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健康9元书系列:抑郁症可防可治》共分为规范治疗篇、未病先防篇、病案启迪篇三部分。规范治疗篇介绍了抑郁症的概念、临床特点、如何识别、如何治疗、注意事项等。未病先防篇介绍了抑郁症产生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案例启迪篇通过典型病案的分析,让读者对照自己的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作者简介
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现担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组”首席专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等职。长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学和公众健康促进专业研究工作,在《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多部专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颁发的“应对艾滋病杰出领导和持续贡献”奖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结核炳控制“高川”奖。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他陆续发表了“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中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脑卒中筛查与干预:一项重大的国民保健工程”等科普文章,并出版了《首席专家王陇德谈掌握健康钥匙》科普图书。
郭蓉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主任。师从王永炎院士,获医学博士学位。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会副会长,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五年,诊治全国各地患者十万余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和参加的课题多次获得部局级奖。擅长中西医结合,药物与心理结合,综合防治焦虑抑郁失眠、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及痴呆、癫痫等病症。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规范治疗篇
1.我是否得了抑郁症
2.什么是抑郁症
3.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4.什么是抑郁症的“三低”
5.什么是抑郁症的“四自”
6.什么是抑郁症的“五征”
7.什么是抑郁症的“懒”
8.什么是抑郁症的“呆”
9.什么是抑郁症的“变”
10.什么是抑郁症的“忧”
11.什么是抑郁症的“虑”
12.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吗
13.抑郁症与情绪有什么关系
14.抑郁症是单纯的心理疾病吗
15.抑郁症是精神疾病吗
16.抑郁症与恶劣心境有关系吗
17.抑郁症与失眠有关系吗
18.抑郁症为什么会有很多身体不舒服
19.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20.抑郁症可不治而愈吗
21.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去医院吗
22.得了抑郁症该到医院看哪些科室呢
23.医生是如何诊断抑郁症的
24.目前评定抑郁症的常用临床量表有哪些
25.抑郁症患者需要做临床辅助检查吗
26.抑郁症是如何分类的
27.隐匿性抑郁症有哪些特点
28.白领人群患抑郁症有哪些特点
29.产后抑郁是怎么回事
30.更年期抑郁有哪些特点
31.老年抑郁症的特点是什么
32.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想到自杀
33.如何评估抑郁症的自杀倾向
34.如何避免自杀风险
35.抑郁症有药可治吗
36.抑郁症能治得好吗
37.抑郁症一定要吃药吗
38.取得良好效果的患者有几个特点
39.抑郁症的常用治疗方法有什么
40.治疗抑郁症的西药有哪些
41.抗抑郁症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42.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该怎么办
43.服用了抗抑郁药还能停吗
44.抑郁症需要终生服药吗
45.抗抑郁药会不会越吃越傻
46.抑郁症可以单纯吃中药治疗吗
47.中医如何辨证治疗“抑郁症”
48.抑郁症治疗如何选择中成药和汤剂
……
精彩书摘
59.什么是精神动力学治疗
精神动力学主要是从一个人的内心心理冲突等方面来阐述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逐步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内心冲突和过去的创伤经历,用此方法来解释目前的症状,使患者产生内省或领悟,从而取得疗效。
60.什么是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是指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它是基于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说,即一个人的想法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和反应。所谓不良认知包括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等,它们往往会导致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认知治疗可矫正患者的认知偏见,减轻情感症状、改善行为应对能力,并可减少抑郁障碍患者的复发。
常见认知歪曲的几种形式:
(1)任意推断:缺乏证据的情况下草率下结论。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细节便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
(3)过度引申:从一个具体事件便总结出一般规律。
(4)不客观评价:夸大或缩小客观事件的评价。
(5)全或无思维方式:要么全对要么全错,过于绝对化。
61.认知治疗的特征有哪些
认知治疗的特征有:①治疗中要求治疗师和患者均积极主动参与。②治疗形式呈定式化且短程限时。③治疗的策略是通过言语交谈与行为矫正技术相结合,来帮助患者识别、检验和改正曲解的观念。④强调对“此时此地”心理和境遇问题的比较,让患者应用恰当的思考方式,使症状和不适应行为得到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治疗重点是减轻或消除功能失调,同时帮助建立和支持适应功能,鼓励患者监察内在的相关因素,即导致抑郁的想法、行为和情感。
62.抑郁症的认知治疗方法有哪些
(1)合理情绪疗法:这是基于一切错误的思考方法或不合理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的观点,因此要对患者不合理的想法进行动摇,进而产生疗效。
(2)自我指导训练: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说服。
(3)应对技巧训练:即让患者想象恐惧事件,想象应对的成分,对应激事件“脱敏”,学会调节抑郁、焦虑的情绪。
(4)解决问题的技术: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自身可以解决的小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63.什么是行为
治疗行为治疗是指针对问题制定目标和面向未来的疗法。其目标是帮助患者重建认知,矫正患者自身的系统偏见,其中包括对其个体既往生活经历和将来前途作出的种种错误解释和预测。认知治疗是一个学习过程,其间治疗医师扮演主动角色,可帮助患者澄清和矫正认知歪曲和功能失调性假设。
……
前言/序言
《心绪之海的航行:穿越抑郁的迷雾,重拾生命之光》 抑郁症,这个曾被蒙上神秘面纱、遭受污名化对待的心理疾患,如今已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并理解的重要议题。它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更不是意志薄弱的体现,而是大脑功能失调、身心能量枯竭的复杂表现。然而,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抑郁症并非不可战胜的“绝症”,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虽然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辅以科学的治疗,便能找到穿越风雨、驶向宁静港湾的航线。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抑郁症的症状,更非提供速成式的“治愈秘籍”。它是一份详尽的、基于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指南,旨在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抑郁症的全貌,学习如何预防其发生,如何识别早期信号,以及在不幸遭遇困扰时,如何寻求最有效的帮助,并积极参与到自我疗愈的过程中。我们相信,知识是抵御恐惧的第一道屏障,理解是迈向康复的第一步。 第一章:拨开迷雾,认识真正的抑郁症 在这一章,我们将放下所有关于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和误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严谨的科学阐释,我们一同揭开抑郁症的真实面貌。它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单一因素还是多重原因交织?我们会深入探讨生物学因素(如神经递质失衡、基因易感性)、心理学因素(如认知模式、童年经历、应对机制)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如社会压力、人际关系)在抑郁症的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仅仅是“心情不好”: 我们将详细区分抑郁症与短暂的情绪低落。抑郁症的影响是广泛且持久的,它会侵蚀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情绪、思维、行为、身体健康,甚至对未来产生绝望感。 生物学的密码: 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例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我们将解释为何抑郁症并非“想开点”就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复杂的生理变化。 心智的印记: 探讨负性思维模式,如灾难化、非黑即白思维、过度概括等,这些思维模式是如何被强化并导致情绪恶化的。同时,我们将回顾童年创伤、依恋模式等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长远影响。 环境的烙印: 分析现代社会的高压力、竞争、信息过载等因素如何成为抑郁症的温床。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孤立感,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挑战,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章:守护心田,构筑抑郁症的“防火墙” 预防远胜于治疗。本章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构筑起坚实的“防火墙”,降低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 规律作息,拥抱睡眠: 深入解析睡眠质量对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并提供改善睡眠的科学方法,包括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刺激等。 均衡饮食,滋养身心: 探讨不同营养素对大脑健康和情绪的影响,推荐有利于情绪稳定的饮食习惯,例如增加Omega-3脂肪酸、B族维生素的摄入,减少加工食品和糖分的摄入。 适度运动,释放活力: 详细说明运动如何通过释放内啡肽、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自信心来对抗抑郁情绪。我们将提供不同强度和类型的运动建议,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情绪识别与管理: 学习如何敏锐地觉察自己的情绪波动,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并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深呼吸、正念练习、情绪日记等。 认知重构,挑战负面思维: 掌握识别和挑战非理性负面思维的方法,例如通过“思维记录表”来分析负面想法,并用更积极、更现实的观点来替代它们。 感恩练习,提升幸福感: 介绍如何通过每天记录值得感恩的事情,来培养积极的视角,增加生活中的幸福感。 正念与冥想: 引导读者体验正念冥想,学习活在当下,接纳此刻的感受,从而减少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沟通的艺术,拉近心灵距离: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拓展社交圈,拥抱连接: 鼓励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寻求情感支持,不再孤单: 了解如何向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倾诉,获得情感上的慰藉和鼓励。 第三章:倾听内心的声音,识别抑郁症的早期信号 及早发现,是成功干预的关键。本章将帮助您识别抑郁症可能出现的各种信号,无论是情绪上的、生理上的,还是行为上的,从而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情绪的警示灯: 持续的悲伤、空虚、易怒、焦虑、失去兴趣和乐趣、自我评价降低、内疚感和自责感、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甚至有自杀念头。 生理的悄悄话: 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食欲改变(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体重异常变化、持续的疲劳感、身体疼痛(头痛、消化不良、肌肉酸痛等)且原因不明。 行为的改变: 社交退缩、逃避责任、效率低下、情绪波动大、突然的情绪爆发、对过去感兴趣的事物失去热情、生活失序。 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男性、女性在抑郁症表现上的差异性,帮助您更全面地识别。 第四章:踏上康复之路,寻求科学有效的专业帮助 当您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受到抑郁症的困扰,寻求专业帮助是迈向康复最重要的一步。本章将详细介绍目前最主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的深度探索: 认知行为疗法(CBT): 详细阐述CBT如何帮助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并提供一些简单的CBT练习。 人际关系疗法(IPT): 解释IPT如何关注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并通过改善人际交往来缓解抑郁。 辩证行为疗法(DBT): 介绍DBT在情绪调节、人际效能、痛苦耐受等方面的应用。 其他疗法简介: 如动力学疗法、接纳承诺疗法(ACT)等,让读者了解更多选择。 药物治疗的科学考量: 抗抑郁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详细介绍SSRI、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解释它们如何帮助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强调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讨论药物的副作用、起效时间以及停药原则。 联合治疗的优势: 探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协同效应。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 适用于季节性情感障碍。 电休克疗法(ECT): 在严重情况下作为一种选择。 脑刺激疗法(TMS): 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人士: 指导读者如何寻找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以及在选择治疗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五章: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积极参与自我疗愈 康复并非完全依赖他人,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疗愈过程中。本章将 Empower 您成为自己生命的设计师。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如何与治疗师合作,设定切合实际的治疗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步骤。 重拾生活的热情与意义: 探索兴趣爱好,重燃生命之火: 鼓励读者重新发现并投入到曾经热爱的事物中,或者尝试新的活动。 重建生活节奏,找回掌控感: 规划日常活动,从小事做起,逐步恢复生活的秩序和规律。 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的、可实现的步骤,每一步的成功都能带来成就感。 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 学习如何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运用之前学到的技巧来管理情绪和思维。 应对复发的准备: 了解复发的可能性,学习如何识别复发信号,并制定应对策略,确保能够及时获得支持和干预。 培养自我关怀的习惯: 认识到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学会倾听身体和心灵的需求,给予自己足够的爱与支持。 庆祝每一次进步,积蓄力量: 肯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值得庆祝,这将为持续康复提供不竭动力。 结语:希望的彼岸,永远在那里 抑郁症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为您点亮前行的灯塔,提供坚实的工具箱,并传递一份坚定的信念:无论此刻多么艰难,希望的彼岸,永远在那里。理解、接纳、行动,您将能穿越抑郁的迷雾,重拾生命的光辉。本书致力于成为您心灵旅途上的忠实伙伴,与您一同勇敢面对,最终抵达宁静、充实、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