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分国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1:7600000)

世界分国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1:760000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图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地图集
  • 中国地图
  • 分国地图
  • 地理
  • 世界地图
  • 1:76000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地图
  • 参考书
  • 地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97875031626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00893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
正文语种:中文
审图号:GS(2011)1712号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覆盖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系列地图。
   热销30年 全新改片
   详细地名 中外对照
  

内容简介

  

2012世界分国系列地图。覆盖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系列地图。

作者简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专业级别的地图出版社,是编制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的专业机构,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历史、地理、交通、旅游类地图,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品牌产品,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中国地图出版社已出版地图、书刊8000多种,发行量超过了101亿册(幅),编制出版了许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图。

内页插图


世界分国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1:7600000) 前言 自古以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就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其辽阔的疆域、丰富的地貌和悠久的历史,共同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华大地。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愈发重要。对于每一位关心中国、了解中国的人来说,拥有一份详实、精准的地图,是探索其奥秘、认识其全貌的基础。 《世界分国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1:7600000)》正是这样一份力求将浩瀚中国尽收眼底的地理画卷。它不仅是一张地图,更是关于中国地理、人文、历史的点滴缩影,是了解当下中国、洞察其发展脉络的得力助手。本图册以1:7600000的比例尺,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地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阔疆域、多样的地貌特征、主要的人口聚居区以及重要的交通网络,并辅以必要的行政区划和地理信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国地理概览。 地图内容详述 一、 宏观格局:疆域全貌与行政区划 本图册以宏观视角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整体轮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辽阔的陆地疆界和漫长的海岸线。地图上清晰地标注出中国陆地边界与周边十几个国家接壤的情况,包括其主要的陆地边境线,以及与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相邻的地理位置。对于海上边界,也大致勾勒出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海上的地理邻近关系,以及南海诸岛的分布示意。 在行政区划方面,本图册重点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行政区划,即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所有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边界均被精确地划分出来,并以醒目的颜色或纹理进行区分,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辨识出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管辖范围。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这四个直辖市,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五个自治区,以及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台湾等省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特别行政区,其地理位置和边界也得到了清晰的标注,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原则。 二、 地貌多样:山川河流与地表形态 中国地貌特征丰富而复杂,素有“世界屋脊”、“高原之国”、“山国”等美誉。本图册通过精细的地形着色和等高线标注,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多样化的地貌景观。 高原与山地: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以其巍峨壮丽的景象占据了中国西南的大部分区域,是地图上的视觉焦点之一。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覆盖了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的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其中,其中的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其地理位置和高度得到了特别的示意。此外,塔里木盆地及其四周环绕的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也都在地图上清晰可见。东部,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黄土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另一种高原形态。 盆地与平原: 在高原和山地的边缘,分布着中国主要的盆地和广阔的平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大型盆地,是重要的农耕和聚居区。而辽阔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等)、珠江三角洲等,则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人口稠密地区,地图上以平坦的色块和低海拔标注来表现。 丘陵: 在山地与平原之间,分布着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如江南丘陵、两广丘陵等,它们在地形图上以起伏的等高线和介于平原与山地之间的海拔高度来体现。 海岸线与岛屿: 中国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连接着广阔的东海、黄海、南海。地图上详细勾勒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海南岛等主要半岛和岛屿。南海部分,则标注了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在内的重要岛礁,体现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 三、 水系网络:江河湖泊与海洋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塑造地貌、孕育文明的重要因素。本图册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庞大的水系网络。 主要河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长江,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腹地,最终注入东海。长江的干流以及其重要的支流如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长江三角洲水系等,都在地图上清晰标注。另一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蜿蜒九曲,最终注入渤海。黄河的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如渭河、汾河、洛河等,同样得到了详尽的展现。此外,黑龙江、珠江、辽河、海河、松花江、淮河、澜沧江(在境外称湄公河)等中国主要河流,也都在地图上有所体现,勾勒出中国的水系脉络。 湖泊: 中国拥有众多湖泊,其中不少是重要的淡水或咸水湖。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纳木错、色林错等中国最大的湖泊,以及分布在各大盆地中的其他主要湖泊,都在地图上被重点标记,反映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海洋: 中国濒临太平洋,拥有广阔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地图上清晰标示出东海、黄海、南海,以及它们与太平洋的连接。重要的海湾,如渤海湾、胶州湾、杭州湾、北部湾等,也在地图上得到了体现,反映了中国在海洋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四、 交通动脉:线路与枢纽 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图册着重描绘了中国主要的交通线路。 铁路网: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铁路网络之一。地图上标注出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包括京广线、京沪线、包兰线、陇海线、川藏线、青藏线、哈大线、沪昆线、兰新线、渝新欧等重要的干线铁路,以及连接各大城市的区域性铁路。高速铁路(高铁)线路也得到了突出展示,体现了中国在高铁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 公路网: 密集的公路网络是连接中国城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脉。地图上标注了中国国道主干线、重要省道以及连接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例如,G1(京哈高速)、G4(京港澳高速)、G5(京昆高速)、G6(京藏高速)、G7(京新高速)、G30(连霍高速)、G42(沪蓉高速)等纵横交错的路线,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公路大动脉。 航空枢纽: 重要的国际和国内航空枢纽,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以及其他主要城市的机场,都在地图上有所标记,表明了中国日益重要的航空运输地位。 主要港口: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拥有众多世界级港口。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青岛港、天津港、厦门港、香港港等主要沿海港口,以及长江沿线的重要内河港口,都在地图上得以体现,展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关键节点作用。 五、 地理信息:城市与地名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格局,本图册标注了大量的地名信息。 省会城市与重要城市: 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或首府,以及其他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西安、沈阳、大连、青岛、厦门、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拉萨、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南昌、合肥、福州、太原、石家庄、郑州、济南、银川、西宁等,都在地图上以不同大小的字体或符号进行标注,方便读者查找和了解各个区域的地理中心。 其他地名: 除了城市,地图上还标注了重要的河流名称、湖泊名称、山脉名称、盆地名称、海湾名称、海峡名称、重要岛屿名称以及部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理实体,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细致的地理信息。 地图使用指南 本图册采用了1:7600000的比例尺,这意味着在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地面76公里的距离。这种比例尺能够在大开本的地图上展现出中国的大部分重要地理要素,既保证了信息的清晰度,又不至于过于琐碎。 颜色与符号: 地图使用了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海拔高度,一般而言,颜色越深代表海拔越高,浅色或蓝色代表低海拔地区或水域。山脉、河流、城市、铁路、公路等地理要素也采用了特定的符号和颜色进行表示,读者可以通过图例说明来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网格系统: 为了方便定位,地图通常会设置经纬度网格。经纬度线可以帮助读者大致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并进行地理坐标的估算。 图例说明: 每一幅地图都配有详细的图例说明,解释了地图上使用的所有符号、颜色以及文字标注的含义。请在使用地图前仔细阅读图例,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信息。 结语 《世界分国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1:7600000)》是一份集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地理工具。它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工艺,将中国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对于地理研究者、学生、商务人士,还是对中国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份地图都将是探索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宝贵伙伴。希望这份地图能够帮助您更好地领略中国的壮丽山河,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独特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怀揣着环游中国梦想的普通人,这本书就像是我梦想的起点,也是我前进的指南。1:7,600,000的比例尺,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既不会因为过于宏大而失去方向,也不会因为过于细致而感到迷失。它提供了一个鸟瞰祖国大地的绝佳视角。看着地图上蜿蜒的海岸线,我憧憬着去海边城市感受海风拂面;看着那连绵的山脉,我梦想着去徒步攀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让我感到亲切的是,地图上那些熟悉的城市名字,它们承载着我的记忆,也激发着我对未知地域的向往。我喜欢在闲暇之余,拿出这张地图,用手指在上面游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勾勒出一条条属于自己的旅行线路。它让我对中国的地理有了整体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旅行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地图,更是一本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探索欲望的书。

评分

作为一名地理爱好者,我对地图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这本《世界分国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恰恰满足了我的期待。760万分之一的比例尺,看似不大,但其信息的密度却相当可观。它详尽地标注了中国的山脉、河流、湖泊、主要城市、交通干线等关键地理要素,并且每一个标注都经过了严谨的校对,确保了其准确性。我特别关注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地形变化,那些褶皱的山峦和深邃的盆地,在地图上清晰可见,这对于理解中国多样的地貌特征至关重要。 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一些重要地名和地理术语的翻译处理也十分到位,既保留了中文的韵味,又便于国际读者理解。例如,那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山脉名称,如“昆仑山”、“天山”,被恰如其分地标注出来,勾勒出中国西部雄浑的地质骨架。在我研究中国的水系时,这张地图更是我的得力助手,长江、黄河等主要水系的走向和支流的分布,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对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对于一个需要精确地理信息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760万分之一的比例尺,对于区域性研究或者宏观地理分析来说,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视角。它在地形、水系、交通网络等方面的标注,都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我尤其注意到它对中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和陆路、水路干线的梳理,这对于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联系和物流体系至关重要。例如,那些纵横交错的铁路和公路网,犹如中国经济发展的血脉,连接着各个角落。 在对中国矿产资源和能源分布的研究中,这张地图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虽然没有直接标注矿产种类,但通过对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清晰呈现,为理解这些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基础性的地理背景。例如,在一些山脉和盆地边缘,往往是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带,而这张地图的详细描绘,无疑为进一步的专业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份普通地图,更是一份蕴含着丰富地理信息的科学工具。

评分

这本地图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内心深处的窗户。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地理坐标和线条的堆叠,更蕴含着这片土地的灵魂。我喜欢它在标注城市时,能够恰到好处地融入一些历史文化信息,虽然篇幅有限,但足以引起我的联想。比如,当看到“西安”这个城市的名字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兵马俑的壮观,想到这座古都曾经的辉煌。又比如,当我们看到“北京”时,长城、故宫这些意象便跃然纸上。 更让我惊喜的是,在描绘一些地理区域时,它似乎也悄悄地融入了某种情感。比如,当它展现出西南地区那层层叠叠的梯田时,我仿佛能感受到辛勤耕耘的劳动人民的身影,感受到他们与土地之间深厚的联系。那些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在地图上用醒目的标记区分开来,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也让我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无数生命。这张地图,让我对中国的认识,从表面的地理结构,深入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生命肌理。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位对祖国壮丽河山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份厚礼。1:7,600,000的比例尺,虽然在细节上无法与更大比例尺的地图媲美,但它精准地捕捉到了中国广阔国土的整体轮廓。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的、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仿佛能感受到太平洋吹来的海风;接着是巍峨的青藏高原,高原上的雪山连绵,河流奔腾,让人心生敬畏。那些如丝带般缠绕的江河,从雪域高原一路向东,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每一条河流都承载着历史的传说和人民的希望。 我尤其喜欢它对省份边界的处理,清晰但不生硬,将中国的各个省级行政区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每一个省份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地理特征,像是散落在锦绣大地上的璀璨宝石。看着地图,我忍不住开始规划我的下一次旅行。我想去看看四川盆地的盆山环抱,感受那里独有的地理气候;我想去探索新疆那广袤的戈壁和绿洲,想象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我甚至想去关注那些位于边疆的省份,感受那里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像是一张承载着无数可能性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去发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