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宫2

大故宫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阎崇年 著
图书标签:
  • 故宫
  • 紫禁城
  • 历史
  • 文化
  • 建筑
  • 艺术
  • 北京
  • 旅游
  • 摄影
  • 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59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0234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附件:央视同名电视片选编光盘及古代《升官图(棋)》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大故宫2》延续第1册内容,首次深入内廷禁地,真实再现后宫风云,透彻解析皇室君臣之政治博弈,生动讲述三千佳丽之兴衰宠辱。半壁江山系于后宫,天下兴亡古今相通。以人为鉴,以史为镜,可以防微杜渐,探知齐家治国奥秘。

内容简介

阎崇年在《大故宫2》里,展现了他数十年研究后宫历史的成果,他认为:“从后宫的级别可以看出,后妃各个级别之间待遇差别巨大,例如皇后的待遇中,每年有银l000两,每日可用猪肉166斤…….而排在妃嫔后位的常在每年只有区区50两银子,每日猪肉仅有5斤,而各种用度在《大故宫2》中一一列出,悬殊差距历历在目。这就促使后妃们拼命争宠,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提拔自己,才可以让自己怀孕、生龙育凤。”
而居住着大量妃嫔的偌大后宫,是如何进行管理的,阎崇年讲到:中国历代帝王,规定后妃管理制度,虽大体相同,却各有差异。总纲是制定宫规,严格管理,如清朝制定《钦定宫中现行则例》,长达828页。后妃管理基本上是“四定”:这就是定编制、定级别、定待遇、定规矩。就这四个“定”字,阎崇年列举了大量实例,使得神秘的后宫管理一目了然。
《大故宫2》中还详细介绍了皇帝结婚的全过程,展现了明清帝王严密苛刻的选秀制度,如何从全国范围内海选五千佳丽,并最终层层筛选,找出一位身高、体重、相貌、声音、谈吐、人品、性情、兴趣、特长都符合皇家标准的“心动女生”。
阎崇年以明成化帝的万贵妃为例,介绍了后宫斗争的复杂与残酷。万贵妃比成化帝大十七岁,却能终身专宠,除了其相貌的迷人之处,性情的聪颖机警、善谀帝意外,跟她善于笼络群下、细察动静、运用手腕、掌控皇帝有极大关系。万贵妃编织了一个控制后宫的严密网络,宫里其他妃嫔一旦有孕,她就派人用药,千方百计堕胎,手段残忍,令人惊心。

作者简介

阎崇年,著名清史专家,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百家讲坛2012年年度主讲人。阎崇年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评价道——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刘心武是“拐腿马”,我是“过河卒”。
阎崇年的作品《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等均为超级畅销书、常销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目录

第21讲正大光明
一、匾的来历
二、匾后故事
三、匾外思考
第22讲交泰乾坤
一、交泰特色
二、交泰报时
三、交泰宝玺
第23讲坤宁大婚
一、大婚皇帝
二、大婚准备
三、大婚典礼
第24讲坤宁不安
一、正统皇后
二、嘉靖皇后
三、同治皇后
第25讲坤宁不宁
一、明宫皇后
二、清宫皇后
三、坤宁之镜
第26讲坤宁张后
一、皇后挑选
二、皇后命运
三、皇后悲局
第27讲坤宁萨满
一、坤宁改建
二、坤宁神杆
三、坤宁祭祀
第28讲养心帝居
一、雍正搬家
二、殿区格局
三、帝后寝宫
第29讲养心新政
一、雍正风暴
二、设军机处
三、解放贱民
第30讲养心惩贪
一、高恒之案
二、王亶望案
三、国泰之案
第31讲养心三希
一、堂名三希
二、书坛三杰
三、法书三绝
第32讲养心挽歌
一、四位幼帝
二、三位太后
三、两位亲王
第33讲东西六宫
一、六宫布局
二、选妃选秀
三、后妃管理
第34讲景仁祸福
一、燕姞梦兰
二、不幸后妃
三、顺治佟妃
第35讲承乾宠妃
一、崇祯宠妃
二、顺治宠妃
三、道光宠妃
第36讲钟粹悬案
一、崇祯太子
二、道光贬妃
三、慈安之死
第37讲延禧永和
一、延禧水宫
二、雍正生母
三、翠玉白菜
第38讲景阳咸福
一、马后练衣
二、王妃冷宫
三、宫廷藏宝
第39讲永寿之奇
一、万妃奇缘
二、纪妃奇遇
三、静妃奇冤
第40讲启祥长春
一、启祥故事
二、咸丰改建
三、长春慈禧
第41讲翊坤储秀
一、翊坤郑妃
二、两宫一体
三、储秀慈禧
第42讲慈禧西逃
一、仓惶出逃
二、废大阿哥
三、图新憾晚

精彩书摘

第三十三讲 东西六宫
明清皇宫的后宫,最尊贵的部分是位于中轴线上的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明朝皇帝住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但清朝从雍正帝开始住养心殿,而皇后只在大婚时住坤宁宫三天,其余时间也不住坤宁宫。清朝皇后住在哪里?明清皇帝众多妃嫔住在哪里?主要是住在东西六宫。《清宫词》说:“长街深邃列西东,绮馆椒庭署后宫。答应更兼常在号,汉家增级位须同。”本讲从东西六宫布局开始介绍。
一六 宫 布 局
东二长街是后三宫东侧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光绪帝幼时曾在此学骑马
打开故宫平面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后三宫的东西两侧,各有六组宫院,像棋盘格一样,左右对称,整齐排列,彼此封闭,自成院落。这十二组宫院,没建在高台上,所以比后三宫低矮,各宫院建筑体量,也明显小于后三宫。这十二组宫院就是东六宫和西六宫。
东六宫的格局:在后三宫的东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因在东面第一街,故称为东一长街,长街东侧,由南而北,布列着三组院落,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再往东,又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称东二长街(光绪帝少时曾在长街学骑马),长街东侧,由南而北,也布列着三组院落,即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合起来东边共有六座宫院,就是东六宫。
西六宫的格局:在后三宫的西侧,同样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因在西面第一街,故称为西一长街,长街西侧,由南而北,布列着三组院落,即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再往西,又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称西二长街,长街西侧,由南而北,也布列着三组院落,即太极殿(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合起来西边共有六座宫院,就是西六宫。西六宫院,清既承明制,又有所改动。如储秀宫和翊坤宫,前后院开通,拆除储秀门,改建体和殿。又如启祥宫改为太极殿,长春宫和太极殿,也前后开通,拆除长春门,改建体元殿。
东西六宫的名称,自明永乐年间确定后,在嘉靖朝做过改变,后来鲜有改变,清朝沿袭了明朝后期的宫名。
东西六宫,建筑格局,占地面积,大体相同。每座宫院,占地深广各50米,面积约2500平方米,四围院墙,形成四合院落。院内格局,宫门居中,分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面阔五间(景阳宫和咸福宫各减为三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东西各有配殿,均为三间。两山设卡墙便门通往后院。后院,后殿面阔五间,两侧有耳房,东西配殿,也各三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里有井一眼、井亭一座。
东西六宫有两个特点:一是向心性强。东西六宫十二座宫院重心都朝着一个方向,就是后三宫。二是宫禁森严。墙院高深,各自独立,庭院深深,门户重重,彼此隔离,私密性强。我数了一下:东西六宫主要的门现有41座,夜间每座宫门、每道长街门是关闭的。门的名称,寄托着皇家的期待:有祈子的,如百子门、千婴门、螽(zhōnɡ)斯门;有祈福的,如长康门、迎祥门、增瑞门等。
东西六宫除建筑布局之外,还有四个“统一”。
其一,统一匾额。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为这十二座宫院题写匾额,并颁谕旨:“御笔匾十一面,著挂于十二宫。其永寿宫现在有匾。此十一面匾,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之后,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嫔妃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
其二,统一家具。十二座宫院,各设三屏峰照壁一座(紫檀木边座漆心染牙竹林飞鸟五屏风),地平一分,随毡宝座一分(紫檀雕花宝座),随褥铜炉瓶一分,随香几一对(紫檀),铜甪端炉一对,随香几一对,铜垂恩香筒一对(珐琅亭式香筒),铜火盆一对,大柜一对,大案一对,随陈设六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又谕旨:十二宫陈设器皿等件,布置停妥,永远不许移动,亦不许收贮。
其三,统配门神。塑造将军或福判、仙童、钟馗各成对偶,高二尺许,用金彩装画如门神,黑面黑手,名曰“彩妆”。每年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安于宫殿各门两旁,至次年二月初二日抬回本厂,修补装新,明年再用。魏忠贤擅政时,各增大到八九尺或丈余,穿上真正绫罗绸绢,佩带真正弓矢,须眉直竖,猛恶如生,所费昂贵。
其四,统发《宫训图》。乾隆间,以古代著名后妃美德为范本,绘《宫训图》十二幅,遇年节张挂,事毕收藏于景阳宫的学诗堂。(《养吉斋丛录》)。配赞四言十二句,赞扬榜样,告诫后妃永远效法。《清宫词》云:“瑶星坤极霭祥光,宫训图成十二章。岁岁春朝重展现,云缣深护学诗堂。”《十二宫训图》及其宣扬的女性美德是:(1)景仁宫《燕姞梦兰图》(愿景),(2)承乾宫《徐妃直谏图》(忠直),(3)钟粹宫《许后奉案图》(尊老),(4)延禧宫《曹后重农图》(勤劳),(5)永和宫《樊姬谏猎图》(劝谏),(6)景阳宫《马后练衣图》(节俭),(7)永寿宫《班姬辞辇图》(知礼),(8)翊坤宫《昭容评诗图》(读书),(9)储秀宫《西陵教蚕图》(创新),(10)启祥宫《姜后脱簪图》(相夫),(11)长春宫《太姒诲子图》(教子),(12)咸福宫《婕妤当熊图》(勇敢)。
明清500年间,在进入东西六宫之前,后妃们是怎样被选进宫里的呢?
二 选 妃 选 秀
明代后妃的挑选分两种情况。其一,太子或皇子选妃,由皇后或太后在官员或其他殷实家庭中选择,为嫡妃或侧妃,太子或皇子继承皇位后即册封为皇后或贵妃或妃嫔。其二,皇帝后妃的选择,在贵族或官员或殷实家庭中选择,册立为皇后、妃、嫔等。而后,妃嫔的选择,不定期地由贵族、官员、殷实人家的淑女中挑选,也在宫女中挑选。如嘉靖帝的“九嫔”就是从各地淑女海选中,层层挑选,最后由皇太后和皇帝确定的。(《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
明朝皇帝为“慎选淑女,以求广嗣”,在全国广泛选择淑女,以备充实后宫。如明嘉靖朝,在九年(1530年)十一月,奉旨“采选淑女于京城内外,得一千二百五十八人”(《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十九);十五年(1536年)五月,户部主事贾士允等奉命“还取山东、河南、北直隶(今河北一带)等地方淑女刘氏等八十八人到京,诏由东华门引入大内”(《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七);十九年(1540年)五月,“诏选京城内外淑女一百名”(《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三十七)。仅以上三次,共选取淑女1446人。这些人进入皇宫再经过严格挑选后,有的明确记载成为嫔,其余是留在宫里做宫女,还是发送回家,史料记载不详。又据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八岁至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做什么呢?嘉靖帝信方术,为采经血,炼丹药,求长生而用。
再举天启帝选淑女的事例。据史书记载:天启元年,天启帝将举行大婚,先期选天下淑女十三岁至十六岁者,集京师者五千人。他们经过严格筛选:先是,分遣太监初选,每百人一组,内监观察其高、矮、胖、瘦,遣归者千人;继是,太监察视淑女的耳、目、口、鼻、发、肤、腰、领、肩、背等,有一项不合法相者去之,去者复二千人;又是,由太监拿量器,测量女子的手足,量毕复使周行数十步,以观其丰度等,淘汰者复千人。再是,遣老宫娥引淑女到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入选者得三百人。后是,在宫中考察其性情、诗书、修养等,入选者仅五十人。(纪昀《明懿安皇后外传》)从海选得到的五千人,再经过多次筛选,最后选中五十人,真可谓百里挑一。
清朝后妃的选择,也是有两种情形。其一,皇子的嫡福晋和侧福晋,由皇帝和皇后、皇太后指定,皇子继承皇位后,嫡福晋册为皇后,侧福晋册为妃。其二,原是幼帝的如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其大婚的后妃是由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在贵族和官员女儿中挑选的。而后,妃嫔的主要来源是秀女。皇帝选看秀女的规定,分为两类:
一类是,每三年一次,按例引看八旗秀女,经奏准钦定选看秀女的时间和地点。届时,由宫殿大太监率领各处太监,引领秀女,进行选看,然后引出,分别赏给饭食和车马银。所选取的八旗秀女,分别作为妃、嫔、贵人等的候选人,或者给近支宗室子弟指婚。
二类是,每年一次,按例引看内务府所属内佐领下的秀女,经奏准钦定选看秀女的时间和地点。届时,由宫殿大太监率领各处太监,引领秀女,进行选看,然后引出,分别赏给饭食和车马银。每年一次所选内务府所属的秀女,则补充为内廷各主位下随侍的宫女。宫女到25岁遣还本家,任凭婚嫁。以上两方面13岁以上秀女,经选验未中者可聘嫁,未经选阅者一律不准私自婚聘,违者严加议处。
后妃选入宫中,入住东西六宫。庞大复杂的后宫,是怎样管理的呢?
三 后 妃 管 理
中国历代帝王,规定后妃管理制度,大体相同,各有差异。自秦到清,历代君王,通过迎娶人数众多的嫔妃,既为了满足皇帝淫欲,也为了繁盛子孙,于是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说法,并有后宫佳丽三千的传说。皇帝后妃到底有多少人?是怎样管理的?
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臣研究历代后宫制度。大臣奏报说:“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明史?后妃传》卷一百一十三)朱元璋认为上述人数太多,当朝应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余人。实际上后宫妃嫔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许多皇帝也说不清楚。
开国立规,非常重要。朱元璋鉴于前代女祸,他采纳翰林学士朱升的奏议,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怎样做呢?立纲纪,严内教:第一,后妃母仪天下,不可干预政事。明朝没有出现太后垂帘听政的事。第二,规定后妃职责,服侍皇帝宫寝。第三,制定铁质饰金红牌,镌刻戒谕后妃纪律,悬于各宫。第四,自后妃以下至嫔御等,衣食、器用、金银等供应,都按级别施行供给制。第五,禁止内外书信交往,有则论死。所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明史?后妃传》卷一百一十三)明朝的后宫,有两个特点:没有出现母后专权和外戚专权的乱象。
后妃史料,少之又少。譬如孝庄太皇太后,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享年75岁,两辅幼主顺治帝和康熙帝,《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才只有941个字。又如康熙帝的妃子,有的只有六个字记载:“陈氏,子一,常宁。”还有四个半字的记载:“张氏,女一。”那“半”个字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连着记载四个没有名号的生女儿的,这些女儿“皆殇”,都早死,四个人仅用两个字,平均每人半个字,所以每人“四个半字”。妃嫔如果没有生育子女,又没有特殊事迹的,则一字不记。《明史?后妃传》说:只记载位居正号的后妃,或有特殊事情发生过的妃嫔,否则不记。
制定宫规,严格管理。清朝制定《钦定宫中现行则例》,长达828页。后妃管理基本上是“四定”:这就是定编制、定级别、定待遇、定规矩。
其一,定编制。明朝后妃不定编,但清朝定编。清朝康熙以后,后宫典制大备。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学生无定数,分居东西六宫。(《清史稿?后妃传》卷二百十四)。当时叫做名分,其实嫔以下的等级名分,并不严格,也有变化。清朝后妃最多的是康熙帝和乾隆帝。康熙帝有记载的41人,乾隆帝有记载的29人。最少的是光绪帝,只有一后(叶赫那拉氏)、二妃(瑾妃和珍妃)。东西六宫中每一座宫院,有一个正位,或皇后,或皇贵妃,或贵妃等。其他妃、嫔、贵人、常在等按照等级,分住东西配殿等房间。皇帝一般是不到六宫就寝的。被侍寝的妃嫔,要到皇帝的寝宫,如乾清宫东暖阁、养心殿后寝殿等,侍寝后回到自己原住的宫院。
其二,定级别。明朝的后妃,分十四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嫔、才人、婕妤、昭仪、美人、昭容、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朝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六宫配置,主要一是人,二是物。先说人,后说物。
妃嫔的服侍人员,主要是太监和宫女。太监,每宫配置首领太监二名(八品侍监),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太监十二名,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他们的职责是“本宫陈设、洒扫、承应传取、坐更等事”。(《国朝宫史》卷二十一)其太监和宫女的配置,参见下表:
级别设太监设宫女
皇后12人10人
皇贵妃12人8人
贵妃12人8人
妃10人6人
嫔8人6人
贵人4人4人
常在3人3人
答应1人2人
其三,定待遇。后妃待遇,有严格的等级。她们吃饭、穿衣、喝茶、零用等开销,都是按级别实行供给制。自皇后至答应,她们的工资称为“宫分”,级别差异,非常之大。我以皇后和常在为例做个介绍。
皇后宫分:
每年:银l000两,大卷江绸2匹,妆缎4匹,倭缎4匹,闪缎3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纱8匹,里纱8匹,绫8匹,纺丝12匹,杭细8匹,绵绸8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花线6斤,棉花40斤,里貂皮40张,乌拉貂皮50张。
每日:盘肉用猪肉166斤,羊肉1盘,小牲口2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面1斤8两,白面7斤8两。麦子粉8两,豌豆菜3合,白糖1斤,盆糖4两,蜂蜜4两,核桃仁2两,松仁1钱,枸杞2两,晒干枣5两,猪肉9斤,猪油1斤,香油1斤6两,鸡蛋10个,面筋12两,豆腐1斤8两,粉锅渣1斤,甜酱1斤6两5钱,青酱1两,醋2两5钱,鲜菜15斤,茄子20个,王瓜20条,三两重白蜡1支,一两五钱重白蜡4支,一两五钱重黄蜡4支,一两五钱重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夏例5两,冬例10两),红箩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黑炭夏例50斤、冬例60斤。明代宫中有管理用柴炭的机构,地址在皇城西安门外迤北的红箩厂。宫中所用的红箩炭,由易州(今河北易县)一带山中砍伐硬木烧成,先运到红箩厂,按尺寸锯截,每根长约一尺,圆径二三寸不等,编小圆红荆条筐盛之,故名“红箩炭”。按规定数发到宫中各处。红箩炭如经伏雨淋湿,着火气太炽,多能使人眩晕、昏迷发呕,婴幼皇子皇女或中此毒而夭折。这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古人不明其中道理。
常在宫分:
每年:银50两,大卷八丝缎l匹,大卷五丝缎l匹,云缎l匹,衣素缎l匹,蓝素缎1匹,春绸l匹,宫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2匹,棉花3斤。
每月:小牲口5只,羊肉15盘。
每日:猪肉5斤,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5条,一两五钱重黄蜡2支,一两五钱重羊油蜡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可以看出,后妃各个级别之间待遇差别很大,这就促使后妃们拼命争宠,因为只有皇帝才可以提拔自己,才可以让自己怀孕、生龙育凤。
待遇的差别不仅是宫分上的差距,而且配给各级别的生活用品(称为铺宫)、车舆、服饰等也都有很大差别。以皇后和常在的铺宫为例:
皇后铺宫:
玉杯金台盘1份,金执壶2把,金方1件,金盘I5件,金碟6件,金碗5件,金茶盅盖1个,嵌松石金匙1件,金匙2件,金三镶牙箸1双,金云包角桌2张,银方1件,银折盂l件,银盘30件,银碟10件,银碗10件,银茶盅盖8个,银匙10件,银三镶牙箸8双,银茶壶3把,银背壶13把,银铫2个,银火壶3把,银锅2口,银罐2个,银杓3把,铜象鼻提炉1对,铜八卦炉2个,铜手炉2个,铜瓦高灯4个,铜遮灯l对,铜蜡签14个,铜剪炷罐6份,铜签盘5个,铜舀2把,铜簸箕1个,锡盆10个,锡奠池2个,锡茶碗盖5个,锡茶壶30把,锡背壶4把,锡火壶2把,锡坐壶8把,锡里冰箱2个,锡屉钴2个,铁八卦炉1个,铁火炉5个,铁火罩4个,铁坐更灯4个,铁火镊2把,黄瓷盘220件,各色瓷盘80件,黄瓷碟40件,各色瓷碟50件,黄瓷碗100件,各色瓷碗50件,黄瓷盅300件,各色瓷盅70件,各色瓷杯100件,各色瓷渣斗4件,洋漆矮桌2张,各色漆盒26副,各色漆茶盘I5件,各色漆皮盘25个,戳灯20个,香几灯10个,羊角手把灯4把。
常在铺宫:
铜蜡签1个,铜剪炷罐1份,铜签盘1件,铜舀1把,锡茶碗盖1个,锡茶壶2把,锡铫1个,锡痰罐1个,镀银铁云包角桌1张,亮铁镊1把,五彩红龙瓷盘2件,各色瓷盘8件,五彩红龙瓷碟2件,各色瓷碟4件,五彩红龙瓷碗4件,各色瓷碗10件,五彩红龙瓷盅2件,各色瓷盅6件,漆茶盘1件,羊角手把灯1把。
即使是待遇最低的答应,也是衣食无忧。但是,她们的钱是不够用的。比如,过年节、过生日等要给太后、皇后送礼,要给太监、宫女赏钱,这些钱从哪里来?一是依靠平日积攒的私房钱(小金库);二是靠皇帝按例恩赏;三是靠家里的接济;四是靠自己女红创收(通过太监卖出去);五是皇帝赏钱,如侍寝时皇帝高兴给赏银(小费)等。
其四,定规矩。内廷位次,明确有序。言行举止,遵守本分。谦恭和顺,接上以敬,待下以礼,非本宫的太监、宫女,不可擅自使令。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规定:内廷等位有父母年老者,或一年或数月,奉特旨许令会亲者,只许本生父母入宫。其慰问外家,年节许由各宫首领太监奉本主命前往,但不许宣传内外一切事情。各宫小太监,许于本宫掖门出入。首领太监,无事不许到本主屋内久立闲谈。
以上四条对于后妃而言,最重要的是名分、级别。妃嫔的晋级,并不论资排辈,是靠什么呢?一靠生育儿子,二靠皇帝喜欢,所以妃嫔就费尽心机,施展才华,讨得皇帝的宠爱和喜爱。妃嫔的最大利益来源,是皇帝的宠爱,因为只有皇帝宠爱才有可能多生育儿子,也只有皇帝宠爱才有可能多受封赐——晋升级别,多得赏赐。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受到皇帝的宠爱更加来之不易。为此,历代后宫,都演绎出不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以后三宫为主体、东六宫和西六宫为两翼的帝后生活区,众多后妃、太监、宫女,她(他)们生命的圭臬是:惟以一人治六宫,皆以六宫奉一人。嘉靖帝祖母兴献后说:“女子入宫,无生人乐。”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后宫的悲喜剧——虽有后妃的丰衣足食,更有她们的孤灯长夜;虽有妃嫔短暂的青春欢笑,更有她们无尽的悲苦泪水。东西六宫既是帝制时代君主的天堂,更是高墙之内妃嫔的炼狱。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故宫的秘密:紫禁城百年风云录》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故宫的历史、建筑、文物和背后的故事,但不包含任何关于《大故宫2》的内容。 --- 故宫的秘密:紫禁城百年风云录 一卷跨越六百年的历史画卷,一次探寻皇家权力与艺术的深度之旅。 《故宫的秘密:紫禁城百年风云录》不是一本简单的建筑指南,也不是一部枯燥的文物图录。它是一部深度挖掘紫禁城(即故宫博物院)从明代肇建到近代转型的宏大叙事。本书以其严谨的史料考证、生动的叙事手法和精妙的细节洞察,带领读者穿越层层宫墙,直抵权力核心与艺术殿堂,揭示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背后,那些鲜为人知、波澜壮阔的故事。 第一部分:龙脉的崛起与初建(1406-1449) 本书伊始,将读者带回永乐盛世,聚焦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宏伟决策。我们详细描摹了这座“紫禁城”从荒野之地到皇城核心的惊人速度。 【焦点叙事:营建之谜】 选址与堪舆: 探讨何以选中北京城北的这片土地,融合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风水堪舆的最高理解。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皇家批示和工部奏折,还原了当年决策层的严密考量。 “金木水火土”的布局密码: 细致解析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轴线设置,不仅是礼制的要求,更是宇宙观的体现。解析了为何故宫的建筑色彩是极致的红黄配比,以及木构架体系如何应对北方的气候挑战。 工匠的荣耀与悲歌: 首次公开部分参与营建的能工巧匠的家族谱系(如蒯祥家族),探讨了他们如何将图纸变为现实,以及他们面对皇家苛求时的生活状态。 第二部分:帝王心术与深宫日常(1450-1840) 故宫的每一块砖瓦都浸透着帝王家的喜怒哀乐和朝堂的尔虞我诈。本部分深入探究了明清两代,这座宫城如何作为政治运作的中枢和皇室生活的剧场。 【聚焦明代:危机与内廷】 景泰的“夺门”之变: 详细复盘“夺门之变”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分析了当时的朝臣站队,以及内廷(乾清宫、坤宁宫)在权力斗争中的隐秘作用。 嘉靖的修玄与朝政: 探讨嘉靖皇帝长期不上朝,如何通过道教仪式和内廷官员操控朝政的运作机制,以及这对紫禁城日常管理带来的混乱与秩序的重塑。 【聚焦清代:盛世的威仪与转折】 康熙的“朝会”与“乾纲独断”: 分析了清代皇帝如何改革了明代的朝会制度,加强了对内廷事务的掌控,特别是军机处的设立如何彻底改变了故宫的政治生态。 乾隆的“十全武功”与宫廷艺术品味: 不仅仅罗列乾隆皇帝的艺术收藏,更分析了他如何利用艺术品来构建“盛世”的符号,以及他留下的数万件“乾隆御览之宝”对后世博物学研究的深远影响。 宫墙内的生活细节: 通过清宫档案中关于膳食、服饰、赏赐的记载,生动再现了从皇后到宫女、太监的真实生活图景。我们首次呈现了清代“上朝”前,官员们在午门外等待的寂寥景象。 第三部分:文物之魂与知识的传承(1840-1924) 故宫不仅仅是建筑的集合,更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积累的宝库。本部分着重于宫廷收藏的脉络梳理和价值发掘。 【珍宝的流变】 青铜器与玉器的“正统”叙事: 分析了宋代以来的历代帝王如何通过收藏古代礼器来证明自身的“正统性”,尤其关注清宫如何系统地整理和编纂了《石渠宝笈》、《秘华宝笈》等大型著录,建立了皇家图书馆的基石。 钟表与西洋科技的引进: 故宫收藏了大量精美的西洋钟表。本书将探讨清宫如何看待这些“奇技淫巧”,以及它们在宫廷庆典中的象征意义。我们详细介绍了故宫钟表修复技艺的独特性。 书画的“内廷风格”: 探讨清代“南巡图”等巨制如何在宫廷内完成,以及“董其昌”等文人画家的作品如何在皇家审美中被重新诠释和定位。 【末代王朝的挣扎】 慈禧太后的宫廷生活与权力巩固: 详述了晚清时期,以慈禧为核心的内廷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冲击,以及她对故宫建筑群(如颐和园的改建与故宫的维护)的干预。 “辛亥革命”的黎明与尾声: 极为细致地还原了1911年至1924年间,溥仪在紫禁城内的最后岁月。本书基于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描绘了清室优待条件下的生活细节,以及袁世凯、冯玉祥等政治势力对这座古老宫殿命运的最后一次干预。 结语: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本书最终落脚于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探讨了这座曾经象征皇权的禁地,如何成功转型为向公众开放的文化殿堂。我们探讨了早期文物南迁的艰辛历程,以及现代故宫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和大众教育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 《故宫的秘密:紫禁城百年风云录》是一本为历史爱好者、建筑迷和文化探索者量身打造的深度读物。它将冰冷的史料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故事,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听到太和殿上的金銮之声,感受到乾清宫内烛影摇曳的秘密低语。 --- 作者信息: 本书作者为资深历史学家与古建筑研究学者,长期专注于明清宫廷制度与皇家收藏史研究。 主要特色: 超过百幅高清历史照片与建筑测绘图首次曝光。 引用一手档案,修正多处流传已久的民间传闻。 深入剖析皇家礼制与建筑艺术的内在逻辑。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读此书,我立刻被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所震撼。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他对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细节的考证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你几乎能闻到那些古老文献上特有的霉味,能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阶层的疏离与碰撞。但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陷入纯粹的学术堆砌,他懂得如何将那些厚重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到角色鲜活的生命体验之中。那些历史事件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日期,而是塑造角色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力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文字晦涩,而是因为被某些历史的偶然性或必然性所触动,引发对时代洪流下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这种将微观的人性挣扎与宏观的历史进程完美融合的叙事手法,使得整部作品具有了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它不仅提供了故事,更提供了一个思考过去与未来的独特视角。对于喜欢历史题材、热衷于深度挖掘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场饕餮盛宴。

评分

从主题挖掘的深度来看,这部作品展现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它探讨的问题并非仅仅局限于故事本身所处的特定环境,而是直指人性中那些永恒的灰色地带:信任的易碎性、欲望的无止境、以及个体在面对巨大结构性压力时的道德困境。作者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也没有树立绝对的英雄或恶人,所有的角色都在某种程度上是复杂的、有缺陷的,他们的选择充满了无奈和挣扎。这种对“模糊地带”的执着描摹,使得作品具有了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永恒价值。每次当我以为自己已经看透了某个角色的动机时,作者总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新的侧面,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的判断。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不断拓宽认知边界的过程。它挑战了我们对“好人”和“坏人”的简单二元对立的认知,促使我们去理解,在特定的情境下,即便是最卑劣的行为,也可能源于最深沉的爱或恐惧。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每次都能从中提炼出新感悟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对话设计简直可以拿去当做教科书来研究。那些角色之间的交流,绝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场场精彩的心理交锋和语言的艺术展示。有的对话充满了机锋和暗示,你得仔细揣摩字里行间的潜台词,才能明白角色真正的意图;有的则直白得近乎残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撕开在你面前。这种对白风格的娴熟切换,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立体感。举个例子,某个配角的几句简短回应,其信息密度和情感张力,甚至超过了主角冗长的独白。此外,书中对“沉默”的运用也堪称一绝。很多时候,角色之间的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或者标记着一段关系的无可挽回的破裂。我特别喜欢那种充满张力的对峙场景,每一个词的落下都像是落在水面上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这本书读起来像是在聆听一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每一个角色的“台词”都精确到位,绝无废话。

评分

这部作品的叙事手法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线推进,而是像一把精密的瑞士军刀,将故事的碎片巧妙地拼接到一起。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个转角都隐藏着新的秘密。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入木三分,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那些难以言说的挣扎,都被他用近乎诗意的语言捕捉了下来。特别是主角在面对抉择时的那种矛盾和挣扎,简直让我感同身受,恨不得能替他一把抓住命运的缰绳。书中的场景描写也极为考究,无论是古老都市的喧嚣,还是荒野之地的寂静,都仿佛触手可及。文字的质感非常丰富,有的地方如同打磨光滑的玉石,细腻温润;有的地方则像粗粝的砂纸,带着原始的张力和冲击力。这种文字风格上的变化,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故事氛围的起伏跌宕。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留白的运用,他从不把话说死,而是将解读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能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之中,回味无穷。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像是一场深邃的哲学探讨,关于存在的意义,关于人性的复杂,都值得我们细细咂摸。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实在大胆,它挑战了读者对于线性叙事的固有认知。开篇就将我们抛入了一个高潮迭起的场景,那种强烈的冲击感让人不得不立刻沉浸其中,去努力拼凑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作者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展现了大师级的功力,时而疾风骤雨般紧凑激烈,时而又慢条斯理地铺陈背景,将宏大的世界观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徐徐展开。我惊喜地发现,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在后续的情节中都会被巧妙地引用和呼应,这种精妙的伏笔和回收机制,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啊哈!”的瞬间,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力上的乐趣。它迫使你不断地去猜想,去验证,去挑战自己的理解。更值得称赞的是,尽管情节错综复杂,但作者始终没有让核心的情感线索迷失在信息的洪流中。那些关于爱、背叛与救赎的主题,始终是驱动故事前进的强大内驱力,使得即使在最复杂的章节,读者也能紧紧抓住人物的命运。这本书无疑需要全神贯注地去阅读,任何一个分神的瞬间,都可能让你错过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

评分

很不错,到底是大家的作品。

评分

京东618买了很多本书!我爱阅读!

评分

不错,速度快,服务非常好?

评分

包装很精致,送货速度也很快,到了都没舍得拆

评分

买了装饰书柜 还没时间看呢?

评分

讲解权威 值得阅读学习

评分

大故宫,捉一只蝴蝶送您,愿您拥有快乐的翅膀,兜一丝清风送您,愿您心情舒畅,发个短信给您,愿天天神采飞扬!祝您渡过愉快的每一天!

评分

图书质量没得说绝对是正版图书质量,这点绝对相信京东自营的产品,有满减活动所以买了好多书来慢慢看为了充实自己,也为了充实一下书柜。

评分

好评,质量不错,值得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