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評分劉渡舟對青年中醫總是予以極大的關懷與支持。在他門診時,周圍總是圍著一大群本科學生跟他抄方學習。對於學生的提問,從來都給予耐心細緻的指點與教誨。在劉渡舟傢裏他的書案的玻璃颱片下壓著河南中醫學院學生小楊的一篇散文,從中可以看齣他為人師錶的崇高品德。標題為《不曾見麵的老師》。文中寫道:“1982年,我還是個中醫盲,考入河南中醫學院之後,聽高年級的同學說,在北京有一個著名的中醫專傢對《傷寒論》頗有研究。我懷著渴望知識和仰慕名人的心情,給在遠方的老專傢發齣瞭第一封信。信中寫道:‘敬愛的老師,我是多麼渴望成為您的學生啊!’沒想到,7天後就接到瞭迴信。信中說:‘你的精神很使我感動,我認為,中醫要發展,老年人就應該授業於年輕人,因此,我願與你交個朋友,共研醫道’。信是用正楷寫的,蒼勁有力。雖然我沒見過他的手跡,但我相信,這封信是老專傢親自書寫和發齣的”。
評分背部為陽,心是陽中之陽,肺是陽中之陰。腹部為陰,腎是陰中之陰,肝是陰中之陽,脾是陰中之至陰。
評分對於《傷寒論》398條條文排列意義,劉渡舟認為《傷寒論》398條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條文之間,或隱或現,或前或後,彼此間都有聯係。作者在寫法上,充分發揮瞭虛實反正,含蓄吐納,對比互明,言簡義永的文法與布局,從而把辨證論治方法錶達無遺。研究《傷寒論》,首先要領會條文的組織排列意義,要在每一內容中,看齣作者的布局和寫作目的,能學到條文以外的東西,要與作者的思想共鳴,纔能體驗齣書中的精神實質。例如《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30條:從第1條到第11條的內容是全書的綱領,具有指導全書,統領辨證的意義;從第12條到第28條,以穿插交敘的方法闡述瞭桂枝湯方的臨床適應證、禁忌證以及加減變化諸證,並引齣麻黃桂枝閤方的3個小汗法,作為其後論述麻黃湯證之先序;第29條與第30條,以誤治救逆的形式具體地為“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作瞭示範。可見《傷寒論》之398條有經有緯,發生著縱橫的聯係,以盡其辨證論治之能事。
評分【原文】帝日:五髒應四時,各有收受乎?岐伯日: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榖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予D,開竅於耳,故病在五髒。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榖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中央黃色,人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榖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評分劉渡舟還十分重視六經病提綱證的作用。《傷寒論》六經病證,各有提綱證一條。提綱證是指能夠反映齣每一經絡及其相關髒腑之生理、病理基本特點的證候群,對於某一經的辨證具有比較普遍的意義。例如太陽病提綱證曰:“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脈浮”,是邪氣客於肌錶,人體正氣抗邪於外的反映;“頭項強痛”,是太陽經脈受邪,而經脈氣血不利的反映;因為太陽經脈絡腦下項,頭項是太陽經脈所主之專位,故頭項強痛是太陽經受邪獨有的證候;“惡寒”與“脈浮”並見,是衛陽被傷,不能溫煦肌錶的反映。此一脈二證反映瞭太陽經病變的基本脈證特點,揭示瞭太陽主病在錶的病變規律,因而,臨床辨證隻要掌握瞭提綱證,就能做到綱舉目張,心中瞭然。此外,劉渡舟還認為六經辨證方法,原為邪氣傷人而立論,並非隻針對傷寒之一病。應該看到,辨證之法是從六經之體而求證,由於六經之體各異,與六經相互絡屬的各髒腑的生理、病理特點各不相同,所以每一經的證候特點也就隨之不同。六經病提綱證反映瞭六經各自證候的共同特點,因此,掌握瞭六經病提綱證,不僅能夠掌握其在傷寒病中的辨證規律,而且還可以將其擴大至雜病的辨證範圍。正如清代醫學傢柯韻伯所說:“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傷寒雜病,治無二理,鹹歸六經之節製”。
評分值得推薦!
評分很好,對中醫愛好者有幫助。
評分這本書看上去是劉老的,其實裏麵是,其他人的臨床用藥例子,我翻瞭一下,扔到垃圾桶裏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