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丛书:夏峰先生集》的编写体现了夏峰学派以此学派以慎独为宗旨,以天理为要义,以天理伦常为基础的思想。《理学丛书:夏峰先生集》深刻体现作者的思想,他认为“毋自欺”即是“致知”的首要,只有“毋自欺”才能“好恶之实”以至“自慊”,这才是“知至诚意”,“诚意工夫只一毋自欺便了”。作者认为“慎独”就是“毋自欺”。
评分明清之际,面对清军的屠戮,孙奇峰以布衣起兵,天启三年(1623),“约同志,练乡勇。”崇祯九年七月,“守容城得全 。”
评分好书
评分粗略翻翻,感觉蛮有启发的。
评分原籍明直隶保定府容城县(今属河北省),后迁居河南卫辉府辉县。万历举人,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明亡,清廷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有《读易大旨》五卷、《理学宗传》、《圣学录》等著,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世称夏峰先生。钱锺书认为,“方苞写孙奇逢传,人家看了不满意,认为孙奇逢的为人,有三个特点:一是他的讲学宗旨比较突出,主张身体力行;二是他的义侠之迹,在明末乱世,他能够率领几百家据守险要,保全乡里;三是他的门墙广大,教育了很多人才。”
评分明亡后,由于故园被清军圈占,孙奇逢举家南迁至河南辉县。夏峰村位于辉县苏门山下,紧靠名泉百泉,山清水秀,地僻清幽。工部侍郎马光裕赠以田庐,孙奇逢从此隐居夏峰。此间清廷多次征诏,甚至以国子监祭酒之职相聘,均遭拒绝,时人尊称其为“征君”。
评分宋王尧臣等作《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释,盖祖向、歆之成规。郑樵作《通志?校雠略》,乃极不满之,谓其文繁无用。清初朱彝尊得《总目》钞本于天一阁,已无序释,因为之跋,归狱于樵。修《四库全书》时,即用其本著录。《提要》信朱氏之说,所以罪樵者尤至。虽其考证不免谬误,然可见编录书目,均当有解题,乃为尽善也。
评分想把这套丛书凑齐,终于差不多了
评分十一月一号的活动真给力,书很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