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 IPSec VPN實戰指南

Cisco IPSec VPN實戰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秦柯 著
圖書標籤:
  • Cisco
  • IPSec
  • VPN
  • 網絡安全
  • VPN配置
  • 網絡技術
  • 安全實踐
  • Cisco設備
  • 網絡工程
  • 實戰指南
  • 配置案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270030
版次:1
商品編碼:10970313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2
字數:42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Cisco IPSec VPN實戰指南》是一本全麵介紹Cisco IPSec VPN的圖書,主要涉及在Cisco路由器和ASA硬件防火牆上的IPSec VPN技術。
   《Cisco IPSec VPN實戰指南》一共分為10章,分彆介紹瞭VPN技術、GRE技術與配置、IPSec基本理論、站點到站點IPSec VPN、影響IPSec VPN的網絡問題、IPSec VPN中的高可用性技術、動態多點VPN(DMVPN)、組加密傳輸VPN(GETVPN)、Easy VPN、ASA策略圖等。本書附錄還詳細地介紹瞭Cisco模擬器的配置與使用。使用附錄中介紹的模擬器可以實現本書中介紹的所有實例,因此本書的頭一個特點就是實例的可操作性很強。本書的第二個特點就是采用瞭不同的講述方式,作者不是生硬地介紹各種IPSec VPN特性,而是結閤多年Cisco安全教學經驗,首先展示各種IPSec VPN的故障現象,然後深入淺齣、一步一步地分析導緻這些故障的原因,最後給齣相應的解決方案,讓讀者能夠學習到整個排錯和分析的過程與思路。本書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大量作者原創的獨門VPN解決方案,在一些特殊部署環境使用這些解決方案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Cisco IPSec VPN實戰指南》適閤正在準備參加CCNA安全(640-553)、SECURE(642-637)、FIREWALL(642-617)、VPN(642-647)、CCIE安全筆試(350-018)以及CCIE安全實驗考試的考生閱讀,也是從事Cisco安全技術的工程師必不可少的現場參考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VPN技術簡介
1.1 VPN産生背景
1.2 VPN的兩種連接方式
1.2.1 站點到站點(Site to Site)
1.2.2 遠程訪問(Remote Access)

第2章 GRE
2.1 GRE技術簡介
2.2 GRE基本實驗
2.2.1 實驗實際接綫狀況介紹
2.2.2 實驗拓撲
2.2.3 實驗介紹
2.2.4 基本網絡配置
2.2.5 GRE和動態路由協議OSPF配置
2.2.6 查看狀態與測試

第3章 IPSec基本理論
3.1 基本原理介紹
3.2 IPSec框架
3.2.1 散列函數
3.2.2 加密算法
3.2.3 封裝協議
3.2.4 密鑰有效期
3.3 互聯網密鑰交換協議IKE(Internet Key Exchange)
3.3.1 IKE與ISAKMP
3.3.2 IKE的2個階段與3個模式

第4章 站點到站點IPSec VPN
4.1 經典站點到站點IPSec VPN
4.1.1 實際接綫狀況
4.1.2 實驗拓撲介紹
4.1.3 基本IP地址配置
4.1.4 VPN路由分析
4.1.5 IOS IPSec VPN的經典配置
4.1.6 測試IPSec VPN
4.1.7 查看IPSec VPN的相關狀態
4.2 ASA站點到站點IPSec VPN
4.2.1 實際接綫狀況
4.2.2 實驗拓撲介紹
4.2.3 基本網絡配置
4.2.4 ASA站點到站點IPSec VPN配置
4.2.5 測試IPSec VPN
4.2.6 ASA查看IPSec VPN的相關狀態
4.3 路由器GRE Over IPSec站點到站點VPN
4.3.1 經典IPSec VPN配置方式問題分析
4.3.2 分析GRE Over IPSec解決問題的思路
4.3.3 實際接綫狀況
4.3.4 實驗拓撲介紹
4.3.5 基本網絡配置
4.3.6 配置GRE隧道
4.3.7 配置動態路由協議OSPF
4.3.8 配置IPSec VPN保護站點間GRE流量
4.3.9 測試與查看GRE Over IPSec
4.3.10 其他GRE over IPSec配置方式
4.4 路由器SVTI站點到站點VPN
4.4.1 VTI技術介紹
4.4.2 實際接綫狀況
4.4.3 實驗拓撲介紹
4.4.4 基本網絡配置
4.4.5 配置SVTI隧道
4.4.6 測試並查看隧道狀況
4.4.7 配置動態路由協議OSPF
4.5 總結

第5章 影響IPSec VPN的網絡問題
5.1 動態地址問題
5.1.1 問題描述
5.1.2 動態crypto map實驗
5.2 動態DNS(DDNS)技術介紹
5.2.1 DDNS技術介紹
5.2.2 DDNS在IPSec VPN的使用
5.2.3 DDNS在IOS上的配置
5.3 加密設備NAT對IPSec VPN的影響
5.3.1 問題描述
5.3.2 加密設備NAT問題分析實驗
5.4 中間網絡ASA防火牆對IPSec VPN的影響
5.4.1 問題描述
5.4.2 Cisco ASA防火牆對IPSec VPN的影響實驗
5.5 中間網絡PAT對IPSec VPN的影響
5.5.1 問題描述
5.5.2 PAT地址轉換技術對IPSec VPN的影響實驗

第6章 IPSec VPN中的高可用性技術
6.1 IPSec VPN高可用性技術介紹
6.2 DPD技術介紹
6.2.1 DPD技術描述
6.2.2 DPD工作模式
6.2.3 DPD技術測試
6.3 RRI技術介紹
6.3.1 技術描述
6.3.2 RRI技術配置與測試
6.4 鏈路備份的IPSec VPN介紹
6.4.1 鏈路備份IPSec VPN
6.4.2 鏈路備份IPSec VPN配置與測試
6.5 設備備份IPSec VPN(Redundancy VPN)介紹
6.5.1 設備備份IPSec VPN
6.5.2 設備備份IPSec VPN(Redun-dancy VPN)配置與測試
6.6 高可用性站點到站點IPSec VPN最佳方案
6.6.1 高可用性站點到站點IPSec VPN最佳方案
6.6.2 高可用性站點到站點IPSec VPN最佳方案配置與測試

第7章 動態多點VPN(DMVPN)
7.1 DMVPN介紹
7.1.1 傳統IPSec VPN高可用性問題分析
7.1.2 DMVPN的優點
7.1.3 DMVPN的4大組成協議
7.2 經典DMVPN實驗
7.2.1 實際接綫狀況
7.2.2 實驗拓撲
7.2.3 基本網絡配置
7.2.4 mGRE與NHRP配置
7.2.5 測試 NHRP
7.2.6 動態路由協議EIGRP配置
7.2.7 測試與調整EIGRP
7.2.8 配置IPSec VPN
7.2.9 查看DMVPN狀態
7.2.10 MVPN中"包治百病"的"大招"
7.3 DMVPN第三階段
7.3.1 DMVPN三個發展階段介紹
7.3.2 DMVPN三個發展階段比較錶
7.3.3 DMVPN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分支站點間隧道處理方法比較錶
7.3.4 DMVPN第二階段NHRP工作流程介紹
7.3.5 DMVPN第三階段NHRP工作流程介紹
7.3.6 第三階段DMVPN實驗
7.4 DMVPN兩種高可用性解決方案
7.4.1 解決方案1:單雲雙中心
7.4.2 DMVPN單雲雙中心配置
7.4.3 解決方案2:雙雲雙中心
7.4.4 DMVPN雙雲雙中心配置

第8章 組加密傳輸VPN(GETVPN)
8.1 GETVPN概述
8.2 傳統IPSec VPN在企業網內部部署時齣現的問題
8.2.1 問題1:影響QoS
8.2.2 問題2:點對點IPSec SA造成的問題
8.2.3 問題3:覆蓋路由(Overlay routing)問題
8.3 GETVPN技術介紹
8.4 GETVPN如何解決傳統IPSec VPN所帶來的問題
8.4.1 解決問題1:影響QoS
8.4.2 解決問題2:點對點IPSec SA問題
8.4.3 解決問題3:覆蓋路由(Overlay routing)問題
8.5 GETVPN與傳統IPSec VPN技術的比較
8.6 GETVPN三大組成部分
8.7 GETVPN工作流程圖
8.8 兩種GETVPN的密鑰
8.9 GETVPN的3種安全關聯(SA)
8.10 GETVPN的網絡流量
8.11 協作密鑰服務器(Cooperative Key Server)
8.12 GETVPN密鑰更新特點
8.13 GETVPN中的防重放攻擊技術
8.14 GETVPN感興趣流訪問控製列錶配置指南
8.15 GETVPN實驗
8.15.1 實際接綫狀況
8.15.2 實驗拓撲
8.15.3 基本網絡與OSPF配置
8.15.4 首要和次要密鑰服務器同步RSA密鑰
8.15.5 首要密鑰服務器上的GETVPN配置
8.15.6 組成員一GETVPN配置
8.15.7 GETVPN crypto map調用位置分析
8.15.8 組成員二GETVPN配置
8.15.9 查看首要服務器GETVPN狀態
8.15.10 查看組成員GETVPN狀態
8.15.11 組成員上測試GETVPN的加解密
8.15.12 在首要密鑰服務器KS1上配置次要密鑰服務器KS
8.15.13 配置次要密鑰服務器KS
8.15.14 查看協作密鑰服務器
8.15.15 組成員訪問控製列錶配置
8.16 教主自創版DMVPN + GETVPN實驗
8.16.1 實驗設計介紹
8.16.2 實際接綫狀況
8.16.3 實驗拓撲
8.16.4 基本網絡配置
8.16.5 mGRE隧道配置
8.16.6 靜態路由配置
8.16.7 配置密鑰服務器KS
8.16.8 配置組成員
8.16.9 測試

第9章 Easy VPN
9.1 Easy VPN簡介
9.1.1 Easy VPN特點介紹
9.1.2 Easy VPN中心站點管理的內容
9.1.3 Easy VPN的部署
9.1.4 Easy VPN IKE第一階段兩種認證方式
9.2 主動模式3個數據包交換介紹
9.3 Cisco EzVPN IKE的三個階段
9.3.1 Cisco EzVPN IKE第一階段介紹
9.3.2 Cisco EzVPN IKE第1.5階段介紹
9.3.3 Easy VPN IKE第二階段介紹
9.4 Cisco EzVPN軟件客戶端安裝
9.5 EzVPN經典配置實驗
9.5.1 實際接綫狀況
9.5.2 實驗拓撲
9.5.3 基本網絡配置
9.5.4 Windows XP基本網絡配置
9.5.5 Center路由器上EzVPN服務器配置
9.5.6 配置Windows XP上的EzVPN軟件客戶端並查看狀態
9.6 EzVPN特性
9.6.1 分割隧道(Split Tunneling)
9.6.2 保存密碼(save-password)
9.6.3 備用網關(backup-gateway)
9.6.4 其他EzVPN特性
9.7 EzVPN硬件客戶端
9.7.1 EzVPN硬件客戶端的3種工作模式
9.7.2 配置EzVPN硬件客戶端客戶模式
9.8 測試EzVPN各種模式的特性
9.8.1 測試客戶模式
9.8.2 客戶模式加上分割隧道
9.9 ISAKMP Profile技術
9.9.1 實際接綫狀況
9.9.2 實驗拓撲
9.9.3 基本網絡配置
9.9.4 配置站點到站點VPN
9.9.5 配置EzVPN
9.9.6 EzVPN對站點到站點VPN的影響
9.9.7 EzVPN對站點到站點VPN的影響問題分析
9.9.8 ISAKMP Profile技術簡介
9.10 Dynamic Virtual Tunnel Interface(DVTI)技術
9.10.1 實際接綫狀況
9.10.2 實驗拓撲
9.10.3 基本網絡配置
9.10.4 EzVPN DVTI配置
9.10.5 查看EzVPN DVTI狀態
9.11 GRE Over EzVPN完美解決方案
9.11.1 配置環迴口Loopback
9.11.2 配置EzVPN
9.11.3 配置GRE隧道
9.11.4 動態路由協議

第10章 ASA策略圖
10.1 Tunnel-Group
10.1.1 站點到站點IPSec VPN Tunnel-Group查詢
10.1.2 EzVPN Tunnel-Group查詢
10.1.3 SSL VPN Tunnel-Group查詢
10.2 Group-Policy介紹
10.3 ASA基本EzVPN配置
10.3.1 實際接綫狀況
10.3.2 實驗拓撲
10.3.3 基本網絡配置
10.3.4 基本EzVPN配置
10.3.5 基本EzVPN策略圖分析
10.4 策略繼承位置介紹
10.4.1 第1策略繼承位置:用戶屬性username attribute
10.4.2 第2策略繼承位置:用戶組策略user group-policy
10.4.3 第3策略繼承位置:Tunnel-Group默認組策略Default-group-policy
10.4.4 第4策略繼承位置:默認全局組策略DfltGrpPolicy
10.5 ASA策略圖策略優先順序測試
10.5.1 測試1:第1號策略繼承位置
10.5.2 測試2:第2號策略繼承位置
10.5.3 測試3:第3號策略繼承位置
10.5.4 測試4:第4號策略繼承位置
10.5.5 測試5:第5號策略繼承位置
10.6 ASA策略圖總結
10.7 ASA動態Crypto map配置
10.8 ASA L2TP over IPSec配置

附錄A Cisco模擬器配置指南

前言/序言


《網絡安全深度解析:構建企業級VPN解決方案》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網絡安全視角,重點聚焦於企業級VPN(虛擬私人網絡)解決方案的規劃、設計、部署與優化。不同於僅限於特定技術實現的指南,本書將從宏觀的網絡安全策略齣發,逐步細化到VPN在復雜網絡環境中的應用落地。內容涵蓋瞭VPN技術的演進、不同VPN類型的技術原理與適用場景、安全協議的深入剖析、以及在混閤雲、多分支機構等現代企業網絡架構中VPN的部署考量。本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通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和技術對比,幫助讀者理解如何根據業務需求選擇最閤適的VPN技術,並構建高效、安全的遠程訪問和站點間互聯解決方案。 詳細內容介紹: 第一章:網絡安全基石與VPN的角色定位 現代企業網絡安全麵臨的挑戰: 探討日益復雜的威脅態勢,包括已知與未知攻擊、數據泄露、內部威脅等,以及傳統安全邊界的模糊化。 VPN的齣現與演進: 迴顧VPN技術發展的曆史,從最初的撥號接入到如今的多樣化應用,理解其在保障網絡通信安全與私密性方麵的核心作用。 VPN在整體安全架構中的位置: 分析VPN如何與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禦係統(IDS/IPS)、身份認證與訪問控製(IAM)等其他安全組件協同工作,形成縱深防禦體係。 VPN的核心價值: 強調VPN在數據加密、身份驗證、網絡隔離、遠程訪問、站點互聯等方麵的關鍵貢獻,以及其對企業業務連續性和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章:VPN技術原理深度剖析 VPN的分類與模型: 遠程訪問VPN(Remote Access VPN): 詳細介紹其工作原理,支持單用戶或少量用戶從外部網絡安全接入企業內部網絡。 站點到站點VPN(Site-to-Site VPN): 闡述其如何連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企業分支機構或數據中心,實現內網互通。 虛擬桌麵基礎設施(VDI)與VPN的結閤: 分析VPN在支持安全遠程桌麵訪問場景下的應用。 隧道技術(Tunneling)詳解: 封裝與解封裝過程: 深入理解不同隧道協議如何將原始數據包封裝起來,穿越公共網絡。 常用隧道協議對比: PPTP (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分析其技術特點、優缺點及安全隱患,說明其在現代網絡中的局限性。 L2TP/IPsec (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IPsec): 詳細解析L2TP的工作機製,以及與IPsec結閤後帶來的安全增強,探討其適用場景。 SSL/TLS VPN: 深入講解基於SSL/TLS的VPN技術,包括其在Web瀏覽器和客戶端應用中的優勢,以及部署的靈活性。 IPsec VPN: 重點介紹IPsec協議族,包括AH(Authentication Header)、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IKE(Internet Key Exchange)等組件。 加密技術基礎: 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 闡述兩者的原理、優缺點及其在VPN中的應用(如密鑰交換)。 常用加密算法: AES、DES、3DES等,分析其安全性與性能。 哈希函數與數字簽名: 解釋其在數據完整性校驗和身份驗證方麵的作用。 第三章:IPsec VPN技術詳解與安全保障 IPsec協議族的核心組成: 認證頭(AH): 講解其提供的身份驗證和數據完整性保障。 封裝安全載荷(ESP): 詳細闡述其提供的加密、身份驗證和數據完整性保障。 安全關聯(Security Association, SA): 理解SA的建立、管理和銷毀過程,以及它在IPsec通信中的核心作用。 安全協議(IKE)的深度探索: IKEv1與IKEv2: 對比分析兩種協議版本在密鑰交換、身份驗證、安全性、效率等方麵的差異,以及IKEv2的優勢。 IKE協商流程: 詳細解析IKE Phase 1(密鑰交換與身份驗證)和Phase 2(建立安全隧道)的詳細步驟。 預共享密鑰(PSK)與證書認證: 講解兩種常用的身份驗證方式,分析各自的優缺點與適用場景。 IPsec VPN的傳輸模式與隧道模式: 傳輸模式(Transport Mode): 解釋其工作原理,適用於端到端加密。 隧道模式(Tunnel Mode): 詳細闡述其工作原理,適用於站點到站點VPN,將原始IP包封裝成新的IP包。 IPsec VPN的部署考量: NAT穿越(NAT Traversal): 解決NAT環境下IPsec VPN部署的挑戰。 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問題: 分析IPsec封裝對MTU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案。 第四章:SSL/TLS VPN技術與應用 SSL/TLS VPN的工作原理: 解釋其如何利用Web瀏覽器或獨立客戶端,通過SSL/TLS協議在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建立安全的加密通信通道。 SSL/TLS VPN的優勢: 強調其易於部署、無需安裝客戶端軟件(基於Web)、支持細粒度訪問控製、跨平颱兼容性好等特點。 SSL/TLS VPN的兩種部署模式: Portal模式(Portal Mode): 用戶通過Web瀏覽器訪問企業內部資源。 Tunnel模式(Tunnel Mode): 客戶端安裝插件或獨立客戶端,建立全流量隧道。 SSL/TLS VPN的安全機製: 證書驗證、客戶端身份認證、會話管理等。 SSL/TLS VPN的常見應用場景: 遠程辦公、閤作夥伴訪問、移動設備訪問等。 第五章:企業級VPN解決方案設計與規劃 需求分析: 明確業務目標、用戶群體、訪問資源、安全策略等關鍵需求。 VPN類型選擇: 基於需求分析,選擇最適閤的VPN類型(IPsec、SSL/TLS等),或考慮混閤部署。 網絡拓撲設計: 規劃VPN接入點、服務器部署、防火牆集成、IP地址分配等。 安全策略製定: 身份認證與授權: 集成Radius、LDAP、Active Directory等認證服務器,實現統一的用戶管理和權限控製。 訪問控製列錶(ACL): 精細化控製用戶對內部資源的訪問權限。 加密強度與密鑰管理: 選擇閤適的加密算法和密鑰長度,製定安全的密鑰輪換策略。 高可用性與災備: 設計冗餘的VPN網關,確保服務的連續性。 性能優化: 考慮網絡帶寬、VPN設備處理能力、加密/解密開銷等因素,進行性能調優。 第六章:VPN部署、配置與監控 通用VPN設備與軟件平颱: 介紹不同廠商的VPN解決方案,以及開源VPN軟件。 典型VPN網關配置: 以主流設備為例,詳細講解VPN隧道建立、策略配置、用戶認證等關鍵配置步驟。 防火牆與VPN的集成: 配置防火牆策略,允許VPN流量通過,並與其他安全功能聯動。 客戶端配置與部署: 指導用戶如何配置VPN客戶端,並進行批量部署。 VPN連接狀態監控: 實時監控VPN連接狀態、流量、用戶活動等。 日誌分析與審計: 收集和分析VPN日誌,用於故障排查、安全審計和威脅檢測。 第七章:VPN安全加固與故障排除 常見的VPN安全漏洞與攻擊: 分析中間人攻擊、重放攻擊、弱密鑰等風險。 VPN安全加固措施: 強製使用強加密算法和密鑰長度。 部署多因素認證(MFA)。 定期更新VPN軟件和設備固件。 實施最小權限原則。 進行定期的安全審計和滲透測試。 VPN常見故障排除: 連接建立失敗: 分析IP地址衝突、防火牆策略、配置錯誤等原因。 通信延遲高或不穩定: 檢查網絡帶寬、設備負載、路由配置等。 訪問資源受限: 檢查ACL、認證授權、NAT等配置。 利用日誌進行故障診斷。 第八章:高級VPN應用與未來趨勢 SD-WAN與VPN的融閤: 探討SD-WAN如何簡化VPN部署和管理,並提升網絡靈活性。 雲環境下的VPN部署: 針對公有雲、私有雲、混閤雲環境,介紹VPN的部署策略與最佳實踐。 零信任網絡訪問(ZTNA)理念與VPN的結閤: 分析ZTNA如何彌補傳統VPN的不足,並提供更精細化的訪問控製。 VPN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探討利用自動化工具和AI技術提升VPN的部署、管理和安全防護能力。 量子計算對VPN安全的影響與應對: 前瞻性地探討未來可能麵臨的挑戰。 本書特點: 宏觀視角: 從企業整體安全策略齣發,深入剖析VPN在其中的關鍵作用。 技術深度: 對IPsec和SSL/TLS VPN的底層技術原理進行詳細解讀,而非停留在錶麵配置。 實踐導嚮: 結閤豐富的案例分析和部署經驗,幫助讀者解決實際問題。 前瞻性: 探討VPN技術在現代網絡架構中的演進與未來發展趨勢。 本書適閤網絡工程師、安全工程師、IT架構師、係統管理員以及對企業網絡安全和VPN技術感興趣的IT從業者閱讀。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更深入地理解VPN技術,更有效地設計、部署和管理企業級VPN解決方案,從而顯著提升企業網絡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曾花費大量時間在各種技術論壇和博客上零散地學習Cisco IPSec VPN的知識,但總是感覺碎片化,難以形成完整的體係。直到我遇到這本書,我纔明白,什麼叫做“茅塞頓開”。作者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將IPSec VPN的各個組成部分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他首先從IPSec協議族的基本概念講起,包括AH(Authentication Header)、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以及安全關聯(Security Association, SA)的引入。在我看來,這是理解IPSec VPN的基礎,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接著,他深入到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詳細講解瞭IKEv1和IKEv2在密鑰交換和安全策略協商過程中的差異,以及它們在建立安全隧道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對IKE的Phase 1和Phase 2的詳細描述,包括預共享密鑰(PSK)、證書認證等多種認證方式的應用,讓我對如何安全地建立VPN連接有瞭全麵的認識。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QoS(Quality of Service)在VPN隧道中的影響的探討,這往往是許多其他書籍所忽視的。書中通過實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在IPSec VPN配置中考慮帶寬限製、優先級設置等問題,從而確保VPN流量的穩定性和流暢性。此外,書中關於VPN的部署模式,如遠程訪問VPN(Remote Access VPN)和站點到站點VPN(Site-to-Site VPN)的對比分析,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配置指導,都極具參考價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實戰兵法”,它幫助我將零散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形成強大的實踐能力。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我便被作者對IPSec VPN的嚴謹和深刻的理解所吸引。他沒有迴避IPSec VPN的復雜性,而是以一種庖丁解牛的姿態,將這項技術剖析得淋灕盡緻。書中對IPSec協議族各組件的講解,從AH到ESP,再到IKE,都顯得邏輯清晰,條理分棟。我尤其對作者在解釋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時所采用的方法印象深刻。他不僅詳細講解瞭IKEv1和IKEv2在安全關聯(SA)建立過程中的核心機製,還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不同協商模式下(如主模式、野蠻模式)的差異,以及各種認證方式(如預共享密鑰、數字證書)的優劣。在我看來,這是理解IPSec VPN安全性的關鍵。書中關於IPSec VPN在不同網絡拓撲下的部署策略,例如遠程訪問VPN和站點到站點VPN的配置方法,都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指導。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VPN性能調優的章節,它詳細講解瞭如何通過調整加密算法、分片處理等策略來優化VPN的傳輸效率,這對於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性能瓶頸非常有幫助。而且,書中關於VPN故障排除的章節,更是提供瞭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技巧,讓我能夠快速定位和解決VPN連接中的各種問題。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的講解,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傳遞。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在於它對Cisco IPSec VPN技術進行瞭一種近乎“考古式”的解構。我曾以為,網絡技術書籍無非就是堆砌命令和參數,但這本書卻以一種敘事的方式,將IPSec VPN的發展曆程、核心思想以及最佳實踐娓娓道來。作者並沒有將IPSec VPN視為一個孤立的技術點,而是將其置於整個企業網絡安全體係中進行考量。他詳細地分析瞭VPN在企業網絡安全策略中的作用,包括數據加密、身份認證、訪問控製等,並強調瞭IPSec VPN在構建安全遠程訪問、站點到站點互聯方麵的關鍵地位。書中對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的深入剖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不僅解釋瞭IKEv1和IKEv2在協商階段的不同之處,還詳細介紹瞭Phase 1和Phase 2的協商過程,包括安全關聯(SA)的建立、加密算法的選擇、身份認證方式等。作者通過大量的圖示和流程圖,將原本晦澀的協商過程可視化,大大降低瞭理解難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不同加密和認證算法時,不僅給齣瞭技術細節,還分析瞭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優缺點,例如AES的強大安全性與DES的性能損耗,MD5的快速性與SHA的更高安全性,這使得我對技術選擇有瞭更理性的認識。此外,書中關於策略(Policy)和轉換集(Transform Set)的概念解釋,清晰地界定瞭IPSec VPN在數據包處理中的角色,讓我理解瞭哪些數據流會被IPSec保護,以及如何定義保護規則。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它教會我如何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一項復雜的技術。

評分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時,我曾懷疑它是否會像市麵上其他技術書籍一樣,僅僅停留在命令的堆砌和參數的羅列。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深度,剖析瞭Cisco IPSec VPN的方方麵麵。他首先從IPSec協議族的起源和演進講起,讓我對這項技術有瞭曆史性的認識。接著,他深入到IPSec協議的核心組件,如AH、ESP,詳細闡述瞭它們在數據包處理中的具體作用。我尤其欣賞書中對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的講解,它不僅僅是介紹瞭IKEv1和IKEv2的不同,更詳細地闡述瞭在建立安全隧道過程中,密鑰交換、策略協商、身份認證等關鍵環節是如何運作的。大量的配置示例和詳細的注釋,讓我能夠一步步地跟著書中的指導進行實踐,並且深刻理解每一個配置命令的意義。書中對不同加密算法(如AES)和認證算法(如SHA-256)的比較分析,也為我提供瞭重要的參考,幫助我在實際應用中做齣最佳選擇。此外,書中關於VPN在不同網絡架構下的部署方案,以及在實際環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案,都極具參考價值。這本書讓我不再懼怕IPSec VPN的復雜性,而是充滿瞭解決問題的信心。

評分

對於我這種在網絡安全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而言,一本好的技術書籍,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要具備高度的實操性和前瞻性。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兩點。作者對Cisco IPSec VPN的講解,並非停留在簡單的配置命令羅列,而是深入到其背後的原理和設計思想。他對於IPSec協議族的精闢分析,讓我對AH和ESP協議在提供完整性和機密性方麵的作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特彆是對ESP協議中加密、認證、填充等功能的詳細闡述,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來保護數據傳輸的安全,讓我受益匪淺。書中對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的解讀,是我認為本書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作者詳細闡述瞭IKEv1和IKEv2在安全關聯(SA)建立過程中的具體步驟,包括密鑰交換、策略協商、身份認證等關鍵環節。通過大量的配置示例,他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可執行的操作,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個配置項的作用。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NAT-T(NAT Traversal)的討論,它解決瞭IPSec VPN在NAT環境下部署的難題,並提供瞭詳細的配置指導,這對於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網絡環境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VPN性能優化和故障排除的章節,更是為我解決實際工作中的難題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和方法。它不僅提升瞭我的技術能力,更讓我對IPSec VPN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

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像是一本“實戰攻略”。作者以一種非常直觀和易懂的方式,將Cisco IPSec VPN的配置和管理過程分解成一個個可操作的步驟。他首先從IPSec協議的基礎知識講起,包括AH、ESP等關鍵組件的功能,讓我對IPSec VPN的安全性有瞭初步的認識。隨後,他深入到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詳細講解瞭IKEv1和IKEv2在安全關聯(SA)建立過程中的核心機製,包括密鑰交換、策略協商、身份認證等。大量的配置命令和詳細的解釋,讓我仿佛置身於真實的設備前,親手進行配置和調試。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IPSec VPN在站點到站點和遠程訪問場景下的配置指導,這些都是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場景,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具有很高的實用性。而且,書中關於VPN性能調優和故障排除的章節,更是為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和方法。它不僅提升瞭我的技術能力,更培養瞭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分

在我看來,這本書是一部關於Cisco IPSec VPN的“百科全書”,它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將這項復雜的技術呈現在讀者麵前。作者對IPSec協議的深入剖析,從其核心組件AH和ESP的定義,到它們在提供數據完整性和機密性方麵的作用,都講解得非常透徹。我尤其對書中關於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的講解贊賞有加。他詳細闡述瞭IKEv1和IKEv2在安全關聯(SA)建立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包括密鑰交換、策略協商、身份認證等。通過大量詳實的配置示例,他將抽象的協議過程變得直觀易懂。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不同加密算法(如AES)和認證算法(如SHA-256)的詳細介紹,以及它們在IPSec VPN中的應用,讓我對如何在安全性與性能之間做齣選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還詳細講解瞭IPSec VPN在不同場景下的部署,如遠程訪問VPN和站點到站點VPN,並提供瞭相應的配置指導,這對於我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非常有價值。此外,書中關於VPN的性能優化和故障排除的章節,更是為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和方法。這本書不僅僅教會瞭我如何配置IPSec VPN,更讓我理解瞭IPSec VPN背後的邏輯和設計理念。

評分

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指導實踐的書籍,它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Cisco IPSec VPN的復雜世界展現在我的眼前。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的技術術語,而是從VPN的基本概念和應用場景入手,為讀者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認知框架。隨後,他深入到IPSec協議的核心,詳細講解瞭AH、ESP等關鍵組件的功能和作用。在我看來,最令人稱道的是書中對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的深入剖析。它詳細地解釋瞭IKEv1和IKEv2在安全關聯(SA)建立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包括密鑰交換、策略協商、身份認證等。通過大量的實際配置命令和詳細的注釋,作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讓我能夠輕鬆地在自己的環境中搭建和驗證。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NAT Traversal(NAT-T)的講解,它有效地解決瞭IPSec VPN在NAT環境下部署的難題,並提供瞭詳細的配置指南。此外,書中關於VPN流量的加密和解密過程的解釋,以及如何進行流量分類和策略配置,都讓我對IPSec VPN的實際工作原理有瞭更深入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它以最清晰、最直接的方式,將Cisco IPSec VPN的精髓傳授給我。

評分

一本令人驚嘆的著作,它以一種我從未預料到的方式,深入淺齣地剖析瞭Cisco IPSec VPN的構建與管理。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VPN的理解僅停留在“能夠遠程訪問公司內網”的模糊概念上,其背後的技術原理,尤其是IPSec加密、隧道建立、認證機製等,對我來說如同天書。然而,這本書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一步步引領我穿越瞭IPSec VPN的復雜世界。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的枯燥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網絡概念和VPN的必要性講起,為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隨後,他巧妙地引入瞭IPSec的核心組件,如AH、ESP、IKE等,並且通過大量的實際配置示例,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密鑰交換的章節,它詳細地闡述瞭Diffie-Hellman算法在保護密鑰安全方麵的作用,以及IKEv1和IKEv2協議在協商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書中對於不同加密算法(如AES、DES)和認證算法(如SHA、MD5)的比較分析,也讓我對如何在性能和安全性之間做齣權衡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僅僅是理論,書中大量的命令示例和逐步配置指導,讓我仿佛置身於真實的實驗環境中,親手搭建和調試VPN連接。每一個配置命令都附帶瞭詳盡的解釋,說明其作用和意義,並且提供瞭常見的排錯思路,這對於我這樣實踐經驗相對缺乏的讀者來說,是無價的財富。即使是在我遇到問題,嘗試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時,其清晰的邏輯和細緻的步驟,也讓我能夠快速定位問題所在,並加以解決。這本書讓我不再畏懼IPSec VPN的配置,而是充滿瞭實踐的信心。它不僅提升瞭我的技術能力,更培養瞭我解決實際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

評分

這本書以一種令人驚嘆的係統性和深度,將Cisco IPSec VPN的知識體係展現在我麵前。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命令的講解,而是深入到IPSec協議的設計理念和工作原理。他首先從IPSec協議族的組成部分講起,如AH和ESP,詳細闡述瞭它們在提供數據完整性和機密性方麵的作用。我尤其欣賞書中對IKE(Internet Key Exchange)協議的精闢分析,它詳細地闡述瞭IKEv1和IKEv2在安全關聯(SA)建立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包括密鑰交換、策略協商、身份認證等。通過大量的配置示例和圖解,作者將復雜的協議過程變得清晰易懂。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VPN在不同網絡環境下的部署策略,例如在NAT環境下如何實現VPN連接,以及如何進行性能優化和故障排除。這些都是實際工作中非常寶貴的經驗。而且,書中對於安全性的探討,例如如何選擇更安全的加密算法和密鑰管理策略,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的學習,更是一種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傳授。

評分

看著是正版貨

評分

書很好,很實用,實例非常不錯,適閤任何階段的人學習。

評分

買著看看。。。。。。。。還是有幫助

評分

東西質量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

價格實惠,送貨很快....

評分

很好,很好,用來參考一下

評分

這本書被你們踩過啊!!!!!!!難道是從泥湯裏撈齣來的?

評分

非常滿意

評分

找瞭好久終於買到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