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7.30-1990.8.30),男,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
评分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华西、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2]
评分第一位妻子是无锡后宅邹氏,1928年去世,婴儿夭折。[8]
评分韩复智将这些著作根据出版年代,从书中摘取提要,附在年谱之中。对于其中重要的著作,还从其他研究著作中挑选合适的评价,从而能够相对将完整地了解钱先生的学术思想。
评分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中《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钱穆居北平八年,授课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并在清华、北师大兼课,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大学等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被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
评分我一生最信守《论语》第一章孔子的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教我们一个人的做人之道,亦即是教我们做学问的最大纲领。我自七岁起,无一日不读书。我今年九十三岁了,十年前眼睛看不见了,但仍每日求有所闻。我脑子里心向往之的,可说只在孔子一人,我也只是在想从《论语》学孔子为人千万中之一二而已。别人反对我,冷落我,我也不在意,我只不情愿做一孔子《论语》中所谓的小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见《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附录一二,台北:素书楼文教基金会•兰台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七月,页四二六~四二七。)
评分钱穆书籍内容介绍太多。钱先生著作都在,似没必要如此浪费篇幅。
评分评分
钱穆先生一生著作等身,这绝非夸耀之语。钱穆先生的全集于过世后八年才全部由台湾经联出版社印行,共五十四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