算。重点分析了钢桁架桥、钢拱桥以及钢箱梁桥的受力特性,并结合国家及国际规范,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截面优化。 2.3 组合结构桥梁设计: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组合结构桥梁日益普及。本部分探讨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协同工作机制,界面连接的可靠性设计,以及在长跨径结构中应用组合体系的优势与挑战。 2.4 悬索与斜拉桥设计: 对于大跨径桥梁,本书提供了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系统设计流程。内容涵盖主缆/主索的设计、塔架结构、锚碇系统(特别是对于悬索桥)、以及索(缆)的设计与布置对桥梁整体刚度和美观性的影响。详细讨论了线形控制、施工阶段的应力调整与平衡技术。 第三部分: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设计理论的实现依赖于先进的施工技术。本部分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3.1 基础工程: 详细介绍了深水基础、大直径桩基础、沉井基础的施工工艺、支护技术与环境影响控制。重点分析了地基处理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3.2 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全面梳理了预制拼装、支架现浇、顶推法、悬臂浇筑法等主要上部结构施工工艺。对于悬臂浇筑法,详细讲解了移动模架的系统操作、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监测与平衡调整技术。对于大跨径桥梁,着重介绍了转体法和架桥机的应用。 3.3 预应力与后张预应力施工控制: 强调了张拉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孔道灌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设计效果。 3.4 质量控制与检测: 阐述了贯穿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无损检测(NDT)技术(如超声波、拉拔试验)在结构健康评估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第四部分:桥梁的维护、加固与智能监测 本书的后半部分关注桥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4.1 桥梁检测与评估: 介绍了桥梁的定期检查规程、病害识别与评估方法,包括损伤的类型学、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分析。 4.2 桥梁结构加固与修缮: 针对不同类型的结构缺陷,系统介绍了碳纤维布(CFRP)加固、外部预应力技术、以及更换关键受损构件的修缮策略。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延长既有桥梁的使用寿命。 4.3 结构健康监测(SHM): 深入介绍了现代传感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包括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片、加速度计等。讲解了如何建立有效的实时监测系统,分析监测数据,并将其反馈至运营维护决策中,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总结 《现代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集合了结构力学、材料科学、施工工程学的多学科知识,内容严谨且面向工程实际。通过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本书旨在培养读者解决复杂桥梁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桥梁工程师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初入行业不久的机械工程师,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理论,但一到实际工作中,面对那些五花八门的阀门图纸和客户提出的“奇葩”要求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我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将不同的设计规范(比如ASME、DIN、GB等)融会贯通,并应用到具体的设计选择上。这本《蝶阀设计技术及图册》恰恰解决了我的“规范焦虑症”。书中对几种主流国际标准下的连接尺寸、公称压力等级的对应关系做了非常详尽的对比表格,甚至还加入了不同标准下对密封面类型的推荐倾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有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我旁边手把手地指导,告诉我:“你看,如果客户要求用API 609,那么法兰连接的厚度、螺栓的规格,应该优先参考哪几张图例。”它不像教材那样要求你死记硬背,而是提供了一种在不同标准间快速切换和交叉引用的思维框架。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多标准工程项目的信心,让我的设计思路不再局限于单一标准体系的桎梏。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图册”两个字去的,因为我对现有产品的改进设计更感兴趣,而非从零开始的理论推导。然而,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阀门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和常见故障的图示说明,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停留在“XX零件坏了”这种表层描述,而是通过剖面图和受力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为什么这个零件会在特定应力点发生疲劳或腐蚀。比如,关于阀杆与蝶板连接处的受力分析图,配上不同工况下的应力集中点标记,对于优化连接强度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参考。我之前负责过一次因为阀杆扭矩过大导致的连接失效问题,当时分析了很久也没找到根本原因。如果当时有这本书在手,对照着书里的典型失效案例图,我估计能省下几周的排查时间。这本书在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方面的深度,绝对超过了一般的工程参考书,它让设计变成了对未来故障的预判和规避。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最近负责公司一个大型项目,需要对好几个关键节点的阀门选型进行评估和设计优化,尤其是蝶阀这种应用广泛但技术细节又相当繁杂的部件。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太偏理论,公式推导看得我头大,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真正到动手画图、计算承载力和密封性能时,根本找不到落地的参考。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蝶阀设计技术及图册》,结果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教科书,而是非常实用地把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工程应用的全过程都梳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关于不同工况下(比如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的材料选择和结构加强部分的论述,详实得令人称赞。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低泄漏量蝶阀”的剖析,它不光给出了几种主流密封结构(比如金属密封和软密封的对比分析),还附带了详细的公差配合图例和应力分析的简化模型,这对我后面出具的设计报告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以前总觉得设计就是经验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优秀的设计是建立在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系统化的图纸规范之上的。这本书绝对是工程师案头必备的“实战手册”,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大部头”。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对“技术及图册”这种组合标题有点疑虑,担心它会像很多同类书籍一样,要么技术讲解得云里雾里,要么图册部分只是一些粗糙的线条画,根本无法用于实际参考。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技术部分,特别是关于蝶板的流体力学优化设计那一章,逻辑性极强,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特定曲率的蝶板在全开状态下能有效降低流体阻力和冲蚀。更难得的是,这种理论阐述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对应的二维和三维工程图解,图纸的清晰度和规范性达到了国家标准甚至更高的水准。我特意拿它和我们公司内部的CAD标准库进行了比对,发现这本书里的表达方式更符合现代化的三维建模习惯,标注的清晰度也更高。这对于我们正在推行数字化设计的团队来说,简直是提供了现成的、高质量的范例素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搭建了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桥梁,让那些晦涩难懂的力学计算,能够立刻转化为读者面前一目了然的工程图形。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设备维护和改造一线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来说,最头疼的就是老旧设备的技术资料缺失。我们手头有几套服役了快二十年的大型管道系统,里面的蝶阀一旦出现故障,拆下来一看,原厂图纸早没了,想找个完全匹配的替代品简直是天方夜 sehat(奢望)。直到我翻到这本《蝶阀设计技术及图册》,我才发现它在“图册”这个环节做得极其出色。它收录了大量标准尺寸、连接形式(法兰、对夹式、支耳式等)以及驱动装置(手动、气动、电动)的标准接口图和尺寸对照表。最绝的是,它还涵盖了一些非标件的结构示意图和关键尺寸标注习惯。我利用书里提供的那些通用设计规范和图例,成功地根据现有设备的残存信息,逆向推导出了几个关键阀门的维修尺寸,大大缩短了停机时间。这本书与其说是教你怎么“设计”一个全新的阀门,不如说它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解码”和“复原”现有工业阀门图纸的工具箱。对于采购、维修和备件管理部门的同事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可能比设计部门的还要高出三分之一。

评分

标准K

评分

3200D341H25C金属密封蝶阀设计说明

评分

1000KD4n1H25C快速关闭蝶阀设计说明

评分

一、300D371X10Q中线衬胶对夹蝶阀

评分

Q前言

评分

第一节

评分

送货很快,继续支持

评分

重内容,重质量!!!

评分

价格便宜,内容充实。很不错值得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