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义的系列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义的系列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彗生 编
图书标签:
  • 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美德
  • 教育
  • 故事
  • 国学
  • 文化传承
  • 青少年
  • 品德教育
  • 中华民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45592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9425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青少年德育教育课外系列读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9
字数:1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义”,作为道德规范,是儒学中的重要命题,在春秋初期,即被广泛应用,早有“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说法。义,在五常中居第二位。孔子主张社会要崇尚德性,而“义”是人实现德性的途径。孔子有时也将义作为“德”来使用,“上好礼,则臣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孔子认为,个人的得失利害,就受义的制约,所谓“见得思义”,即遇到有所得之时,要想一想是否合乎义,不要见利忘义。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将“义”分为两种:一是道德原则、标准;二是君臣之间或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的一种道德责任。尊敬长者是“义”的表现,不该得到的而得到了是不义的行为。荀子则提倡“隆礼贵义”的道德作用。他认为一个国家是否以“礼”“义”治国,决定着国家的兴衰。荀子认为,人有私利,这是人固有的属性,但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个社会的道德准则。陆贾、董仲舒、扬雄、韩愈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仁义观,认为仁是人的立身之本,义是人的行为准则。“义”,作为儒家道德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其思想内涵由最初的仪表演绎成重要的道德规范,由重义贬利到义利并重,对规范人的行为,加强人的修养,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沧桑巨变的今天,我们在义利关系上,既要大力倡导通过合法劳动致富,同时,更要提倡人的行为应坚持正义,合乎公益,人与人之间要重视情义。“义”,仍然是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人格的重要标准之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义的系列故事》个个独立成篇,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像串连的珍珠,紧紧围绕“义”这一道德范畴,自成一家,其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感人。如“苏武持节守大义”: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后流放到北海牧羊。作为一名汉朝使节,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能在条件恶劣、时间漫长的人生中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他的名字才能流芳千古。“举大义捐资为国家”:汉武帝时期,因经常同匈奴打仗,耗费了很多钱财,使得国家钱粮亏空。河南郡一个有名的富户叫卜式,他听到天子诏令,心情非常不平静,回到家中对妻子说:“国家现在因和匈奴打仗而军饷困难,我打算上书朝廷,献出我们家产的一半给国家,作为保卫边疆的军饷。”还有一年的秋天,潼关以东的地区发生了水灾,卜式又挺身而出,捐献了20万钱来救济灾民。河南太守上报了在河南地方捐款人的名单,汉武帝又看到了卜式的名字,马上想起了几年前卜式献产报国的事,大为感动。为了表彰卜式深明大义、捐献家产之举,汉武帝向全国公告:卜式对国家忠诚大义,特赐给卜式关内侯爵位,黄金四十斤,田十顷。“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在国家困难之际,能够如此深明大义,真是令人敬佩啊!

内页插图

目录

义侠豫让自残刺赵襄
孟母教子三迁居
齐继母忍痛割爱
聂政舍身谢知己
魏奶娘舍身护主
弦高舍财退秦师
荆轲秉义刺秦王
楚霸王死为鬼雄
张骞遭困心向国
苏武持节守大义
李膺慷慨勇赴死
黄浮大义斩徐宣
王忳行义不为利
寇恂为国宴贾复
人在曹营心在汉
关云长义释曹操
华元救人救到底
陈东为谏不畏死
魏胜抗金挽国难
李诚之舍生抗金
洪浩守节不降金
胡长孺惩贪救灾
黄钏抗倭死不屈
官禄有价义无价
夏完淳严辞斥叛
武训行乞办义学
杨儒大义为国全
舍生取义的邓世昌
举大义捐资为国家
编后记

前言/序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义的系列故事 一、 编纂宗旨与核心价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义的系列故事”旨在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着重选取并阐释“义”这一核心价值观在历史长河中的具体体现。丛书以生动的故事为载体,以教育为导向,力求让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深刻理解“义”的内涵,认识其在个人修养、社会和谐、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深信,一个民族的精神生命,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之上。“义”,作为中华传统道德伦理体系中的基石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塑造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品格,也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脊梁。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当下,重拾与弘扬“义”的精神,对于涵养家国情怀、培育健全人格、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本丛书的编纂,并非简单地复述古籍,而是以现代的视角、鲜活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对“义”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们力图摆脱枯燥的理论说教,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命运、一场场跌宕起伏的事件,让读者在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中,感受“义”的力量,体会“义”的温度,领悟“义”的智慧。 二、 “义”的内涵解析 “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概念,其含义丰富且多层次。它既是道德原则,也是行为准则,更是人生追求的境界。 1. 道义与责任: “义”最核心的层面,是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遵循合乎道义的原则。这包括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它要求人们明辨是非,在利益与道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付出代价,也要坚守正义。例如,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履行保护弱小的责任;在承诺面前言而有信,承担起约定带来的责任。 2. 公正与公平: “义”与公正、公平紧密相连。它要求人们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事件,反对偏袒、歧视与不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应力求平等,实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种公正,并非机械的平均分配,而是基于道义的考量,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尊重与待遇。 3. 仁爱与关怀: “义”并非冷冰冰的原则,它蕴含着对他人深切的仁爱与关怀。出于“义”的驱动,人们会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关怀与支持。这种关怀,是基于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同情心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 4. 诚信与承诺: “义”也体现在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品质上。一旦做出承诺,就要全力以赴去实现,不欺骗,不违约。这种诚信,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石,也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5. 尊师重道与孝悌: 在传统伦理中,“义”也体现在对长辈的尊敬,对师长的感恩,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孝”是“义”在家中的体现,“悌”是“义”在兄弟姐妹间的体现,“敬师”是“义”在学问传承中的体现。 6. 舍生取义: 在极端情况下,“义”甚至超越了生命本身。当道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能够为了坚守道义而牺牲生命,是“义”的最高境界,即“舍生取义”。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精神价值的至高追求。 三、 故事选材与叙事特色 本丛书的故事选材将广泛而深入,力求涵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中与“义”相关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 历史典故与传说: 挖掘中国历史上那些脍炙人口、代代相传的关于“义”的故事,如“关羽刮骨疗毒”、“韩信胯下之辱”、“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等。这些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直观地展现“义”的魅力。 2. 人物传记与事迹: 选取那些以“义”闻名于世的历史人物,如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苏武牧羊的坚贞不屈、孔子周游列国的仁义救世等等。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展现“义”在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坚守。 3. 民间故事与谚语: 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却蕴含着朴素“义”理的传说、故事和谚语,如“路不拾遗”、“乐于助人”等。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故事,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也更易于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4.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片段: 从《史记》、《论语》、《孟子》以及历代诗歌、小说中截取那些最能体现“义”精神的精彩片段,进行生动解读和改编,使其更具可读性。 5. 近现代的道德楷模: 适当选取近现代为国家、为人民、为正义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展现“义”在当代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在叙事上,本丛书将力求做到: 生动形象: 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情感,展现事件的曲折发展,让故事跃然纸上。 寓教于乐: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巧妙地融入对“义”的阐释,避免说教式的内容,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受到启发。 情境还原: 努力还原历史情境,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更能体会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选择与担当。 多视角解读: 在必要时,可采用多视角叙事,从不同人物的立场去展现事件,使故事更加丰满立体。 语言通俗易懂: 采用现代汉语,配以必要的注释,确保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理解。 四、 教育意义与现实价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义的系列故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与品格塑造。 1. 塑造高尚品格: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读者能够学习到仁爱、公正、诚信、担当等宝贵的道德品质,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培养社会责任感: 故事中人物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使其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并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 3. 增强文化自信: 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义”这一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读者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4. 促进人际和谐: 理解“义”的内涵,有助于读者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懂得尊重、理解、宽容和互助,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5. 应对现实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面临诸多诱惑和挑战,“义”的精神能够提供精神上的支撑和指引,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抵制不良风气。 6. 传承民族精神: 丛书是连接古今、沟通时代的桥梁,它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确保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 五、 目标读者与阅读体验 本丛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主要包括: 青少年学生: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健全人格。 青年群体: 引导青年群体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更好地认识自我,定位人生。 为人父母者: 为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向子女传递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 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 为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们提供深入了解“义”的绝佳途径。 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次深刻而愉快的文化体验。每一篇故事都将是一个窗口,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智者、勇者、仁者对话,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体会他们的价值取向。我们相信,当读者合上书页时,心中会涌起一股暖流,对“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生有了更明晰的感悟。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义的系列故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精神播种。我们期待它能点亮更多人的心灯,激励更多人成为践行“义”的先行者,共同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怎么说呢,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觉得有些醇厚,需要慢慢品味,但一旦你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那股浓郁的芬芳在舌尖蔓延,在心底回荡。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很多孩子,可能对“义”这个字的概念有些模糊,甚至觉得它有些老套。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这个古老的道德准则,重新赋予了生命力。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手法,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和、写实的笔触,描绘出在各种境遇下,人们如何选择“义”。比如,书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的学子,在考取功名和帮助受冤的朋友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即便这意味着他可能前途尽毁。这个故事让我反思,在利益与情义面前,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前者,而这本书则告诉我们,真正的“义”,不在于一时得失,而在于内心的坚守和对朋友的承诺。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涤荡了一番,对“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套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无非是一些陈词滥调的道德说教。然而,当翻开《义的系列故事》时,我着实被震撼到了。它没有用那种枯燥乏味的语言去灌输,而是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将“义”的概念融入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一个家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即使力量悬殊,也誓死不降,守护家园的壮举。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爱国情怀,更是一种对责任、对族人的承诺,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义不容辞。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古代君臣之间的“义”,关于朋友之间的“信义”,关于普通百姓之间的“邻里之义”。这些故事,虽然背景各不相同,但都传递着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在关键时刻,选择坚守道义,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对“义”的执着追求。

评分

读完这本《义的系列故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义”这个字,可以如此鲜活、如此深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书里描绘的那些场景,那些人物,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又像是跨越千年,但他们的精神内核却从未改变。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个关于“倾囊相助”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饥荒年代,一位普通百姓即便自己食不果腹,却依然将仅有的口粮分给了更为困苦的邻居。当时读到这里,我眼眶都湿润了。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支撑,是在绝境中闪烁的人性光辉。书中通过一系列这样生动的故事,将“义”从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了可感可触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仁义礼智信”中“义”字的力量,它是担当,是责任,是无私的付出,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这本书没有说教,没有空洞的大道理,它用一个个真实或改编自历史的片段,让我们潜移默化地去理解、去体会“义”的真正含义,也让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一丝精神的慰藉和前进的方向。

评分

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义的系列故事》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教育孩子路上的一盏明灯。它里面的故事,我都特意给我的孩子讲了。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关于“信守承诺”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为了给病重的母亲筹集药费,答应帮邻居干活,即使中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我的孩子听完之后,非常受触动,主动和我商量,以后要多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本书的书写风格非常贴近生活,故事性也很强,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接受。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义”的珍贵。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给孩子的心灵做一次洗礼,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莫过于那份真诚和义气。

评分

接触到《义的系列故事》这本书,真的是一种意外的惊喜。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太过于强调个人主义和利益,很多时候,那些美好的品质,比如“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为我们提供了一股清流。它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冲突,而是用一种非常自然的叙事,展现了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义”的体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知恩图报”的描写,一个被别人帮助过的人,即使多年以后,也始终不忘初心,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恩情。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反思,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得到帮助后,就轻易地遗忘了。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是在唤醒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善良和道义。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白“义”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