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在基层通信站工作的维护人员,虽然不直接参与设计,但对防雷接地系统的可靠性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这本书,对我理解设备为何会因雷击而损坏,以及如何从源头上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关于“接地工程设计”的详细说明,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接地网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接地电阻不达标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例如,书中对不同类型接地体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增加接地体数量、改变接地体埋设方式来降低接地电阻,这些知识对我日常的维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当我看到书中对“等电位联结”的强调时,我更加理解了为何设备之间需要用接地线连接起来。以往,我们可能只是机械地执行图纸上的连接要求,而现在,我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其背后的原理——通过等电位联结,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雷击时各部分之间的电位差,从而保护敏感设备免受损坏。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了一个更理解“为什么”的积极参与者,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对设备安全的保障能力。
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专业书籍。书中对“接地工程设计”的阐述,可谓面面俱到。我以前一直觉得接地就是把金属埋到地下,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接地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工程。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接地体,如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环形接地体等,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书中还提供了计算接地电阻的方法,并给出了不同土壤电阻率下的接地电阻设计值,这对于我们进行实际工程设计非常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书中强调了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对接地体和接地引线的防腐措施、连接方式都做了详细规定。这让我意识到,一个长期有效的防雷接地系统,不仅要保证设计之初的性能,还要考虑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读完这本书,我对通信局(站)的接地系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其在保障通信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进入通信工程领域的初学者,我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感到既敬畏又好奇。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空白。在学校里,我们接触到的只是防雷接地的基础理论,而对于如何在实际的通信局(站)中进行具体的设计,却了解甚少。这本书以其严谨的语言和详尽的图示,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实际工程设计的大门。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术语”章节,它详细解释了许多专业词汇,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后续章节的内容。例如,“雷击”、“感应雷”、“地电位反击”、“浪涌保护器”等概念,在书中都有清晰的定义和解释。接着,在“基本规定”和“防雷工程设计”部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通信局(站),学习如何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接闪器类型,如何计算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以及如何布置接地系统。这本规范的学习过程,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技能的培养,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读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后,我深刻体会到了标准化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在此之前,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设计往往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同地区、不同设计单位的方案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在某些关键环节的处理上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本书的发布,无疑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座标杆。它不仅明确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更在技术细节上进行了深入的规定。例如,书中对电磁兼容(EMC)设计的重视,将其纳入防雷接地规范中,体现了对通信设备安全运行的全面考量。一个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不仅要防止直接雷击,还要有效抑制雷电感应和传导的电磁干扰,确保通信信号的稳定传输。规范中关于屏蔽、滤波、隔离等EMC措施的阐述,以及如何将其与防雷接地系统有机结合,为我们设计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环境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种体系化的设计理念,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评分初次拿到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我就被它厚实而严谨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清晰地划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工程设计、接地工程设计、等电位联结、电磁兼容设计、安全要求以及附录等多个章节。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精准地概括了其核心内容,预示着这是一部涵盖了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全方位的专业技术规范。我尤其关注的是“雷击风险评估”这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后续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评估的步骤、方法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建筑物的高度、形状、所处地理位置、雷暴活动的频繁程度以及通信设备的敏感性等。这种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更准确地判断潜在的雷击风险等级,从而制定出最适合的防雷保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过度设计或因风险评估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我想,对于通信行业来说,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重中之重,而雷击无疑是最大的威胁之一。这本规范的出现,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一套科学、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通信工程多年的技术人员,长期以来,在防雷接地设计方面,我们常常依赖于经验和一些零散的技术资料。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设备的复杂性和敏感度也随之提高,对防雷接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有机会接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我感到非常振奋。特别是关于“防雷工程设计”和“接地工程设计”的章节,其内容的详实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不仅规定了各类防雷装置(如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的技术要求,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通信局(站)的防雷布点原则、选材标准以及施工工艺。例如,对于高层建筑通信站,书中提出了多级防雷的理念,结合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的措施,并强调了等电位联结的重要性,以减小雷击瞬间的电位差。接地部分更是细致入微,涵盖了接地体的形式、接地电阻的测量与要求、接地网的构成等,并对不同土壤电阻率下的接地设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内容为我们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行的技术指导,能够有效地提升我们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雷击事故的发生概率。
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出版,让我看到了中国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进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这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充分展现了我国在防雷接地工程设计方面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总则”部分所阐述的规范编制的目的和依据,这为我们理解和应用该规范奠定了基础。规范中对不同级别通信局(站)的防雷要求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这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防雷保护方案,避免了“一刀切”的做法。此外,书中对“安全要求”的重视,不仅包括了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还涉及到了环境安全,这体现了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注意到,规范中还列举了许多参考标准和文献,这表明该规范是基于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而制定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对于任何一家致力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或个人来说,拥有一本这样的国家标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通信工程领域摸爬滚打的老工程师,我深知防雷接地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积累不断完善的。此次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我倍感欣慰。这本书不仅对传统的防雷接地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规范,更在“电磁兼容设计”这一新兴领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电磁干扰的影响不容忽视,而雷电作为一种强大的瞬时电磁脉冲源,其对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更是难以估量的。规范中将电磁兼容的设计理念融入到防雷接地工程中,例如通过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来减小电磁耦合,通过屏蔽和滤波来阻止电磁波的侵入,以及对通信线路的防护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更加全面和完善的解决方案。我尤其赞赏书中对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通信局(站)的防雷设计,其提出的差异化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需求,展现了规范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工程设计宝典。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等电位联结”的章节印象深刻。在通信系统日益复杂、设备集成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有效防止不同设备之间因雷击而产生巨大的电位差,保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书中详细阐述了等电位联结的原理,以及在通信局(站)中不同区域、不同设备之间进行等电位联结的具体做法。它明确了需要进行等电位联结的范围,包括金属构件、电气设备外壳、屏蔽层、管线等,并提出了具体的连接方式和要求。这对于消除接地系统中的“地环路”效应,抑制电磁干扰,保护敏感电子设备免受瞬态过电压的损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统,不仅仅是独立的接闪器和接地体,更是一个相互连接、协同工作的整体。
评分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严谨的技术研讨。书中对于“雷击风险评估”的论述,并非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包含了对实际场景的深入分析。它教导我们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雷电威胁,例如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并分析这些威胁对通信设备可能造成的具体危害。通过风险评估,设计人员能够量化雷击的概率和潜在损失,从而更有效地分配资源,选择最恰当的防护策略。例如,对于地处雷暴高发地区,且设备极为重要的通信枢纽,风险评估会得出较高的雷击风险等级,此时就需要采取更全面、更高级别的防雷措施。反之,在雷击概率较低的地区,则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简化设计,降低成本。这种基于风险的决策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针对性和经济性。书中对于风险评估的表格和计算方法,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使得即使是经验不足的设计师,也能循序渐进地完成风险评估工作。
评分就是性价比不高,印刷一般。
评分非常好的东西,值得购买!
评分建筑规范专业必备,正版
评分非常好的东西,值得购买!
评分建筑规范专业必备,正版
评分建筑规范专业必备,正版
评分就是性价比不高,印刷一般。
评分我要发票,没有也不会给一张收据
评分非常好的东西,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