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又称玄学)亦即对世界本体以及人自身存在本质的探寻发轫于上古的“轴心时代”,这种探寻构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底里。亚里士多德全面系统地整合了古希腊数百年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的成果,进而提出“存在是什么”的问题,对存在本身进行追问,从而将古希腊哲学提升到纯粹形而上学的层面。亚里士多德由此展开对存在的分类,规定了实体的存在才是真正独立的存在,而其他一切属性的存在乃至一切范畴的存在都因这一实体的存在而得以存在。
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或称存在论)是他对后世哲学的贡献,难怪黑格尔称其为古希腊多才、渊博深刻的天才。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对话,只不过你的对话对象是沉睡了数千年的伟大思想家们的思想精粹,而这本书的作者则是这场对话的精妙的当代主持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批判旧有体系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尊重,他从未将过去的理论贬低为“过时”或“愚蠢”,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脉络中,展示了其逻辑上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局限性。这种成熟的学术态度,是很多新近的哲学著作所缺乏的。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勉强读完三分之一,期间不得不反复回顾前几章的内容,因为形而上学的许多概念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前一个概念的模糊理解,会在后续的论证中被无限放大。对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我对“确定性”的理解——哲学并不是为了提供铁板一块的确定答案,而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我们知识的边界和我们提问的深度。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并随着阅读者的心智成熟而展现出不同光芒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形而上学》的英文原版读起来真是一场智力上的冒险。对于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和反复咀嚼,因为它探讨的概念往往是抽象且极度精炼的。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导论部分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就让我略感压力,作者似乎没有打算轻易地将深奥的洞见喂到读者嘴里,而是要求我们自己去构建理解的桥梁。全书的结构编排得非常严谨,每章之间的逻辑推进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迷宫,你需要时刻注意作者在某个论断中埋下的细微伏笔,否则很容易在后续的章节中迷失方向。书中对“存在”、“实体”、“潜能与实现”等核心议题的探讨,绝非当代流行哲学读物中那种轻松的散文式阐述,它更像是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原始文本的现代学术重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古典形而上学流派分歧时的那种近乎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分析,他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将每种观点的内在矛盾与外在力量清晰地剥离出来,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几千年来哲学家们在同一问题上是如何绞尽脑汁的。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渴望真正深入西方思想根源的人准备的“硬核”教材,它不提供答案,但它能教会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评分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度与广度令人惊叹,它似乎试图涵盖自古希腊以来所有关于“终极实在”的重要论述。但正因为如此,某些主题的论述篇幅显得有些失衡。例如,对某个特定中世纪哲学家观点的深入剖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对于近代早期一些重要的反思性工作,却只是点到为止,这或许是受限于篇幅的无奈之举,却让追求全面性的读者感到一丝遗憾。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对逻辑工具的强调,它教会你如何拆解一个哲学论证,识别其前提和结论,这对于提升批判性思维是极有帮助的。我发现自己阅读完一个段落后,常常需要停下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作者的论点,否则那些复杂的从句和从句中的限定词很容易让我失去焦点。这本书不适合作为形而上学的入门读物,但它无疑是通往哲学研究生水平理解的一座坚固桥梁,它要求你不仅要“知道”这些理论,更要“理解”它们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校对工作显然是极其用心的,尽管内容本身已经足够烧脑,但印刷质量和清晰度确保了在长时间阅读过程中,视觉上的疲劳感能降到最低。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古代文本时,使用了非常规范的格式,这对于需要交叉验证原始资料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便利。然而,即便如此,某些章节的跳跃性依然让人感到措手不及。比如,当作者从讨论某个具体范畴(比如“原因”)的定义,突然转入对整个“本体论基础”的宏观探讨时,中间的过渡显得略微仓促。这要求读者必须具备极高的自我学习能力,需要自己去填补那些被认为不言自明的逻辑断层。我尝试过在咖啡馆阅读,但发现环境的嘈杂很容易打断我思考的连贯性,它更适合在一个安静的书房里,配上充足的空白笔记用来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概念网络。总而言之,它是一部结构严谨、考据扎实的学术巨著,但其门槛也同样高昂,它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心智的耐受力。
评分阅读体验上,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古雅且学术化,初读时常常需要对照手边的词典,即便我自认为英文基础尚可,但面对那些长句和高度浓缩的术语时,仍然感到吃力。不过,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它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律美——一种逻辑的、严密的、几乎是数学般的美感。它不像某些现代哲学著作那样追求清晰易懂的表述,而是更注重思想的完整性和逻辑推演的无懈可击。我特别喜欢其中几段对于“同一性与变化”的辩证分析,作者似乎总能在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之间,搭建起一座逻辑的拱桥,让你不得不佩服其思维的深度。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新的“学说”,而在于它对既有哲学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挑战。对于想要准备相关考试或进行深度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迫使你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精确,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对思维肌肉的一次高强度训练。那些追求轻松阅读体验的读者可能会望而却步,但对于真正的探索者来说,这正是一本难得的“磨刀石”。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
评分著名的亚里士多德英译本,装帧不错,内容不错,很好的书啊
评分9.对柏拉图“理念论”的集中考察,其难点的集中而有力的披露
评分支持外文版的哲学书,因为很多时候中文会引起异议,当然了,英文有时候也会有这个问题,但是看英文版的可以顺便学学英语嘛
评分经典书回顾英文经典了
评分“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学,对整个自然则漠不关心。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一个集中注意于定义”
评分“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学,对整个自然则漠不关心。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一个集中注意于定义”
评分“原因有四种意义,其中一个原因我们说是实体和所以是的是;另一个原因就是质料和载体;第三个是运动由以发生之点;第四个原因则与此相反,它是何所为或善,因为善是生成和全部这类运动的目的”
评分因为著作本身的条理清晰,所以在阅读的同时做些简单的梳理并不会很困难,自己翻阅过程中做了个摘录,作者观点表达足够清楚的地方原文抄下,某些地方自己做了总结,以备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